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一)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书写正确无误的一项是(3分)( )
A.星宿ng) 蜗角虚名 (xiù) 谂知(shěn) 疾风劲草(jì...
B.城垣n) 旧醅(yuá(pēi) 酩酊大醉(mǐng) 群贤毕致 ...C.缧绁ng) 游目骋怀 (xiè) 枯槁(gāo) 长歌当哭(dà...D.栏楯(shǔn) 祚薄(zuò) 呱呱而泣(guā) 鱼雁传书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刘和珍等爱国青年在反动政府门前表现出来的沉勇友爱、无所不为的精神,着实令人....
敬佩。
B.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了爱情,双双殉情。在两人的灵柩前,不共戴天的两个家族最终和....解。
C.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孝道”代代相传,不绝如缕,因此对当今的广大青少年进行....“孝”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D.他们一家十口人曾经幸福美满地生活在一起,但自从战乱时期劳燕分飞后,至今仍然....音讯全无。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采取各种办法,大力提高和培养工人的现代技术水平,是一件加快制造业发展的迫在眉睫的大事。
B.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C.高中生的写作要有公民意识,不仅我们要关注社会上的重大事件,表现重大的社会问题,更要注意从身边的普通人和日常生活入手,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D.直面人生,就是正视人生的苦乐顺逆,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通达乐观的健康人格。 4. 下列各选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无误的一项是(3分) ( )
A.王实甫的代表作是《西厢记》。他与关汉卿、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B.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唐代散文作家。著有《震川文集》。 C.《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一部诗意浓郁的爱情悲剧,他的重要悲剧还有《哈姆雷特》、《麦克白》、《威尼斯商人》。
D.后人将《楚辞》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诗经》和《楚辞》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风格流派的源头。
5.阅读下面这段话,并加上一个结论性的语句。(不超过12字)(3分) 我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占72%,天然气仅占3%。天然气消费所占比例远低于25%的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8.8%亚洲平均水平。目前世界人均消费天然气403立方米/年,而我国仅为25立方米/年。我国天然气主要用于化工、油气田开采和发电等领域,而居民用气在天然气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不到11%。由此可见, 。 6.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三个语句,组成前后式相同,内容相适的排比句。(3分)
牵挂是‚君问归期未有期‛的那份哀伤,牵挂是‚临行密密缝‛的那份爱意,牵挂是‚少小离家老大回‛的那声乡音, , ,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文段,完成7—10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臵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也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客逾庖而宴 逾:越过 B.迨诸父异爨 迨:等到 C.扃牖而居 扃牖:关上门 D.吾妻来归 归:女子出嫁
8.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作者“亦多可悲”的一组是(3分) ( ) ①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②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③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⑤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⑥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选文第一段文字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母亲和祖母的轶事。
B.选文第一段主要采用即事抒情的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C.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刻画人物,善于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感人。
D.选文第一段字里行间倾注的是“多可喜,亦多可悲”之情,即作者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和怀念亲人的深厚感情。
10.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3分)
(2)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3分)
(3)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10分)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①,谙②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 ①敧(qī):倾斜。②谙:熟悉。 (1)有人认为“寒声碎”的“寒”“碎”两字极妙,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2分) (2)上阕是如何表现“愁”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3)请简析下阙的写作特色。(4分)
四、名句默写(8分)
12. ① ,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
②真的猛士, , 。(《记念刘和珍君》) ③青山隔送行, , 。(《长亭送别》) ④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陈情表》) ⑤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木鱼馄饨 林清玄
⑴深夜到临沂街去访友,偶然在巷子里遇见多年前旧识的卖馄饨的老人,他开朗依旧,风趣依旧,虽然抵不过岁月风霜而有一点佝偻了。
⑵四年多以前,我客居在临沂街,夜里时常工作到很晚,每天凌晨一点半左右,一阵清越的木鱼声,总是响进我临街的窗口。那木鱼的声音非常准时,天天都在凌晨的时间敲响,即使在风雨来时也不间断。
⑶刚开始的时候,木鱼声带给我一种神秘的感觉,往往令我停止工作,出神的望着窗外的长空,心里不断的想着:这深夜的木鱼声,到底是谁敲起的?它又象征了什么意义?难道有人每天凌晨一时在我住处附近念经吗?
