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与方向(二)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感,他们对位置与方向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在不断地提高。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十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已经初步认识了在一个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以及会用量角器测量角。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基础,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有较大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方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在这个年级,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线。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和发现确定位置的有效方法。
情感态价值观:
1.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线。
教学难点:
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
教具运用:教师:多媒体课件,直尺、量角器等。学生:直尺、量角器。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图片,让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解答,说一说森林里小动物的位置,以此来温习旧知。
2、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哪几个条件?分别让学生说一说。(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距离。)
板书课题:小小动物园
例题导入:
交流例题中有关台风的消息。
⑴同学们听说过台风吗?台风是如何生成的?你对台风有什么印象?
(2)出示图片,说一说台风的经行径路线?(为什么“桑美”被称为最标准的台风?)
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从图中信息?
(启发学生观察时关注以下几方面的信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哪里;以哪里为观测点;图中台风中心的个体位置在哪里。)
二:实践操作
1、 运用学到的位置与方向的知识,请同学们自己动手设计一个动物园,画出平面示意图,并描述各个场馆的位置。
画图的基本步骤:
(1)确定平面图中东、西、南、北的方向。
(2)确定观测点。
(3)根据所给的度数定出所画物体所在的方向。
(4)根据比例尺,定出所画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2、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3、教师巡视交流,参与部分小组讨论,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4、组织全班交流,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
5、请同学们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的动物园是什么样的?
三:巩固练习
以中国行政区划图为例,以湖北省为观测点说一说各省市的大致方位。
知识扩展:中国疆域东、西、南、北各在什么地方?
四:总结
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