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外政治思想史_试题

中外政治思想史_试题

来源:爱go旅游网
试卷代号:1198 座位号口口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中外政治思想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 》 1.(C《荷马史诗 》)是希腊政治思想萌芽的代表。

A.《理想国 》B.《政治学》C. 《荷马史诗 》D.《法律篇》

2. (A西塞罗)的平等思想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它超越了城邦时代政治学在人与奴隶、公民与没有公民权的人、本邦人与外邦人之间设立的界限,开始以一种平等的、没有根本差别的眼光来看待所有的人。

A.西塞罗 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3. (D教会与国家的关系)是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容。

A.自然政治观 B.共和制 C.民族国家和个人精神 D.教会与国家的关系

4. (B托马斯·莫尔),英国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英国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之一。 A. 柏拉图 B.托马斯·莫尔 C. 圣西门 D.托马斯·康帕内拉 5. 荷兰政治思想家(D斯宾诺莎)主张唯物主义的自然权利观,提出并论证了信仰与思想自由之间的关系,对后来的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A. 奥兰治 B,格老秀斯 C. 洛克 D.斯宾诺莎 6. 1 8 世纪的美国,就政治思想的发展来看,以(A杰斐逊)为代表的民主派和以(A汉密尔顿)为代表的宪政派成为政治思想的两大主流,前者强调民主力量的重要性,而后者强调宪政秩序的合理性,主张通过分权与制衡限制权力的滥用,这为美国政治现代化提供了两条不同的道路。

A. 杰斐逊 汉密尔顿 B.孟德斯 鸡卢梭 C. 康德 柏克 D.洛克 洪堡

7. ( C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这两大思潮构成了19世纪英国资产阶级政治意识形态的主体。一个强调自由和进步,一个重视权威和秩序;它们互相冲突又互相融合,为资本主义的稳定和发展发挥着各自独特的功能。 A. 实证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 B,辩证法和唯物论 C. 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 D.个人主义和国家主义

8.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分封制、世卿世禄制。春秋时代,(B郡县制)和(B官僚制)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

A. 井田制 世袭制 B.郡县制 官僚制 C. 君主制 联邦制 D.帝王制 宦官制

9. 汉武帝时,(D董仲舒)以儒为主,吸收阴阳五行、法、墨等家的观点,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政治论,为君主专制、政治大一统、等级尊卑等作了系统的理论论证。 A. 李斯 B.陆贾 C. 贾谊 D.董仲舒

10. 王通主张的(A三教可一),有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儒学的改造、复兴,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A. 三教可一 B.三教合一 C. 三教归儒 D.独崇儒术

11. 理学内部流派众多,但他们在政治取向上高度一致,都以( C维护君主政治)为归宿。 A. 社会改革 B.民族统一C.维 护 君 主 政 治 D.富国强兵

12 .明代 (D王夫之)是传统政治哲学的集大成者,有《船山遗书》传世。他对传统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达到了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发展的最高峰。在近代,其思想的价值为人们所发现和承认,对推动中国社会政治思想的变革和进步起了积极作作用。 A.韩 愈 B.王守仁C.朱 熹 D.王夫之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48分) 1.两剑论

答:中世纪西欧形成独特的王权与教权二元化的权力体系。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教权派

的政治思想占居上风。“两剑论”,是这一思想的代表之一。

12 世纪下半期教士们从《圣经》中发挥出来“两剑论”。这个理论把精神权力和世俗权力比作两把剑,耶稣把这两把剑都交给了教会,一把供它使用,一把为它使用。通过加冕仪式,教皇把世俗权力交给了皇帝。所以教皇是世俗权力的真正所有者,世俗统治者的权力来源于教会的授予和委托。必须服从教会,为教会服务,便成为世俗权力的必然。 2.权力政治观

答:2.权力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的基本政治观。这一政治观认为,政治权力的建立是来源于维护个人权利的要求。围绕着权力,人们形成了一系列的新观念,从马基雅维利的“国家理性”到布丹的“主权”理论,西方政治思想搭建了权力政治观的基本框架,确立了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基本体系。 3.卢梭

答:法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政治思想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卢梭一生写下了大量处处闪耀着思想光芒的著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和《社会契约论》是其代表作。探 求社会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是卢梭政治思想中最为深刻的部分。通过对人类不平等的发展史的考察,卢梭不仅以辩证的思维描述了人类不平等的发展过程,而且接近正确地评估了私有制、国家、法律等要素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作用,表现出了深刻的洞察力和彻底的批判精神。卢梭使用社会契约的方法来阐发其政治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人民主权的基本思想,把主权学说由“君主主权”发展到了“人民主权”。在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卢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人民主权的学说,对后来西方国家的政治实践和政治思想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4.墨家学派

答:春 秋 战国时期众多思想流派之一。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墨家学派有着鲜明的社会政治责任意识。史载他们扶助弱小,救民苦难,为此而“赴火蹈刀,死不旋踵”。墨子去世后,墨家学派一分为三。《墨子》一书汇集了墨子及其后学的著作,是研究墨家政治思想的主要材料。墨家学派的政治思想注重实用,墨子曾经提出了十大主张,主要有:尚同、兼爱、尚贤、非攻及节俭思想等。 5.李靓

