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1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模拟试卷C卷 附解析

来源:爱go旅游网
准考证号 …………………答…. …………题… 4、属于意义识记的行为是( )。 A.小明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

B.小明利用课间时间记住了圆周率小数点后9位数字 C.小明采用历史的先后顺序记住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年月日 D.小明通过诵读法记忆并掌握英语单词

5、最近,王华为了通过下个月的出国考试而刻苦学习外语,这种学习动机是( )。 2021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模拟试卷C卷 附解析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准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 …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A.外在远景动机 … … …B.内在远景动机

…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C.外在近景动机 … … …1、在所要学习的新材料表现之前提供一种引导性材料,它在新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点之间D.内在近景动机

不 … 建起认知桥梁的作用,这种教学策略是( )。 6、教师通过听写英语单词,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 … … A.先行组织者 A.测验评价 … …名…B.认知结构 B.量表评价 姓.. … C.比较性组织者 C.实作评价 … 内 …D.固定点 D.档案袋评价

… …2、学习了《坐井观天》一颗,学生学会“信、抬、蛙、答”等生字,理解并熟记“无边无际。7、小学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 )。 … … 坐井观天”等词。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这主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 )。 ①国家课程②地方课程③必修课程④选修课程 … … A.知识与技能 A.①③ 线 … B.过程与方法 B.①④ … … …C.认知有实践 C.②③ …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②④

…)封县…3、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 8、小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不包括( )。 区…(…A.观察法 A.强化法 市….…B.调查法 B.自我控制法 ……密C.实验法 C.全身松弛训练 ……D.系统法 D.示范法

… 第 1 页 共 6 页

9、班主任李老师常常与学生协育处理各项班级事务,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话互动交流,敢于质14、在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主要采用教学组织形式是( )。

疑,这种班级管理方式属于( )。 A.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对抗型

10、我国现在实施的义务教育的年限是( )年。

A.十 B.六 C.九 D.十二

11、在直角三角形的教学中,老师呈现了直角三角形的各种变式,主要目的是为了( A、激发学习兴趣 B、引起有意注意 C、丰富学生想象 D、突出概念本质。

12、为了记住学过的生字词,小蓉反复抄写了很多遍。她在学习中运用的是( )。

A.监督策略 B.复述策 C.计划策略 D.组织策略

13、我国《基础教研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以时间活动课程为主 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A.个别教学 B.复式教学 C.分组教学 D.班级教学

15、20世纪60年代美国“结构主义”课程改革的代表人物是( )。

A 斯金纳 B 罗杰斯 C 布鲁纳 D 布卢姆

16、某班学生以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为行为取向,以“如何才能让同学喜欢或接纳”为行为准)。

则,该班处于课堂纪律发展的哪个阶段?( )

A.自我服务行为 B.人际纪律 C.自我约束 D.反抗行为

17、小英帮助生病在家的小勇辅导功课后,感到很快乐、这种情感属于( )。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幸福感

18、一名小学生决心改掉上课迟到的缺点,冬天一到,他又迟迟不肯起床,结果还是频频迟到,要对该生进行教育,应着重强化其( )。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行为

第 2 页 共 6 页

D.道德认识

19、“一题多解”和“一事多写”旨在培养学生的( )。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聚合思维 D、发散思维

20、孙斌经常想:“人为什么是两条腿”,一天想好几次,明知没有必要却又无法控制,以致影响学习和生活,他的心理问题属于( )。

A.强迫症 B.焦虑症 C.抑郁症 D.恐怖症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刘老师教学《第一场雪》时,运用各种方式激励学生。学生在质疑时,她就说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学生朗读表现出色,她就说:“老师仿佛罝身于雪景中,心中无比轻松愉悦。”大家齐读得好......大家读得不好时,她首先肯定“读得不错,要是不仅能表现出惊讶,还能表现出赞叹的感觉来,就更棒了。” 问题:

(1)评析刘老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 (2)谈谈“新课改”倡导的评价理论。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影响个体人格发展的因素。

