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6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集训作业1及答案

2016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集训作业1及答案

来源:爱go旅游网
2016年消防工程师集训作业题1《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1.按照国家标准《火灾分类》的规定,火灾分为A(固)、B(液)、C(气)、D(金)、E(电)、F(厨)六类。B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注意【2.灭火方法:1、【】灭火;2、隔离灭火;3、【】灭火。】;或不论爆炸下限如何,爆炸极限范围≥【】个】】。】灭火(灌注不燃气体,降低氧浓度。氧浓度低于15%,或水蒸气浓度超过35%);4、【3.易燃气体分为二级。I级:爆炸下限<【百分点;Ⅱ级:【】,且爆炸极限范围<12个百分点。实际应用中,通常将爆炸下限【】的气体归为乙类火险物质。】的固体称为可燃固体;燃点低于【的气体归为甲类火险物质,爆炸下限【4.易燃固体的分类与分级:通常燃点高于【】的为易燃固体。燃点在300℃以下的天然纤维(如棉、麻、纸张、草等)列属丙类易燃固体。5.对于绝大多数可燃固体来说,【】和【】是评定其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标志参数。】或可燃包装6.丁类、戊类储存物品仓库的火灾危险性,当可燃包装重量大于物品本身重量的【体积大于物品本身体积的【7.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建筑高度超过【】时,应按【丙】类确定。】的住宅建筑和其他建筑高度大于【】的非单层建筑。我国对】的高层建筑,称超高层建筑。8.耐火极限是指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或失去隔火作用时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h)表示。9.两座厂房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或相邻两座高度相同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中相邻任一侧外墙为防火墙且屋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m.10.甲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m。】m³。】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h时,其防火间距不限,但甲类厂房之间不应小于【】11.厂房中的丙类液体中间储罐应设置在单独房间内,其容积不应大于【12.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的营业厅、展览厅,当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采用不燃或难燃装修材料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适当增加,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时,不应大于【】㎡;】13.剧场、电影院、礼堂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多层民用建筑内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的防火隔墙和【】与其他区域分隔;布置在四层及以上楼层时,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宜大1于【】;14.公共建筑的浴室、卫生间和厨房的竖向排风管,应采取防止回流措施或在支管上设置公称动作温度为【】的防火阀。公共建筑内厨房的排油烟管道宜按防火分区设置,且在与竖向排风管连接的支管处应】的防火阀。设置公称动作温度为【15.百人宽度指标是每百人在允许疏散时间内,以单股人流形式疏散所需的疏散宽度。公式:【单股人流通行能力(平、坡地面为【16.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安全出口。17.避难防火分区至避难走道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应采用【】防火门,前室开向避难走道的门应采用【】防火门。】m。】m2,开向前室的门】】人/min;阶梯地面为【】人/min)】人。可设置1个】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18.从首层到第一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应大于【】m,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大于【19.人员密集场所、避难层(间)内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间,不应低于【】LX。】Lx;对于病房楼或手术部的避难20.照明电压一般采用【】V;携带式照明灯具(俗称行灯)的供电电压不应超过【】V;如在金属容器内及特别潮湿场所内作业,行灯电压不得超过【压器】。21.爆炸性气体环境:【场所。】V,36V以下照明供电变压器严禁使用【自耦变】。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的22.作为泄压设施的轻质屋面板和轻质墙体的单位质量不宜超过【23.