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成本管理I Financial Cost Management 基于旅游投资环境的旅游投资模式分析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孔英丽 摘要: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飞速发展,旅游市场不断引入大量资本,旅游业作为新型产业发挥 着重要作用。基于旅游业自身特点,一方面对环境依赖程度大,另一方面资本和劳动力密集型发展趋 势日益显现,政治、经济、社会等环境因素对旅游投资影响极大。因此,本文在对旅游投资环境各要素 的分析基础上,提出旅游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提出基于旅游投资环境的旅游投资对策。 关键词:旅游业投资环境投资模式 一、旅游投资环境的构成 旅游投资环境是指在一定的经济区域范围内旅游投 资主体进行投资活动时需面对的所有对旅游投资这一经 济活动产生影响的要素、条件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经济 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和社会环境等。 (一)自然环境旅游产业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决定了 自然环境是旅游投资的基础性要素,自然环境和旅游投资 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一方面,通常地理位置和 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意味着自然资源条件富足,其对投资 的吸引能力相对较大,反之自然环境差的地区则不易吸引 到旅游资金投入;另一方面,旅游投资反作用于自然环境, 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旅游投资必须要充分考 虑自然环境的容量。自然环境对旅游投资水平的影响主要 通过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资源条件、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 效用。 (二)经济环境旅游投资是一种经济活动,因此必 然与经济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经济环境通常是吸引 旅游投资的核心性因素。一方面,某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直接决定了该地区的旅游供应水平和旅游消费水平,进而 直接影响旅游投资水平;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 旅游产业的基础设施水平,从而通过影响资源要素流通效 率、旅游顺畅程度、旅游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等,间接影 响旅游投资水平。经济环境具体通过经济体制、经济发展 水平、产业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程度、涉外经济环境等要素 对旅游投资产生影响。 (三)政治环境政治环境对旅游投资的影响主要是背 景因素影响,政治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局势稳定、政策科学 高效,则会对旅游投资产生较强吸引力,政治局势动荡,战 争、疾病、灾害等频发则会使资金投入止步。另外,如果该 地政策环境糟糕,对旅游产业及相关配套产业在税务、工 商、外贸、交通等方面层层设卡,甚至存在滥用职权、贪污 腐败、地方保护等现象,则势必会使旅游者和投资者心存 顾虑。政治环境对旅游投资的影响是通过政策环境、政府 态度、官员廉洁程度等加以实现。 (四)法制环境法制是规范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保 障性因素,法制环境同样对旅游投资环境具有保障作用, 是吸引旅游投资的保障性因素。旅游者以及旅游投资者在 进行地区选择时,该地区的法制环境是否优越、旅游产业 市场是否规范,对旅游过程中产生的纠纷、意外状况等能 否给予及时、合理的法制支持,这些都是必需考虑的要素。 旅游产业涉及环节众多,每个环节都有相适应的法律法 规,这些法律法规共同作用营造了旅游投资的法制环境。 (五)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可以为旅游投资提供强有力 的支持,是吸引旅游投资的支撑性因素。社会环境内容涵 盖广泛,包括了除上述列出的因素之外的所有因素集合, 如科技、文化、教育、风俗习惯、社会结构、居民素质、活动 规律等,其中对旅游投资影响较大的则是居民素质,具体 表现为:首先,旅游产业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对旅游投资 有极大影响,通常从业者素质高,则旅游投资能力就强;其 次,旅游者素质的高低对旅游投资同样有极大影响,旅游 者素质决定了对旅游方式是否理性选择和对旅游资源是 否合理消耗;最后,旅游地的民众素质对旅游投资有极大 影响,主要取决于旅游地居民对外来旅游者和旅游投资能 否理性认识,适度支持。 通过图l具体概述旅游投资环境各要素同旅游投资的 影响关系。旅游投资环境具体是通过对“旅游投资主体”和 “旅游投资收益”两方面影响旅游投资。首先,对于旅游投 资主体而言,旅游投资同任何一项经济投资一样,其目的 通常都是追求收益最大化,而投资环境无疑会对投资主体 的投资收益产生巨大影响,从而影响投资主体的投资决 策。投资环境是投资主体必然要考虑的因素,优越的投资 环境可以为投资收益提供最大可能,甚至成为决定投资收 益的关键因素,因此任何投资行为都要对投资环境进行深 入调查了解,尤其作为同环境关系密切的旅游产业投资, 只有确定了投资环境,才能进而确定投资形式、投资规模、 资本结构、收益预期等一系列后继问题。