⑷在民间,过去曾有敲木鱼为人报晓的僧侣,每日黎明将晓,他们就穿着袈裟草鞋,在街巷里穿梭,手里端着木鱼滴滴笃笃的敲出低量雄长的声音,一来叫人省睡,珍惜光阴;二来叫人在心神最为清明的五更起来读经念佛,以求精神的净化;三来僧侣借木鱼报晓来布施化缘,得些斋衬钱。我一直觉得这种敲木鱼报佛音的事情,是中国佛教与民间生活相契一种极好的佐证。
⑸但是,我对于这种失传于阎巷很久的传统,却出现在台北的临沂街感到迷惑。因而每当夜里在小楼上听到木鱼敲响,我都有按捺不住去一探究竟的冲动。
⑹冬季里有一天,天空中落着无力的飘闪的小雨,我正读着一册印刷极为精美的金刚经,读到最后‚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段,木鱼声恰好从远处的巷口传来,格外使人觉得昊天无极,我披衣坐起,撑着一把伞,决心去找木鱼声音的来处。
⑺那木鱼敲得十分沉重着力,从满天的雨丝里穿扬开来,它敲敲停停,忽远忽近,完全不像是寺庙里读经时急落的木鱼。我追踪着声音的轨迹,匆匆的穿过巷子,远远的,看到一
个披着宽大布衣,戴着毡帽的小老头子,他推着一辆老旧的摊车,正摇摇摆摆的从巷子那一头走来。摊车上挂着一盏四十烛光的灯泡,随着道路的颠踬,在微雨的暗道里飘摇。一直迷惑我的木鱼声,就是那位老头所敲出来的。
⑻一走近,才知道那只不过是一个寻常卖馄饨的摊子,我问老人为什么选择了木鱼的敲奏,他的回答竟是十分简单,他说:‚喜欢吃我的馄饨的老顾客,一听到我的木鱼声,他们就会跑出来买馄饨了。‛我不禁哑然,原来木鱼在他,就像乡下卖豆花的人摇动的铃铛,或者是卖冰水的小贩手中吸引小孩的喇叭,只是一种再也简单不过的信号。
⑼是我自己把木鱼联想得太远了,其实它有时候仅仅是一种劳苦生活的工具。 ⑽老人也看出了我的失望,他说:‚先生,你吃一碗我的馄饨吧,完全是用精肉做成的,不加一点葱菜,连大饭店的厨师都爱吃我的馄饨呢。‛我于是丢弃了自己对木鱼的魔障,撑着伞,站立在一座红门前,就着老人摊子上的小灯,吃了一碗馄饨。在风雨中,我品出了老人的馄饨,确是人间的美味,不下于他手中敲的木鱼。
⑾后来,我也慢慢成为老人忠实的顾客,每天工作到凌晨的段落,远远听到他的木鱼,就在巷口里候他,吃完一碗馄饨,才开始继续我一天未完的工作。
⑿和老人熟了以后,才知道他选择木鱼作为馄饨的讯号有他独特的匠心。他说因为他的生意在深夜,实在想不出一种可以让远近都听闻而不致于吵醒熟睡人们的工具,而且深夜里像卖粽子的人大声叫嚷,是他觉得有失尊严而有所不为的,最后他选择了木鱼——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叫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者的美梦。
⒀木鱼总是木鱼,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它,它仍旧有它的可爱处,即使用在一个馄饨摊子上。
⒁我吃老人的馄饨吃了一年多,直到后来迁居,才失去联系,但每当在静夜里工作,我仍时常怀念着他和他的馄饨。
⒂老人是我们社会角落里一个平凡的人,他在临沂街一带卖了三十年馄饨,已经成为那一带夜生活里人尽皆知的人,他固然对自己亲手烹调后小心翼翼装在铁盒的馄饨很有信心,他用木鱼声传递的馄饨也成为那一带的金字招牌。木鱼在他,在吃馄饨的人来说,都是生活里的一部分。
⒃那一天遇到老人,他还是一袭布衣、还是敲着那个敲了三十年的木鱼,可是老人已经完全忘记我了,我想,岁月在他只是云淡风清的一串声音吧。我站在巷口,看他缓缓推走小小的摊车消失在巷子的转角,一直到很远了,我还可以听见木鱼声从黑夜的空中穿过,温暖着迟睡者的心灵。
⒄木鱼在馄饨摊子里真是美,充满了生活的美,我离开的时候这样想着,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
13.结合散文内容,简要分析“老人”这一人物形象。(4分)
14.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木鱼在他,在吃馄饨的人来说,都是生活里的一部分。(3分)
(2)我离开的时候这样想着,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3分)
