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书法学习札记

书法学习札记

来源:爱go旅游网
2017年

近来练习颜真卿《勤礼碑》,由于坚持,固有进步。

长自叹曰:写字何为无进步乎自警曰:一贴习之三百遍,再看有无进步哉!(建强说:练三百遍,坏毛病,也就深了)

又自警曰:汝习何种字体呢习楷书,则笔笔必现楷则——起笔收笔,藏锋露锋,间架结构,皆重法度。习练草行,则应重视气韵笔势。行重韵而草重势。

王守仁先生主张知行合一,认为知为行知端,行为知之成。陶行知先生又说:行为知之始,知为行之成。

原秋妮老师说:临帖,就好好临,尽力临得和字帖一模一样。 2018年1月9日 周二 晴 1.

以前站着写字,弯腰,结果坚持不了几分钟,就累得难以

自持。现在写字身子直立,倒能坚持较长时间。

2.

写字是身体自然站立,双臂务必放松。这点也注意到,并

能适时调整。

2018年1月18日 周四 阴 1.

那天,和建强谈及写字,他说,写字一定要注意“收放”。

意思是说,一笔一画的书写要有收有放。比如,连续的两笔,双人旁,第一撇收,第二笔就宜放。即使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是捺,也脱不了收放之理。曾文正公曾言:习字不离乾坤二卦。

2.

写字时时刻应该践行于右任先生之《略论书理》:笔画,

如“钤印泥”、“如锥画沙”。

3. 又有卫夫人之《笔阵图》中言道:“横”如千里之阵云;

“点”似高山之坠石;“撇”——《》

(长知识:陆断牛马,水击鹄雁,当敌即斩什么意思 形容宝剑锋利,能杀牛马、天鹅大雁和敌人 龙泉剑

龙泉,称龙渊。在河南西平县城西南45公里处。楚王邀越欧冶子来楚铸剑,用龙泉水淬火,剑特利,能“陆断牛马,水击鹄雁,当敌即斩”。唐诗有“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之句。战国时西平属韩。龙泉水汇为溪,宛如银蛇曲行15里,绕冶炉城半周向北流入洪河。因夹岸多棠棣,逢春开花,倒映溪水,水碧如玉,花白似雪,故名棠溪。韩国为御敌自强,承楚铸剑之法,造棠溪剑。古人有“韩卒之剑戟出于棠溪”,“棠溪之金,天下之和也”之说。在各诸侯大国,棠溪剑与龙泉剑、合伯剑同负盛名。龙泉池至今犹存,泉水清澈,风景宜人。)

2018年5月25日 星期五 阴

最近听了几次建强上的书法课,有许多值得吸取得得思想,略记几点:

1. 如实临帖。既然是临帖,就要临得逼真,惟妙惟肖;既要临形,还要揣摩书家当时的心境、笔法等。

2. 以前,我强调“一贴连练三百遍”。建强说:如果不好的坏毛病,那就根深蒂固了。要灵活练贴,动脑筋,多思考,多总结。 3. 尤其楷书,要特别注意笔画的起行顿收,注意“三个骨点”。

4. 练习书法要有“创作意识”——不管年龄大小,都按“作品”要求来写。注意格式、落款、签章。

5. 练字练心。这点,与我不谋而合。但我做的不够。如何练心写完的“作品”,叠好存放,不要随便揉成团乱扔。

6. 秋妮谈写字,强调笔画的布局——这是她将绘画的经验融入了书法的学习和创作之中,是非常好。

7. 秋妮讲到了写完后洗笔存笔的习惯:停写超过5分钟,必须洗净毛笔。这个习惯我也开始养成了。因为一个好笔,几十块;并且几十块未必能买枝趁手的毛笔;第三,一支毛笔用习惯了,趁手。 毛笔清洗后,用废弃的宣纸包卷起来,可以吸收毛笔里的残墨,实践验证非常好。

8. 秋妮谈写字说:如何才有“力透纸背”的效果一是行笔要慢;二是体会古人勒石的感觉。建强曾说:该快时则快,该慢时则慢,我觉得此言也有道理。

9. 秋妮讲绘画时特别强调:结构。我理解:指绘画内容的空间结构。 10.秋妮说:写字要注意,试好墨,不要出现“墨猪”。

11.自己感悟:写字不妨以时间计算,岂不好哉!写几张,临几页,不如自己确定好时间——20分钟、30分钟、或者一个小时。以时间计应该更好。

2018年8月28日星期二

那年在职教工作时,有次学校组织学习,和纪晓岚邻座。看其写字,大气奔放。他说:写字一定要放开思想,手脚,你看,咱的笔记

本,上下有格线约束,我们可以向左右放开么!

