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教学 浅谈护士临床带教工作的对策 李华凯 (湖北省恩施市屯堡乡中心卫生院湖北恩施445026) 【关键词】护士带教;对策 【中图分类号】R_473【文献标识码】B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护理工作内容、知识体系、活动领域 动纪律方面,对临床护士带教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做好心 都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培养护理人才,改变护理队伍知识 理教育,消除工作中的操作失败、畏惧感,正确引导,保持良好的 和能力结构是适应这一发展的关键。护理工作有经验型转向科 心态。 学型,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临床护士带教工作质量将直接影 2.2增强临床带教的参与意识、责任感,提高对带教工作的 响护理质量的高低。为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要,提供更好的服 正确认识,教学相长,由护士长、带教护士从不同角度向全体护 务,护士临床带教工作颇为重要。本文从以下二方面简述: 士参与带教工作对促进护士的自身素质、业务水平提高的重要 1临床被带教护士 性;安排具体的带教任务计划,譬如护理大查房、大小讲座及床 1.1思想到位,行动到位;强调做好思想教育,岗前培训,学 边查房,由临床护士在班次中落实,掌握熟悉操作技能,体会动 习相关制度,增强法制、职业意识及服务理念,较快的进入护士 作要领,提高业务水平及工作能力。 角色,熟悉医院和病区环境,了解自己角色行为,培养与病人的 3建立护士带教质量考评制度 沟通能力,掌握方式、技巧,直接为病人服务。学会及加强自我保 做到年有计划,月有重点、周有安排、日有程序,目标工作要 护,避免及减少医患矛盾、纠纷。 求明确,处处有常规,样样有标准,项项有程序,层层有控制,事 1.2因材施教,培养兴趣,提高对工作积极、主动、热情,发 事有人抓,完善对临床护士的考评及临床带教老师的奖励制度, 挥主观能动J生。带好、管好、用好护士,使其业务过硬提高,做到 评选优秀带教护士,提高带教老师的积极性。 护理带教工作常规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确保带教质量。内强 总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按照护理人员成长规律办事,才 素质,外树形象,有良好的氛围,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 能把工作搞好;按照护理人员个体的觉悟、能力、知识、阅历、经 做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验、性格、兴趣、要求、体质等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做到针对性强, 2临床带教护士 按岗施训,按需施教,学用结合,提高护士带教质量,才能提高护 2.1言传身教,换位思考,从严治学。带教老师都要以身作 理质量。 则,一丝不苟。无论是基础护理操作还是观察病情、书写病历、劳 上接至第154页 细写了关于氟喹诺酮类药品的几个严重不良反应。氟喹诺酮类 的原因,防止重复发生。 药品是临床使用广泛的抗感染药,因其抗菌谱广、疗效显著、使 监测ADR是为了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减少药害事 用方便等原因,在抗菌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在基层医疗 件,提高用药安全胜,是体现社会文明发展程度和药品监管水平的 机构广泛使用 。氟喹诺酮类药品除了可能引起重症肌无力加重 重要标志之一。加强医务人员和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监控意识的同 和周围神经病变的风险,最新病例报告和研究表明,部分氟喹诺 时,做好基层医疗机构ADR监测报告工作,提高ADR报告的质量, 酮类药品品种可能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国家管理 是当前药品监管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目。本文主要列举基层医疗 局特以专刊形式通报该类药品的安全性问题,也是为使广大医 机构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工作重点和管理意见,以改善当前 务人员、药品生产企业和公众了解该类药品的安全性问题,指导 ADR报告信息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在ADR报告准确详细的基 临床合理用药。 础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才能及时作出鉴定,采取相关措施,反 6信息共享。深度分析 馈到临床用药前线,以防止类似不良反应再次发生,真正达到保 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之 障公众用药安全,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监测目的。 间共享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有效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是保障药品 参考文献 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药品生产企业、 【1】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R】.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 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分别处于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的不 理局,2011. 同环节,在不良反应信息采集方面各有优势。基层医疗机构应当 [2】陈萍碱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及新医改下的对策 . 与相应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保持信息流通,及时沟通 中国药业,2010,19(16):3—4. 药品的ADR信息。药品生产企业可以将药品安全性评价和警示 [3]刘花,杨世民j冯变玲.药品不良反应研究现状及展望fc1.2012 信息及时告之医疗机构和经营企业,使药品的使用更加合理、安 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114—119. 全,保障患者利益;而医疗机构也应该将不良反应报告信息和临 【4】李瑞孝,鹿秀芹.基层医疗机构如何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I1_ 床发现的安全性问题及时反馈给药品经营企业和药品生产企 药物警戒,2005,2(1):47—48. 业,以便企业能够更准确地评估产品,采取合理、有效的风险管 [5]龙项,周志宏,冯默,潘先良,凌伯勋,吴小红.我国药品不良反应 理措施。同时,沟通信息有利于综合所有信息分析出现不良反应 现状调查及建议Ⅱ1.中国药事,2011,25(3):224—226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