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郁达夫的小说创作与佐藤春夫的影响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与佐藤春夫的影响

来源:爱go旅游网
第13卷第2期 2014年6月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Vo1.13 No.2 June 2014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与佐藤春夫的影响 王福和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23) 摘要:在郁达夫的小说创作中,外来文学的养分是多元的,其中就包括日本文学的影响。在日 本作家中,影响痕迹最为深刻的就是佐藤春夫。在将近20年的岁月中,他们有过一段十分密 切的交往。虽然抗日战争爆发后,因佐藤春夫暴露反华面目,郁达夫与之反目为仇,表现出一 位进步作家毫不妥协的民族气节,但郁达夫的小说创作与这位日本作家已经形成了无法割断 的渊源。 关键词:郁达夫;佐藤春夫;影响 中图分类号:10-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4303(2014)02—0128.05 郁达夫l7岁东渡日本留学,在那个岛国度过 了长达10年的时光。这是郁达夫成长的10年, 接受外来文学影响的1O年,在文学创作上由准 备、积累到真正走上文坛的10年。日本文学、日 本作家对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不言自明的。 一谷崎润一郎的《食蓼之虫》。……文笔的浑圆纯 熟,本就是这一位作家的技巧,而心理的刻画,周 围环境的描摹,老人趣味和江户末期的文化心理 的分析,则自我认识谷崎,读他的作品以来,从没 有见过比这一部《食蓼之虫》更完美的结晶品 过”④。有日本学者也持这样的看法,认为郁达夫 、影响溯源 “1921年的《南迁》,和田山花袋1897年写的《片 帆》极相似;1927年写的《迷羊》,则酷似日本耽美 派作家谷崎润一郎1924年的《痴人之爱》” 。 然而,喜欢归喜欢,敬佩归敬佩,相似归相似。 在日记里写上那么一两句溢美之词并非就意味着 在郁达夫的文学生涯中,究竟有哪些日本文 学思潮、哪些日本作家影响了他的创作?一直是 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有学者想到了葛西善藏 (1887—1928),因为郁达夫曾经在日记中提及过这 位日本作家。1927年1月6日:“看葛西善藏小 说二短篇,仍复是好作品,感佩得了不得。昨天午 后从街上古物商处买来旧杂志十册,中有小说二 三十篇。我以为葛西的小说终是这二三十篇中的 上乘作品” 。1927年2月12日:“又买了一本 肯定会受其影响,在文章里说几句赞扬的话也不 见得就真的要拜其为师,文学作品里出现那么一 点相似未必就一定有因果关系。其实,在郁达夫 的文学道路上,我们真正能够寻觅到影响其创作 渊源的日本作家既非葛西善藏,也非谷崎润一郎, 更非田山花袋,而是佐藤春夫: 在日本现代的小说家中,我所最崇 拜的是佐藤春夫。……他的作品中的第 一《新潮》新年号,内有葛西善藏的一篇小说名《醉 狂者之独白》,实在做得很好”(2)。又有学者想到 了谷崎润一郎(1886—1965),因为郁达夫曾经在一 篇文章中提及过这位日本作家:“第一部看的,是 收稿日期:2014-05—06 篇,当然要推他的出世作《病了的蔷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民国比较文学研究”(13YJA751047) 作者简介:王福和(1954一),男,山东寿光人,教授,硕士,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 ①郁达夫:《村居日记》,见《郁达夫全集》第l2卷,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71页。 ②郁达夫:《穷冬日记》,见《郁达夫全集》第12卷,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107页。 ③郁达夫:《在热波里喘息》,见《郁达夫全集》第6卷,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3l页。 ④(日)铃木正夫:《郁达夫与日本文学》,见《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6期,第113页。 第2期 王福和:郁达夫的小说创作与佐藤春夫的影响 ・129・ 薇》,即《田园的忧郁》了。其他如《指 纹》,《李太白》等,都是优美无比的作 品。……我每想学到他的地步,但是终 于画虎不成。他在日本现代的作家中, 并不十分流行。但是读者中间的一小部 二、私小说与自叙传 在日本文学中,佐藤春夫(也包括田山花袋、 葛西善藏、志贺直哉等作家)的作品被称为“私小 说”。这是流行于20世纪20年代前半期日本文 坛的一种小说形式。“私小说”有广义和狭义两 种解释,其中持狭义概念者较多。“私小说”中的 “私”指的“就是中文‘我’的意思,是指作者把自 分,却是对他抱着十二分的好意的 。 这是笔者在郁达夫的文献中所能找到的他亲 口承认所受日本作家影响的最重要的证据。当 时,一位友人试图将郁达夫在中国的地位与佐藤 己作为主人公,以自己亲身经历为依据而创作的 小说” 。日后,日本学者又把“私小说”分为破灭 春夫在日本的地位相比较时,郁达夫连表惭愧,并 发出“我何敢望佐藤春夫的肩背”②之感慨。 型与调和型,认为表达生存危机感的是破灭型,而 克服生存危机,以调和自我为目标的就是调和 型④。日本的“私小说”作家多属于后者。 如果说日本学者认为“私小说”就是“自我小 说”、“心境小说”,是“作者把自己直截了当地暴 佐藤春夫(1892.1964)是日本近现代文学史 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在文学领域内广种博 收,所写的诗歌、小说、戏曲、评论、随笔,甚至翻译 作品,都有相当的造诣和地位”㈢。主要作品有成 名作、短篇小说《田园的忧郁》、中篇小说《都市的 露出来的小说”⑧的话,那么,郁达夫则直接借用 了法国作家法朗士的一句话“文学作品,都是作 家的自叙传”来宣称:“这一句话,是千真万真 的。”他同时指出:“客观的态度,客观的描写,无 忧郁》和长篇小说《这三个人》等。早年的佐藤春 夫,曾经与那时的中国文学界有过比较频繁的交 往,不但翻译过许多中国文学作品,而且还十分关 注中国文学的发展状况。那一时期留学日本的中 国作家中,与佐藤交往者很多,其中“直接与佐藤 论你客观到怎么样一个地步,若真的纯客观的态 度,纯客观的描写是可能的话,那艺术家的才气可 以不要,艺术家存在的理由,也就消灭了。左拉的 文章,若是纯客观的描写的标本,那么他著的小说 上,何必要署左拉的名呢?他的弟子做的文章,又 岂不是同他一样的么?他的弟子的弟子做的文 春夫保持着最密切关系的人当然应该首推创造社 的郁达夫”④。从时间上计算,郁达夫与佐藤春夫 大约交往了将近20年。这期间,他们曾经有过很 长的一段蜜月期。既包括佐藤春夫在文学上对郁 达夫的影响,又包括郁达夫对佐藤春夫小说的喜 爱;既包括佐藤春夫访问中国时郁达夫对他的盛 情款待,又包括郁达夫对日本的回访等。及至抗 章,又岂不是也和他一样的吗?所以我说,作家的 个性,是无论如何,总须在他的作品里头保留着 的。作家既有了这一种强的个性,他只要能够修 养,就可有成功一个有力的作家” 。 战爆发,因佐藤春夫暴露出反华面目,大义凛然的 郁达夫断然反击,与之反目为仇,表现出一位进步 作家毫不妥协的民族气节。尽管如此,郁达夫的 创作与佐藤春夫已经形成了扯不断的渊源。因为 “在此之前的l0余年里,佐藤春夫毕竟是他最为 崇拜的日本作家,在创作上,他自然不可能不受其 影响”⑤ 《田园的忧郁》又名《病蔷薇》,描写主人公 “他”在夏日时分,同妻子一道带着狗,带着猫,前 往一处远离尘嚣、“被世人忘却,被文明冲刷,孤 单单地存在着” 的乡村茅屋居住下来。