其次,投资环境对 投资主体的收益具有决定性作用,具体表现在:其一,投资 环境涵盖了投资活动所需要的各种必要资源要素和配套 资源要素,从而保障了投资活动获取收益的可能性;其二, 投资环境中的经济环境、自然环境等对投资活动的成本有 重大影响,同时对投资收益的回收也关系重大,进而影响 投资主体的投资效益,而政策、法律法规等政治环境、社会 财套通孔2015年第20期 财务成本管理l Financial Cost Management 及时调整、改进,确保评价机制的先进性。 (二)旅游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1)经济环境指标。经济环境具体可以分解为经济发 展水平和基础设施水平两个指标。经济发展水平指标是衡 量一个地区经济特征和投资吸引力的重要标准,也是界定 投资属性和投资容量的重要标准。经济发展水平涵盖了有 关地域经济的人均生产总值、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消 费水平、人均纯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基础设施水平指 标衡量的是旅游投资的保障性,优越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是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率、增加投资收益的有效途 图1 旅游投资环境对旅游投资的影晌图释 环境因素也会问接影响投资主体的投资收益。 二、旅游投资环境评价研究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人文复杂多样,经济发展水平不 ,社会结构层次多样,地域间差异较大,因此对旅游环境 科学合理的评估是保障我国旅游投资活动健康、高效的前 提。 (一)旅游投资环境评价原则 (1)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旅游环境包含了自然、经济、 政治、法制、社会等众多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相互关联、复 杂共生的因素,因此在对旅游投资环境进行分析评价时, 首先必须要从宏观上综合考量各种因素对旅游投资的影 响,在此基础上全盘布局,系统规划,以求投资效果的稳健 性;其次要对这些因素进行详细分解,分清主要矛盾和次 要矛盾,从不同因素对旅游投资的不同影响、不同机理、不 同程度、不同性质等进行区分。旅游投资环境评价的宏观 和微观相结合原则就是要在对旅游投资环境评价时,必须 在宏观和战略基础上对微观和细节进行把握,在全面分析 旅游投资环境各要素的同时,解决核心问题并兼顾次要问 题,使环境评价更加体系化,更具科学性和实践性。 (2)静态与动态相结合。旅游投资环境的静态评价是 指旅游投资环境必然是处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 客观存在,因而对其进行评价,也必然不能脱离特定的自 然和人文背景,力求达成紧密贴合实际情况基础上的评价 机制客观性。同时,旅游投资环境又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 程,无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体制改革、结构调整等,都会 对旅游投资环境造成影响,带动旅游投资环境的改变,另 外旅游投资自身也是一个不断变化、且具有复杂的内在运 行机理的体系,是随着社会、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变化而不 断变化的,这就对旅游环境评价提出了“动态性”要求,即 要本着变化发展的观点进行旅游投资环境分析和评价,从 而使评价更加具有现实性,并能够随着相关因素的变化而 霸 财今通,t.2015年第20期 径,也由此会吸引更多、更高质量、更长期限的投资。另外 在众多基础设施指标中,交通运输设施是其中最为关键的 因素,对旅游投资有着最为核心的影响。交通设施水平可 以用路网密度来衡量。 (2)地理条件指标。旅游环境的地理条件指标主要是 用来反映消费者到消费目的地之间的心理距离,是衡量旅 游产品市场价值和发展前景的重要标准。地理条件可以从 客运流量、人均客运时间、人均客运距离、私人汽车保有 量、邮递及互联网等信息传输总量几个内容去做具体分析 界定。 (3)政治环境指标。政治环境指标是用来衡量政治环 境对旅游投资影响力的工具。对于政治环境指标的衡量目 前学术界观点不一,还未形成公认的分析方法,笔者通过 对现有理论整理及研究,提出以“投资一资源”比来做定量 分析的方法,即一定数额的投资能够获取多大程度的资源 支配能力,定量上可以用国家预算外的资源投入量同投资 总额的比值来计量。 (4)产业发展指标。产业发展指标包含了市场需求、产 业水平、人力资源、旅游资源等内容。市场需求是产业发展 指标的核心要素,是决定旅游投资的核心内容,也是旅游 投资的动力源。这一指标可以用旅游消费时间、旅游消费 人数和旅游消费收入来具体衡量;产业水平是指旅游产业 的现状,如规模大小、质量高低、处于产业何种成长阶段 等,越发达的产业水平意味着越大的投资吸引力。产业水 平可以具体用景区固定资产额、景区营业收入、旅行社数 量、旅行社收入、配套酒店客容量、配套酒店营业收入等来 具体衡量;人力资源同样对旅游投资发挥影响,这一指标 可以用旅游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及产业配套从业人员数量、 学历结构、年资、薪酬等指标衡量;旅游资源同样是吸引旅 游投资的基础,特别是在投资初期往往决定旅游投资的导 向,旅游资源可以用景区等级、景点数量、景点密度来衡 量。 (5)社会环境指标。社会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依托,礼 会环境指标反映的是旅游投资的持续性,可以用人口数 量、人口密度、城镇人口比重、人口年龄结构、就业率、薪资 水平以及教育水平等指标具体衡量。