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才需求分析
通信工程专业是当前社会信息化进程中支柱产业之一,而且技术变化日新月异。本培养方案从行业和产业着手,分析本专业相关岗位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和要求,并指出相关岗位的职业,为学生职业规划提供参考,便于学生今后的就业和职业。
1、通信工程专业相关行业和产业分析
信息通信业作为创新最为活跃、对经济社会渗透最为广泛的领域,在推动信息经济方面潜力十分巨大、动力非常强劲.和对信息通信领域的高度重视,持续颁布了宽带中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大数据纲要等系列措施,在这些战略举措的引领下,“十三五”时期,行业在推进宽带基础设施升级、促进信息应用服务繁荣、扩大信息消费规模等方面都将加快前进的步伐,成为驱动我国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和持续稳定增长的新引擎.
未来五年,中国将进入数字化服务新时代,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网络经济空间得到极大拓展,预计互联网服务将保持高速增长,在信息通信业中所占的比例持续扩大。预计“十三五”期间,信息通信业整体规模将进一步壮大,到2020年,行业收入超过3.5 万亿元,其中,互联网服务收入突破2。2万亿元,基础电信业收入超过1.3万亿元。
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更在进一步加快,这些都迫切需要大量通信人才,目前安徽高等教育的通信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都难以满足巨大的需求。面对这样的趋势,人才特别是适合企业需要的工程人才培养需求是巨大的!
2、通信工程专业就业分析
据XX公布的2016年本专科专业就业状况显示,通信工程专业普通本科院校的就业区间处于,就业率达到85%,并且连续三年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8590%之间。在《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关于“毕业三年后薪资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的调查中,通信工程专业以三年后平均月收入5674元进入前20强,排名第13位。
学生就业去向主要涉及通信运营商、现代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电子信息类技术研发的相关科研院所、高新技术科技产业公司、企事业单位等,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运营商,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网络服务商,中兴、华为、大唐、富士康
等设备制造商,还有德州仪器、高通、三星等外资企业。
从通信专业就业类型来看,主要有三个方向,一个是软件,一个是硬件,一个是数据。软件主要是通信协议开发、通信网络的设计、网络维护、上层软件的编写等等;硬件方面主要是通信设备的研发设计与维护、嵌入式设备的设计,物联网的架构和底层硬件或通信网络设计;数据方面主要是对网络数据或客户数据做相应的分析处理。这也是通信工程专业培养方向设计的一个参考依据。
通信工程专业主要就业岗位如下:
通信工程师、无线通信工程师、通信技术工程师、网络工程师、运维工程师、数据通信工程师、数据库管理工程师、嵌入式工程师、物联网工程师、射频工程师、工程师、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销售经理、销售代表等.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号处理能力,掌握计算机网络和移动通信等现代通信技术,具有较强的软硬件动手能力,能从事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网络优化、使用和维护,网络化环境下的信息流的数据智能分析与处理工作, 掌握算法设计和数据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数据集成与数据管理能力,能从事物联网系统应用、初步的系统设计和分析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
本方向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的知识和能力:
A. 具有电路、信号与系统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
B. 具有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实际电路的初步设计能力; C. 掌握现代通信系统和计算机通信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分析工程实际问题的能
力;
D. 掌握典型通信系统和计算机通信网及其设备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E. 具有对典型通信系统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维护与管理能力; F. 掌握物联网架构的层次和相应的架构设计能力; G. 具有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能力;
H. 具备较好算法的能力和提升数据库系统运行性能的优化能力; I. 具有对应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模式及特色 1、培养模式
本培养方案着眼于通信专业工程师基本知识结构、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爱岗敬业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创新.在深入研究当前通信技术的趋势和人才市场实际需求后,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打造学生通信知识体系,以项目教学方式解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问题,积极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养成批判性思维习惯,将学生培养成卓越通信工程师.
