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化课程标准——《数学第一册总体目标》
教师:孙俊娜 任教年级:一年级 任教学科:数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第一阶段(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的,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经历从日常生活听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画图和识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式。 数学思考 1、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发展数感。 2、在讨论简单物体的性质,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调查过程中简单过程中进行归类、体验数据蕴涵着的信息。 4、能够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他人讨论问题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 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索事物中存在的简单数学规律,从日学生活中发现的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 了解分析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解决方法。 3、 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经历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课标细化 知识技能: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数学思考: 1、运用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发展数感。 2、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3、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4、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5、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与区别。 问题解决: 1、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让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主动建构、理解数学概念,获得数学方法,发展有数学进行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word专业资料-可复制编辑-欢迎下载 情感态度 1、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事物有好厅心,能够参与数学 。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一些现象,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探询“为什么“的习惯。
情感态度: 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3、 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并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达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