生活在 大都市的“他”倍感孤独,早就渴望着回归这一平 凡、自然、静谧的世界。其实,这是一座被废弃已 ①郁达夫:《海上通信》,见《郁达夫选集》(下),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8页。 ②郁达夫:《海上通信》,见《郁达夫选集》(下),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9页。 ③吴树文:《田园的忧郁・序》,见佐藤春夫《田园的忧郁》,吴树文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ll2页。 ④(日)伊藤虎丸:《鲁迅、创造社与日本文学——中日近现代比较文学初探》,孙猛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08页。 ⑤刘久明:《郁达夫与佐藤春夫》,见《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第23页。 ⑥(日)铃木正夫:《郁达夫与日本文学》,见《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6期,第112页。 ⑦唐月梅:《私小说》,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2年版,第942页。 ⑧(日)吉田精一:《现代日本文学史》,齐干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101页。 ⑨郁达夫:《五六年来创作生活的回顾》,见《郁达夫全集》第5卷,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340-341页。 ④(日)佐藤春夫:《田园的忧郁》,吴树文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37页。 ・l3O・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l3卷 久的田园,只是由于“他”及其家人的到来,才有 了“人”的气息。盛夏季节,这座废园却到处可见 阵泼水的声音吸引。隔着玻璃窗,他无意之中看 到房东的女儿正在洗澡。他害怕女孩子告诉她爸 爸,竟然不辞而别逃出旅店,租用了一间更加偏僻 的农屋。一日,他又在无意之中听到一对男女野 繁荣的景象。在所有的花草中,他最喜爱的蔷薇 令他产生诸多的遐想。然而,眼前的蔷薇却显得 十分的憔悴,这使他感到忧郁。从夏到秋,自然界 的一切都在变,他的心绪也由暴躁逐渐趋于平和。 望着身边的花丛树木,望着令人依恋的夜晚的煤 合的呻吟,心灵上倍受打击。酒店里,他受到日本 人的侮辱。醉酒嫖妓后,他面对大海高呼:祖国呀 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 吧!…… 油灯,他的思绪飘忽不定,从往昔到现在,从幻想 到现实,从梦境到眼前,记忆被冲破了口子,难以 名状的泪水也随思绪流淌,忧郁和孤独又紧紧地 裹挟了“他”。在连绵不断的秋雨的拍击下,开出 《沉沦》也是郁达夫根据自己在日本留学时 的经历所创作的一个短篇。如前所述,郁达夫l7 岁就去日本,在那里度过了l0年的时光。这期 间,正是中国饱受列强欺侮与蹂躏的时期。国家 了一朵朵破碎的蔷薇花。当“他”把自己最喜欢 的一朵蔷薇的花蕾烧成灰烬之后,“哦,蔷薇,你 病了!”的声音就一直回响在耳边…… 地位的低下,使留洋在外的游子们切身体验到社 会地位的屈辱、到处受人歧视的痛苦和民族的自 《田园的忧郁》是佐藤春夫根据自己的亲身 经历写就的一个短篇。据史料记载,1916年4 卑。《沉沦》就是这种复杂心境的真实摹写,是郁 达夫自我心灵的苦难倾诉。 月,为了远离令他透不过气来的都市生活,年仅 24岁的佐藤春夫告别双亲,带着爱犬和猫儿,同 妻子一道来到神奈川的乡村。