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很好,这些都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这首诗的结构和意境。首先,这首诗是由四句组成的,每句都是七个字,符合七言绝句的格式。其次,诗中的“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形象地描绘出了祖国的壮美景色,而“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则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沦陷的痛心和对国家统一的渴望。这种激情和爱国精神,也是XXX诗歌的重要特点之一。
生:这首诗的意境非常深刻,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对祖国的热爱。
师:没错,这首诗以秋夜将晓为背景,通过描绘祖国的壮美景色和表达诗人对国家统一的渴望,展现了一种深沉的爱国情感。同时,诗人的用词简练明了,语言自然流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这首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诗人用了很多雄浑豪放的词语,比如“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的气魄和豪情。
师:非常好,你的分析非常到位。XXX的诗歌风格豪放雄奇,气势磅礴,近似于XXX,被誉为“XXX”。这种风格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生: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豪放的诗歌风格,也让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师:非常好,你们的分析非常到位。通过研究XXX的诗歌,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他的文学成就,更可以感受到他的爱国情怀和对祖国的热爱。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研究中,多读诗歌,领略文学之美,感受祖国之美。
师: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他对失地的愤怒和对收复失地的渴望。谁想读一读诗的最后两句?
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这两句诗表达了什么意思?
生:诗人觉得西湖和西子一样美丽,无需过多的装饰。
师:很好,诗人用西湖比喻了祖国的美丽,用西子比喻了祖国的文化,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
生:(齐读)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XXX,南望XXX又一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请问,谁能再读一遍这两句诗,带着我们刚才研究的知识和体会呢?
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师:如果这片美丽的土地还不能回到祖国的怀抱,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生:我会感到痛心和无助。
生:我会望眼欲穿,渴望回归祖国。
师:让我们一起读出诗人XXX内心的呼唤和挂念吧! 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师:同学们,这是我们的诗人XXX,他始终牵挂着祖国的山河和国土。在深秋的夜晚,他夜不能寐,心系祖国。现在,你们会用怎样的词来形容XXX呢?
生:爱国,忧国。
师:同学们已经深入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除了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我们还需要了解它的背景。(教师简要介绍南宋时期的历史,以及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师:在诗的后两句中,哪个字最能表现百姓的困苦? 生:泪。
师:我们想象一下,是谁在流泪? 生:老人、妇女、儿童、北宋的遗民。
师:没错,是北宋的遗民在流泪。(板书:泪)这些泪水代表了什么?
6/10
生:失去亲人的悲伤、家破人亡的悲痛、仇恨、盼望统一。 师:同期的南宋诗人XXX也描写了百姓的悲惨生活。(大屏幕出示: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XXXXXX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XXX遮不住,毕竟东流去。XXX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师:XXX横行,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这是何等的凄凉,何等的悲惨呀!此时,你们的感受是什么?
生:痛苦、愤怒、绝望、期盼……(并请学生怀着体会到的感受读出“遗民泪尽XXX”)
师:沦陷区的百姓被称为什么?
生:遗民。
师:当你们看到这些、听到这些,你们觉得“遗民”应该怎样理解?仅仅是留在沦陷区的人民吗?
生:是被遗弃的人民。
师:诗句中的“XXX”仅仅是灰尘吗? 生:不是。
师:是XXX骑马扬起的灰尘,是他们烧杀抢掠的铁蹄,践踏在北方老百姓的身上。现在,闭上眼睛,你们会看到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XXX骑着战马,烧掉老百姓的房子和财产,抢走他们的一切。
7/10
生:我看到老百姓哭天抢地的悲惨画面。 师:谁能用刚才的感受再读一遍这句诗? 生:遗民泪尽XXX。
老师:北方的壮丽山川已经被攻破,南宋王朝却在做什么呢?(大屏幕显示:“题临安邸,宋-XXX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老师:你们知道南宋的统治者在干什么吗?
学生:他们在西湖边喝酒享乐。
学生:他们在观赏歌舞。
学生:他们完全没有考虑老百姓的生活。
老师:北方的壮丽山川已经被攻破,但在西湖边,却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北方的老百姓在异族的欺压下度日如年,而西湖上的权贵们则在歌与酒之间昏昏度日。
学生:(齐读)遗民泪尽XXX。
老师:北方的老百姓渴望收复中原的军队,他们翘首以盼,XXX,但一年又一年过去了。你们知道吗?当诗人XXX写下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了整整65年。这是780个月,个日日夜夜啊!老百姓苦苦盼望的每一天,也是诗人XXX苦苦盼望的日日夜夜啊!(大屏幕显示:(1)1177年,XXX52岁写的《关山月》:“中原干戈古已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度今宵垂泪痕。”(2)1186年,XXX61岁写的《书愤》:“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
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3)1192年,XXX67岁写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XXX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4)1210年,诗人85岁写的绝笔诗《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XXX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老师:南宋王朝的百姓们渴望得到XXX的帮助,但是XXX却没有来。
学生:没有!
老师:南宋王朝在几十年后被XXX攻占,彻底灭亡。我们的爱国诗人XXX只能含恨XXX了。XXX念念不忘的是祖国的山河,更是生活在金兵铁蹄下的南宋百姓啊!此时此刻,你们还想用哪个词来评价这位爱国诗人呢?
学生:忧民。
老师:同学们,杭州的权贵们在歌与酒的沉醉中昏昏度日,中原的百姓们却在XXX的铁蹄下苦苦期盼、度日如年。六十
八岁的XXX,已经四年回到了他的故乡山阴。但是平静的村庄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静下来。在这个初秋的时刻,尽管天气依然炎热,但他的内心却烦躁不安,于是他走出篱笆门,感受凉爽的空气,写下了这首诗。在迎来凉爽的背后,是诗人内心的煎熬。让我们带着这样的体会,带着对诗人的敬意,再来读一读整首诗。
学生:(齐读整首诗)
老师问道:“同学们,面对南宋权贵的醉生梦死,北宋遗民的水深火热,爱国诗人的忧国忧民,你们想对谁说些什么?”同学们自由选择,自由练笔,畅谈体会,点评随机。
同学们写出了自己的心声,也写出了诗人XXX的心声。无道昏君的沉沦,无耻佞臣的堕落,让人痛心。面对破碎的河山,苦盼的人民,抗金名将XXX喊出了“尽忠报国、还我河山”的豪言壮语。最后,让我们齐读XXX的《满江红》来结束这节课的研究。大屏幕上出现了《满江红》,全班同学齐声朗读,气氛庄严肃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