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2009 NO.5 General 195 甘肃理论学刊 20o9年9月 Gansu Theory Research 第5期总第195期 —I嗣瞄曩囡■暇 从建党建团历史看 加强基层团组织的重要性 朱 迎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团中央对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于新形势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团中 央第一书记陆吴同志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其讲话精神对于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实施有着指导意义 坚持党建带团建的根本原 则,坚持团内组织生活民主,坚持干部队伍建设,是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最核心内涵。 [关键词]基层组织建设;党团关系;民主集中制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07(2009)05--0038--04 团的基层组织是团的组织基础,是团的全部工作 会改造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团结和教育五四运动中 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 涌现出来的聚集在上海的优秀青年,陈独秀指派中共 而又复杂的历史工程。 发起组成员俞秀松等人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中国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是团十六大之后, 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指导下,同年8月22日,中国先进 新一届团中央书记处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对共青团 的青年政治团体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建立。上海 提出的“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 青年团建立后,北京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人李大钊领导 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 建立了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李大钊“亲自加入,直接 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1]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全团 领导了它的活动”[3]。在武汉,中共武汉党支部成员董 首先着重部署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向全团发出的第 必武、陈谭秋等人把武汉中学最进步的1O名学生组成 一个最重要、最强烈的工作信号,是共青团在当前以及 一个团支部。在长沙,毛泽东领导组建了青年团工作 未来几年要坚持不懈、狠抓落实的重要工作任务。“以 并担任团的书记。在广州,陈独秀函约谭平山等人组 最大的决心支持和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 织建立青年团。中共党组织着力组建青年团的主要目 作,切实增强对广大青年的吸引和凝聚。”Ez]在新形势 的之一,就是要把青年团作为自己的后备军,在团员当 下,团中央对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战略性的要求。 中“培养挑选预备党员。”比如在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 而从历史上看,我团一开始就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 最早的一批团员当中,“罗觉(亦农)、任弼时、李中、李启 一、坚持党建带团建的根本原则 汉……后来他们都入了党。”[43㈣。 “党建带团建”虽然是新时期基层党组织的创造,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建立,在党的“一大” 但这一思想和做法却起源于良好健康的党团关系。 上,除了制定党的纲领和决议外,也研究了在各地建立 在党、团组织初创时期,党、团组织的相互关系就 和发展社会主义青年团作为党的预备学校的问题,决 非常密切,党创建团、领导团、团协助党的关系就已经 定了吸收优秀团员加入共产党的办法。[5](蹦 同年l1 得到基本确立。1920年,为了更好地在青年中进行社 月,鉴于社会主义青年团处于停顿的状态,陈独秀签发 [收稿日期]2009--06--25 [作者简介]朱迎(1969一),北京人,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招募培训处处长,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在读博士生。 ⑨ 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局通告》,要求“全国社会主义青年 团必须在明年七月以前超过两千团员”,并要求各地党 组织“切实注意”青年运动,对青年团组织的领导要“依 下的专制。”[9 他说:“因为我们是一个革命的团体,目 的在于做革命运动,而革命运动就是一种战争,时机在 前,须敏捷地不用思索地一致地向前进行,绝无徘徊犹 新章从速进行”。