答: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李靓一生从事教学和著述,著作主要有《直讲先生文集()共三十七卷)及《外集)(三卷)。李靓对财政经济问题关注较多,提出了较系统的富国主张。主要有:肯定谋利求欲的合理性,这是其富国主张的理论基础;强本节用,解决富国问题,具体措施是:平土均田、“抑末,“去冗”、“量入为出”、轻摇薄赋、平朵等。他还力主强兵,提出要选练精兵强将、实行军屯制度、设置乡军,以改变宋积弱的局面。范仲淹和李靓代表着宋初部分统治阶级成员为化解危机,富国强兵而进行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他们的探索为以后的王安石变法在实践上和理论上提供了有益参考,是王安石变法的先声。 6.顾炎武

答:顾炎武早年参加过复社。清军南下时,积极投身于抗清斗争。失败后,游历各地,考察山川形势,结交名士豪杰。他在学术上有多方面的成就,涉及经史、地理、音韵、金石等诸多方面,又被视为清朴学的开山祖。顾炎武批判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体制,提出调整、改革集权体制的设想,以矫治君主过度集权之失。但其设想并不能根本解决君主政治的问题,是治标之策。

三、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洛克是如何论证法治与自由的关系的? 答:(1)洛克的法治理论是同自由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对自由的界定,洛克论证了法治的原则,从而在政治制度上为自由提供了保障。

(2)洛 克 区分了两种自由,一种是“自然自由”,这种自由既不受人间任何上级权力的约

束,又超出了人们的意志或立法权,只以自然法作为他的准绳;一种是“处在社会中的人的自由”,这是一种社会状态下的自由。

(3)从自然状态与社会状态下的两种自由出发,洛克论证了法律的存在与自由的共容。洛克断定,“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这是因为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的状态中,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 (4 )正是出于实现个人在社会下享有自由的目的,人们设置了立法机关,制定了法律,指导一个自由而有智慧的人去追求他的正当利益。 2.李世民的政治思想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思想开明,功绩卓著的君主。他的为君之道,治国之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其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他的民本、纳谏的思想中。 (1)民本思想

民本是李世民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的突出部分。民本思想认为:“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国为君之本,民为国之本,在君、国、民三者中,民是最基础性的要素。所以在政治上要以民为本,围绕民本来制定和执行政策。李世民的关于民本的认识主要有:立君为民、民养君、民择君。民本理论的基本结论是“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即统治者要无为节欲、因民心从民欲、以农为本。李世民将其治民思路概括为“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 (2)积极纳谏的整治调节思想

进谏与纳谏是君主政治时代的一项重要政治活动内容,是君主政治的一种调节机制。李世民在位期间大体能做到从谏如流,是历史上最善于求谏、纳谏的帝王。他还对纳谏进行了理论思考,《帝范》中就有《纳谏》、《去谗》,谈论纳谏问题。其思想主要包括:其一 ,认识到纳谏的必要性及其在政治中的作用。其二,虚心纳谏、积极求谏。李世民还采取一些措施来鼓励、倡导进谏。例如,奖赏谏臣、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如宰相分权合议制、创立谏官人阁议事制等。

四、论述题(共16分)

1.如何理解周公的政治思想特点是重在调节?

答:周公的政治思想以注重调节为特色。表现在: (1 )对传统天命观的修正

周公根据周初的形势修正了传统的天命观:首先 ,他提出了“惟命不于常”,即上天所赐予的“大命”不是恒定的,而是可变的。其二 ,周 公提出天根据德行“求民}\民卞即民之主,就是君主。周公认为,君主是由天选定的,选择的标准是德行。其三 ,周 公主张以民情见天命。即上天的意志可以通过民情表达出来,通过体察民情可以了解天意。周公适应了西周初年政治的需要,对传统的天命观作出了重大修正。他否定了天命不可变的传统观念,认为天命的存废取决于统治者是否有德,从而成功地为西周政权的政治合法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周公的思想代表了早期政治家对于政治兴废、社会变革的规律性认识。 (2 )施政的指导思想“惟命不于常”意味着任何已经得到天之大命的人都可能失去天命的眷顾,因而当政者要有一定的政治危机感。这实际上提出了推行治国的积极政策,以及改善政治状况的必要性。周公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政策,主要有敬天、保民、明德、慎罚等等。在周公的诸多施政思想中,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是保民与慎刑罚。保民:就 是处理好统治者与民的关系。慎刑罚:意为要刑罚适当。慎刑罚的要点有三:一是要根据成法成典用刑,不能随心所欲。二是用刑时要考虑犯罪者的态度。三是施用刑罚的根本目的是惩恶扬善,维护正常的统治秩序。所以用刑要出于善心,判决罪犯要慎重。周公根据周初的形势修正了传统的天命观,提出了德的思想。主张按照德的要求,敬天、敬祖、明德、保民、慎罚,调节处理好统治者与民、与天的关系,以上得天助,下得民和,最终确保周朝统治的长期延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