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区域经济发展的分析
地理位置 甘肃省位于祖国西部,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宁夏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甘肃是个多山的省份,最主要的山脉有祁连山、乌鞘岭、六盘山等。
历史文化
甘肃历史悠久,是华夏民族的古文化发祥地之一。华夏始祖伏羲氏曾诞生于此,并造文字、创历法、开创了人类文明之先河。三千多年前,泾、渭河谷地出现的原始农业成为黄河流域灿烂农业文明的开端。甘肃曾是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天取经和成吉思汗南征北战、骊可·波罗探险游历的经由之地。古老的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蜿蜒1600余公里,沿途撒满了璀璨的文化教育珍宝。甘肃是古代东西方联系的纽带,记载着中外友好往来、发展人类文明的不朽历史,吸引着愈多的文人学者和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气候
甘肃省气候干燥,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大风沙尘暴、暴雨、冰雹、霜冻和干热风等。干旱是甘肃省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干旱出现频率高,给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带来很大影响。
行政区划
甘肃省设兰州、嘉峪关、金昌、白银、天水、武威、张掖、酒泉、平凉、庆阳、定西、陇南地区、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兰州是甘肃省省会,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信息中心之一,是以石油工业为主,有色冶金、机电、轻纺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经济发展
甘肃,在解放五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得变化,工农业生产,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全省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和科学研究事业有着较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人口民族
甘肃人口分布极不均匀,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现有54个少数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总人口219.9万,占全省总人口的8.7%。世居甘肃的少数民族有回、藏、东乡、土、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满族等16个少数民族。其中,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为甘肃的独有民族。
旅游资源
甘肃旅游资源以丝路文化、远古始祖文化、黄河文化、三国文化、长城文化、政治文化为代表,文物古迹有石窟寺庙、长城关隘、塔碑楼阁、古城遗址、历史文物等多种类型。甘肃自然风光独具特色,不仅有迷人的青山秀水、高山草原、大漠戈壁,更有雄浑的黄土高坡、丹霞奇观、冰川雪山。汉、藏、回、裕固、保安、东乡等十多个民族风情浓郁,魅力独具。甘肃之旅,可以漫游丝绸古道,重返历史长河。
经济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二、甘肃优势分析
1矿产资源。.甘肃矿产资源潜力巨大,勘查开发前景广阔
2.风能资源。甘肃是全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河西走廊风能产业带”即将形成。
3.中药材资源。甘肃是全国药材主要产区之一。现有药材品种9500多种(包括野生),居全国第2位
4.一定的产业优势。工业方面。甘肃是全国重要的有色工业基地,是西部地区最大的石化基地,拥有西部最大的高新石化基地、西北最大的钢铁基地。其中金川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镍钴生产基地。甘肃石化产业有着中国石化工业“摇篮”之称,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大乙烯等工程项目的建成投产,中石油兰州石化千万吨级炼油能力在全国名列前茅。农业方面,甘肃是全国最大的玉米种子生产基地,杂交玉米制种量占全国用种量的一半以上,马铃薯播种面积、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中药材、瓜菜花卉制种、啤酒花、食用百合等十多个产业和产品居全国前列。
5。区位优势
甘肃是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在铁路方面,兰州是西陇海铁路、兰新铁路、包兰铁路和兰青铁路交会之地,且有干武铁路联络于兰新铁路和包兰铁路之间;在公路方面,11条国道中有6条国道通过或由兰州引出,与陕、宁、青、新、川等连接,“六纵六横”的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地连接于甘肃城市和乡村;航空方面,甘肃现有中川、敦煌、嘉峪关等机
场,已开通了35条国际国内航线,覆盖了除西藏之外的全国所有省、市和自治区
三.甘肃劣势分析
(一)生态环境恶劣。甘肃地处西北内陆,地势高,地貌复杂,以丘陵、山区为主,年降雨量仅有约447.3毫米,水土地流失总面积约23000万亩,森林覆盖率仅为13.42%。同时甘肃是全国荒漠化和荒漠化影响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是沙尘暴多发区和重灾区。同时,甘肃也是全国环境污染和破坏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二)人口素质比较低
(三)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素质低。第一产业比重偏高,农业内部结构单一。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内部结构不合理。
(四)贫困问题比较突出。由于历史的原因,甘肃贫困区域范围大,贫困县数量较多,属于国家重点扶的贫困县有43个,占全省县(市、区)的50%,主要分布在庆阳老区、回藏东乡等少数民族地区、陇南边远地区和中部干旱地区。这些地区人口多,交通不便,劳动力素质低,经济发展缓慢,扶贫攻坚难度大,已成为制约甘肃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小康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五)经济外向度比较低。2007年,甘肃对外贸易依存度仅为15.46%,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3%。
(六)城市化水平低。。城市规模较小,除兰州城市人口规模达到特大城市外,全省尚无50-100万人口的大城市,中等城市只有白银市、天水市、张掖市、武威市。这种城市
结构规模显然不利于城市功能梯度辐射的基本准则,对周围地区的经济辐射力和带动作用非常有限。
(七)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甘肃经济结构重化工业特征明显,对能源具有较强依赖性。
总之,由于自然、地理、历史等原因,甘肃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与全国的差距仍在拉大
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人口比重大仍然是最基本的省情。二元结构矛盾突出,新兴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缓慢,资源环境压力增大,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