[ Ⅲ( 由于中共组织的重视和帮助,加 强了团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并成立了团的临时中 央局,至1922年5月,全国恢复和新建青年团组织的地 方共有17处,广西最早的青年团组织诞生地——梧州 就是其中的一处。青年团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起 来的,它作为党的助手,在协助党完成各项工作的实践 豫之余地,所以须举出指挥者赋他以极大的权力而受 其命令。不然,各不相谋各自为战,就易为敌人所乘, 陷自己于败亡之境了。”_9 而且实行此原则的好处在于 “一方面不至流入专制之弊,他方面又不至演出势力涣 散之弊。”[g 所以,他号召做革命事业的同志要勇于为 群众的永久自由而牺牲个人一时的自由。当时的团员 中,为党和中国革命事业培育后备力量、输送新鲜血液 的任务一开始就是十分明确的。但早期青年团与共产 党之间的关系并没有以文件的形式正式明确下来,这 可能是由于党组织的创立者大都参与了青年团组织的 创建并成为其中一员或领导者,事实上造成“党团不 分”的缘故o ̄73(P38)1922年7月,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 会召开,会议通过的《关于少年运动问题决议案》对党 团关系进行了初步确定。这就是:“在青年劳动者一切 经济和教育利益奋斗的方面,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应 是个独立的团体;关于普遍政治运动方面,中国社会主 义青年团则应当约束它与中国共产党的协定之下。” ]( 这个决议案虽没有明确谁领导谁的问题,但在事 实上,各级团组织在“一大”后的各项政治斗争中,基本 上都是根据党的领导和安排来开展各种活动和斗争 的,在人员的调动上,也是服从党的决定的。1923年8 月,青年团“二大”召开,党团关系才完全按照共产国际 的规定确定了下来。这就是:青年团组织可在本组织 内讨论所有的政治和策略问题,可持有这样或那样的 立场并在本国共产党的队伍中进行活动,但它必须要 绝对服从本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纲领、策略和政策上 的指示)和参加总的革命路线o E63(Psg)1925年团的“三 大”有关决议又进一步明确了这一点,指出在政治活动 上团应受党的指导,与党相符而行,团的政治活动,应 受党的监察和指挥。[7]( 二、坚持团内组织生活民主 民主集中制作为团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早在建团初期就已经确立。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 后,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先后多次发出通告,要求各地整 顿团组织,切实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在整顿过程中,时 任团中央书记的施存统在机关刊物《先驱》上发表《本 团的问题》一文,主张采取“民主的集中制”原则。其主 要精神“一是执行期间的绝对服从,一是任何主张及行 动均以多数意见为基础并得由多数意见加以最后的判 决。简单说,就是一种由下而上的集权制,不是由上而 中普遍存在着缺乏责任心、自由行动、不守纪律等小资 产阶级不良作风,这极大地妨碍着民主集中制原则的 贯彻执行。所以,训练团员也是当务之急。他号召团 员积极行动起来,首先把自己训练成认真负责、勇敢忠 实的战士,然后才能影响和教育广大群众,真正起到先 锋模范的带头作用。 三、坚持干部队伍建设 优秀的干部队伍,是团的坚强战斗力的组织基础。 在建团初期,团中央就十分重视团员和团干部的思想 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和训练。 1923年8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 表大会在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教育及宣传决议 案》,提出:“教育工作是本团根本工作之一,以共产主 义的原则和国民革命的理论教育青年工人、农民、学生 群众是本团最重大的责任。”[103(P368)对于本团团员的教 育,还提出“须组织或参加各种辩论会、讨论会。游艺 会之组织和革命诗歌之介绍,亦为必要之工作”。[10J ∞ 在团的二大上,恽代英出席并被选为中央执行委 员,负责团的宣传工作。在邓中夏、恽代英的精心策划 下,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半月刊问世了。《中国 青年》是广大青年最喜爱读的革命刊物之一,发行量很 快激增到三万册。它犹如闪烁在中国夜空上的启明 星,指引广大革命青年前进的方向。恽代英是《中国青 年》的主要编委之一,为了引导广大青年走上革命道 路,他呕心沥血,精心编辑,并亲自撰写文稿,先后在该 刊上发表了一百多篇文章和四、五十多封通讯,用马克 思主义的理论五章广大青年,帮助他们树立革命的人 生观、正确对待和处理思想、前途、学习、工作和婚姻恋 爱等问题,在广大革命青年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恽代英在《中国青年》上发表的文章,从中国的现 状出发,根据党的民主革命的纲领和路线,用具体材 料,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揭露帝国主 义和中国封建军阀想勾结,镇压中国革命,奴役中国人 民的罪行,进一步宣传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 恽代英在《何谓国民革命》、《农村运动》等许多文 ⑨一 章里,深刻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阐明了中 学研究,美术研究会和俱乐部等开展教育的娱乐的活 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他十分明确地指出中国工人阶级 “是中国达到帝国主义与军阀的唯一可靠的力量”。