15.第四、五两段写僧侣敲木鱼为人报晓已经失传,有何作用?(4分)
16.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标题“木鱼馄饨”的好处。(6分)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5分 )
人类征服流感之历程
从1918年到1919年,甲1型流感几乎传遍了全球,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受到了它的袭击,死亡人数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死在炮火之下的人数还要多。1957年甲2型流感大流行,当年2月流行于中国贵州西部,4月扩散到全世界,共死亡几十万人。1968年甲3型流感大流行,发病率30%,病死率与1957年相近。2009年全球多国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
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常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乙型可引起中等流行,多表现为兵营、学校等的‚单位内爆发‛;丙型多为散发病例,婴幼儿最易感染。目前虽有治疗药物和疫苗,主要是针对丙型感冒,只能降低发病率,而不能控制流行。流感中度流行的年度,世界每年约损失10多亿个工作日,死亡60万人以上。由于人们常将流感与感冒混同,视流感为‚小病‛,更应引起全人类的重视。
流感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环境的破坏已开始危及人类的健康。全球升温也将给人口稠密但对疾病毫无准备的富饶地区带来可怕的热带疾病等等。大气层的漏洞导致地球平均气温的上升,也使许多古典传染病‚复活‛,挪威、加拿大出现疟疾就是明显的例证。细菌在城市密集的人群中繁茂滋生,因为那里的人们经常保持身体的接触,吸入别人的废气。在水中、废物、房屋、家具和食物中滋生的细菌,会像一场烈火在烘干的大草原上迅速地蔓延。
古人用芳香疗法来医治疾病,绝大多数是采用熏蒸法,燃点乳香、沈香、檀香、玫瑰花等芳香物,用以驱逐秽气、杀虫灭菌,对流感的治疗和防止其蔓延有一定的效果。这与后来的消毒水防治相似。隔离、洗手、禁止随地吐痰是现代社会防止流感流行的常用方法。许多疾病都会通过唾沫和口痰传播,因此许多城市对随地吐痰都施以重罚。在中国的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对随地吐痰的罚款分别为600港元和500澳元。在人们还习惯于随地吐痰的情况下,不经过一个重罚严打的痛苦过程,就很难达到‚不禁而止‛的境界。现代人类采用综合防治法,如消毒、药物治疗、隔离、疫苗防治等。
1849年,英国著名的麻醉专家约翰〃斯诺博士发表了关于霍乱传播问题的文章,提出了‚粪便传播说‛,在当时是破天荒的。1865年,路易〃巴斯德提出了‚疾病的病原说‛。以巴斯德的名字命名的有两个:一是巴斯德氏鼠疫杆菌;二是巴黎的巴斯德大学。罗伯特〃柯克他先后发现了霍乱杆菌、炭疽杆菌和结核杆菌,并因为发现炭疽杆菌和结核杆菌,获得1900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英国医生伦纳德〃罗斯,从1890年起开始解剖蚊子,经过数年努力,终丁发现了疟原虫的传播机制,为此他被授予1902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选自叶金编著《人类瘟疫报告》海峡文艺出版社,有删改)
1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甲l型流感、甲2型流感、甲3型流感都是世界性大流行,每次死亡人数都在几十万人以上,其中甲2型流感和甲3型流感的发病率相近。
B.甲型流感流行的年度,世界每年约损失10多亿个工作日,死亡60万人以上。但由于人们常将流感与感冒混同,视为“小病”,未引起人类的重视。
C.许多城市对随地吐痰都施以重罚,是因为许多疾病都会通过唾沫和口痰传播。这种重罚最终可以达到“不禁而止”的境界。
