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及应对之策

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及应对之策

来源:爱go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及应对之策

作者:张树林 江 敏

来源:《理论探索》2009年第01期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着来自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的挑战,这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挑战,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矛盾与冲突也制约着我国意识形态的自我认同。应对这些挑战的对策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意识形态建设,使我国的意识形态更彰显科学性;加快意识形态的社会化进程,增强我国意识形态的适应性;与时俱进地推动意识形态的发展,使我国的意识形态更具有包容性。 〔关键词〕意识形态,挑战,应对之策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09)01-0038-0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转型的影响,我国的意识形态面临着巨大挑战,正确认识、分析和应对这些挑战是保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前提。

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

(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挑战。

1.资本主义凭借其经济上的强势地位扩张其意识形态,对我国意识形态构成挑战。从某种角度看,经济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对世界经济的支配和控制。资本主义经济在世界上的强势地位,决定了其意识形态必然随着经济的扩张而扩张。这种扩张表现为资本主义通过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交往,把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强加给发展中国家,不断增加对发展中国家意识形态的压力,对社会主义国家则是实现其“和平演变”的图谋 〔1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举世瞩目,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抵御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能力不断增强,但是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我们不能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经济扩张本性,也就无法正确认识从属于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的侵略本性。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分析隐藏于资本主义经济背后的意识形态的侵略本性,才能为构筑我国意识形态体系打下思想基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资本主义凭借其政治上的优势扩张其意识形态,威胁着我国意识形态。相比经济与意识形态的结合,资本主义政治多元化的图谋使其意识形态的渗透更加直接,效果也更加明显。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肆鼓吹其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企图通过政治多元化冲击我国的意识形态。 3.资本主义凭借其文化上的优势扩张其意识形态,冲击着我国意识形态。相比于经济、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的结合更紧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个国家文化实力的强弱已经成为决定其国际竞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文化成了一种舞台,上面有多种多样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势力彼此交锋。”〔2 〕资本主义文化中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因子,强力冲击着我国意识形态。

4.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本身的自我调适能力挑战着我国意识形态。二十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在经历了一战、二战的低谷之后,又有了新的发展。资本主义取得新的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功利地从马克思主义中汲取对自己有利的思想,增强自身意识形态的调适能力,从而增加了其意识形态的欺骗性和虚伪性。资本主义这种颇具欺骗性和虚伪性的意识形态对抗着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矛盾与冲突,制约着人们对意识形态的自我认同。

1.国外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干扰和渗透。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国意识形态也受到了来自国外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冲击。在这些思潮中,西方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冲击最强 。除此之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传播“意识形态终结”、“淡化意识形态”、“文明冲突”等论调,企图使我们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以实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一体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会进一步加强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干扰和渗透,我们对其要有清醒的认识。

2.人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消极意识对我国意识形态的自我认同有着不利影响。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呈现多样化,这必然带来人们精神生活、社会意识的多样化。人们精神生活和社会意识的多样化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活跃了人们的思维,另一方面,应运而生的一些消极意识也败坏了社会风气和社会道德,特别是投机主义、权钱交易、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意识冲击着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威胁着人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自我认同。

3.社会不和谐现象影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客观地讲,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不和谐现象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产物,但是有些人不是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一社会现象,而是夸大其消极影响,甚至以此为借口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是非常不利的。 应对之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笔者以为应对这些挑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使我国的意识形态更彰显科学性。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我国意识形态建设要牢固确立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但是,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在构筑我国意识形态体系时,我们要联系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的实际情况,着力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彰显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只有这样,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才能抵制住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干扰。

(二)加快意识形态的社会化进程,增强我国意识形态的适应性。

意识形态作为观念的上层建筑,是通过对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的引导,使人们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所以 ,在我国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应当加快意识形态的社会化进程,强化人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信仰。

加快意识形态的社会化进程,首先,要坚持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其次,要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融入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再次,通过将传统和新兴媒体相结合的舆论宣传方式,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地进行意识形态宣传,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人心,从而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适应性,稳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群众根基。 (三)与时俱进地推动意识形态的发展,使我国的意识形态更具有包容性。

我们坚持意识形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但并不否定意识形态的包容性。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我们要吸收人类一切的优秀理论成果,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增强我国 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同时,我们也要与时俱进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只有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为意识形态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道德和制度保障,进而筑牢人们的理想信念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建设.对当前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若干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8). 〔2〕 〔美〕 萨伊德.文化与帝国主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4).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责任编辑 王建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