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ENIAC,表明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2: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以及它们的主要区别。
答:第一代计算机 :1946 —1957 电子管, 运算速度较低,耗电量大存储容量小 第二代电子计算机:1958— 19 晶体管, 体积小,耗电量较少,运算速度高,价格下降。
第三代计算机 :1965 —1971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体积功能进一步减少,可靠性及速 度进一步提高。
计算机 :1972年至今 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性能到规模提高,价格大幅
度降低,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走进办公室和家庭。 第二章 计算机系统 1:计算机系统组成(填空题)
3:计算机由5个基本部分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1)运算器:主要功能: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2)控制器:计算机的指挥系统,是指挥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按照指令的功能要求协调工作的部件。
3)存储器分成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大类,基本功能:按照指定位置存入或取出二进制
信息。
1,内存储器,简称内存或主存;包括ROM和RAM。
ROM:只读存储器。特点:只能读,不能写;断电后信息不会丢失。主要用来存放固定 不变的基本输入输出程序。
RAM:随机存取存储器。特点:可读可写;但断电后信息全部丢失。 微机内存容量的大小,一般是指RAM的大小。 2,外存储器(辅助存储器),设置在主机外部,简称外存或辅存。 常用的外存:磁盘,光盘,U盘等。 存储器容量:基本单位:字节(Byte,B)每个字节包含8个二进制数,即1 B = 8 bits (1字节 = 8位) 单位有B、KB、MB、GB、TB等。 1 KB = 1024 B =2B 1 MB = 1024 KB =220B
1 GB = 1024 MB =2B 1 TB = 1024 GB=240B
4)输入设备:向计算机中输入信息(程序、数据、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等),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形式(二进制)存放到内存中。
5)输出设备:将存放在内存中由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转化为人们所能接受的形式。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输出设备有显示器和打印机(针式/喷墨/激光打印机) 显示器: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液晶显示器(LCD)和等离子体显示器等。 1)分辨率:显示器上像素的数量,常见分辨率:0x480,800x600,1024x768等。LCD显示器只有在标准分辨率下才能实现最佳显示效果。
2)颜色质量 3)刷新频率
4:指令:指挥计算机进行各种操作的命令。 指令由操作码和指令数组成,
操作码:指明该指令要完成的操作的类型或性质,如取数,做加法,输出数据等, 操作数:指明操作对象的内容或所在的单元地址,操作数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地址码。 指令的执行过程: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 指令(070270H):操作码(07H),地址码:(0270H)
5:CPU: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
主要性能指标:决定于(主频)和字长。
主频:指CPU的时钟频率。主频越高,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就越快。 外频:指系统的时钟频率
主频=外频x倍频系数
字长是指一个字的长度。字长越长,数的表示范围越大,运算精度越高,且在相同时 钟频率下运算速度就越快。微机字长经历了4位→8位→32位→位四代变化。 6:高速缓冲存储器容量(概念,作用,为什么)
答: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是位于CPU与内存之间的高速存储器,运行频率极高, 一般和CPU同频运作,Cache容量也是CPU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同等条件下增加 Cache容量能提高CPU的执行速度。Cache容量的增大,可以大幅度提升CPU内部 读取数据的命中率,而不用到内存上找,以此提高系统性能。
7:软盘容量计算方法:磁盘总容量=磁盘数x磁道数x扇区数x扇区字节数 8:总线(Bus):在计算机系统中,总线是各部件(或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公用通道。 第三章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第四章 操作系统基础
3010
1:常见操作系统简介及其区别
答:计算机操作系统有以下几类:1、DOS;2、windows 3、UNIX;4、LINUX 等, 图形界面操作系统:如windows系列、apple系列
字符界面操作系统:如Unix系列、Linux系列、dos系统等等
所有的操作系统均具有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和不确定性四个基本特征。
1)DOS:命令行界面,简单易学,硬件要求低,但存储能力有限,已被Windows取代 2)Windows:图形用户界面,“视窗”操作系统,世界上用户最多,用户界面生动形 象, 操作方法简便,装机普及率最高。
3)UNIX:分时系统,优点:较好的可移植性,可运行于许多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上,较 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支持多用户,多任务;多处理,网络管理和网络应用 缺点:缺乏统一标准,应用程序不够丰富,不易学习,这些了UNIX的普 及应用。
4)Linux:免费,源代码开放,性能稳定,支持多用户,多进程,和多CPU。
5)Mac OS:运行在Apple公司的Macintosh系列计算机上,首个在商用领域获得成功的 图形用户界面,有较强的图形处理能力,广泛用于桌面出版和多媒体应用 领域,缺点:与Windows缺乏较好的兼容性,影响它的普及。
2:剪贴板:程序与文件之间用于传递信息的临时存储区。(P79,操作)
3:进程:一个在执行的程序,是一个程序与其他数据一道在计算机上顺序执行时所发 的活动。
进程在它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有三个基本状态:就绪状态,执行状态,挂起状态。 4:程序,进程,线程三者的区别和联系。(名词解释) 答:进程是具有一定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进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单位
