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紧缩是否再次降临?
专家表示:通缩仅限上半年,全年将维持温和通胀
专家表示,未来央行的货币政策仍将继续放松,但货币政策操作将以数量型工具为主,价格型工具为辅。
“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通货紧缩。”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昨日表示。
事实上,1月份的CPI和PPI出现双降,已经引来了市场对通货紧缩的普遍担忧。2009年1月份居民消费品价格(CPI)同比上涨1%,增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增幅连续9个月回落。1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3.3%,增幅在上月大幅回落的基础上再次大幅回落2.2个百分点,导致PPI创出自2002年3月(-4%)以来的新低,PPI已经连续两月负增长。
通货紧缩是否再次降临?可能持续多长时间?对中国经济产生什么影响?可以采取什么对策?专业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短期月度通货紧缩不可避免,但全年仍将维持温和通胀,未来宽松货币政策将以数量型工具为主,降息可能性不大。
通缩前夜来临
“物价派”一般认为,物价持续稳定下降超过两个季度,即可认为出现通货紧缩。
“就目前来看,物价短期内并没有反弹的迹象,未来全球经济放缓将主导物价继续回落,出现通缩的可能很大。”交通银行研究部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进一步分析称,从构成CPI 主要部分的食品价格来看,由于2008年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5年增产,国家粮食储备充足,即使干旱造成粮食一定程度减产,其对未来粮食价格的影响也相对有限。加上近期猪肉供给也十分充足,食品价格回落的基础仍然稳固。而PPI也将由于出口不景气导致产品回流国内而持续下行。
最近十年,我国共经历过两次通货紧缩,均是受到外部冲击所致:一次是在1997-1999年亚洲金融风暴前后,一次是2001-2002年美
国互联网泡沫破灭。在两次通缩过程中,PPI
持续下降的月份分别达到31个月和20个月,而CPI持续下降的月份分别历时27个月和16个月。
“本轮通货紧缩的幅度可能比前两次还要深。”唐建伟悲观预计。 通缩只是小概率事件
然而,随后发布的1月份信贷数据透露的讯息却截然不同。“货币派”的观点认为,要判断经济是否出现通缩还有一个参数要考虑,即货币供应量。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信贷延续了去年末的“井喷”态势,当月新增1.62万亿元的天量。
“只要货币供应量保持增长,就不能说是通缩。上半年货币供应量保持一定活跃,下半年物价会有所反弹,通缩是小概率事件。”中信建投宏观分析师夏敏仁认为。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也认同这一观点,同时他还指出,虽然二三月份CPI和PPI继续双降的可能性极大,但推动价格上升的因素仍然存在,如正在积极推进的资源价格改革等,因此年度CPI可能上涨1%左右,表现为温和通胀。
“今年下半年,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需求的企稳,CPI将首先回升,PPI随后也会出现恢复态势。全年将表现为温和通胀,CPI为正的1%左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明对记者表示。
“据我判断,通缩仅将出现在第一季度,全年CPI可能同比下降1%左右。”交通银行研究部研究员鄂永健认为。
通缩仅限上半年
事实上,大多数接受采访的专家给出的结论是,2月份至今年年中将不可避免地出现CPI和PPI的下降,同时1月份信贷激增的态势不可能持续,因此今年7月份以前将表现为“类通缩”状态,但下半年随着各种经济数据回稳,通缩压力将大幅减小,全年不可能出现通货紧缩。
在这一预期下,唐建伟分析认为,未来一个阶段货币政策仍将继续放松,但货币政策操作将以数量型工具为主,价格型工具为辅,预计央行在2009年继续大幅度降息的可能性已
经不大。此外,政府将继续放开价格管制,推行价格改革,同时增加对社会弱势群体的补贴,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