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准备“挑战杯”
孟嗣宗
一、第十届“挑战杯”的启示
1、“挑战杯”竞赛的特点和关注重点
(1)评委会的组成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及各部委、各行业、科研院所、大型企业集团、全国性学会、科协、社会科学院的资深专家组成,高校专家回避。
(2)评价标准
科技制作类A类和B作品:科学性20% 先进性30% 现实意义(极其重要)40% 综合权重(指工作量等上述三者不包括的内容)10%
按照本、专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个学历层次按评奖比例评比。
(3)关注重点
横向(本届)和纵向(历届)的比较
创新点(特别是原始创新)(注意创新点要求实事求是,要确切写明创新点)
1
社会和经济实用性,以及市场前景(创新点药得到市场的认可,要关心市场,看是否是市场前景)
2、参赛作品和大学生、研究生的总体表现
(1)热情高、参赛作品和人数空前增多,论文和作品涉及范围广泛;
(2)更关注社会、经济热点和工程实践(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灾害预防和应对、人文关怀……)
(3)涌现出一批学术科技含量高、实用价值明显得作品
3、存在的问题
(1)重复过去已有的作品很多,又没有大的突破;
(2)还有部分作品凭想当然,脱离工程实际;
(3)书面申报材料写作问题较多(繁简不当、重点不突出、言之无物……)
(4)口头表达能力参差不齐
决赛时(当面给评委讲述,五分钟讲述,还有提问总共八分钟)
注意问题:镇定,废话不要多(干什么、性能、创新点、演示),注意笑容,之前要排练。
2
4、对今后竞赛组织工作的挑战
(1)历届竞赛情报的收集,知己知彼(现场参观、网络、总结)
(2)变自发为超前有意识引导
(3)按照挑战杯竞赛的特点筹划项目(原始创新、实用、有亮点)
(4)项目过程控制(时间和进度的节点控制,经费的分阶段拨给,目标和项目的调整)
(5)跨专业创新
二、对准备十一届挑战杯的建议
1、写好书面申报材料
(1)繁简适当,应该控制在20—30页左右较合适;
(2)图表、照片要规范(图一、图二……要有名称、单位等,图片清晰,有必要时注明各部分是什么)
(3)一般科普性原理的叙述应该省略;
(4)内容要突出重点,如:作品的主要功能,性能,与现有技术相比较的创新点、关键技术等(十几页,二十页)
3
(5)“科学性、先进性”要有具体说明,不能仅提供参考文献目录或者是抽象、空泛的评价(如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先进水平是不对的,最好要有数据)
(6)不要简单的把学术论文作为申报材料上报
2、科技发明制作必须要有实物,在初评上报材料中要提供照片而不是图纸或者计算机模拟图
(1)必须要说明是处于实验室阶段,还是中试阶段,或是生产阶段(说明时要再次说明,不能是只在申报材料中打钩)
(2)必须要说明实验结果或实际使用效果,是否达到预想目标,如已交付使用,可以请使用单位出具证明,说明达到的性能,取得的经济效益等。
(3)专利申请必须说明是发明专利,还是实用新型专利。
3、对参赛作品建议
(1)注意作品制作的工艺精良,避免是线路零乱、外表粗糙的半成品;
(2)能够市场化的作品应当在结构、形状、性能、使用人性化等方面尽量具备商品所应具有的特点(如:仪表要外表美观、读取方便等)
(3)对项目做适当的包装、宣传
(4)展板设计应标题醒目,文字简洁,突出重点,避免罗列公式(展板应包括作品是
4
什么东西、功能、性能、口号等内容,展板下面尽量不要写什么因为放到展台上之后下面很难看见)
(5)口头陈述要开门见山,尽量将作品的主要功能、创新和性能特点介绍清楚,表达自然,回答评委问题要听清楚,内容切题。因评委各异,反应速度要快,心理承受能力要好。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要靠当场演示。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