美丽的自然景色, 迷人的田园风光,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也激起了他的创作灵感,引发了他强烈的共 鸣:“艺术上的烦恼、初恋时受到的挫折、大都市 三、忧郁与孤独 《田园的忧郁》展现了佐藤春夫难以言状的 忧郁,《沉沦》则流露出郁达夫难以描摹的孤独。 作家的这段话,道出了他当时的苦痛和这部作品 诞生的缘由: 人生从十八九到二十余,总是要经 生活的压抑,纷纷涌上他的心头,离群索居的田园 生活使佐藤春夫觉得自己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与孤 独的现实完全吻合在一起了……” 。作为佐藤 过一个浪漫的抒情时代的,当这时候,就 是不会说话的哑鸟,尚且要放开喉咙来 歌唱。何况乎感情丰富的人类呢?我的 春夫这次行程和这一情感的艺术而真实的写照, 《田园的忧郁》“在强烈的自我意识下分析了人生 的无法忍受的单调和疲倦” 。 这抒情时代,是在那荒淫惨酷,军阀专权 的岛国里过的。眼看到的故国的陆沉, 《沉沦》描写主人公“他”留学日本时期的悲 剧命运:开学已有数日,“他”却愈显孤独与可怜。 在尚未成熟的稻田中,手捧华兹华斯的诗集,聆听 远处的犬吠声,不时流出忧郁的泪水。读书没有 身受到的异乡的屈辱,与夫所感所思,所 经所历的一切,剔括起来没有一点不是 失望,没有一处不是忧伤,同初丧了夫主 的少妇一般,毫无气力,毫无勇毅,哀哀 兴趣,课程令他感到乏味,有时逃避到人迹罕至的 山水之间,多日不去学校上课。他三岁丧父,跟随 切切,悲呜出来的,就是那一卷当时很惹 起了许多非难的《沉沦》。 所以写《沉沦》的时候,在感情上是 一兄长东渡Et本。不久,兄长回国,将他一人留在这 个岛国。在同学之中,他感到孤独,因为他们都是 日本人,都是他的敌人。他感叹自己在这里虚度 点儿也没有勉强的影子映着的;我只 觉得不得不写,又觉得只能照那么地写, 了青春年华,他渴望异性的体贴,异性的爱情。来 到N市,住在与世隔绝的专为中国留学生开设的 什么技巧不技巧,词句不诃句,都一概不 管,正如人感到了痛苦的时候,不得不叫 一旅馆,怀乡病更加强烈起来。正在成长中的他,又 面临青春的苦闷,身体愈见衰弱,记忆力日益减 退。秋日的一天,躲在房间里读书的他,忽然被一 声一样,叉哪能顾得这叫出来的一声, 是低音还是高音?或者和那些在旁吹打 着的乐器之音和洽不和洽呢 ? ①吴树文:《田园的忧郁・序》,见佐藤春夫《田园的忧郁》,吴树文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92页。 ②(日)吉田精一:《现代日本文学史》,齐干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76页。 ③郁达夫:《忏余独白》,见《郁达夫全集》第5卷,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542页。 第2期 王福和:郁达夫的小说创作与佐藤春夫的影响 ・13l・ 有中国学者认为:“《田园的忧郁》是一篇典 型的‘私小说’,它大胆的自我暴露以及抒情式的 表现手法,都鲜明地体现了‘私小说’的特征” 。 乡景色的描述,表达了一个身处异国他乡的孤独 游子的思乡之情: 他的故乡,是富春江上的一个小市, 去杭州水程不过八九十里。这一条江 有日本学者认为:“郁达夫的成名作《沉沦》,很明 显是以佐藤的《田园的忧郁》为样板的”②。《田 园的忧郁》的主人公是“他”,《沉沦》的主人公也 是“他”;《田园的忧郁》中的“他”是作家本人亲 水,发源安徽,贯流全浙,江形曲折,风景 常新,唐朝有一个诗人赞这条江水说 川如画”。他十四岁的时候,请了一 “一身经历的写照,《沉沦》中的“他”寄托着作家本人 的情怀;《田园的忧郁》叙述了作家内心深处的忧 郁心境,《沉沦》则抒发了作家心灵底处的忧郁情 感;《田园的忧郁》是一部作家的心境小说,《沉 沦》是一部作家的自叙作品;《田园的忧郁》开篇 处即引用了美国诗人爱仑・坡的诗句,《沉沦》在 情节展开之后就描写“他”在田野中吟诵英国诗 人华兹华斯的诗作;《田园的忧郁》中,“他”的心 灵中不时出现“疲惫不堪的郁悒和厌倦”,并时常 自语:“我大概是得了严重的忧郁症了吧?”《沉 沦》中的“他”总“觉得孤冷得可怜”,并感到“他 的忧郁症愈闹愈甚了。” 