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6,2018TotalNo.502《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应用
赵
楠
哈尔滨
150300)
(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财经学院,黑龙江
[摘要]《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目的也是辅是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以往高校的教学中,助学生通过从业考试,使课程变成了过证培训。取消从业考试后,应对本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整合,在课堂中模拟情境实务操作提高教学效果,利用项目教学实现教学相长,职业道德教学寓情于景,以景怡情,从而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真正能学有所得,不在为考证而学,而是为了守法而学,为了合规而学,为了有德而学,将应试课程教学变为实践应用课程教学。[关键词]《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有效教学;变应试为应用;行为导向[中图分类号]G7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9-6043(2018)06-0185-02的实际需求,同时考虑到部分内容对初级会计资格考试的应试要求,针对国家教育部对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目标,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模式改应试为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行为导向教学方法。通过在具体的教学中实施以下分格教学方法的尝试,将教材中的全部内容进行分类。将几个章节的内容进行整合,找出每个章节中适合的教学模式,从而采取相适应的教学方式进行讲授。在练、看、做四个环节,但是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采用讲、
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每个环节占用的教学比重应该有所调整。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多是注重“讲”,而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又强调“做”。那么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根据学生今后在德的课程教学中,由于课程的应用性,实际工作中的知识需求,在各个章节中调整每个环节的教学比重,将行为导向教学法中的各种教学方法恰当的运用在适合的教学内容中。从而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说会做,好学够用,为学生顺利走上会计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是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课程之一,在2017年前是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它汇集了会计学、法学、经济学及伦理学等学科内容,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作为会计专业的一门课程来讲,它与会计实务联系虽然密切,但相关的法律条需要动手实践的文较多,知识点分散,需要背的内容多,内容少,学生学起来可能会觉得枯燥或有畏难情绪。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通过国家举办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考试,高校往往把教学的方向侧重于应试,而忽略了对学生今后工作中对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规范性教育的需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的往往是备考模式、讲练结合,仅仅是将理论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通过大量的习题学训练,让学生在一定时期内死记硬背。在这种模式下,所以往往在参加完考试后生没有对知识进行理解、重构,就将知识统统忘记了。对于一些不想参加从业考试的学生来讲,学习这种课程对他们来说简直是煎熬。自2017年起,国家取消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同时将其中部分知识内容纳入到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科目之一的《经济法基础》中。在这样一个颠覆性的政策变化下,对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终于从为考证而设置课程,变回了它原本的专业基础课程。而对于我们的课程教学来讲也应该变回它本来该有的模样。
根据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及相关知识在工作中
一、在课堂中模拟情境实务操作提高教学效果
在行为导向教学法中,“情境教学法”一直是大家追引入情景教学,通过课程的相关内容及岗捧的教学方法。
位要求,设置各个实践任务,通过让学生利用相关的岗位知识来解决模拟实景中所遇到的问题,将枯燥、抽象的理
[作者简介]赵楠(198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基金项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一般项目:高职财经类基础课程中有效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研究(1710226);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一般项目:在高职财经类专业理论课程中有效应用网络化教学的探究(GG170145)。-185-
商业经济第2018年第6期念转换成比较通俗易懂的知识,更加深层次的了解所学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有效应用,使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同身受,再结合讨论交流,最后形成一定的职业能力。
该课程中“支付结算管理制度”这一章节的特点是和今后的工作实际联系紧密,由于本门课程开设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学生很多都没有见过后续实务课程中应用的凭证、账簿、会计报表,而且也不太清楚利用票据结算的规定,更弄不清银行结算账户和储蓄账户的区别。因此教学中通过精讲各种结算方式的使用范围及规定,用大量时间来对学生进行正确填写、使用票据的训练。同时为了能让学生有岗位责任感,采用情景再现的形式,将各小组解决不同类型经济业务下各种票据的使用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情景角色不同,所以他们要了解整个流程中票据的使用方法及相关法律规定,既达到知识掌握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感性上接受财经活动,形成依法办事的理念。
二、利用项目教学实现教学相长
行为导向教学法之“项目教学法”是在课堂教学中将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通过一个完整的实践项目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也可通过“参与”学生课堂项目的研究,解决自身教学科研中的一些疑难问题,真正实现高校中提倡多年的“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
本门课程中的“税收法律制度”章节就比较适合应用项目教学来完成。由于学生在学习中从未接触过相关税法类的知识,所以在学习该内容时,显现出概念理解不清,税种分类不明,各项税额不会计算。而且教师往往为了使学生能够迅速掌握本章内容,忽略了税法与实际工作和生活的联系,直接变成了关于税额计算的计算课程,教师讲起来枯燥无味,学生学起来味同嚼蜡。在本章的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就有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由老师向学生发布该项目的实施目标和要求,然后通过线上的任务布置,让学生完成自主听课、自我测试等环节,使学生基本具备完成项目的基础知识内容。如“消费税纳税申报”,学生在填制纳税申报表、报送税务资料前应该掌握消费税的纳税范围、专用发票的开具、消费税的计算、纳税期限和申报材料等。其次,在课堂中重点解决教师事先布置的不同企业纳税项目,然后将课堂变成企业的报税现场,让不同的同学来完成设定的工作任务,教师进行辅导和点评,并参照项目完成情况的测评标准,为各位同学打分。有这样的课堂,往往是有事可做才有分可得,项目教学正是利用到了现时期学生求学的心理,有效的将枯燥的课堂讲授,全方位、立体式的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三、职业道德教学寓情于景,以景怡情
各行各业中都有其应该遵循的职业道德,会计行业-186-
SHANGYEJINGJINo.6,2018
也不例外。有些会计人员或者是学生往往对于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毫无概念,仅仅认为会计只要不做假账、不犯法,就是个合格的会计人员。目前各类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无论是在课程设置上,还是在教材内容上以及教学过程中,都普遍存在忽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象。由于会计从业考试取消,原本财规课程中的第五章会计职业道德内容也未纳入经济法的教材中,那么是否应该重视起对忽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象。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
任重而道远。讲求会计诚信,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尤为重要。为了能够培养出专业知识过硬、职业素养高雅的职业技术人才,应该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在具体的教学中不仅应该让学生了解职业道德理论知识,更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分清是非黑白,树立强烈的法律意识、服务意识,以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行为导向教学法之“案例教学法”很适合本章的课程教学,真实案例的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帮助案例中出现的工作人员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让课堂成为真实场景,使学生在课堂中感受仿真情境,了解违法受到的惩罚,以儆效尤,从而使课堂教学气氛浓厚,学生学习兴趣才会持久,教师的教学任务才能顺利地完成。大量应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以财务工作中常见违背职业道德的事例为例,引导学生自己主动观察与分析判断哪些行为违背了会计职业道德,理解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掌握和领会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
正确识别违背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让大家在没有从事岗位前就时时敲响警钟,并知道如何杜绝和防范,进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习惯。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课程是会计专业唯一一门综合系统学习会计法规和道德的课程,通过对整个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的分格,适时适地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将行为导向教学方法有效的实施在课堂教学中,使教师在课程的讲授中,不仅重视教学效果显现,更重视教学方式的运用。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掌握专业的财务法律知识,培养出诚信意识和道德责任感,能够运用法律的手段进行自我保护和综合运用职业判断和职业道德准则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接受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职业情感和职业意识,为学生未来成功的会计人生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参考文献]
[1]蒋先平.行为导向教学法在PLC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培训,2015(20):3-4.
[2]张玉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现状及改革探索[J].商,2012(9):42.
[3]尚丽娟.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应用与实践[J].中国科技纵横,2011(1):316
[责任编辑:潘洪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