线程是进程的一个实体,是CPU调度和分配的基本单位,它是比进程更小的能运行的基本单位,线程自己基本上不拥有系统资源,只拥有一点在运行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但是它可以与同一个进程的其他线程共享进程所拥有的全部资源,一个线程可以创建和撤销另一个线程,同一个进程中的多个进程之间可以并发执行。
5:文件名:包括文件主名和扩展名两个部分 第五章 办公软件
1:字符排版,段落排版,页眉和页脚(P111—P116,看实验书了解具体操作)
2:Excel 2003基本知识: 工作簿(Book):在Excel中用来存储并处理工作数据的文件,扩展名.xls,由若干张工作表组成,默认3张,一个工作簿最多255张。 工作表(Sheet):Excel窗口的主体,由若干行(行号1—65536),若干列(列号A,B,...Y,Z,AA,AB...IV,共256列)组成。 单元格:行和列的交叉为单元格
单元格地址(Sheet2!I2表示Sheet2工作表的I2单元格) 活动单元格:当前正在使用的单元格 编辑栏
3:演示文稿的视图方式(P17,实验书)
第六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
1:计算机网络共享资源:1)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
2)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内容 ,共享的网络资源:硬件,软件,数据
3)分布式处理
2:概括计算机网络发展四个阶段的特色以及与前三代的区别,优点。(P158) 答:
答:
3:计算机网络分类:按网络通信涉及的地理范围来划分:
1)局域网(LAN):地理范围在几米到十几千米内的计算机及外围设备通过高速通信线路相连形成的网络,特点:传输距离有限,传输速率高,结构/协议简单,容易实现,具有较好的灵活性。最常见,应用最广,主要有两种:以太网(Ethernet)和无线局域网(WLAN)。 2)城域网(MAN):在一个城市范围内建立的计算机通信网,通信线路主要采用光缆。 3)广域网(WAN):也称远程网,特点:覆盖范围大,传输速率低,传输误码率较。
不同的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可以根据需要相互连接,形成规模更大的互联网, 例如:Internet。
4:网络协议:指在计算机网络中,通信双方为了实现通信而设计的规则。 5:常见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OSI参考模型 2):TCP/IP体系结构:来源于Internet;四层体系结构:上到下依次为:应用 层,传输层,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CP/IP协议中有100多个网络协议,最主要 的是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际协议(IP);目的:实现网络与网络的互连。 6:局域网的组成:局域网系统是由网络硬件和网络软件组成 局域网硬件:1)计算机设备:服务器,客户机
2)网络接口设备:网络接口卡(NIC),也称网卡,网络适配器,计算 机主要通过网卡接入局域网。
3)网络传输媒体:分有线/无线媒体 有线媒体:1)同轴电缆
2,双绞线:由两条相互绝缘的导线扭绞而成,特点:价格比较便宜,易于安装和使用, 但在传输距离(≤100m),数据传输速率(≤1000Mb/s)等方面受到一定限 制,但具有良好的性价比,被广泛用于局域网中。
2.光纤:优点:损耗小,带宽高,不受电磁干扰,缺点:单向传播输,成本高,连接技 术比较复杂。
无线媒体:可用于通信的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
7:Internet接入技术
1)ADSL接入:利用电话线和公用电话网接入Internet的技术,是一种宽带接入方式, 优点:下载速率高 ,独享宽带,上网和打电话兼顾,成为家庭上网的主要接入方 式。
2)有线电视接入:一种利用有线电视网接入Internet的技术。
优点:带宽上限高,上网,模拟节目和数字点播兼顾,,三者互不干扰。 3)无线接入方式:主要途径:GPRS,
CDMA:与GPRS相比,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宽带传输的优点
WLAN:无线接入点同时能接入的计算机数量有限,一般为30—100台。 8:IP地址(P188-P192)
9:Internet的基本服务:1)WWW浏览,
URL:统一资源定位,4部分组成:资源类型,存放资源的主机域名,端口号,资源文件名。 2)文件传输(FTP):是在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之间传送文件,它与计算机所处的位置,
连接方式以及使用的操作系统无关。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 邮局协议:POP3 第七章 数据库技术基础
1:求最大值:SELECT Max(Num) FROM Data 求平均值:SELECT Avg(Num) FROM Data
求和:SELECT Sum(Num) FROM Num 2:数据库:(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外存上的,有结构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指数据库系统中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软件系统,是数据库 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4:数据模型:数据库中数据的存储方式,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 三种重要的数据模型:层次模型 网状模型 关系模型 5:二维表:关系模型将数据组织成二维表的形式 6:常用运算符:(表格P238)
7:SQL的数据更新语句(难点,例题,应用题P240)
第八章 多媒体技术基础
1:声音的数字化处理过程:1)采样 2)量化:量化位数越多,采样精度越高,声音的 质量越好
3)编码:是将采样和量化后的数字数据以一定的格式记录下来,编码方式:脉冲编 码调制,优点:抗干扰能力强,失真小,传输特性稳定,但编码后的数据量比较大。 2:数字音频的技术指标:质量由3项指标组成:采样频率,量化位数(即采样精度)和 声道数。
每秒钟存储声音容量的公式:采样频率(Hz)x采样精度(bit)÷8x声道数=每秒数 据量(字节数)
3:数字压缩技术:有损压缩 无损压缩:通过统计被压缩数据中重复数据的出现次数 来进行编码。
第九章 信息安全
1:信息安全:是指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防止信息被故意的或者偶然的非法授权泄露,更改,破坏或信息被非法系统辨别,控制。 2:计算机病毒:具有破坏作用的程序或一组计算机指令。
特点:破坏性 传染性 隐蔽性 可触发性
3: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加密/解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和身份认证技术等。 4:数字证书:主要用于实现数字签名和信息的保密传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