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某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反应敏捷、兴趣容易转移、情绪发生快而多变、善于交际等特点。据此,可以初步判定该生的气质类型属于(D,P271)
A.胆汁质B.粘液质 C.抑郁质D.多血质
2.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表现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叫[B,P274] A.能力 B.性格 C.气质 D.习惯
3.有种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生长”出新知识意义的过程,这种学习理论被称为[B,P42] A.人文主义B.建构主义 C.行为主义D.认知学派
4.“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称为[B,P204] A.从众 B.社会懈怠作用 C.模仿 D.社会促进作用
5.有一种理论认为:动机激励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的价值与实现目
标的可能性两个因素的乘积,这种理论称为[C,P58] A.自我实现理论 B.归因理论 C.期望理论 D.成就动机理论
6.在群体中占优势的言论与意见,称为[D,P211] A.规范 B.凝聚力 C.群体气氛 D.
7.心理学中首创两难故事法研究人的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A,P166]
A.科尔伯格B.皮亚杰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8.将没有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一定的意义,以促进记忆效果的提高,这在记忆心理学中被称为[A,P107] A.记忆术 B.联想 C.替换 D.系统化
9.如果说一个人的智力超常,则其智商必须超过[B,P266]A.80 B.130 C.100 D.95
10.个人的自我感受、自尊、自爱、自信、内疚、优越感、成就感、自我效能感等,属于[C,P184] A.自我认识 B.自我调节 C.自我体验 D.自我控制
1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D,P8] A.教师的教学B.教师的教育
C.学生的学习D.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
12.教育心理学创始人桑代克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学习理论是[A,P7]
A.尝试错误说B.社会学习理论 C.发现学习理论D.掌握学习理论
13.教师如果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则容易使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这种现象在宣传教育中被称为[B,P13] A.皮格马利翁效应B.“自己人”效应 C.威信效应D.“名片”效应
14.一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灵活性、稳定性等动力方面所表现出的特征称为[C,P268] A.意志 B.动机 C.气质 D.能力
15.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他方面的功能,从而影响问题的解决,这种现象称为(D,P143) A.定势作用B.迁移 C.变式D.功能固着
1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称为(C,P71) A.实物直观B.言语直观 C.模象直观D.想象直观
1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A,P76)
A.变式B.比较 C.概括性D.抽象
18.先于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是对新学习材料的简化与概括,在新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念之间起认知桥梁作用,这种学习内容的组织技术或教学策略叫做[B,P37] A.比较性组织者B.先行组织者 C.认知结构 D.固定点
19.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的著名代表人物是[C,P4] A.马斯洛B.布鲁纳 C.弗洛伊德 D.布鲁姆
20.区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时间标志是[D,P79] A.25秒B.30秒 C.2分钟D.1分钟 得分 评分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习者对自己认知(过程及其结果)的认知,称为(元认知)。P99 2.根据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观点,记忆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系统。P78
3.个体自我意识从其内容上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P184
4.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在性格的(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四个方面。P276
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力求是知觉的对象与背景在颜色色调、刺激强度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这样才能保证知觉效果的提高。这是利用了知觉规律中的(差异律)。P72
6.有人在场或多人一起学习或工作,可以提高个人活动的效率,出现增质或增量,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助长作用)。P207
7.“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是目前影响较大、运用较广的智力测验量表,它由操作量表和(言语量表)两个分量表构成。P2
8.知识学习过程的一般经历知识学习准备、知识感知、理解、保持、迁移和(应用)等几个阶段。P68
9.我国心理学工作者通常将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能力学习和道德品质或行为规范的学习四大类。P29
10.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经过记忆实验研究所绘制出的“遗忘曲线”,反映了遗忘进程(先快后慢)的基本趋势,从而揭示了及时复习的必要性。P83
11.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包括自我意识的分化、矛盾、(统一)转化与稳定等几个阶段。(P186~190)
12.心理健康教育包括针对心理疾患而进行的(诊断性)心理健康教育和针对心理潜能开发而进行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两大类。P232 13.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桑代克通过实验提出了学习的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三大学习规律。P29
14.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促进作用,称为(正迁移)。P126 15.解题过程一般包括(审题)、课题归类、重现有关知识和解题或求解等几个基本环节。(P88)
16.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构成。P52
17.揭示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的定律是(耶尔克斯-道德森定律)P
18.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是(马斯洛)P61
19.心理学家阿特金森将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种倾向:力求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P59
20.学习者为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在认知与元认知的基础上对学习方法与学习心态的选择与,被称为(学习策略)。P101 得分 评分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简述教师教学的三种水平。P17
答:(1)尝试式教学;(2)因循式教学;(3)策略式教学 2.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P129
