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曾凡勇, 韦纯华, 罗友泉, 王远洋
【关键词】 肠梗阻; 中医结合疗法; 宽肠理气汤; 治疗结果
肠梗阻是不同病因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率仅次于急性阑尾炎和胆道急病,居第三位[1,2]。随着对肠梗阻病理生理认识的不断提高和治疗方法的改进,治疗结果明显改观,但病情严重者,如绞窄性肠梗阻的死亡率仍相当高[2,3] 。肠梗阻的处理,特别是腹部手术后肠梗阻的处理,仍然是临床最棘手的难题之一,在肠梗阻的处理中,医师的临床经验仍然是最重要的[4,5]。回顾性分析1998-2008年住院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34例肠梗阻住院病人,其中男120例,女114例。年龄5月~68岁,平均(40.5±2.8)岁。病程2~6 d,平均(3.5±1.2)d。入院后急诊手术56例,非手术治疗的178例,经保守治疗24~48 h无效而中转手术40例。
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1.2 方法
1.2.1 一般治疗
营养支持对症综合治疗,禁食、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应用抗生素治疗原发病,防止感染发生;放置较粗内径胃管,持续吸出胃内容物、积气、积液。
1.2.2 中西医结合治疗
63例用石蜡油和生菜油50 ml交替注入,注入后闭管1 h,或胃肠减压后4 h再注入;60例番泻叶泡水100 ml胃管内注入,注入后闭管1 h,或胃肠减压后4 h再注入。55例用宽肠理气汤,处方:太子参12 g(或党参12 g)、白术12 g、白芍12 g、赤芍12 g厚朴12 g、桃仁12 g、茯苓12 g、甘草6 g、青皮12 g、陈皮9 g、广香12 g、松壳12 g、莱菔子30 g、川贝12 g、黄芪12 g、延胡索12 g、蒲公英30 g、败酱草30 g、大黄6 g(后下)、芒硝6 g(冲),年老体弱及儿童用量酌减,每日1剂,加水500 ml,煎成300 ml备用,经充分胃肠减压,腹胀感减轻,从胃管注入药汁150 ml,注入后闭管1 h,或胃肠减压后4 h再注入150 ml药汁,重复上法应用。用药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配合腹部透视。
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1.3 疗效标准
痊愈:梗阻完全解除,腹痛、腹胀消失,大便通畅,立位X线透视无液气平面及肠腔胀气;有效:梗阻情况好转,腹痛、腹胀减轻,大便正常,症状缓解,立位X线透视无气液平面,仅有或无肠腔胀气;无效:梗阻不能解除或症状加重,发展为绞窄性肠梗阻。
2 结果
非手术治疗的178例,经保守治疗24~48 h无效而中转手术40例。结果见表1。表1 178例肠梗阻三种非手术治疗结果比较(略) 3 讨论
肠梗阻治疗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梗阻的病因、性质、类型、部位、程度以及病人的全身情况来决定。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首先应给予非手术治疗,纠正肠梗阻带来的全身性生理紊乱,改善病人一般情况[3]。对需要手术治疗的肠梗阻,非手术治疗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术前准备措施。
许多病人术前患有慢性便秘,但这一因素经常被病人和医护人员忽视。术后肠功能恢复过程中,肠内容物的水分大量吸收,加上
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肠道动力障碍,干结的大便堵塞肠道,容易出现肠梗阻症状。对这类患者采用灌肠,导泻,促进肠蠕动等措施,肠梗阻多可缓解[6]。
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祖国医学称肠梗阻为“关格”,病理机制主要是肠腔积液较多,又因多数病人年老体弱,病程较长,多有正气亏虚,正虚邪实;加之部分患者手术创伤产生瘀血阻于经络脏腑之间,使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脾气虚弱,胃肠功能失和,进而气血不足,气血不畅,产生梗阻表现,不通即痛,呕吐、便闭。西医认为肠梗阻病理变化为肠腔内膨胀、积气积液,细菌大量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同时肠壁充血水肿,静脉血流受阻,产生血运障碍。
贵阳医学院学报 34卷 6期曾凡勇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观察此次研究发现,用石蜡油和生菜油胃管注入、或番泻叶泡水胃管注入的疗效相对较差,而胃管内注入宽肠理气汤组的疗效要高得多。宽肠理气汤方中党参、甘草、黄芪补中益气,茯苓、白术补中健脾、和中化饮,厚朴可宽中理气,延胡索、白芍、桃仁、赤芍活血行瘀,促进吸收,润肠通便;青皮、陈皮行气破滞,公英、败酱草清热解毒,大黄、芒硝、莱菔子攻积导滞。现代药学研究表明大黄含大黄素及大黄鞣酸,大黄素能改善肠收缩,使分泌增加,致肠内容物易于排出;芒硝含硫酸钠,不易吸收,形成高渗盐溶液使肠道水分增加,刺激肠蠕动、排便;广香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且有促进肠蠕动功效[8]。诸药伍用,攻补兼施,扶正祛邪,调补气血,补益脾胃,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兼通腑气;诸药合用能促进胃肠平滑肌的蠕动,并改善胃肠壁的血液循环,降低胃肠道微血管通透性,减轻组织水肿,
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促使坏死组织排出,抑制肠道细菌易位和肠道中内毒素的吸收,清除氧自由基,拮抗系统炎症反应[8],有利于胃肠道炎症减轻,消退,改善胃肠功能,有利于肠梗阻的治疗。
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参考文献】
[1]江桂林,朱敏,孙志红,等.簿荷油热敷治疗粘连性肠梗阻[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4):32-33.
[2]吕强,王鹏,杨波,等.小肠扭转临床诊治分析(附16例报告)[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1):39-40.
[3]沈璟,李幼生.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1-4.
[4]李冲云,蔡勇,刘志,等.比较多层螺旋CT、B超、腹部X线平片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3):45-47.
[5]朱维铭.肠梗阻的手术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9):693-694.
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6]李宁.重视腹部手术后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9):689-690.
[7]喻康野,黄新华,李黑大,等.腹安灌肠液治疗危重患儿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4):263-264.
[8]张永建,曹爱萍.中西医结合疗法防治危重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0):946-9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