D.在人类与流感对抗的历史上,科学家有的发现病菌的传播原理,有的发现了新的病菌,他们都获得了特殊的荣誉。
18.根据文章内容,分条阐述传染性疾病产生的原因。(6分)
19.概括流感的分类、发病特点和主要的防治方法。(6分)
七、作文(7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处境不满,他可以用两种方法来改变: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或者改善自己灵魂的状况。前者不是自己随时都可以做到的,后者则永远随他自己掌握。‛
中国作家巴金说:‚那些总是和自己的现实处境讲和的人,他的灵魂也不会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A(B群贤毕至, C 蓬蒿呱而泣gū) .hāo,D呱.
2.B(A.“无所不为”是指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用在此处语境中感情色彩不当。C.不绝如缕:形容事情危急,也形容声音微弱悠长,本句误用为连绵不绝之意。 D.“劳燕分飞”适用的对象是夫妻或者情侣两个人分手,不是一家人。)
3.D(A项“培养”与“水平”搭配不当。B项句式杂糅,可改为“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的无可替代的作用“或”同时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也能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C项“我们”放在“不仅”的前面。) 4.D(A“王实甫”不是“元曲四大家”;B明代散文作家;C《威尼斯商人》不是重要悲剧) 5.答: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仍不合理。(“不理想、很不合理、有待改善”皆可)(3分)
6. 牵挂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那段离愁 ,牵挂是“青青子矜,悠悠我心”的那段缠绵 ,牵挂是“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的那张邮票。(3分) 二、文言文阅读(30分) 7.C(扃牖:关上窗户) 8.C 9.D
10.(1)但是,我住在这里,曾经历过许多值得高兴的事,也有许多让人悲伤的事。(然,可,句意通顺各1分)
(2)我的孩子(孙儿),好久没有看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在这里默不作声,真像一个女孩子(竟类 句意通顺各1分)
(3)院子里有一棵枇杷树,是我妻子死的那一年亲手栽植的,现在已经高高地站立着,枝繁叶茂像伞一样了。(手植 盖 句意通顺各1分) 三.古诗鉴赏(10分) 11.(1)同意。“寒”意为寒冷,“碎”意为破碎。表现寒秋时节,秋叶纷纷坠地的无奈。(1分)体现了自己处境孤寒的感受,渲染出寂夜中悲凉寂寥的心情。(1分) (2)上片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1分)在词的开头,词人通过对秋声秋色的描绘,渲染出秋夜寒寂的氛围,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基调。“真珠”两句及“月华如练”句,极写远空皓月之澄澈,营造出空寂、凄凉之境,千里共月,最易引起相思之情,表达出秋夜离人的相思之愁。(3分) (3)①夸张手法:“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先化泪。运用夸张手法,比入肠化泪更进一层,愁情更是难堪凄切。② 情态描写(细节描