其中教育水平是确保 财务成本管理I Financial Cost Management 旅游产业能从社会获取专业人才和高素质旅游消费者的 重要保证,由此对旅游投资水平发挥更重要影响。 三、基于旅游投资环境的旅游投资模式分析 资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效益提升 和改善。 (二)合理选择旅游投资模式,获取旅游投资效益旅 游投资模式描述了旅游投资主体、目标、内容、要素等一系 列旅游投资行为的整个体系,合理的旅游投资模式对旅游 产业发展起到积极提升作用,也能够更快、更大限度、更高 质量地获取投资收益。因此必须依托旅游投资环境的分析 指标和评价机制合理确定投资模式。首先,要明确投资模 式的适用条件,不仅要静态地分析旅游环境的各个指标要 通过上述旅游环境评价指标,可以对旅游产业投资环 境做具体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旅 游投资模式。具体而言,基于旅游产业环境的旅游投资模 式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一)资源主导型投资模式资源主导型是指在上述环 境评价指标中,资源环境指标相对优越时适用的投资模 式,该投资模式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以打造具有竞争力 的地域景观作为吸引投资、获取投资效益的主要考量因 素。资源主导型投资模式适用于自然环境优越、地域特色 鲜明的旅游地投资,依托地域旅游资源对投资做有针对性 的设计、规划,从而获取投资收益,如对温泉资源开发的投 资、对自然风光开发的投资等。 (二)经济主导型投资模式经济主导型是适用于环境 评价体系中经济环境比较优越的投资模式,其以雄厚的经 济条件为基础,以现代化的旅游景观、高质量的旅游服务 和高舒适度的旅游体验作为吸引旅游投资的核心元素,依 此为旅游投资持续创造效益。经济主导型投资模式适用于 经济发达,产业水平高、服务业发达的地区,如对会展旅游 投资,对节庆旅游游投资等。 (三)综合发展型投资模式这一投资模式适用于经济 发展水平具备一定实力、同时拥有一定数量的旅游资源的 投资,可以依托经济基础充分开发和提升旅游资源价值。 该模式以打造现代化服务水平下的旅游景观为吸引投资 的因素,并依此实现旅游收益,如北京奥运旅游投资。 (四)基础薄弱型投资模式这一投资模式适用于经济 评价较低、具备一定资源优势但开发难度大的旅游投资, 其环境特点为地区产业基础薄弱,配套设施不足,服务质 量不高,旅游投资条件恶劣。这一类型的投资出发点是自 然和生态优势,其利润源也是自然生态,如对西藏旅游的 投资。 四、基于旅游投资环境的旅游投资模式应用对策 (一)立足旅游投资环境,达成投资和环境的和谐共赢 “立足旅游环境”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旅游投资环境是影 响旅游投资的重要因素,因此旅游投资必须依托旅游产业 环境,通过对旅游环境做科学合理分析评价,对旅游产业 的经济环境、地理条件、政策环境、产业发展和社会环境做 出科学的定性和定量评价,并基于复杂多变的产业环境实 际确定科学的投资模式,由此提高投资效率,提升投资收 益;其二,投资虽然能提升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并进而带动 地区经济水平提升,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投资也同样会对 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此 时的“立足旅游环境”则应强调环境对旅游投资的包容度, 旅游投资不应以获取投资利润为唯一目的,而是要兼顾投 素,也要以动态的发展眼光及时分析和科学预测旅游环境 的发展趋向,从而合理选择旅游投资模式;其次,依托旅游 投资模式正确实施旅游投资活动,依据不同的旅游投资模 式特点规划旅游投资实现途径,如对投资主体的权责界 定、对投资对象的侧重权衡、对投资要素的组合运用,以及 对整个投资活动施以科学高效的管理,确保投资沿着既定 模式和目标进行,同时通过及时的环境评价策略对投资模 式进行合理调整。 (三)改善旅游投资环境,吸引高质量旅游资本目前 我国旅游投资来源主要有政府财政投入和企业资本投入 两个渠道,其中政府投入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在旅游投资 中,应该充分依托旅游环境科学、全面地调动政府投资积 极性,发挥其投资主导作用,尤其要求政府以战略眼光加 大基础设施建设,既要通过资金、技术等直接投入改善产 业环境,也要通过教育、交通等投人间接为旅游产业环境 优化做可持续发展的准备,由此吸引更多、更高质量的资 本介入。另外,企业作为另一个旅游投资主体,应充分发挥 其自由、活跃、便捷的资本特性,一方面充分借助市场机制 及时掌握旅游市场动向,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投 资调控管理发现市场机制的不足,做有针对性补充,从而 全面提高企业旅游投资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形成“投资一 收益一再投资”的良性产业循环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肖练:《旅游投资模式研究述评》,《中国集体经济》 2011-#-第36期。 [2]邱道欣:《乡村旅游投资环境的实证分析》,《农业经 济)2012年第11期。 [3]魏嵩、夏佐铎:《旅游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一 基于湖北省旅游投资环境的评价研究》,《中国集体经济》 2013年第6期。 [4]邢雅楠:《旅游投资研究》,天津大学2011年博士学 位论文。 [5]李琳:《基于投资者感知的旅游投资环境研究》,湖南 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 (编辑杜昌) 射冬通萱‘.201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