[】I] 农民是“革命的大力量”,中国革命“若不是能得着大多 数农民的赞助,不容易有力量而进于成功”。 他特别 强调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不同于以前的任何革命, 要完成这一伟大历史使命,必须要由无产阶级的政党 来领导,而无产阶级政党的根基“必须建筑在被压迫的 农人工人的上面,他一定是代表着农人工人的利益,而 动,吸引他们参加斗争。在宣传方面,应着重“事实分 析与理论辩论”,避免轻视理论学习或经院式的研究的 两种偏向,但“不可忘了政治鼓动。”[18] ㈣ 四、基层团组织一定要走进青年 “走进青年、实现对青年的全覆盖,是基层团组织 建设的最终的奋斗目标。”_19_ 纵览中国近代史,青年团基层工作的开展与中国 青年运动的主导方向都是走工农群众结合的道路。近 且一定要简直是农人工人的团体”。_1副 恽代英的这些思想有益于增强广大革命青年的斗 志,明确前进方向,也为形成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 线的基本思想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恽代英关心青年、热爱青年。他在《中国青年》上 撰写了许多文章,引导青年“到活动的路上”,“强健的 路上”和“切实的路上”。L1 他教导青年,要硬起自己的 脊梁,但极力反对脱离实际的经院式的研究,他说:“我 想与其从理论的书籍人手,不如以具体的事实人手。” 口5]要求青年在实践中改造自己。“五卅”运动中,他号 召学生队伍走向南京路,抗议帝国主义屠杀工人阶级 的罪行。他经常勉励青年知识分子要在爱国运动和工 人运动中锻炼自己,与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作斗 争。 ] n ∽埘 ) 1924年1O月下旬开始,任弼时接连出席团中央常 会,筹备着团的“三大”的召开。这期间,团中央围绕筹 备团的三大,着重抓了工作:开办团干部的特别训练 班,分工由彭述之讲党的斗争策略,任弼时讲团的组织 工作,恽代英讲宣传工作和学生工作,项英讲农工运 动。 1925年1月26日,具有历史意义的图的三大在上 海开幕。会议成立了教育训练问题委员会。表明要在 布尔什维克的原则下,加强训练,提高团员的素质,保 障团体在政治上、组织上的统一,更加适应斗争的需 要。这是青年团的建设从幼稚逐步向成熟的重要标 志。 当时,党为了培养革命干部,举办了各种讲习所和 训练班,聘请党内负责同志或社会名流担任讲课,张太 雷就是其中一个。1925年夏,共产主义青年团广东区 委举办团员训练班,聘请太雷在该班讲授《少年国际》、 《第三国际》、《cY与cP》等课程。[”] 1925年7月,任弼时在上海主持召开共青团中央 第三届二次扩大会议,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团的规模,加 强团员的教育训练。对于在无党派的青年中的发展工 作,应该以各种方式组织团体,包括文学研究,社会科 ⑧ 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性质 所决定,中国青年运动必须与占人口9O 的工农群众 结合起来,才能凸显出青年运动所呈现的革命先锋功 能和革命示范效应。毛泽东曾经指出:“没有工农这个 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 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所以全国知识青年和学 生青年一定要和广大工农群众结合在一起。”_2o] ’如 果说这是对青年运动走与工农群众结合道路的应然性 分析,那么从或然性角度来说,只有走与工农群众结合 的道路,才能彻底转变世界观,启迪青年的阶级觉悟, 培育青年的阶级感情,克服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青 年革命立场不坚定和阶级意识淡薄的弱点,实现青年 运动由激进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性质的历史性转换。 青年运动必须始终走与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恽代 英是党内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领导人之一。早在1922 年,他就在《为少年中国学会同人进一解》中明确提出: “群众集合起来的力量,是全世界没有可以对敌的。” 1] n 他指出青年、青年运动和群众的结合是非常必 要的,因为“我们专靠自己纯粹的血与汗,是不能成功 的,想利用别的靠不住的势力,是有弊病靠不住的。我 们必须利用群众集合的力量”[ ] ’。他进一步分析 说,群众的力量是发源于本能的冲动,因此有盲目性。 青年应该懂得群众的心理,为群众提供理性智慧的指 导,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恽代英鼓励广大青 年到农村去,到田间去,去宣传和教育农民,为农村做 公益事业。恽代英尤其重视青年工人运动,他号召广 大青年:“我们一定要与产业无产阶级的革命势力联 合,我们的革命势力才伟大,能够必然的获得胜利。” [z1] ̄wsz) 1925年1月,团的“三大”召开后,张太雷当选为总 书记。张太雷对青年运动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做出的思 索,对后来共青团组织的发展和青年运动的开展起到 了引导作用。他认为:青年运动是包括青年学生、青年 工人、青年农民的革命运动。“中国的青年运动不是一 种狭义的,乃是一种广义的……是一种范围很大,使命 很大的运动。他的范围,以前的时候,虽多半限于学生 的智识界内,但以后是应当纠正在这个重心,而应包括 全国的各种青年。” 2] 跎 张太雷主张青年运动主体应 该是一切有革命的倾向的青年。张太雷的这种主张对 壮大青年运动队伍,扩大青年运动的范围有着重大促 进作用,同时也为青年运动走与工农结合道路提供主 体性前提,加强了青年革命运动的力度和影响。 