2、儿童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3、简述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2、一(2)班的林老师上完《要下雨了》一课之后,设计了两项作业:(1)请你回家后把小白兔碰到的有趣的故事讲给你最喜欢的人听;(2)你还想知道下雨前其他动物的表现吗?可以跟家里人交流一下。第二天,林老师刚走进教室,学生就纷纷围住他,迫不及待的汇报作业的完成情况,还抢着说:“我好喜欢这个作业哦!” 问题:

(1)结合材料,评析林老师的作业设计。 (2)谈谈教师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

第 3 页 共 6 页

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

1、回答问题:

白居易《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描写该诗的意境并分析主题。

(2)指导小学二年级学生学习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 (3)设计针对生字”枯“的写字指导过程。

第 4 页 共 6 页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A 2、A 3、D 4、A 5、C 6、A

7、【解析】A。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科课程标准里面的规定的课程,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8、C 9、B 10、C

11、[答案]D

[解析]变式是指本质不变,外在表现形式变化。老师在讲直角三角形的时候,也会展示很多直角三角形的变式,是为了突出概念本质。故正确答案为D。 12、B 13、B 14、A 15、C 16、B 17、A 18、B 19、D 20、A

3、答案如下:

开展好课外活动,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组织小学课外活动必须从全面贯彻教育目的,落实小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高度确定每一项课外活动的具体目标要求,目标的确定要明确、具体。

(2)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要使学生自愿参加课外活动,就要使活动本身具有吸引力。吸引力来自活动内容的丰富多彩和组织形式的变化多样,能符合学生的各种兴趣和需要。

(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课外活动是学生的自主性活动,因此要充分依靠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主动性。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答案如下:

1.第一,刘老师做到了教学评价的客观性,能让学生感觉教师的评价是合适的。

第二,刘老师做到了教学评价的指导性,通过教师的评价,学生知道自己应该朝向哪个方向努力。

第三,刘老师做到了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刘老师在对学生的评价除了适合学生,而且评价也非常正确合理。

2.新课改倡导激励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作出及时、积极的反馈,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 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评价内容综合化。全面素质评价。

评价方式多样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

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交互作用的评价 更注重评价过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2、答案如下:

1.林老师的作业无疑是成功的,既实现了教学目的,又受到学生一致好评,效果显著。 首先,作业的内容具有代表性,作业形式不拘泥于传统,既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又容易让学生接受,积极参与。林老师让学生将课文关键内容,课后以讲趣事的方式转述给他人,形式简单,参与度高,无形之中还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作业具有一定得开放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林老师以一道开放性的题目,鼓励学生课下积极探索,与家人一起交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遵守以下基本要求:

①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要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

②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学校应通过班主任来调节学生各科作业的总量,防止学生负担过重。凡能在课内完成的作业,就不应当布置到课外去做。

③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对比较复杂的作业,教师也可以适当地提示,但这种提示应是启发性的,不能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 ④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检查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巩固的程度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以便发现教和学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答案如下: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因素 (4)学校教育因素 (5)个人主观因素 2、答案如下:

可以考虑从以下角度作答,在答题时多把想到的都答上。 (1)生理的差异。比如身高、体重等方便的差异

(2)心理的差异。第一,认知上的差异,包括感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第二,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差异。第三,个性心理差异,比如需要兴趣和动机的个性倾向性的差异以及能力气质和性格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差异。

第 5 页 共 6 页

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

1、答案如下:

1.本诗选自《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读时琅琅上口,诗句真切而清晰的再现了一年中野草的繁茂与枯败,一枯一荣、一青一黄之间,看似柔弱的小草的顽强生命力已然彰显,而熊熊大火之后的顽强再生更体现作者对待生命自强不息的态度。

2.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认识“离、岁、枯”等6个生字,理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集体讨论的方式中感受小草生长的过程,体会诗人观察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和顽强向上的意志。

3.1.看图片,对比茂盛与枯萎,感受“枯”

2.以学生为主,通过观察田字格的“枯”字,分析“枯”的结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呈现“枯”字诀:

体型窄,左边站,横向短,捺笔收,右边宽,要舒展 笔画穿插不分家,左右谦让才美观

4.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边板书田字格,边讲解,学生跟随在田字格中练习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运用投影仪进行评议

第 6 页 共 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