写):下片先以一个“愁”字尽写酌酒垂泪的愁意,“枕头欹斜”,作者以极为简练的语言生动写出了词人挑灯倚枕独对灯,寂然凝思的愁苦的神态。③融情于景:“残灯明灭枕头欹”,室外月明如昼,室内昏灯如灭,两相映照,渲染了低沉阴暗的氛围,表达了词人凄苦的情感。④直抒胸臆:“谙尽孤眠滋味”,这句以独白式的语言直接表述了孤枕难眠的难言愁情。“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算来这怀旧之事,是无法回避的,不是在心头萦绕,就是在眉头攒聚。作者的内心独白形象地写出了无法排遣的愁情。(任意答出两条即可得4分)
四.名句默写(10分) 12.略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13.(4分,每点1分)①勤劳、平凡——“30年”,“每天凌晨一点半左右”卖馄饨,“一袭布衣”。②手艺好——“连大饭店的厨子都爱吃”,“人尽皆知”,“成为那一带的金字招牌”。③真诚、朴实——馄饨“完全是用精肉做成的,不加一点葱菜”。④有尊严、为他人着想——用木鱼做讯号,“让远近都听闻而不致于吵醒熟睡人们”,不像卖粽子的人一样大声叫喊,“觉得有失尊严而有所不为”。 14.(6分)(1)①木鱼对老人来说是一种劳苦生活的工具,一种谋生的重要方式。(1分)②对吃馄饨的人来说,除了是“吃饭钟”外,它清越的木鱼声,也是一位深夜寂寞中的良伴,可以温暖迟睡者的心灵,(1分)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1分) (2) “读经”是为了净化心灵,(1分)“无关紧要”,是因为作者从老人那里,感受到了人情美、生活美,(1分)同样净化了心灵。(1分)
15.(4分)内容:一方面写僧侣敲木鱼为人报晓的三个作用,表明中国佛教与民间生相融合。(1分)另一方面写已经失传很久的传统出现在台北令作者很是迷惑,每听到木鱼声就会产生按捺不住一探究竟的冲动。(1分)
结构:为后面寻觅木鱼声的来源(1分)及发现卖木鱼馄饨的老人作铺垫。(1分) 16.(6分)①“木鱼”本是佛门中的用物,神秘而超凡脱俗,“馄饨”是生活,“木鱼馄饨”将表面上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放在一起,反映卖馄饨老人的特别之处,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木鱼是全文的线索,围绕这条线索,写了作者对木鱼声神秘的玄想、寻觅声源、与老人相识、熟识后的感动以及乔迁后对老人的怀念。③借物抒情,借清越的木鱼声让我的心灵得到净化,让我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真诚、朴实、有尊严、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的赞美。(每点2分) 六、实用类文本(15分)
17. C(A、病死率相近。B、应是“中度”流行的年度D文章并未提到约翰·斯诺获得何种特殊的荣誉。)
18.(6分)(1)、全球升温导致了热带疾病产生,还会使许多古典传染病“复活”。 (2)城市膨胀,人口密度增大导致细菌的迅速蔓延。
19.(6分) (1)流感的分类:流感病毒甲、乙、丙三型。(1分)甲型常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乙型可引起中等流行;丙型多为散发病例。(2分)
(2)用熏蒸法或消毒水防治。(1分)隔离、洗手、禁止随地吐痰。(1分)综合防治法,如消毒、药物治疗、隔离、疫苗防治等.(1分) 七、作文(70分)
20.【立意探究】这是一个典型的对立统一的二元关系型材料。考生首先要考虑材料所针对的主要对象,即生活处境,对应到现实生活中,可具体为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等。然后考虑二元关系的两个组成部分,一个是改变外界条件,即他人、环境等;一个是改变内在心境,即对困境的看法、态度等。第三步考生需要将两则警句结合起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得出自己的立意:从爱默生的话出发,可以立意为面对人生的困境,要改变
自己的心境,即善于随遇而安,自我调节。要面对现实理性处理;从巴金的话出发,可以立意为面对人生的困境,要勇敢与之斗争,不屈服,命运才会掌握在自己手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