防爆电气设备1.隔爆型(d):适用于【用于【1】区;】。】区,部分种类可以】区;2.增安型(e):主要用于【23.采暖管道穿过可燃构件时,要用不燃烧材料隔开绝热;或根据管道外壁的温度,在管道与可燃构件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当管道温度大于100℃时,距离不小于【于100℃时,距离不小于【】。】确定,事故通风量为正常通风量的2倍。】的不燃】或采用不燃材料隔热;当温度小于等24.燃气锅炉房的正常通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少于【25.变压器室的门均应直通室外或直通安全出口;外墙开口部位的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性防火挑檐或高度不小于【】的窗槛墙;26.施涂于A级基材上,湿涂覆比小于【】的有机装饰涂料,可作为B1级装修材料使用。涂料施涂于B1、B2级基材上时,应将涂料连同基材一起按相应的试验方法确定其燃烧性能等级。227.建筑内部的变形缝(包括沉降缝、温度伸缩缝、抗震缝等)两侧的基层应采用【装修应采用不低于【】级的装修材料。】级材料,表面28.消防车道一般按单行线考虑,为便于消防车顺利通过,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m,消防车道的坡度不宜大于【】。】m。】台。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29.登高场地距建筑外墙不宜小于【】m,且不应大于【30.消防电梯应分别设置在不同防火分区内,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应少于【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可共用【】台消防电梯。31.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的规定,下列情况下可不设备用泵。1)建筑高度小于m的住宅和室外消防给水设计流量小于等于【防给水设计流量小于或等于【】L/s的建筑。】L/s时。2)建筑的室内消32.根据离心泵的特性,启动时水泵叶轮必须浸没在水中。为保证消防泵及时可靠启动,吸水管宜采用【】。33.室内消防管道管径应根据系统设计流挝、流速和压力要求经计算确定:室内消火栓竖管管径应根据竖管最低流量经计算确定,但不应小于【】。】m,34.水泵接合器应设在室外便于消防车使用的地点,且距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的距离不宜小于【并不宜大于【】m.35.稳压泵常与小型气压罐配合使用,当采用气压水罐时,其调节容积应根据稳压泵启泵次数不大于【次/h计算确定,但有效容积不宜小于【】L。】36.消防水池的补水。当消防水池采用两路消防供水且在火灾情况下连续补水能满足消防要求时,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积应根据计算确定,但不应小于【】m3,当仅有消火栓系统时不应小于【】m3。37.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的建筑物,应设置高位消防水箱。对于工业建筑室内消防用水量不超过25L/s,不应小于12m³时,大于25L/s时,不应超过18m³时。38.高位消防水箱出水管管径不应小于【】.39.市政梢火栓宜采用直径DN150的室外消火栓,并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应有一个直径为【【】mm或【】mm和两个直径为【】mm的栓口,②室外地下式消火应有直径为【】mm和】mm的栓门各一个。40.建筑室外消火栓的数扯应根据室外消火栓设计流量和保护半径经计算确定,保护半径不应大于【】m,每个室外消火栓的出流量直接10-15L/s计算,室外消火栓宜沿建筑周围均匀布置,且不】个。宜集中布置在建筑一侧;建筑消防扑救面一侧的室外消火栓数量不宜少于【41.建筑高度大于【】m或体积大于【3】m³的办公建筑、教学建筑和其他单、多层民用建筑应设室内消火栓系统的建筑。42.应采用DN65的室内消火栓,并可与消防软管卷盘或轻便水龙设置在同一箱体内。配置公称直径65mm有内衬里的消防水带,长度不宜超过【】m;宜配置喷嘴当量直径【】mm或【】mm的消防水,但当消火栓设计流量为2.5L/s时,宜配置喷嘴当量直径【】mm或【】mm的消防水。43.室内消火栓宜按直线距离计算其布置间距,对于消火栓两支消防水的两股充实水柱布置的建筑物,消火栓的布置间距不应大于【栓的布置间距不应大于【】m.】】m;对于消火栓按一支消防水的一股充实水柱布置的建筑物,消火44.高层建筑、广房、库房和室内净空高度超过8m的民用建筑等场所,消火栓栓口动压不应小于【MPa,且消防水充实水柱应达到【充实水柱应达到【】m。】m、且保护区域总建筑面积不超过【】m;其他场所的消火栓栓口动压不应小于0.25MPa,且消防水45.室内最大净空高度不超过【】㎡的民用建筑可采用局部应】L/min﹒㎡,持续喷水用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但系统应采用快速响应喷头,喷水强度不应低于【时间不应低于【】h。46.对于公共娱乐场所,中庭环廊,医院、疗养院的病房及治疗区域,老年、少儿、残疾人的集体活动场所,地下的商业及仓储用房,宜采用【喷头】。】℃且不高于【】℃,47.报警阀组宜设在安全及易于操作、检修的地点,环境温度不低于【距地面的距离宜为【】m。48.水流指示器的功能是及时报告发生火灾的部位。设置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内,【用【】。】】和【】楼层均应设置水流指示器。当水流指示器前端设置控制阀时,应采49.配水管道应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或铜管、涂覆钢管和不锈钢管,其工作压力不应大于【MPa。