位先生写了这四个字,贴在他的书斋里. 因为他的书斋的小窗,是朝着江面的。 虽则这书斋结构不大,然而风雨晦明,春 秋朝夕的风景,也还抵得过滕王高阁。 在这小小的书斋里过了十几个春秋,他 才跟了他的哥哥到El本来留学 。 《田园的忧郁》中,处在极度的“忧郁的世界、 呻吟的世界、灵魂彷徨的世界”之中的“他”,望着 充溢于满屋子、满园子的忧郁,在静静的思考中联 想到了生与死: 他想:我现在生活着的这块地方,已 经不是在“生的世界”里了;不过,也不 是“死的世界”;可能是介于这两者之间 的一个“幽寂的世界”。自己大概是生 注重对大自然的描写,借助大自然的景物表 达自己忧郁的心境,袒露自己忧郁的情怀,是两位 作家、两部作品共有的特征。《田园的忧郁》中, 佐藤春夫在对故乡景色的描摹中流露出一个浪子 对故乡的思念: 他出生在遥远的南方,是在一个半 岛的尖端。那里的海岸犬牙交错,岸外 是汹涌的大海,岸内是险峻的山崖。在 犹如死地在“死的世界”中彷徨……如 果说但丁是以活人的身份巡游了天堂和 地狱……那末,自己现在所站的地方,至 少是一条以死亡为底边并向死亡明显倾 斜着的坡道 。 这种由于孤独和忧郁所导致的对生命与死亡 相当于半岛尖端的胸次部位,有一个小 小的街镇,这里居有低微却很聪明的人 们。一条湍急的大河从街镇旁流过,浮 在河上的长长的木排,你撞我推地向咆 的思考,也不加掩饰地出现在郁达夫的《沉沦》 中,出现在主人公“他”的脑海中: 我怎么会走上那样的地方去的?我 已经变了一个最下等的人了。悔也无 及,悔也无及。我就在这里死了吧。我 所求的爱情,大约是求不到的了。没有 爱情的生涯,岂不同死灰一样么?唉。这 干燥的生涯,这干燥的生涯,世上的人又 哮着的大海竞向奔去。故乡的这种令人 销魂的景致多为典型的戏剧景象。相比 之下,眼前这有着绵亘的山丘、天空、杂 木树林、田地和云雀的乡村,就象是一首 小小的散文诗。如果说前者的天然景物 是他的严峻的父亲,那末后者就他的慈 爱的母亲 。 都在那里仇视我,欺侮我,连我自家的亲 弟兄,自家的手足,都在那里排挤我到这 世界外去。我将何以为生,我又何必生 存在这多苦的世界里呢 ! 在《沉沦》中,郁达夫也通过对自己遥远的故 ①刘久明:《郁达夫与佐藤春夫》,见《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OO1年第3期,第26页。 ②(日)铃木正夫:《郁达夫与日本文学》,见《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6期,第112页。 ③(日)佐藤春夫:《田园的忧郁》,吴树文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37页。 ④郁达夫:《沉沦》,见《郁达夫集》小说卷,花城出版社,2003年版,第24页。 ⑤(日)佐藤春夫:《田园的忧郁》,吴树文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125页。 ⑥郁达夫:《沉沦》,见《郁达夫集》小说卷,花城出版社,2003年版,第5O页。 ・132・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3卷 有日本学者指出:“《田园的忧郁》所描写的 是‘世纪末的倦怠’,……是第一次大战前后,日 本资本主义出现的经济繁荣的反映;而在《沉沦》 中,郁达夫所描写的乃是‘世纪末的颓废’,…… 是青年人性的苦闷的告白,同时也是对于日本人 的轻视而说出的留学青年的悲愤,和对于祖国富 强的切盼” 。这话不无道理。 生活为题材,以自我告白的形式,写出了一个青年 的性的苦闷以及在日本蔑视‘支那人’之中生活 的留学生的孤独感、屈辱感和民族的悲愤” 。尽 管小说的“外形”还未能脱离佐藤小说的窠臼,但 个中的内涵已截然不同。即便小说中的“他”还 未免带有佐藤笔下人物的痕迹,但已经不再是佐 藤笔下的那个极具个人色彩的“他”,而在相当大 的意义上已经成为那一代中国青年苦闷、悲愤、孤 独和忧郁的象征。 佐藤春夫的忧郁,是他自我试图摆脱透不过 气来的都市生活的忧郁,是他试图逃离几乎被压 扁了的都市喧嚣的忧郁,是他远离了城市的尘嚣 和焦灼,试图在恬淡和寂寞的乡村生活中寻求宁 静却反而理想破灭,以失败告终的忧郁。