本专业学制一般4年,最长不超过6年,休学创业的学生可放宽至8年,分为物联网、通信网络和数据处理三个专业方向,采用“3+1\"的学年培养模式,积极探索以分层教学为代表的个性化培养机制。前三年主要完成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为实习和结业做准备,在大四上学期进行为期半年的企业集中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第八学期安排专业提升的“顶点\"综合设计或创新课程、职业生涯规划和毕业论文答辩,让学生经历理论和实践两种学习模式,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螺旋循环提高.
专业遵照执行三学期制,秋季学期和春季学期主要安排课程学习,夏季学期安排专业课程集中实训,主要安排应用型课程,以企业项目制工作模式进行教学探索,增强学生实践技能。夏季学期课程一般由企业双师团队为主进行授课,让学生及早感受到企业工作模式和节奏。
2、专业特色
本专业教学改革主要特色体现在因材施教和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考评中。
1. 教学内容系统化。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寻找课程之间的联系,打造学生
通信知识体系,使得学生更容易明白专业和工作岗位之间的关系;同时,引入通信领域新技术课程,教师根据社会需求来安排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社会竞争力.
2. 教学方式多元化。采取“课堂授课+学习+小组讨论+项目\"等方式进行教学。
缩短课堂授课学时,从知识灌输模式转变为“讲授+问题引导+项目”培养方式;学生学习教师指定课程内容,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课程知识难点;增加实验学时,在传统验证性实验基础上添加设计性实验.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学、实际动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协作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3. 考核考评方式综合化.课程考核最终成绩由学生在多种教学方式下的表现综合决
定。课堂授课、学习由支撑系统记录学生每次课前、课中、课后知识点的考核情况;小组讨论由教师评价每个学生对问题解决的贡献度;项目方式则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验结果等方面考核学生。
4. 全面推行实习准入机制。所有专业方向学习的学生,在未完成指定专业基础课程学
分的前提下,不得进入专业实习期.
四、学位授予与毕业要求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毕业要求:
1、总学分要求:总学分修满174学分。 毕业要求的课程类别和相应学分表:
课程类型 通识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专业方向课 专业任选课 公共选修课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含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 合计 项目将根据具体情况另行规定。
学分 62.5 31。5 28。5 8。5 8 29 168 比例(%) 37。2 18。8 17。0 5。0 4.8 17。2 100 备注:在学院以外获得的并经学院认可的学分数原则上不得超过40个学分,一年以上与国内外其他高校联合培养
2、分项要求:
(1)完成职业素质与能力培养模块的所有课程。 (2)完成小组学习和学习模块的所有课程.
(3)综合素质认定学分要求:2学分,具体参见《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学生综合素质学分认定管理办法》(院教字〔2016〕23号).
(4)社会责任教育学分要求:4学分,具体参见《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社会责任教育培养方案和学分认定办法》(院字〔2015〕65号).
五、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专业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Ⅰ、大学物理、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工程制图基础、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数据结构与算法、高频电子线路、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多媒体通信技术、电磁波与天线、通信原理Ⅰ、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数据分析与应用、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毕业设计(论文)。
专业核心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物联网技术与应用、通信原理Ⅰ、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数据分析与应用、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移动通信.