系统管道的连接应采用沟槽式连接件(卡箍),或螺纹、法兰连接。50.用于灭火的水雾喷头,其工作压力应为【成为【】MPa。】h;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宜低于【】MPa;用于防护冷却的水雾喷头,其工作压力51.防护区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均不宜低于【h。52.全淹没灭火系统二氧化碳的喷放时间不应大于【于【】】min。当扑救固体深位火灾时,喷放时间不应大】。】min,并应在前2min内使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53.IG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的灭火设计浓度不应小于灭火浓度的1.3倍,惰化设计浓度不应小于灭火浓度的【】倍。固体表面火灾的灭火浓度为28.1%,规范中未列出的,应经试验确定。当IG1混合气体灭4火剂喷放至设计用量的【】时,其喷放时间不应大于【】s且不应小于【】s。.水池相对水位不宜过高,以保证泡沫比例混合器出口压力(背压)为零或负压。但当其进口(即泡沫消防泵出口)压力为【沫混合比的精度。55.防护区的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h;围护结构及门、窗的允许压力不宜小于【】Pa。】MPa;管网最不利点喷头工作压力不】h,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MPa时,出口压力可为【】MPa。否则,会影响泡56.管网起点(干粉储存容器输出容器阀出口)压力不应大于【应小于【】MPa。57.全淹没系统喷头应均匀分布,喷头间距不大于【的保护容积不大于【】m³。】、【】m,喷头与墙的距离不大于【】m,每个喷头5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由【【】系统组成。】、【】及59.探测区域的划分:按房间划分。一个探测区域的面积不宜超过【】㎡。60.在宽度小于3m的内走道顶棚上设置点型探测器时,宜居中布置。感温火灾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m;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m,距地高】m;探测器至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探测器安装间距的【61.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的设置,探测器的光束轴线至顶棚的垂直距离宜为【度不宜超过【】m。62.探测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密度的可燃气体探测器应设置在被保护空间的【气密度的可燃气体探测器应设置在被保护空间的【探测器可设置在被保护空间的【于【60】m。63.火灾警报器设置在墙上时,其底边距地面高度应大于【.防火卷帘下降至距楼板面【】m。】部位或【】部,探测气体密度大于空】部,探测气体密度与空气密度相当时,可燃气体】部。线型可燃气体探测器的保护区域长度不宜大】m处、下降到楼板面的动作信号和防火卷帘控制器直接连接的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应反馈至消防联动控制器。65.消防控制室管理应实行每日【】专人值班制度,每班不应少于【】人。】m/s;66.当采用金属管道时,管道风速不应大于【加压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m/s。】m/s;当采用非金属材料管道时,不应大于【67.当采用金属风道时,管道风速不应大于【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m/s。】m/s;当采用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m/s。568.系统持续主电工作【】h后每隔【】d自动由主电工作状态转入应急工作状态并持续【】s,然后自动恢复到主电工作状态。系统持续主电工作每隔一年自动由主电工作状态转入应急工作状态并持续至放电终止,然后自动恢复到主电工作状态,持续应急工作时间不少于【】min。69.排烟口应设在防烟分区所形成的储烟仓内。用隔墙或挡烟垂壁划分防烟分区时,每个防烟分区应分别设置排烟口,排烟口应尽量设置在防烟分区的中心部位,排烟口至该防烟分区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m。】。】min;70.补风系统应直接从室外引入空气,补风量不应小于排烟量的【71.100m及以下建筑的初始放电时间不小于【避难层的初始放电时间不小于【】min。】min;100m以上建筑的初始放电时间不小于【72.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设置,地级及以上城市应设置【监控系统的联网用户数量不宜大于【】个。】个远程监控系统,并且单个远程73.二氧化碳灭火器扑救电气火灾时,如果电压超过【74.【】灭火器、【】,则应先断电后灭火。】干粉灭火器,都能用于有效扑救A类火灾。】具,每个设置点的灭火器数量不宜多于【】】具。75.一个计算单元内的灭火器数量不应少于【76.计算单元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的计算公式【77.建筑高度大于【】m的乙、丙类生产厂房和丙类物品库房,一类高层民用建筑,一级大型石油化工厂,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大型物资仓库等。78.当消防电源由自备应急发电机组提供备用电源时,消防用电负荷为一级或二级的要设置自动和手动启动装置,并在【】S内供电;当采用中压柴油发电机组,火灾确认后要在【】s内供电。】