相比之 下,郁达夫的忧郁则并非一人的忧郁,而是留学在 异国他乡的学子们在祖国遭受磨难,个人倍受歧 视,渴望爱情又无法得到的忧郁。对现实的绝望, 对境遇的无奈,对故乡的苦思,使生存的苦闷和性 作为“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的倡导 者,郁达夫在《银灰色的死》、《南迁》、《青烟》、 《茫茫夜》、《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薄 奠》和《烟影》等作品中,通过“他”、“伊人”、 “我”、“于质夫”和“文朴”等人物形象及其悲剧 命运,延续了他的“自叙传”创作理念,不但使笔 下的人物或多或少都带有其自身的命运之影,还 压抑的苦闷糅合在一起,构成了郁达夫及其笔下 的“他”难以言表的痛楚和苦衷。同为忧郁,佐藤 使其悲剧命运与对社会的反抗,对弱者的同情紧 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具有了更为广阔的生活视野 春夫将忧郁的重心置于极端自我的内部世界,以 一朵凋零的蔷薇花为象征,既表现出对都市文明 股倦怠的情怀。而接受了佐藤及其《田园的忧 的厌倦,又流露出远离都市的单调和乏味,凸显出 一和深刻的社会意义。郁达夫借鉴了日本“私小 说”又有所突破,接受了佐藤春夫的影响又有所 创新,在对外来文学养分的汲取中,他始终脚踏着 民族文学的土地,坚守着民族文学的风骨,以特色 鲜明的“自叙传”小说在20世纪初叶的中国文坛 独树一帜。 郁》影响的郁达夫,则把忧郁的视野由个人拉大 到社会,将其置于20世纪初叶那个苦难中国的大 背景之下。“作者以他在名古屋八高上学期间的 YU Da.fu’S Novel Creation and Sato Haruo’S Influence WANG Fu.he (College of Humanities,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gzbou 310023,China) Abstract:In YU Da—fu’S novels,foreign literature nutrient is multiple,including the influence of Japanese literature.In the Japanese writers.the most profound effect of trace is Misaki Sato Haruo. In nearly 20 years,they had a very close contact.After the Anti—Japanese War broke out,Misaki Sato Haruo’S anti-China face was exposed and YU Da—fu and Sato Haruo became enemies with each other,which showed a progressive writer unyielding national integrity。but YU Da・fu§novels had al— ready formed the origin which can not be severed from this Japanese writer. Key words:YU Da—fu;Sato Haruo;inluence f(责任编辑:徐吉洪) ①(日)伊藤虎丸:《鲁迅、创造社与日本文学——中日近现代比较文学初探》,孙猛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73页。 ②(日)伊藤虎丸:《鲁迅、创造社与日本文学——中日近现代比较文学初探》,孙猛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10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