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练习题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练习题

来源:爱go旅游网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资源学试卷

」、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土地资源:

2 •土地资源评价:

3 •土地的经济生产潜力:

4. 土地退化:

5. 可持续土地利用:

二、填空(每个1分,共20分)

1. ________ 地貌类型是具有共同形态特征和成因的地貌单元。按地貌形态可以粗略地分 为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等五大 类。

2. 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可以分为: 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四 个阶段。 3.

土 地 资 源 利 用 的 可 持 续 性 主 要 表 现

为: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四个方面。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业生态区是指按 ______ 、 _________ 、 、 等土地自然特征的 异同原

则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生态区内的 ______________ 。

第二级类型的成分主要是依据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系统一般采两级制,其中第一级类型划分主要是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 ,

三、选择(每个1分,共10分) 1•土地资源学研究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 A. 土地与土地类型 C.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2.

A. 土地资源的数量特征评价 C. 土地资源的性状和肥力评价 3. 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是根据( A.光照强度

B.光照质量

B.区域土地资源 D. 土地资源保护与政治

对农业土地资源评价的核心内容是( ) B 土地资源的质量特征评价 D. 土地资源的保护与整治评价 )划分的

D.光照长度

C.光照程度

4•我国的气候类型中没有的一类是( A.季风型 B.海洋型

C.地中海型 D.干旱荒漠型

)因素作为主导因素加以重点剖析

5•在分析某一局部区域的土地资源特征时,往往将( A.气候 6. 降( A.1

B.0.5~0.6

Co 1~2

B.地学

C.生物

D.经济

—般而言,海拔高度每升高一百米,气温下) D.0.8~1

7•地貌类型按()可以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五大类型 A.海报高度

B.地貌形态

C.相对高差

D. 土壤 PH D.坡度

8•能作为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的是( A. 土地厚度

B. 土地质地

C. 土地有机质含量

土地资源调)

C. 土壤障碍因素 )

9.

查中的土壤调查重点是( A. 土壤肥力因素 B. 土壤质地 10. 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核心是(

D. 土壤侵蚀

A.准备阶段 B.内业阶段 四、简答题(共40分) 1 •什么是土地评价指标体系?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 8分)

第二级类型的成分主要是依据

0

2•土地资源退化的防治应遵循哪些原则 ?( 8分) 3•世界土地资源利用存在问题和对策。(9分)

4•简述在土地资源人口承载了中农业生态区法研究的步骤 (10分)

5.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原则(5分)

五、论述(15分)

1. 试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模式及其之间的关系

答案: 、名词解释:

1.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 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2•土地资源评价:即土地评价,是根据特定的目的对土地性能进行鉴定的过程。

3•土地的经济生产潜力:在土地自然生产潜力的基础上,考虑人工控制因素对植物产量的影 响而得到的植物第一性生产力。

4•土地退化:在各种自然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 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过程。 5.可持续土地利用:即在满足当代人们对土地利用需求的同时,

不损害后代人利用土地资源

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也不损害当代及后代人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其他利益。

二、 填空题

1.

是具有共同形态特征和成因的地貌单元。按地貌形态可以粗略地分为 陵、

山地、高原—和盆地等五大类。

2. 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可以分为: 准备工作、外业调绘、内业工作、检查验收四个阶段。 3•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为: 存在形式的可持续性、物质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 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四个方面。

4. 农业生态区是指按 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原则而划分的一个区域, 每个生态区内的自然特征基本一致。 5.

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系统一般采两级制, 其中第

地貌类型平原、丘

一级类型划分主要是依据 土地利用类型, 第二级类型的成分主要是依据 土地利用方式 0 三、 选择题

1、C 2、C 3、D 4、C 5、B 6、B 7、B 8、C 9、A 10、C

四、 简答题

1.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 ?

答: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

(1)每个因子的指标分级都要力求有科学依据,避免采用等差级数机械处理的方法; 分)

⑵各因子间划分的等级数目不强求一致;(2分) (3)

特别注意反映出评价因子的最

(2

佳评价条件和临界条件; (2分)

(4) 某些定性指标如土壤侵蚀程度,自然灾害,排水条件等,要寻找较好的量化方法。(2 分)

2•土地资源退化的防治应遵循哪些原则 ?

