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型农业与城郊型农业的比较研究
都市型农业——发生成长于现代大都市及其城市化地区,由城郊型农业发展而成,以满足城市建设和人民现代生活多种需求与生态环境优化为主要目标和功能,与城市融为一体的农业生产类型。
城郊型农业——发生成长于城市周边地区,从一般农区中分化而成,以生产本地城市需要的鲜活农产品为主要目标和功能的农业生产类型。
都市型农业的本质特征
一、生成起点:都市型农业的生成起点是城郊型农业,通常是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城郊型农业的基础上转化而来的。
二、生长区域:都市型农业的生长区域是现代大都市及其城市化地区。都市农业没有明显的生长地域边界,在地域上与城市连成一体。
三、内在功能:都市型农业通常具备经济功能、娱悦功能、示范功能、生态功能、集散功能和外向功能等六大功能。
四、产出形态:都市型农业的产出形态基本上与城市工业、第三产业相同。具体地说,大致有最终可消费产成品,包括加工食品和未加工或初级加工农产品;非最终消费产成品,包括须进一步加工才可最终消费的原料和材料;可多次消费的固定性产品;服务性劳动;农业技术知识产权等。
五、产业布局:都市型农业一般遍布城市及城市化地区,其分布形态往往成块状或片状。
六、产业结构:都市型农业产业结构的显著特征,就是由小康型或现代型城市社会生活水平、产业发展水平而造就。其产业结构指向,除满足城市人民物质生活需求外,还须满足居住环境、精神享受、产业发展的要求。
七、开放度:都市型农业局于全方位开放的农业类型。具有在生产、消费、市场、流通等方面,全面地与本地、外地、国外交互开放的实力及能力。
八、与城市融合度:都市型农业不但在其地域上,而且在其生产观念上、生产方式上,都与城市逐步融为一体。都市型农业不但具有与内部各产业之间,而且具有与城市各产业之间产品融合、资金融合、技术融合、人才融合等特性。
九、集约化程度:由于上述开放度、与城市融合度、产业融合度等本质特征的存在,都市型农业完全有可能成为现代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农业。随着都市型农业的发展,在集约化程度上,甚至有可能逐步与城市工业接轨。世界发达国家都市型农业发展的现实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十、产业地位:都市型农业将最终摆脱弱质产业的地位,成为城市中非弱质产业俱乐部中的重要成员。
城郊型农业的本质特征
一、生成起点:城郊型农业的生成起点是农区农业,由农区农业分化演变而成。
二、生长区域:城郊型农业的生长区域是城市化进程中较为缓慢的非现代大都市的周边地区。有明显的生长地域边界,即通常局限于城市郊区范围之内。
三、内在功能:城郊型农业通常只有产品生产功能、不完整的外向功能和生态功能。
四、产出形态:以满足市民生活消费的鲜活农产品或初级加工农产品为主。
五、产业布局:按产品保持鲜活的难易、与城市距离的远近,安排各类产品的布局。一般呈环绕城市的环状梯级分布。
六、产业结构:城郊型农业产业结构的显著特征,是根据温饱型城市社会生活水平,以满足城市生活消费的鲜活农产品为其生产结构的主体。
七、开放度:城郊型农业基本上属于单向开放的性质,即面向所在城市和一定量的国际、国内市场,是开放层次较低的自我发展系统。
八、与城市融合度:城郊型农业除在市场和产品领域中与城市较为融合外,其他方面的融合度并不高。因此总体上说,城郊型农业与城市的融合度较低。
九、集约化程度:由于开放层次不高,与城市融合度较低,因此,外部资金、技术、人才等流入有限,导致城郊型农业信要约化程度难以普遍提高。
十、产业地位:城郊型农业在总体上处于发展水平较低的弱质产业地位。
都市型农业和城郊型农业两者之间的主要差异
一、生成起点的不同。城郊型农业的起点是农区农业,而都市型农业的起点是城郊型农业。
二、生成区域的不同。城郊型农业的生成区域主要是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区,即城市的郊区。而都市农业却生成于城市之中,以及城市化地区。这就是说,城郊型农业在地域上,实际上与城市是分离的;而都市农业在地域上与城市是融合的、一致的,真正变成了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生产功能的不同。由于都市型农业真正成了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城市功能的多样化,也就决定了都市型农业功能的多元化。在与城市化为一体和与城市利益真正一致的情况下,使这种功能的多元化,具备了与城市一致的内在需求。而城郊型农业,由于在地域上与城市是分离的,因此,以生产功能为主,加上不完整的外向功能和生态功能,是其必然的现实。
四、产品上市形态的不同。都市型农业的产品上市形态,从本质上说是现代产业型的、城市型的上市形态,而城郊型农业的产品上市形态,在本质上属于农业型的上市形态,并未真正摆脱传统农业产品上市形态的束缚。
五、产业布局的不同。都市型农业成块状片状形遍布于城市及城市化地区。城郊型农业成梯级环状形分布于城市的郊区。
六、产业布局的不同。都市型农业的产业结构,从本质上说,是植根于农业,以农业为底色的城市化的产业结构。而城郊型农业的产业结构,本质上还是农区式的农业结构,或农区向城市过渡的过渡型产业结构。
七、与城市融合度的不同。都市型农业与城市真正融合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而城郊型农业与城市常常处于若即若离的状态。其城市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地位,并不意味着就能与城市真正融为一体。
八、产业融合度的不同。由于都市型农业在本质上具有城市化的产业结构,这就为都市型农业与城市其他产业之间,架起了一座能够相互融合的桥梁,使其与城市其他产业之间的融通变得十分容易。而城郊型农业,在本质上还是农区式的产业结构,因此,使城郊型农业与城市其他产业之间的融通,往往事倍功半。
九、集约化程度的不同。由于都市型农业具有城市化的产业结构,以及与城市其他产业相融的本质特征,因而,都市型农业完全可以达到与城市其他产业集约化程度接轨的高度。而城郊型农业的集约化程度,在总体上无论如何是无法与城市其他产业相提并论的。
十、产业地位的不同。由于都市型农业产业结构的城市化,产业链的加粗、加大、加长,产业集约化程度与城市其他产来的接轨,因此使都市型农业有最终摆脱弱质产业地位的可能。而城郊型农业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和可能性,因而,无法最终摆脱弱质产业的地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