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新读本

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新读本

来源:爱go旅游网
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新读本

来源:人民教师网 作者:人民教师网 发布时间:2009-08-05 10:44:28 查看次数:323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传统的教育思想理念、熟练的教学行为方式、固有的专业知识结构等,都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形势要求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功能的转变,做一名胜任新课程教学的体育教师,就必须具有以下精湛的专业素质与丰沛的知识内涵: (一)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渊博的理论素养:

1、具有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教育伦理:对于教师,(他的服务对象是学生)。首先应该是关注学生健全人格和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可能性的教师,他的职责是发现、发展学生的智力优势领域,促进其优势才能的发展,实现个体价值;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其次,他才是进行专业课程教学的学科教师。

2、学习、掌握和运用教育学、心理学、解剖学、生理、生化理论、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力学、卫生保健、社会学、环境、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以及体育理论、体育管理、体育情报、体育经营等相关知识,形成相关学科知识的“整体”。

3、学习、领会和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树立符合教育发展时代要求的教学思想理念。

4、学习、领会、感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走进新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及其《解读》等纲领性文献或指导用书,了解课程改革的背景与动因,洞悉教育的终极培养目标与真谛,把握课程改革的意图、脉络和方向,帮助、指导自身把握和驾驭《课标》与教材。

5、学习人文知识,如文学、哲学、历史,从中得到启迪,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6、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诸如体育理论、运动生理、田径、体操、武术、球类、健美操、体育舞蹈等,了解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动作技能形成规律、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认知思维规律、机体恢复规律,以便有效地组织体育教学。

7、学习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手段:接受计算机多媒体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掌握并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辅助教学,制做课件,搜集信息,辐射成果,了解和掌握体育教育信息,以及体育与健康最前沿研究成果,网上交流互动,以促进教学效益的提高。

(二)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端正的教学态度和积极的敬业精神: <一>乐业敬业精神

1、热爱教育事业,热爱体育教师本职工作,对体育有浓厚的兴趣,勤勤恳恳,不断学习新思想、新理念,掌握新信息,不断改善和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极进取,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立志为体育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2、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思想,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思想、成长和发展负责,努力发现每个学生的优势领域,发展学生优势才能,并将其优势智力的特点和意志品质迁移到弱势领域去,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3、明确时代赋予的任务与职责,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对自身工作具有强烈的光荣感、自豪感和责任心,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认真辅导学生。

4、清晰影响自我专业素质发展的心理因素和外部因素,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乐观的心境,克服困难,冲破羁绊,铸就名师人生。

5、主动承担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各种比赛和两操,主动组织和指导业余训练队或体育俱乐部与每天一小时的课外活动。 〈二〉热爱、尊重学生

1、尊重每一个学生做人的人格和独特性,把每一个学生都作为爱护和关注对象,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是可发展、可培养的人才,给予每一个学生成功和发展的机会,视每一个学生都为同时具备九种智能而又

各具特色和优势特点的人,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优势才能,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实现个体的价值。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实施教学,不把自己的意志甚至知识强加给学生,激发、引导、促进、帮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善于发展学生的优点、长处,进行赏识教学,不讽刺、挖苦、耻笑、埋怨和当众大声批评学生,最大限度地宽容和善待学生的失误,用亲切、自然、通俗、委婉的语气提示或纠正动作;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交往、合作、互动、互惠、共同发展的伙伴关系,参与学生的活动,成为学生“平等中的首席”。 <三>道德规范

1、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注意教师的形象。 2、举止文明,道德品质高尚。 <四>教学的态度与情感

1、立足课堂教学,做一名教学、训练双丰收的耕耘型教师。 2、立足创新与发展,做一名锐意改革,不断创新的改革型教师。

3、教学科研相结合,做一名实践与研究有机结合、互相促进的“专家型”教师。 (三)具有健康的身体:

坚持进行体育锻炼,保持和发展身体机能与运动技能,具有健美形态和健康体魄。 精神跑满,精力充沛,能从容地进行教学工作和日常工作。

在紧张、压力大的情况下能坚持正常工作,并能快速恢复自己的体力与精力。 (四)具有健康的心理:

(1)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学生,视学生为朋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己任,建立良好的师生平等、交流、互动、互惠和交互式合作关系,能全面、正确、动态发展地评价学生。

(2)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工作,正确工作中的情绪,乐观开朗地对待学习和工作,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刻苦勤奋、励精图治,在困难面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

(3)兴趣广泛、乐于助人、与同行建立教学资源共享、互动互惠、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与发展的交互式合作关系,集思广益,促进自身专业能力和素质水平的提高。 (4)能正确、合理、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与自己,并能以正确的心态对待评价结果。 (5)不断学习、努力进取、勇于开拓、敢于创新。 (五)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1)与领导、教师、学生及其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

(2)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社会责任,懂得尊重和关爱他人,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思想,公平竞争、和谐相处、交互式合作,把自己融入社会大集体中。

(3)不断学习新思想、新理念、新知识,掌握新信息、新动向,能适应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 (六)具有高超的教学技能和熟练的驾驭新课标能力:

能根据本地、本校客观条件,对《课标》进行适当地改善、顺应和灵活地执行;巧妙地运用各种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充分开发与利用各种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科学、合理、系统地分配课程目标,全面、具体地制订各种教学方案和计划,合理、适切地选择教学内容,灵活、得当地运用教学方法,连贯、有序地组织教学过程;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喜悦,体现个体的价值;教授学生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运动技能,让学生终身受益;熟练地进行讲解与示范,娴熟地驾驭课堂、应变各种课堂突发事件;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充分地质疑、思维、探究、联想和创新;仔细观察和全面分析学生的行为与情意表现,对学生进行公平、公正、科学、合理、准确地评价;帮助学生克服不良习惯,纠正错误动作,合理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具有熟练的教学科研与课题实验能力:

能够坚持自主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从而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获取可持续性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并学会以理性的目光和主人翁的姿态去审视体育教学改革的意图、方向和脉络;选择性地应用他人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方法,使之与自己的思维产生共鸣,创造性地进行拓展;学会上升到理论层次去理解现代教学思想理念和方法策略产生的背景、运用的范围、与本校学生实际的差距、改进的可能等;学会把教学技能和教学技艺作为达成目标的手段,而把思想作为俯看整体、把握方向的中流砥柱;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手段以及学科最前沿研究成果指导自身教学实践;学会把自身的观念、经验、感悟、体验和成果与同行交流,并升华到理论层次向外辐射;学会新课程备课、说课、评课和课题实验研究;学会撰写课题总结报告、研究报告、结题报告以及教科研论文;学会应用计算机备课、制做教学与科研课件;学会网上搜寻信息、查找资料、贮存材料、学习他人经验和成果,以及辐射自己的经验、感想、体验、成果和发表论文;学会自我总结、思考与反省等。 (八)具有新课程的“评价”能力:

知道“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标准, 懂得“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方法,学会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包括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意志品质、道德情操、合作精神、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和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行综合评定。并以此树立新课标下正确的体育与健康“好课观”,通晓体育教师新课程专业素质的指标与内容,为自身的新课程专业素质成长指明正确的目标与方向。 二、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1、唤醒自身自主发展的意识

教师专业发展,除了国家从制度上规定规范、社会从需求和呼唤方面增强推力、学校搭建平台予以拓宽引领之外,更主要的是教师自身方面的不断追求和努力,激活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实现自我主动发展。自我发展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在动力,如何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呢?教师应该树立良好的职业理想,制定富有挑战性的自我发展规划,通过不断地学习、积极的探索、深刻的反思,达到“职业有认同感、事业有成就感、人生有幸福感”的理想境界。 2、注重体育学科专业化知识的学习和更新。

体育教师自身的文化水平对培养学生至关重要,而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更是要求教师自身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必须不断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首先,体育教师必须加强体育专业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达到掌握准确,理解深刻,记忆牢固,运用娴熟的水平。其次,体育教师应加强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系统的学习教育理论、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论、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知识,深入研究掌握教育规律、知识的内在规律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从而用于指导体育教学实践。再次,体育教师还要加强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体育教师不但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还要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以帮助学生正确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体育教师应具有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学会使用电脑,掌握新的教学技术手段,并利用先进的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方法,为教学服务。 3、教学反思

从教师自我发展来看,教学反思是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重要模式。波斯纳(G.J.Posner,19)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没有反思的经验也不会帮助教师获得好的发展。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心理机制的实质在于教学反思。1、教学反思可以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教师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审视自己的工作,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力图解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已经成为专业发展的自主者。2、教学反思可以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性。教学反思正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实际上,教师在寻求突破中进行的正是教学反思。3、教学反思可以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性。教学反思是一种自觉的研究行为,促使教师观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教育理念。如果教师在工作中能经常运用教学反思,对各种的教育活动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那么在整个教学活动日趋优化的同时,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也将日趋成熟化、系

统化、科学化。教师通过教学反思能够从“经验型”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4、校本教研

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面临着角色的转变、与新的教学理念的碰撞、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脱节的问题,课改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校课程与教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改呼唤课堂教学系统的重建与发展。教研制度是课堂教学系统的重建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适应课改而生的校本教研是现行教研制度改革的方向。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研究主阵地、以学校教师为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为目的,把教师培训、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的研究制度。校本教研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使无形的教师专业成长趋向有形。 5、网络研修

信息时代的知识不断更新,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传统的培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速度,网络研修的出现则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网络研修是一种依托网络平台开展教研活动的新方式。它充分利用网络上丰富的资源,有效实现了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同行之间的交流、互动、研讨、学习。相较于传统的教学研究而言,网络研修的三个重要手段——教育博客、教育论坛、研修平台,兼具多主体、跨时空、即时性等特点,有效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的实现,为教师专业成长插上双翼。 6、搭建同伴互助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同伴互助”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同伴互助的质量和效果是影响校园教研效果的重要因素。相对而言,专业引领是纵向的,而同伴互助是横向的。同伴互助作为教师之间的对话、互动与合作,是民主、平等、自愿的,互助的教师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伙伴的关系,它对教师专业成长能起到帮助和促进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体育教师个人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自身价值的体现,我们体育工作者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勇于迎接挑战,抓住机遇,与时共进,在实践和研修中努力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 1111

当前学生心目中理想的体育教师是:身体健美,富有时代气息,

拥有智慧而不乏幽默,善解人意,与学生能成为知心朋友,并善于同学生相互交流和沟通,有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体育专业技术和技能,有一技之长,教学组织富有新意,适合学生并受到学生欢迎,能够尊重学生、爱护关心每一名学生,给予学生一定自我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去展现自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