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中升入高中,尤其是考入二高,证明了你的实力。在高中的学习阶段,毕竟与初中还有一定的差别,所以得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的方法和心态,充满自信,才能更顺利地取得满意的成果,也为人生奠定重要的基础和养成良好的习惯,让终生受益。
一、努力提高学习效率
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为了达到学习的目的,必须用提高效率来实现。效率就是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的量。因此,一定不能用大量的时间来学习,时间一长,效率必然低下。调整学习的内容,调整作息的时间都可以提高效率。大脑总能高效率地接受知识,是一个人聪明和智慧的决策结果。即使别人用大量的时间来苦读,也不要羡慕、也不要模仿,更不要着急,仔细分析一下,用45分钟的时间充分地学习了,课余时间用心地消化了知识,自习时间我高效地完成了作业,复习时间我系统地巩固了,那还有什么问题我解决不了的?我当然可以用一定的时间来休闲一下,锻炼一下,娱乐一下了。
二、按时作息,养精蓄锐
作息时间是纪律,必须遵守的。该学习的时间就高效地学习,该用餐的时间就放下功课来吃饭,该睡觉的时间按时休息,这样才能保障第二天的上课时间有充沛的精力,才能够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不开夜车,不打疲劳战。这样才能保障生物钟能够健康地运行,还你一个充沛的精力,也为你高效率地学习提供了基础。
三、自信的状态
在学习中,更要自信。自信来源于对事物的把握程度。真正地对一件事情的来胧去脉搞清楚了,对这件事就自信了。如果对一章的概念、定理、原理都掌握和贯通了,对这一
章的题型也就自信了。掌握和贯通有两个层次的内涵。贯通是在掌握基础上的进一步发挥。因此学习的过程也是掌握向贯通升级的过程。做题是贯通知识的手段之一,但绝不是唯一手段。必须从原理中来,到做题中去验证,再回到原理中琢磨、思考,又回到做题中检验……多次往复,才会收到真正地把一个原理充分理解。千万不要盲目地、一味地做题,回头分析思路和重新修正对原理的理解更为重要。
四、包容万物的境界
古人云“有容乃大”。生活中的琐事、同学之间的磨擦、小节、老师的教学方法不让人满意等等事情,都要像灰尘一样拂去,不让心灵带上任何额外的负担。世间万物各有各态,人的性格千差万别,每个人都有在世上生活的权利。所以,不要因为别人的性格或做事令人不满就与人家势不两立。我们把自己的心境变得再大些,任何人、任何事都不会影响到我的快乐生活、影响到我的学习计划,就像一年四季一样,不管是寒暑还是酷冬,那是老天的事情,我只需要改变我穿衣的厚度就行了,不用去抱怨天气的无常,抱怨和憎恨天气都不会对气候产生任何影响。
五. 做好期中考试后的反思与总结
考试后所要做的,不是纠结分数多少的问题了。现在应当面临的是,如何看待这场考试对自己所起到的作用,期中考试无非是学习一段时间的检验和测评,帮助自己更直观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程度和状态。无论是考的好的还是考的差的。都应该试后总结反思下自己,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如何总结反思才能做到尽最大化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向建议要围绕三点展开:
(一)反思自己平时的学习态度
如果在考试时,偏重记忆的知识点失分较多(如生物和语文、英语的基础题),那显然就是不够努力,学习态度出现了问题。如果是简单的知识应用出错较多,运算能力欠缺,既是反映平时的训练不够,也是学习态度的问题。
面对这些情况,就要反思了:
1、自己平时是否自觉地进行复习了。
2、在学习时是否经常存侥幸心理,认为平时拖拉点没关系,只要考试前几天抓紧一点就可以了。
3、反思自己的学习是否很盲目,不知道每天究竟应该学些什么。
4、反思自己对所学知识是否做到了扎实掌握,对于新知识的掌握是否只是停留在了解、识记的层面,能否顺利地运用。
勤于反思自己平时的学习态度,时刻鞭策自己认真仔细地掌握每一个所学的知识点,那么,你也能够做到在考试的时候立于不败之地。
(二)反思自己的考试心态
每次考试结束,总会说,自己太紧张了,没有发挥好。因为紧张没有发挥好,就是考试心态问题。这其中包括:急于表现自己实际却眼高手低的;未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充分复习以致害怕考试的;面对考试,过分看重分数、名次的;缺乏自信而又瞻前顾后的。
没有一个良好的考试心态,就无法在考场上发挥出正常的水平。既然如此,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保证自己在考场上能够拥有一个好的考试心态呢?
可以尝试这样几个摆脱焦虑的方法:
1.语言调节法。在情绪刚刚不对头时,通过简单、具体,带有肯定性的言语调节自己,比如“我有信心”“我准备得已经很充足了,一定能考好”。在暗示自己的同时,不妨联想自己成功的情境,以激发自己的考试信心。
2.转移注意法。如果在考试中遇到较难或没有见过的问题或题型时,应先采取主动的注意迁移,减少焦虑,回避一时解答不了或暂时回忆不起来的问题,当其他问题解决完后再回过头来研究回避的问题。这种做法可以使优势兴奋中心得以转移,从而使抑制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3.呼吸调节法。当自我感觉十分紧张时,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深呼吸,注意放松,在头脑中对自己说“放松”,连续做几次,直到感觉镇定为止。
(三)反思自己对考试技巧的把握
有时并非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而是因为不了解一些答题技巧,或者是计算不够精确,或者是速度不够快,或者是理解上有偏差,又或者是思维不够严密……结果也导致了考试成绩不理想。这些方面就要平时多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掌握技巧和规律,正因为对知识的熟练度不够,才导致这样的失误。做到多练习多巩固,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
考试后并不意味学习的结束,而是意味另一个阶段学习的开始。知识具有连贯性,不
要认为考试后可以放松,要利用期中考试后的这段时间查缺补漏,做到下次再面临同样的问题时,不要让它们再次成为考试的拦路怪,利用考试发现问题所在,也就是高效学习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