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能力考核办法
一、 考核准备
· 明确考核的范围——事先告诉被考核者,这次检验要求查出哪些不合格的问题。这些不合格的判别准则是什么。必要时应该事先用不合格样品向被考核者展示。确信被考核者理解后才能进行。如果从生产线上抽调检验员进行考核时,应该按照生产规定的要求,检查出应该查出的各种不合格问题。
· 考核材料——总的检验样件数N(100件)。它包括两部分:
i. 数量A(不少于50件)的不合格品。每件存在多多少少不等的某种不合格问题。这个数量A应该包容各种典型的不合格类型。至少必须包容顾客认为接受不了的各种问题。
ii.数量B的合格品。
iii.把A 和B混合起来。由考核者用粘胶纸对每个产品编上号码。根据号码事先分别记录A中有哪些不合格问题,数量多少。譬如,第1个产品有漏弹垫2处、污油渍1处、未装电缆1处。第3个产品有螺钉未打紧1处、漏打螺钉2处、没有标签1处、对位不准1处。当然。不能让被考核者知道。
· 设计一张记录表格——上面第1行列出要求检查发现的不合格问题。从第2行起顺序编上产品的号码。要求被考核者把所检验产品发现的不合格问题和数量分别对应填写在该编号产品内。
·规定检验时间——根据日常生产的检验平均时间规定在一定时间内检验完这些产品数N。
二、考核办法
· 把N数量产品按照顺序排好,交给被考核者,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检验完。
· 当被考核者发现自己认为是不合格的问题,用贴粘胶纸的办法做标志,并在表格对应的不合格问题中填写数量。
三、考核计算方法
· 由考核者按照每件产品统计以下数据:
d -被考核者报告的不合格数,譬如 45。
k -错检数,在d中实际上是合格的数量。譬如 5。
b -漏检数,从被考核者认为合格品中n-d中实际存在的不合格数,譬如 10。
精美文档
· 计算准确率
它是抽检总数中检验人员发现的实际不合格数(d – k )和该抽检总数中实际存在不合格数(d – k + b)之比:
准确率=(d – k )/ (d – k + b)
准确率可以按照件为基础计算。就是一件产品只要有一项不合格,就作为不合格。也可以按照不合格项总数为基础计算。上例准确率为(45-5)/ (45-5 +10)= 80%。也可以针对某一个不合格问题为基础计算。
·计算错检率
错检是指本来合格的把它作为不合格。那么错检率应该用合格总数中错了多少来表示。因此,它是错检数 k与该抽检总数中实际存在合格数(n-d+k-b) 之比:
错检率= k / ( n-d+k-b)
这个例子为10%;它表示有“宁错勿漏”的指导思想。如果需要还可以考核漏检率。
· 计算漏检率
漏检是指本来是不合格的把它当作合格的。本例子应该是漏检数b与实际存在不合格总数(d – k + b) 之比。这个例子是20%。它表示检验人员的粗心情况。
漏检率= b / (d – k + b)
四、数据的运用
· 合格上岗的依据——一般在人员资格鉴定时可以用这种方法。明确规定在一定的比例下可以上岗。生产过程中发现漏检问题多,可以再考核。低于某个数据,要对他(她)培训,再不行,另行分配其他工作。
·确定预防的重点问题——针对某项不合格分析数据。譬如,某不合格问题的漏检率普遍很高。就必须研究各种预防措施,从预防问题发生的角度,避免问题发生后又漏检。给顾客带来不满。譬如,某不合格问题发生错检率高,应该加强培训,提高检验人员的正确判断力。
五、结合生产过程的考核方法
以上方法必须取得专门的样品。我们也可以结合日常的检验工作进行考核。做法是;
·被考核人员检验产品,挑出不合格品,用粘胶纸做好标志。做好记录;
·请第2位(一般是有权威的人)对被考核人员检验过的产品,用同样的工具、方法、按照同样的判别准则做第二次检验。分别统计b、k、d等数据。可以计算出准确率、漏检率和错检率。针对被考核人员存在的薄弱地方,进行培训。再用同样方法进行第2次考核。一直到满意为止。
精美文档
· 为了避免人情和做到公正,第2位不应该知道被考核人是谁。反之,被考核人也不知道谁是复验者。
·有时,对一些重要的产品,要求做两次检验。可以把第2位也作为被考核者。做法是,第一位不用粘胶纸做好标志,改用在示意图的相应部位用数码做不合格标志。譬如,FT表示外观划伤不合格,FD表示某个尺寸不良等。然后,要求第二位对同一批产品重复做检验,做记录。经过检验人数愈多,漏检的问题愈少。然后,分别计算准确率、漏检率和错检率。看看谁的检验能力最高。最好的总结经验,推广。
精美文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