79.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的设置。装卸栈桥,宜设置半固定消防给水系统,供水压力一般不小于【MPa,消火栓间距不大于【】m。80.地下车站站台和站厅公共区应划为一个防火分区,设备与管理用用房区: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使用面积不应大于【】m2。】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且两81.车站的每个站厅公共区均应设置不少于【个安全出入通道口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m。82.双层隧道上下层车道之间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设置疏散楼梯,火灾时通过疏散楼梯至另一层隧道,间距一般取【】m左右。】m设置手动报警按钮。】L/s,连续给水时间不应小于83.车行隧道内一般每隔【84.液化石油气加气站采用地上储罐的,消火栓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h;采用埋地储罐的,一级站消火栓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6】L/s,二、三级站消火栓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L/s,连续给水时间不应小于【】h。85.一般可分为地上储罐、地下储罐、半地下储罐。地上储罐指建于地面上,罐内最低液面高于附近地坪的储罐,通常由钢板焊接而戚。这种储罐的优点是投资少、建设周期短、日常维护和管理方便,是应用最多的储罐;其缺点是占地面积大、油料蒸发损耗较大、火灾危险性大。地下储罐指罐内最高液面低于附近(周用4m范围内)地坪【】m的储罐。半地下储罐指罐底埋深不小于罐壁高度的一半,且罐内最高液面不】m的储罐;其优点是油料蒸发损耗低、火灾危险性小、油料高于储罐附近(周围4m范围内)地坪【着火也不易危及相邻储罐,对消防设施的设置要求减少,有一定的隐蔽能力。86.排烟管口至各爆炸危险区域边界的水平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1)排烟口高出地面4.5m以下时,不应小于【(2)排烟口高出地面4.5m及以上时,不应小于【】m。】m。】87.停车数量大于150辆小于等于300辆或总建筑面积大于5000㎡小于等于10000㎡的汽车库为【类汽车库。88.耐火等级一、二级地下汽车库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附设在汽车库、修车库内的消防控制室、自动灭火系统的设备室、消防水泵房和排烟、通风空气调节机房等,应采用防火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90.控制系统应具有三路供电,即消防电源【时,控制系统蓄电池可保证供电【】小时。】m;当防火分隔部】m。防】h的不燃性楼板相互隔开或与相邻部位分隔。】用供电和【】供电,当消防水源被切断91.人防工程中当防火分隔部位的宽度不大于30m时,防火卷帘的宽度不应大于【位的宽度大于30m时,防火卷帘的宽度不应大于防火分隔部位宽度的【火卷帘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h。】,且不应大于【92.设置自然排烟设施的场所,自然排烟口底部距室内地面不应小于【动开启,中庭的自然排烟口净面积不应小于中庭地面面积的【小于该防烟分区面积的【】。】m,应常开或发生火灾时能自】;其他场所的自然排烟口净面积不应93.第一类危险源是指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载体。它决定着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94.主动防火:1.灭火器材;2.消防给水;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4.【系统;6.【】。】;5.自动灭火95.可能降低整体安全等级,但不会造成人员伤亡,能通过采取有效消防措施消除和控制火灾危险的发生是【】危险等级。96.可燃物的状况及火灾荷载密度7式中qf——【】Gi——某种可燃物的质量(kg)Hi——【A——【】】97.最小径集在事故树分析中的作用与最小割集同样重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表示系统的【98.人员安全疏散分析的性能判定标准为:【99.人员疏散行动时间指建筑内的人员从疏散行动开始至疏散结束所需要的时间,包含【和【】两部分组成。】。(2)选取确保系统安全的【】。】】100.当计算建筑内某区域的疏散行动时间时,需要考虑行走时间tw和通过时间tp之间的关系。2)当【】时,说明区域内人员在到达出口时,其他人员已经通过了出口,因而不必再在出口处排队等候,因此疏散行动时间由最远点的人员行走时间Lw决定。82016消防工程师集训作业题1参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1.按照国家标准《火灾分类》的规定,火灾分为A(固)、B(液)、C(气)、D(金)、E(电)、F(厨)六类。B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注意【沥青和石蜡】。2.灭火方法:1、【冷却】灭火;2、隔离灭火;3、【窒息】灭火(灌注不燃气体,降低氧浓度。氧浓度低于15%,或水蒸气浓度超过35%);4、【化学抑制】灭火。3.易燃气体分为二级。I级:爆炸下限<【10%】;或不论爆炸下限如何,爆炸极限范围≥【12】个百分点;Ⅱ级:【10%≤爆炸下限<13%】,且爆炸极限范围<12个百分点。