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孩子的心灵
参加工作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了,在这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有辛酸有喜悦,有诸多说不完的故事。故事不会都是完美的,但却能给我以鞭策和启迪。
这是发生在上一届大班的一个故事,那天我和孩子们在学习了动物是怎样过冬的知识后,在活动室里布置了小动物过冬的场景,用标记分别表示动物过冬的方法:冬眠用枕头表示,储食用沙包表示,南飞用箭头表示。还准备了很多动物头饰,让孩子们带上头饰选择过冬的方式。
孩子们经过一番讨论都走到相对应的位置上,只有孙丹尼戴着小松鼠的头饰走到了南飞的标记下,她是不是概念不清呢?我疑惑不解地问:“小松鼠是南飞过冬吗?”她摇摇头。“那为什么你要把它放在南飞的标记下呢?”我仍好奇地问。“我就喜欢像燕子一样飞到南方去。”她忽闪着大眼睛,迎着我的目光大胆地说。噢,我想起来了在回答燕子是怎样过冬时,她回答是:“南飞”,得到了我的表扬,刚才孩子们在选头饰时燕子被别的小朋友拿去了,只剩下小松鼠的头饰,她依然不改初衷。我没有立即纠正她,暂时满足了她。我期待能有别的小朋友发现她站错了地方。果然,在孩子们叽叽喳喳之后,刘希泽发现了:“老师我们这里面怎么有只小松鼠啊?”孩子们一下子来了兴趣。
纪宇豪说:“小松鼠和燕子是好朋友,她不想离开自己的好朋友,
就一起去南方过冬了。”
卜星月说:“小松鼠是做了一个梦觉得自己长出了翅膀也会飞了。”
韦佳佳说:“小松鼠没去过南方,它想去南方看看呢 。” 李思雨说:“大雁妈妈邀请小松鼠去南方做客的。”
于是我又问:“那小松鼠到底去没去南方过冬呢?”
纪宇豪说:“小松鼠不会飞,它的好朋友燕子就想了个办法——几只燕子用嘴巴衔着一大块布,让小松鼠躺在布上,就像躺在摇篮里,很舒服的。”
刘希泽说:“半路上被一只老鹰看见了,老鹰非常坏,想把小松鼠抢去美餐一顿。”点点说:“就快被老鹰抓住的时候,一个叔叔开着飞机过来,救下小松鼠把它带到南方去了。”纪宇豪说:“小松鼠把自己的经历写信告诉了妈妈。”“小松鼠想妈妈和自己的朋友了,又叫那位叔叔开飞机把它送回家了。”
“孩子们,你们刚才变得故事真好听,我们给故事起个什么名字呢?”“小松鼠旅行记”“南飞的小松鼠”“小松鼠的梦”。。。。孩子们积极发表意见,热情高涨。
“老师,我们今天画小松鼠的故事好吗?”
我很庆幸自己在发现孩子的“问题”时,没有立刻纠正孩子,而是把问题留给了孩子,留给孩子一个说和想的空间,给了孩子一次美好的情感体验,同时,也是给了自己一次美好的教育体验。在我看来不符合常理的“南飞的小松鼠”,在孩子们奇异的想象中变成了一个
个合理的故事,不但使孩子们觉得有意思,连我这个成人都深受启发。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我们老师能够利用问题 ,引发幼儿的注重和兴趣,激发他们爱想、敢说、想编的愿望,协助他们在想和编的过程中澄清一些认知上的模糊概念,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又到一年寒冬,在教这届孩子“动物如何过冬”时,不免又想起了这个故事。不知他们又会有些什么奇特的想法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