答:(1)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把各门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就是要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3)改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①遵循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部分的“不断分化”原则;②遵循“综合贯通”原则,加强概念、原理、课题以及章节间的横向联系。
(4)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把学习策略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把握学习策略训练
的有效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如何学习,促进学习的迁移。 3.简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矛盾有哪些?。P231 答:(1)性和依赖性的矛盾; (2)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矛盾;
(3)强烈的成才意识和知识经验不足的矛盾; (4)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矛盾; (5)群集友谊与争强好胜的矛盾;
(6)性生理成熟与性心理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 4.简述学生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P171 (1)态度定势的形成 (2)道德观念的确立 (3)道德情感的培养 (4)道德信念的形成 (5)道德意志的锻炼 (6)道德行为的养成
5.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力”包含哪些内容?P263 (1)逻辑理性智力; (2)语言智力; (3)身体—动觉智力; (4)空间智力; (5)音乐智力;
(6)洞悉人性善解人意的智力; (7)自我内省的智力;
(8)观察自然的智力。 得分 评分人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实例说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措施。P63~67
(1)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①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要求、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意义以及它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②学生的学习目标要适中,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③学生的学习目标要清晰、具体、有可操作性;④要教育学生将时间、精力、资源等投入到为实现目标的学习之中。 (2)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首先,教师要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第三,创设问题情境要求做到:问题要小而具体,问题要深而有趣,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问题要富有启发性。第四,根据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就是要使学生进入一种“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
(3)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功感。首先,教学内容的难度要适中,应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否则,学生总是不能完成,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失败感;其次,教学内容的呈现应由难到易,以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第三,如果学生在学习某一内容上失败了,可让他们先学习基础的课程,使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方面获得成功感,然后再在学习新课程方面逐步体验到成功感;第四,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在遵
循一定客观标准的前提下,要掌握评分的艺术。尤其是在第一、二次测验或考试中,千万不能给学生搞“下马威”。
(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大学生一般都有比较强的好胜心,一般都希望自己胜过别人。教师要利用这一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所谓妥善组织学习竞赛,既要看到竞赛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它的消极影响。因此,既不能简单的全盘肯定也不能简单的全盘否定。
(5)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合理进行奖惩。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就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要及时告诉他们,使他们及时知道自己哪些内容已经掌握了,哪些内容还没有掌握。以便进一步努力。教师对学习成绩好的、已经掌握了的要给予表扬、鼓励、肯定,否则给予批评。但是,奖惩要讲究艺术、科学、合理。一般而言,以奖为主,尽量不用或少用惩罚。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准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也要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一般而言,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都是有利的。因为归因于努力,可使优等生不至于过分自傲,能继续努力,以便今后能继续成功;使差生不至于过于自卑,也能进一步努力,以争取今后成功。
2.试述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对当今教育改革的意义。P33~35
布鲁纳(J.s.Bruner,1915~)是当代美国认知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提出,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其理论的主要观点为:
(1)强调教学应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布鲁纳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他把学科的基本结构放在设计课程和编写教材的中心地位,成为教学的中心。他认为,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态度和方法。学生掌握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利用,有利于学习的迁移,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2)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布鲁纳认为,掌握学习的过程比掌握学习的结果更重要。他认为,学习是一个认知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积极主动地获得智慧的过程。 (3)教学应遵循四个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4)提倡发现学习:布鲁纳提倡在教学中运用发现学习。他认为,发现不只限于发现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也包括用自己头脑亲自去获得知识。他主张,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去探索、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设想,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布鲁纳提出,教学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组织或处理教学内容。教学的任务就是把知识转变成学习者能理解的知识结构,并以所学材料的一种最佳的顺序去组织这些结构,帮助学生发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