实际应用中,通常将爆炸下限【<10%】的气体归为甲类火险物质,爆炸下限【≥10%】的气体归为乙类火险物质。4.易燃固体的分类与分级:通常燃点高于【300℃】的固体称为可燃固体;燃点低于【300℃】的为易燃固体。燃点在300℃以下的天然纤维(如棉、麻、纸张、草等)列属丙类易燃固体。5.对于绝大多数可燃固体来说,【熔点】和【燃点】是评定其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标志参数。6.丁类、戊类储存物品仓库的火灾危险性,当可燃包装重量大于物品本身重量的【1/4】或可燃包装体积大于物品本身体积的【1/2】时,应按【丙】类确定。7.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和其他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建筑。我国对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称超高层建筑。8.耐火极限是指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或失去隔火作用时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h)表示。9.两座厂房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或相邻两座高度相同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中相邻任一侧外墙为防火墙且屋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OO】h时,其防火间距不限,但甲类厂房之间不应小于【4】m.10.甲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m。11.厂房中的丙类液体中间储罐应设置在单独房间内,其容积不应大于【5】m³。12.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的营业厅、展览厅,当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采用不燃或难燃装修材料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适当增加,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时,不应大于【4000】㎡;13.剧场、电影院、礼堂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多层民用建筑内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区域分隔;布置在四层及以上楼层时,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宜大1于【400㎡】;14.公共建筑的浴室、卫生间和厨房的竖向排风管,应采取防止回流措施或在支管上设置公称动作温度为【70℃】的防火阀。公共建筑内厨房的排油烟管道宜按防火分区设置,且在与竖向排风管连接的支管处应设置公称动作温度为【150℃】的防火阀。15.百人宽度指标是每百人在允许疏散时间内,以单股人流形式疏散所需的疏散宽度。公式:【】单股人流通行能力(平、坡地面为【43】人/min;阶梯地面为【37】人/min)16.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150】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10】人。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17.避难防火分区至避难走道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O】m2,开向前室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前室开向避难走道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18.从首层到第一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应大于【50】m,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大于【50】m。19.人员密集场所、避难层(间)内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3.0l】x;对于病房楼或手术部的避难间,不应低于【10.0】LX。20.照明电压一般采用【220】V;携带式照明灯具(俗称行灯)的供电电压不应超过【36】V;如在金属容器内及特别潮湿场所内作业,行灯电压不得超过【12】V,36V以下照明供电变压器严禁使用【自耦变压器】。21.爆炸性气体环境:0级区域(简称0区)。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的场所。22.作为泄压设施的轻质屋面板和轻质墙体的单位质量不宜超过【60kg/㎡】。23.防爆电气设备1.隔爆型(d):适用于【1、2】区;2.增安型(e):主要用于【2】区,部分种类可以用于【1】区;23.采暖管道穿过可燃构件时,要用不燃烧材料隔开绝热;或根据管道外壁的温度,在管道与可燃构件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当管道温度大于100℃时,距离不小于【100mm】或采用不燃材料隔热;当温度小于等于100℃时,距离不小于【50mm】。24.燃气锅炉房的正常通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少于【6次/h】确定,事故通风量为正常通风量的2倍。