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姑苏怀古许浑阅读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许浑的《姑苏怀古》以叙事起,以绘景结,中间两联以写实和象征兼用之笔承转首尾,使通篇圆转流畅,下面是我为你们准备的《姑苏怀古》许浑的文章阅读以及相关的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你们。《... 许浑的《姑苏怀古》以叙事起,以绘景结,中间两联以写实和象征兼用之笔承转首尾,使通篇圆转流畅,下面是我为你们准备的《姑苏怀古》许浑的文章阅读以及相关的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你们。 《姑苏怀古》原文阅读
宫馆余基辍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 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凫鹥占浅莎③。 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 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日东流生白波。 《姑苏怀古》阅读习题
1.请简析这首诗颔联中的\"争\"和\"占\"字的表达效果。(4分) 2.诗歌尾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色?试分析这种写法的妙处。(4分) 《姑苏怀古》阅读答案
1、\"争\"和\"占\"生动地描绘出自然界旺盛的生命活力,(1分)使历史陈迹的死寂与自然生命的生机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透露出一种对历史变迁、国家兴衰的感慨。(2分)
2、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2分)由直接抒情过渡到景
1 4
物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世无常、自然永恒的人生感慨,给人无限联想和想象。(2分)
《姑苏怀古》阅读注释
①姑苏,即姑苏台,夫差曾在台上备官妓千人,又造春宵宫,为长夜之饮。
②许浑,晚唐诗人。
③莎,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的块根称\"香附子\",可入药。 《姑苏怀古》阅读赏析
姑苏,即姑苏山,在今江苏苏州市,春秋吴王阖庐始于山上建台,在其子夫差时竣工,人称姑苏台,其台横亘五里,夫差曾在台上备宫妓千人,又造春宵宫,为长夜之饮,越国攻吴,吴太子友战败而焚之。后人常借吟咏姑苏台来抒发对吴越争霸历史的感喟。此诗就是许浑舟行经过姑苏,登台吊古所作。
首联叙登台。上句以平叙之笔直接点题,\"宫馆余基\"指姑苏陈迹。\"辍棹过\"言舍舟登岸,凭吊古台。下句\"黍苗\"承\"宫馆余基\"来,初登台基,放眼眺望,只见残砖败瓦间禾黍成行,断壁颓垣上蒿草丛生。\"黍苗\"二字实写眼前景色,又暗中脱化《诗经黍离》诗意,借古人亡国之哀思,表现自己对人世沧桑的感慨。\"独\"字传神,将独来吊古那种惆怅情绪写得极真。\"悲歌\"即含黍离之悲意。这一联以叙事起,以情语接,用一\"悲\"字奠定全诗感情基调,语言平淡而富有深韵,已然将读者引入浓厚的思古气氛中。 颔联以赋笔铺写姑苏台遗址景象,但景中意蕴深藏。一边是人去台空的荒凉阒静,另一边则是争食新草的麋鹿和各据莎草、筑巢栖息的水鸟。这
2 4
一联遣词用字极为考究:野鹿、凫鸥性极警觉,在此栖游,可见荒台空苑之静寂;新草、浅莎,当春始发,正见出春机盎然之状。动词\"争\"、\"占\",绘出了自然界旺盛的生命活力。工整的对仗,显示出诗人匠心独到之处,这里并置着的人事意象和自然意象,通过精确而富于表现力的形容词与动词的修饰连接,把历史陈迹的死寂与自然生命的生机统一于有机的画面中,形成强烈的生和死的比差,活生生地逼出人们心中历史无情、自然永恒的悲情。这一联以表面的赋法铺写,包裹着深沉的内核,诗人充分利用了律诗对偶的特点,以各个意象间强大的张力,造成形象大于思想的艺术效果,以空外传音的方式,暗示出作者吊古的情绪。
颈联使用比兴手法表现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吴岫雨来\"、\"楚江风急\"看似实写眼中景色,然而\"吴\"、\"楚\"字面,可以引发历史联想,惊风飘絮,雨打浮萍既为国破家亡象征意象,亦可被认为其意味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晚唐政治现状,似此似彼,亦此亦彼,彼此难分。\"虚槛冷\"是山雨将至时,诗人登台凭槛的思绪,是眼前天气变化造成的,同时它又是诗人怀古而产生的,对时局和个人前途的寒颤情绪。风雨中的远帆,是诗人眺望中所见,亦可视为他在怀古中体悟出的回避乱世、远身避祸的道理、事实上,诗人\"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夜归丁卯桥村舍》)的想法,正是有感于乱世产生的。
诗的中间两联写景,是诗人对传统诗歌赋、比、兴手法的熟炼运用,又见出他对七律这一体裁的得心应手,可谓左右逢源,佳句迭出。
尾联照应篇首,抒发诗人历史无情、自然永恒的感慨之情。\"忠臣\",指伍子胥,吴越战争时,夫差败越,越王勾践求和,子胥力谏吴王不可应允,
3 4
吴王夫差不从,且偏信伯嚭谗言,迫子胥自杀,弃尸江中,后来越国果然击败吴国。\"可怜\"句,是诗人对伍子胥悲剧命运的哀悯感叹。孔子面对滚滚流水,曾发出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急风吹帆的大江,在滔滔白波中向东而去,消失在天际。人生短促、历史无情,自然永恒,使诗人思绪万端。
此诗以叙事起,以绘景结,中间两联以写实和象征兼用之笔承转首尾,使通篇圆转流畅,同时又以\"独悲\"二字统领全诗,在整个意境空间中灌注伤今悲古的悲怆凄凉之气,与其五律诗的\"高华雄浑\"形成迥然不同的风格,这种风格为后人极推崇,宋人范晞文说:\"用物而不为物所赘,写情而不为情所牵,李、杜之后,当学者许浑而已。\"(《对床夜语》)可见许浑七律,在唐朝诗人中,是占有很高地位的,此诗亦可以证明这一点。
4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