(一) 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由于土地治理涉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等多个学 科和领域,因此,在土地治理中必须在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全面规划, 统筹安排,综合治理。(2分)

(二)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宣地进行土地治理。土地治理是在特定的土地开发利用区域内 进行的,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条件、生产技术条件、开发历史、土地利 用方式等也不尽相同。(2分)

(三) 综合措施与主导措施相结合。由于土地的性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必须坚 持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综合措施与主导措施相结合、综合治理与重点治理相结合。 (2分)

(四) 改造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人类对土地的开发、保护和管理的过程,就是使土 地生态系统不断完善和实现动态平衡的过程,治理土地就是人为地促进土地生态系统的良性 循环。在进行土地治理时,必须将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作为重要目标。

(只答要点,每个要点给1分,进行阐述,视内容可给分) 3. 世界土地资源利用存在问题和对策。

答:世界土地资源利用面临如下问题:人口快速增加对土地产生过重压力;世界耕地资源锐 减、森林砍伐、湿地和草地垦殖问题严重;土地退化问题严峻(地力衰退;水土流失严重; 盐渍化、沙化、污染);的数量变化,等等。(5分)

对策主要有: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理论方法研究、资源节约 集约利用技术研究、保护土地生态,控制人口增长等。

(4分)

(2分)

4•简述在土地资源人口承载了中农业生态区法研究的步骤

(1) 土地资源清查土地资源 (1分)

① 土地数量清查(1分) ② 气候清查。(1分) ③ 土壤清查。(1分) (2) 划分农业生态区(1分) (3) 计算生态区的生产力(1分)

(4) 统计出每个行政区内的土地生产力 (2分)

(5) 确定投入水平(1分)

(6) 计算一定行政区内的土地人口承载力 (1分) (答出要点,按要求给分) 5、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原则。

答:包括以下五大原则:生产性:不能以牺牲生产来换取持续 (1分);稳定性:减少生 产风险程度(1分);保护性:不能因生产或高产而破坏水土资源 (1分);可行性:具有经济 活力(1分);可承受性:有社会承受力(1分)。 五、论述题

1.试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模式及其之间的关系。

答:由于土地资源为人类的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和场所, 土地资源保障了人类生存与发 展所需要的物质生产的基础和条件,土地资源为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积累提供了本源,

因此,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由于认识上的不一致,存在着五种 关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模式。

(1) 边缘经济发展模式(1分)

该模式的特征是经济发展很少或不考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土地资源供给的制约,

(2分)

为经济发展中土地资源的供给是无限的, 不需要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实行特殊的保护, 国民经济各部门完全可以通过市场经济原则获取土地资源。

(2) 土地资源极端模式(1分)

该模式的特征是认为土地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供给是有限的, 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计划 方式获取土地资源,保护士地资源是第一位的,经济发展是第二位的。

(3) 土地资源服从经济模式(1分)

该模式的特征是认为土地资源的供给并非无限,但土地资源的供给配置要服从于经济发 展的需要,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保护工作由社会经济各部门或用地单位或个人自行负责。 (1分)

(4) 经济服从土地资源模式(1分)

该模式的特征是经济发展应服从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置,要有利于土地资源利用 的可持续性保护。(1分)

(5) 相互协调的发展模式(1分)

该模式的特征是把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保护和经济发展视为相互支持的两个系统, 是土地资源一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保护与经济发展融为一体, 彼

(1分)

(1分)

此不可分割,形成一个统一的不断发展的和谐体系。 (1分)

在以上五种关系模式中,第一与第二种关系模式是两种相互对立的极端形式,第三和第 四种模式则是第一和第二种模式向第五种模式迈进的过渡状态。

(1分)第五种模式是土地资

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平衡点,也是由第一种模式向第三种模式和第二种模式向第 四种模式不断发展的方向。(1分)显然,第五种模式是土地资源利用管理、环境保护和经济 发展等各项工作应埠求的目标。(1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