25.变压器室的门均应直通室外或直通安全出口;外墙开口部位的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m】的不燃性防火挑檐或高度不小于【1.20m】的窗槛墙;26.施涂于A级基材上,湿涂覆比小于【1.5kg/㎡】的有机装饰涂料,可作为B1级装修材料使用。涂料施涂于B1、B2级基材上时,应将涂料连同基材一起按相应的试验方法确定其燃烧性能等级。227.建筑内部的变形缝(包括沉降缝、温度伸缩缝、抗震缝等)两侧的基层应采用【A】级材料,表面装修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28.消防车道一般按单行线考虑,为便于消防车顺利通过,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m,消防车道的坡度不宜大【于8%】。29.登高场地距建筑外墙不宜小于【5】m,且不应大于【10】m。30.消防电梯应分别设置在不同防火分区内,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应少于【1】台。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可共用【1】台消防电梯。31.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的规定,下列情况下可不设备用泵。1)建筑高度小于m的住宅和室外消防给水设计流量小于等于【25】L/s时。2)建筑的室内消防给水设计流量小于或等于【10】L/s的建筑。32.根据离心泵的特性,启动时水泵叶轮必须浸没在水中。为保证消防泵及时可靠启动,吸水管宜采用【自灌式吸水】。33.室内消防管道管径应根据系统设计流挝、流速和压力要求经计算确定:室内消火栓竖管管径应根据竖管最低流量经计算确定,但不应小于【DNIOO】。34.水泵接合器应设在室外便于消防车使用的地点,且距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的距离不宜小于【15】m,并不宜大于【40】m.35.稳压泵常与小型气压罐配合使用,当采用气压水罐时,其调节容积应根据稳压泵启泵次数不大于【15】次/h计算确定,但有效容积不宜小于【150】L。36.消防水池的补水。当消防水池采用两路消防供水且在火灾情况下连续补水能满足消防要求时,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积应根据计算确定,但不应小于【100】m3,当仅有消火栓系统时不应小于【50】m3。37.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的建筑物,应设置高位消防水箱。对于工业建筑室内消防用水量不超过25L/s,不应小于12m³时,大于25L/s时,不应超过18m³时。38.高位消防水箱出水管管径不应小于【DN100】.39.市政梢火栓宜采用直径DN150的室外消火栓,并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应有一个直径为【150】mm或【100】mm和两个直径为【65】mm的栓口,②室外地下式消火应有直径为【100】mm和【65】mm的栓门各一个。40.建筑室外消火栓的数扯应根据室外消火栓设计流量和保护半径经计算确定,保护半径不应大于【150.O】m,每个室外消火栓的出流量直接10-15L/s计算,室外消火栓宜沿建筑周围均匀布置,且不宜集中布置在建筑一侧;建筑消防扑救面一侧的室外消火栓数量不宜少于【2】个。41.建筑高度大于【15】m或体积大于【10000】m³的办公建筑、教学建筑和其他单、多层民用建筑应3设室内消火栓系统的建筑。42.应采用DN65的室内消火栓,并可与消防软管卷盘或轻便水龙设置在同一箱体内。配置公称直径65mm有内衬里的消防水带,长度不宜超过【25.0】m;宜配置喷嘴当量直径【16】mm或【19】mm的消防水,但当消火栓设计流量为2.5L/s时,宜配置喷嘴当量直径【11】mm或【13】mm的消防水。43.室内消火栓宜按直线距离计算其布置间距,对于消火栓两支消防水的两股充实水柱布置的建筑物,消火栓的布置间距不应大于【30.0】m;对于消火栓按一支消防水的一股充实水柱布置的建筑物,消火栓的布置间距不应大于【50.0】m.44.高层建筑、广房、库房和室内净空高度超过8m的民用建筑等场所,消火栓栓口动压不应小于【0.35】MPa,且消防水充实水柱应达到13m;其他场所的消火栓栓口动压不应小于【0.25】MPa,且消防水充实水柱应达到【10】。45.室内最大净空高度不超过【8】m、且保护区域总建筑面积不超过【1000】㎡的民用建筑可采用局部应用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但系统应采用快速响应喷头,喷水强度不应低于【6】L/min﹒㎡,持续喷水时间不应低于【0.5】h。46.对于公共娱乐场所,中庭环廊,医院、疗养院的病房及治疗区域,老年、少儿、残疾人的集体活动场所,地下的商业及仓储用房,宜采用【快速响应喷头】。47.报警阀组宜设在安全及易于操作、检修的地点,环境温度不低于【4】℃且不高于【70】℃,距地面的距离宜为【1.2】m。48.水流指示器的功能是及时报告发生火灾的部位。设置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和每个楼层均应设置水流指示器。当水流指示器前端设置控制阀时,应采用信号阀。49.配水管道应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或铜管、涂覆钢管和不锈钢管,其工作压力不应大于【1.20】MPa。系统管道的连接应采用沟槽式连接件(卡箍),或螺纹、法兰连接。50.用于灭火的水雾喷头,其工作压力应为【0.35-0.8】MPa;用于防护冷却的水雾喷头,其工作压力成为【0.2-0.6】MPa。51.