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卷第14期 2 0 1 5年5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TECTURE Vo1.41 No.14 May.2015 ・169・ 文章编号:1009-6825(2015)14—0169—03 连续梁预应力张拉方式改变引起应力损失及对策 何志超 (上海铁路局建设处,上海200071) 摘要:以某铁路工程为例,研究了梁宽端预应力单端张拉对结构应力、变形的影响,提出了增加宽侧边跨底板纵向钢束数量、启 用备用束、超张拉等处理方法,并分析了其处理效果,以供参考。 关键词:变宽连续梁,单端张拉,预应力损失,备用束 中图分类号:U441.3 文献标识码:A 48 1 工程背景 某新建铁路有砟轨道现浇变宽连续箱梁(32+48+32)m,预 应力混凝土三线变宽连续梁梁体为单箱双室、变高度、变截面结 构,箱梁顶宽15.23 m一18.133 m,箱梁底宽9.43 m一12.333 m。 顶板厚度40 cm;腹板厚度50 cm一70 cm一90 cm,底板厚度35 cm~ ① ② ③ ④ 图1桥梁立面图(单位:m) 受施工现场实际条件限制,桥梁最宽处端部截面无空间进行 60 cm。在端支点、中支点及跨中共设5个横隔板,隔板设有孔洞, 预应力张拉作业,锚固端位于最宽处梁端预应力钢束均无法按照 供检查人员通过。主梁全长113 m,中支点梁高3.4 m,跨中梁高 原设计进行两端张拉,只能进行单端张拉。该端部截面的钢束分 2.8 m,边支座中心至梁端为0.55 m,桥面宽为15.23 m~18.133 m。 布如图3所示,包括通长钢束Fl—F4,T5以及宽边跨钢束SB1~ 图1为桥梁立面示意图,图2为主梁支点及跨中截面示意图。变 SB4。本文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两种情况:1)连续梁最宽处梁端 宽连续梁采用满堂碗扣支架现浇施工。 坡带。 的纵向钢绞线全部采用单端张拉,其预应力损失对结构影响,应力 道。右线隧道内位于火灾点前方的车辆迅速向前疏散,位于火灾 除消防坡道采用现浇板梁外,顶盖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 点后方的车辆位于新风区,不受烟气和热流的笼罩,车上人员可 土预制箱梁,沿线路横向布置。盖梁及立柱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 迎着新风方向安全撤离。当主线左线隧道发生火灾事故时,处理 结构,沿线路纵向布置。墙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采用钻 方式同右线隧道类似。当匝道隧道发生火灾事故时,其处理方式 孔灌注桩基础。 同主线隧道。 3)排水设计。在排水顶盖面上通过构造层设置纵横坡自然 排水,并设置专门的雨水口接收雨水,通过沿柱高设置的排水管 将雨水排人市政管网。绿化喷淋采用自动滴灌给水系统。 4)通风设计。东环高速主线以可以通行危险品车考虑,隧道 全长414 m,设置机械通风排烟系统,左右线各设3组9台61 120 5结语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大量公路桥梁需要进行市政化改造,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改造思路,存在以下优势: 1)结合城市功能规划调整,利于集约用地,可以充分挖掘城 市土地价值。 射流风机(其中1组3台备用),共l8台射流风机,单台功率 37 kW。平时通风时,正常工况20 km/h时速及以上时可不开启 足需风量要求。火灾工况时,单线开启6台射流风机满足临界风 速排除烟气。 2)通过在一分为二的地块上加设顶盖结构,既利于总体建筑 最小。 美化居住环境,又能将噪声及尾气对居住小区的影响降到 风机,阻塞工况10 km/h时速及以下时单线开启3台射流风机满 布局,参考文献: 广州东南西环高速公路竣工图[z]. 5)消防设计。当主线右线隧道发生火灾事故时,开启着火隧 [1] 穗规函[201414671号,关于建设用地规划条件的复函[S]. 道共6台射流风机进行排烟;同时开启非着火隧道对应位于着火 [2]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东圃立交改造工程设计成果 点上游最近的一组射流风机,其通风方向与着火隧道一致,维持 [3]对火灾隧道的正压,避免烟气经出入口或者横通道进入左线隧 fz1. General design of Dongpu overpass municipalized transformation and capping engineering in Guangzhou DU Yu (Guangzhou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cademy,Guangzhou 5 10060,China) Abstract:Taking Dongpu overpass municipalized transformation and capping engineering in Guangzhou as an example,the paper puts forward new concept of overpass municipalized transformation concept by intensively using urban land,studies the structural design,drainage design, ventilation design and ifreifghting design,and finally summarizes advantages of the project transformation concept. Key words:overpass,capping,municipalized transformation,intensive land utilization 收稿日期:2015・03—10 作者简介:何志超(1973一),男,硕士,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