又一次,他讲到绘画,说绘画笔法可不像你教数学呆板僵化,一是一,二是二,尽是平行呀,垂直呀,方呀,圆呀的。绘画笔法越有变化越好。最高的艺术就是错落有致。——但我觉得,万变不离其宗,“有宗”还是在先。

职教那年,搞了个文化墙,纪晓岚临摹了欧颜柳赵诸家书体,唯独,临褚遂良大阴符经,不敢出手。 2018年9月16日 星期日 小雨转阴 近两日习字,颇有心得。

1.

写字运笔时,一定要注意“捻管”——当然,以前也提到

“捻管”,不过,这次意识到,管——笔杆带笔锋,拧过去,最后还需拧过来——此亦所谓,有起有收,有去有回。颜体勤礼碑,横画多是起笔粗阔,渐行渐细,感觉是顺捻,最后逆捻收回,如果是横折,则逆捻折下,甚有效果。其他笔画,竖画,则是藏锋起笔,逆捻下行。其他笔画,无不是捻管行笔。 2.

写字时务必注意呼应,笔笔呼应,字字呼应,行行呼应。

所谓呼应,是指下笔时,要特别注意上一笔,情形,不能无所顾及。 3.

看书法视频,许多大家创作,行笔,时有所思,时有停顿,

似在“换气”,虽有间断,然而总还是“一气呵成”。 2018年9月27日 星期四 阴天

最近,作息时间已调整,在校时,早饭后可以坚持临摹《颜勤礼

碑》,近半个小时。

习字有得:

小曲无意见生机,大直在胸树格局。 临池欲染门前水,古有柿叶今有纸。

凡写字笔画可能弯曲,非有意的弯曲,故作姿态,虽说可能功力不足,或者心气浮躁,然而终能显现活气生机——笔画之曲直粗细,变化依意,也正是书法生机神韵之泉源;然笔画总体须直——此乃一种要求,更为一种追求。至于“造险”之论,亦应依势而为,应去斧凿之迹。

古人学书的故事:自幼研读书法,他对东汉的大书法家张芝非常崇拜,一有时间就揣摩字体的和气势,心里想着,手指在衣襟上画着,时间一长,连衣襟都划破了,正因为如此,后人称之为“”。

张芝尤擅长草书,他的治学精神非常严谨,他练习书法与常人不同,在家中的衣帛上朝廷反复书写,书写完了以后,再染色裁衣,他坚持每天在池塘边蘸着池水磨墨写字,天长日久,池塘里的水都变成黑色了,所以人们称他为“草圣”。

王羲之决心要赶上张芝,他一边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一边用心学习前人的书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每天写完字后,都要到家门前的池塘里洗刷笔砚,天长日久,池塘的水全部成了深黑。人们把这个池塘叫做墨池。

后来,人们用这个典故表示刻苦学习,宋代的里就有这人:“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其为帮迹,岂信然邪”

郑虔是唐代的大书画家。他小时候,家里很穷,很喜欢写字,但是买不起练字的纸,觉得非常苦恼,有一天,他经过一间寺院,看见了满地的柿子叶,于是,他非常的高兴地想:这柿子叶不是可以用来写字吗!于是,郑虔跑回家里,告诉家里人,他要搬到寺院里去住,在寺院里,郑虔天天把掉到地上的柿叶扫起来,叶子堆满了好几间屋子,然后就开始安心地练字了。郑虔每天都写一篮子柿叶,每天天刚蒙蒙亮,他就起床,拿来一篮子柿叶,放在桌上,然后把柿叶铺平,认认真真地在练字。郑虔每天都坚持练字,他写过的柿子叶在屋外都堆成一座小山了,握笔的手指也磨起了厚厚的老茧,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生病,但他还是坚持写完一篮子的柿叶。寺院里的小和尚都觉得郑虔是在自讨苦吃,就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郑虔笑着说:“你们不也天天念经吗,练字也一样,如果不持之以恒怎么能练出真功夫呢” 2018年9月28日 星期五 晴

记得那年在周中,关于书法雷保护老师说过几句话: 1.要坚持日日临帖,坚持临帖,则就有个“方向”。

2.写字要慢,以意领笔,笔随意转。(墨龙先生说“执笔要稳”) 3.写字要注入“文化”内涵(阴阳八卦、体音美、政史哲、科学与艺术,等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