防护区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均不宜低于【0.50】h;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宜低于【0.25】h。52.全淹没灭火系统二氧化碳的喷放时间不应大于【1】min。当扑救固体深位火灾时,喷放时间不应大于【7】min,并应在前2min内使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30%】。53.IG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的灭火设计浓度不应小于灭火浓度的1.3倍,惰化设计浓度不应小于灭火浓度的【1.1】倍。固体表面火灾的灭火浓度为28.1%,规范中未列出的,应经试验确定。当IG1混合气体灭火剂喷放至设计用量的【95%】时,其喷放时间不应大于【60】s且不应小于【48】s。.水池相对水位不宜过高,以保证泡沫比例混合器出口压力(背压)为零或负压。但当其进口(即泡沫4消防泵出口)压力为【0.7~0.9】MPa时,出口压力可为【0.02~0.03】MPa。否则,会影响泡沫混合比的精度。55.防护区的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0.50】h,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0.25】h;围护结构及门、窗的允许压力不宜小于【1200】Pa。56.管网起点(干粉储存容器输出容器阀出口)压力不应大于【2.5】MPa;管网最不利点喷头工作压力不应小于【0.1】MPa。57.全淹没系统喷头应均匀分布,喷头间距不大于【2.25】m,喷头与墙的距离不大于【1】m,每个喷头的保护容积不大于【14】m³。5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由【火灾探测报警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及【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组成。59.探测区域的划分:按房间划分。一个探测区域的面积不宜超过【500】㎡。60.在宽度小于3m的内走道顶棚上设置点型探测器时,宜居中布置。感温火灾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0】m;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m;探测器至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探测器安装间距的【1/2】。61.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的设置,探测器的光束轴线至顶棚的垂直距离宜为【0.3—1.0】m,距地高度不宜超过【20】m。62.探测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密度的可燃气体探测器应设置在被保护空间的【顶】部,探测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的可燃气体探测器应设置在被保护空间的【下】部,探测气体密度与空气密度相当时,可燃气体探测器可设置在被保护空间的【中间】部位或【顶】部。线型可燃气体探测器的保护区域长度不宜大于【60】m。63.火灾警报器设置在墙上时,其底边距地面高度应大于【2.2】m。.防火卷帘下降至距楼板面【1.8】m处、下降到楼板面的动作信号和防火卷帘控制器直接连接的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应反馈至消防联动控制器。65.消防控制室管理应实行每日【24h】专人值班制度,每班不应少于【2】人。66.当采用金属管道时,管道风速不应大于【20】m/s;当采用非金属材料管道时,不应大于【15】m/s;加压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7】m/s。67.当采用金属风道时,管道风速不应大于【20】m/s;当采用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15】m/s。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68.系统持续主电工作【48】h后每隔【(30±2)】d自动由主电工作状态转入应急工作状态并持续【30~180】s,然后自动恢复到主电工作状态。系统持续主电工作每隔一年自动由主电工作状态转入应急工作状5态并持续至放电终止,然后自动恢复到主电工作状态,持续应急工作时间不少于【30】min。69.排烟口应设在防烟分区所形成的储烟仓内。用隔墙或挡烟垂壁划分防烟分区时,每个防烟分区应分别设置排烟口,排烟口应尽量设置在防烟分区的中心部位,排烟口至该防烟分区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70.补风系统应直接从室外引入空气,补风量不应小于排烟量的【50%】。71.100m及以下建筑的初始放电时间不小于【90】min;100m以上建筑的初始放电时间不小于【180】min;避难层的初始放电时间不小于【0】min。72.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设置,地级及以上城市应设置【一个或多】个远程监控系统,并且单个远程监控系统的联网用户数量不宜大于【5000】个。73.二氧化碳灭火器扑救电气火灾时,如果电压超过【600V】,则应先断电后灭火。74.【水基型(水雾、泡沫)】灭火器、【ABC】干粉灭火器,都能用于有效扑救A类火灾。75.一个计算单元内的灭火器数量不应少于【2】具,每个设置点的灭火器数量不宜多于【5】具。76.计算单元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的计算【Q=K·S/U】77.