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William S.Burroughs)是美国“垮掉的一代”乃至后现代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以60年代美国社会为背景,将“毒品”与“同性恋”作为主要叙事题材贯穿于整个创作过程。
他的创作深刻展现了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转向时期,处在矛盾和压抑并亟待释放中的青年人群的心理特征和社会现状。巴勒斯小说通过对丑恶现象的极端化描述,采用后现代创作手法,展现了“垮掉派”文学的集体共相,被奉为60年代反叛青年的“精神教父”。
不仅如此,巴勒斯的作品涉及到了后现代转向中的身体转向策略,他抓住了那个时代青年回归身体的心理特征,同时无意识透露出的政治倾向,引发了当时“垮掉人群”的共鸣,这是巴勒斯受到欢迎的关键。本论文力图通过对巴勒斯作品中的身体政治及其美学构境的分析和解读,在60年代的社会历史背景中揭示巴勒斯的创作风格特征。
本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绪论,交代了选题的研究意义,梳理巴勒斯作品的研究状况,说明研究的总体思路方法以及论文的基本架构;第二章是对巴勒斯作品中涉及的身体政治规训层面的归纳和分析,分别从政治肉体、政治场以及身体规训三个向度来论述60年代人群在政治管控下的具体生存状态;第三章侧重从巴勒斯个人的角度出发,分析巴勒斯个人在作品中所无意识涉及到对身体规训状态下如何“解域”策略的思考,揭示作者的身体反抗精神;第四章主要回归到巴勒斯作品中去,通过梳理其作品中的身体美学和文本美学两种维度,分析巴勒斯作品中的美学构境。当前,对巴勒斯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更多地是将其归入“垮掉派”文学的整体语境中作为一种普泛化的证据来论证“垮掉派”文学的后现代性。
现在对“垮掉派”整体研究已经上升到了一定高度,应将目光聚焦至其中的个体成分,以对个体性的突破来推动整体性研究进程。笔者以巴勒斯为出发点,试图在后现代身体转向视阈中,揭示隐匿于巴勒斯作品背后的政治意图和60年代西方社会集体想象中的文化特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