从青年运动的发展道路来说,青年运动是“往民间 去”的与工农结合、为工农服务的运动。张太雷曾经多 次地强调和阐述这个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和 中国的学生》一文中指出:“中国青年学生的责任,就在 集合在指导世界革命的第三国际和少年共产国际之下 做唤醒和组织中国的劳众以助成世界革命,和达到中 国完全解放的目的”。 3] 他客观地、科学地解释了青 年运动与工农结合的必要性之后,又辩证地评述了学 生在革命运动中的青年学生的弱点,必须接受工农的 阶级洗礼。随后指出青年运动“往民间去”,“到农民和 工人中间去宣传和组织”。『2 1]( 他的这些思想,是对五 四运动进行反思的结果,是马列主义青年理论在中国 革命运动中的发展。他的理论为正确理解引导青年走 向正确革命道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张太雷青年 运动思想,不仅仅为当时的青年运动提供了正确的指 导,对于今天的青年工作也有较大的启示作用。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青年是推动历史进步 的一支重要力量。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广大青年 听从党的号召、响应时代召唤,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大事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 个领域创优争先、开拓奋进,奏响了新时代的青春之 歌。实践充分证明,在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成长起来 的当代中国青年是值得信赖的,是能担当重任的!” [蜘作为中国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共青团在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下,带领中国的青年群体,将为把我国建设成 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 斗。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 表座谈时的讲话[R].2OO8~06一l4. [2]陆吴.在全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研讨会暨全团组织工 作会议上的讲话[R].20o9一O3—24. [33李大钊传[M3.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3李达谈1920--1923年的社会主义青年团(1957年1月)[A]. 青运史资料与研究(第1册)[M=].1982. [5][苏]鲍・阿・米特布列伊特.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史略[A]. 青运史资料与研究(第3册)[M].1983. [63郑光.中国青年运动六十年[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0. E73李玉琦.中国青年运动主题曲EM].北京:文津出版社,1999. [8]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M].北京:中 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 [93存统.本团的问题口].先驱,1923,(17). [1O]教育及宣传决议案[z].中国青年运动历史资料1915— 1924,内部发行. [11]但一.上海日纱厂罢工所得的教训[J].中国青年,1925. [123但一.何谓国民革命[J].中国青年,1924. [13]代英.评王光祈《少年中国运动》[J].中国青年,1924. [14]中国青年发刊词[J].中国青年,1923. [153代英.怎样研究社会科学[33.中国青年,1924. 063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中共党史人物研究(第5卷):恽代 英[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 [17]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中共党史人物传(第4卷):张太雷 [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 [18]宣传工作决议案[z].中国青年运动历史资料(第3册). [193陆吴.在共青团十六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R].2008年6月 14日,中青发[20o8318号. [2O]青年运动的方向[A].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 出版社,1991. [21]为少年中国学会同人进一解[A].恽代英文集(下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23青年运动的使命[A].张太雷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1. [23]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的学生[A].张太雷文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24]胡锦涛.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 代表座谈时的讲话[R].2O08—6—14. [责任编辑:马祺] ④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