建筑高度大于【50】m的乙、丙类生产厂房和丙类物品库房,一类高层民用建筑,一级大型石油化工厂,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大型物资仓库等。78.当消防电源由自备应急发电机组提供备用电源时,消防用电负荷为一级或二级的要设置自动和手动启动装置,并在【30】S内供电;当采用中压柴油发电机组,火灾确认后要在【60】s内供电。79.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的设置。装卸栈桥,宜设置半固定消防给水系统,供水压力一般不小于【0.15】MPa,消火栓间距不大于【60】m。80.地下车站站台和站厅公共区应划为一个防火分区,设备与管理用用房区: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使用面积不应大于【1500】m2。81.车站的每个站厅公共区均应设置不少于【2】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且两个安全出入通道口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0】m。82.双层隧道上下层车道之间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设置疏散楼梯,火灾时通过疏散楼梯至另一层隧道,间距一般取【100】m左右。83.车行隧道内一般每隔【50】m设置手动报警按钮。84.液化石油气加气站采用地上储罐的,消火栓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20】L/s,连续给水时间不应小于【3】h;采用埋地储罐的,一级站消火栓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15】L/s,二、三级站消火栓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10】L/s,连续给水时间不应小于【1】h。85.一般可分为地上储罐、地下储罐、半地下储罐。地上储罐指建于地面上,罐内最低液面高于附近地坪6的储罐,通常由钢板焊接而戚。这种储罐的优点是投资少、建设周期短、日常维护和管理方便,是应用最多的储罐;其缺点是占地面积大、油料蒸发损耗较大、火灾危险性大。地下储罐指罐内最高液面低于附近(周用4m范围内)地坪【O.2】m的储罐。半地下储罐指罐底埋深不小于罐壁高度的一半,且罐内最高液面不高于储罐附近(周围4m范围内)地坪【3】m的储罐;其优点是油料蒸发损耗低、火灾危险性小、油料着火也不易危及相邻储罐,对消防设施的设置要求减少,有一定的隐蔽能力。86.排烟管口至各爆炸危险区域边界的水平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1)排烟口高出地面4.5m以下时,不应小于【5】m。(2)排烟口高出地面4.5m及以上时,不应小于【3】m。87.停车数量大于150辆小于等于300辆或总建筑面积大于5000㎡小于等于10000㎡的汽车库为【Ⅱ】类汽车库。88.耐火等级一、二级地下汽车库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2000】㎡.附设在汽车库、修车库内的消防控制室、自动灭火系统的设备室、消防水泵房和排烟、通风空气调节机房等,应采用防火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不燃性楼板相互隔开或与相邻部位分隔。90.控制系统应具有三路供电,即消防电源【主、备】用供电和【蓄电池】供电,当消防水源被切断时,控制系统蓄电池可保证供电【24】小时。91.人防工程中当防火分隔部位的宽度不大于30m时,防火卷帘的宽度不应大于【10】m;当防火分隔部位的宽度大于30m时,防火卷帘的宽度不应大于防火分隔部位宽度的【1/3】,且不应大于【20】m。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92.设置自然排烟设施的场所,自然排烟口底部距室内地面不应小于【2】m,应常开或发生火灾时能自动开启,中庭的自然排烟口净面积不应小于中庭地面面积的【5%】;其他场所的自然排烟口净面积不应小于该防烟分区面积的【2%】。93.第一类危险源是指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载体。它决定着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94.主动防火:1.灭火器材;2.消防给水;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4.【防排烟系统】;5.自动灭火系统;6【.疏散设施】。95.可能降低整体安全等级,但不会造成人员伤亡,能通过采取有效消防措施消除和控制火灾危险的发生是【Ⅱ级:临界的】危险等级。96.可燃物的状况及火灾荷载密度【】式中qf——火灾荷载密度(MJ/㎡)Gi——某种可燃物的质量(kg)7Hi——某种可燃物单位质量的发热量(MJ/kg)A——着火区域的地板面积(㎡)97.最小径集在事故树分析中的作用与最小割集同样重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表示系统的【安全性】。(2)选取确保系统安全的【最佳方案】。98.人员安全疏散分析的性能判定标准为:可用疏散时间(ASET)必须大于必需疏散时间(RSET)。99.人员疏散行动时间指建筑内的人员从疏散行动开始至疏散结束所需要的时间,包含【行走时间】和【通过出口的时间】两部分组成。100.当计算建筑内某区域的疏散行动时间时,需要考虑行走时间tw和通过时间tp之间的关系。2)当【tw>tp】时,说明区域内人员在到达出口时,其他人员已经通过了出口,因而不必再在出口处排队等候,因此疏散行动时间由最远点的人员行走时间Lw决定。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