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编号
1610078
总学时
开课系
54
理论电子工程系
44
实验/上机
10
学分 3 开课单位 信息学院
修订时间 2006年1月1日
课 程 简 介
教学内容 本课程从信息系统所涉及到的安全理论与技术出发,主要介绍信息及信息系统安全的基本原理、技术及应用。内容包括:信息加密技术、认证技术、密钥管理与分配技术、访问控制与网络隔离技术、数据库的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检测技术、计算机病毒及防范技术、Internet的数据安全技术和虚拟专用网络技术. 修读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密码学基础,计算机网络
教材:《信息安全技术及应用实验》蔡红柳 何新华编著,科学出版社,2004。
一、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信息安全技术是电子信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它是网络安全的核心技术。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认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掌握信息安全的概念、原理、技术及应用。
二、 课程的基本要求
在课程中学生要掌握一定的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通过阅读参考书和参考文献,掌握信息安全技术的新发展、新动态,加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为实际运用打下基础。
三、 修读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四、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密码学基础、计算机网络是其基础,密码学基础主要是公钥算法、数字签名算法等;计算机网络主要知识是网络的结构以及传输协议等。
五、 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1
第一章 信息安全概述 2学时
1.1 信息与信息系统 C 1.2 信息安全概述 C 1.3 信息系统安全的防御策略 B 1.4 信息安全系统体系结构 B 第二章 信息加密技术 4学时
2.1密码技术概述 C 2.2密码算法 A 2.3对称算法加密模式 B 2.4信息传输安全 A 第三章 认证技术 4学时
3.1 概述 C 3.2 消息认证 A 3.3 认证协议与数字签名 A 3.4 实体认证 B 第四章 密钥管理与分配技术 4学时
4.1 密钥管理的内容 A 4.2 密钥分配技术 A 4.3 公钥管理与公钥基础设施 B 4.4 Windows 2000 的PKI B 第五章 访问控制与隔离技术 4学时
5.1访问控制技术的定义、分类、手段、模型; (B) 5.2防火墙基本概念、作用、分类、基本原理、组成; (B) 5.3防火墙基本实现技术; (A) 5.4网络隔离基本原理及实现技术; (A) 第六章 数据库的安全技术 4学时
6.1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B 6.2 数据库系统安全性概述 C 6.3 数据库的数据保护 A 6.4 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A
2
6.5 SQL Server的安全管理与策略 A 第七章 信息的安全检测技术 4学时
7.1 入侵检测技术 A 7.2 漏洞检测技术 A 7.3 审计追踪 B
第八章 计算机病毒与防范技术 4学时
8.1 计算机病毒概念 B 8.2 计算机病毒原理 A 8.3 反病毒技术 A
第九章 Internet数据安全技术 4学时
9.1 Internet 的安全性需求 C 9.2 传输层的安全 B 9.3 Kerberos认证系统 A 9.4 PGP电子邮件加密 A 9.5 安全电子交易 B
六、 实验内容与要求
序号 1 2 3
HASH算法MD5 IPSEC技术 防火墙
实验内容
学时4 4 2
七、 教材与参考书
本课程选用教材:
《信息安全技术及应用实验》蔡红柳 何新华编著,科学出版社,2004 本课程推荐参考书:
《信息安全基础》Ronald L.Krutz,Russell Dean Vines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执笔:甘元驹 审核: 批准人: 时间:2006.1.1
3
信息与通信类课程组 甘元驹 郑小平
梁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