主要课程关系结构图如下:
六、专业指导性培养计划表
1、课程设置
课程序类号 型 1 课程 编号 1001 1002 1003 1004 课程 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总学时 48 32 48 48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上机 课外 32 8 8 8 学分 3 2 3 3 开课学期 1—1 1—2 2-1 2—2 备注代码 先修 课程 16 24 40 40 通2 识3 课 4 课程序类号 型 课程 编号 课程 名称 (1)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1) 体育(2) 体育(3) 体育(4) 大学英语(1)* 大学英语(2)* 大学英语(3)* 大学英语(4)* 高等数学I(1)* 高等数学I(2)* 大学物理(1)* 大学物理(2)* 大学物理实验(1) 大学物理实验(2) 计算机应用基础 形势(1) 形势(2) 形势(3) 形势(4) 军事理论 职业行为能力(1) 总学时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上机 课外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代码 先修 课程 5 1005 48 8 20 20 24 40 3 3—1 1—1 1—1 1—2 2—1 2-2 1—1 1—2 2-1 2-2 1-1 1—2 1-2 2—1 1-2 2-1 1—1 1-1 1-2 2-1 2—2 1-1 1-2 1004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1001 1001 1002 1003 1004 1001 1002 1003 1004 1001 1002 1001 1002 1003 1004 1001 1006 1007 1008 1009 1003 1001 16 32 32 32 32 64 32 90 96 48 48 20 20 48 16 16 16 16 36 16 16 16 16 16 64 64 32 90 96 48 48 16 16 16 16 16 1 1 1 1 1 4 4 4 2 5.5 6 3 3 0。5 0。5 1001 1002 1003 24 12 12 12 12 36 1001 1002 1003 1001 1001 1001 4 4 4 4 16 3 0.5 0。5 0。5 0.5 1 1 1006 1007 1008 课程序类号 型 28 29 30 课程 编号 1003 1005 1006 课程 名称 交流与写作 大学生就业指导 创新与创意能力 总学时 16 16 32 1142 48 60 24 60 20 52 20 48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上机 课外 16 10 8 700 40 48 60 学分 1 开课学期 2—1 3-2 1—2 备注代码 先修 课程 8 48 24 24 6 16 370 1 2 62.5 3 3 3。5 0.5 3.5 0.5 3 0。5 3 合计 1 2 3 4 5 6 2004 2002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1-1 1—1 1-2 1-2 2—1 2-1 2-1 2—1 2—2 2—2 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 工程制图基础* 电路分析* 电路分析实验 模拟电子技术*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数字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 高频电子线路*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 线性代数I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I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24 20 1001 2001 2001 2003 2001 2005 2003 2004/ 2001/ 2003/ 2005 2007 10011003 1002 2001 60 52 专业8 基础9 课 10 11 12 13 14 7 20 48 48 2010 56 8 2 0。5 3 3 2.5 31。5 3.5 2 3。5 2 11 2 2014 2001 2003 3001 16 48 48 40 604 36 44 208 48 48 48 40 452 36 56 28 174 16 16 2-2 2-1 2-2 2—2 128 10 合计 1 2 3002 3202 3203 3204 信号与系统* 电磁波与天线* 通信原理Ⅰ* 数据结构与算法* 24 2-1 3-1 2-2 2—2 2001 3203 3002 专业3 课 4 8 16 18 32 2004 合计 专1 3205 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16 3-2 3209 课程类型 业方向课 序号 2 3 4 5 6 7 8 课程 编号 3206 3207 3208 3209 3210 3211 3212 课程 名称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计算机网络* 多媒体通信技术* 移动通信* 通信常用仿真测试软件 数据分析与应用*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总学时 32 48 60 48 32 48 42 358 46 44 16 170 128 周 2610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上机 课外 32 38 44 48 8 16 30 232 32 26 44 16 118 128 学分 2 2.5 3 3 开课学期 3—2 3-1 3-1 3—1 3—2 3-2 3—1 备注代码 先修 课程 3209 3203 3203 3203 3209 3212 3204 10 16 14 32 12 58 32 20 58 10 1 2 2 10 合计 1 17。5 3 2 2.5 1 3—1 3—2 3—2 3—2 专业任选课(1) 专业任选课(2) 专业任选课(3) 专业任选课(4) 周 380 54周 专2 业任3 选课 4 52 合计 公共选修课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总计 8.5 8 29 168 1804 周 304 122 2、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模块
序号 1 2 3 4 5 6 7 课程编号 5001 5003 5001 5005 5998 5999 5006 课程名称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单片机课程设计 金工实习 认识实习 企业实习 毕业设计(论文)* 电工实训 周数 2周 2周 2周 2周 24周 16周 1周 学分 2 2 2 2 6 10 1 开课学期 2—3 2—3 2-1 1-3 4—1 4—2 2—2 8 9 10 5007 1002 1004 电子实训 入学教育 军事训练 2周 1周 2周 周 2 1 1 29 1—3 1—1 1-1 合计 3、职业素质与能力课程模块
备注代码 定向领域 课程编号 1001 课程名称 职业行为能力(1) 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学会目标管理、时间管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本课程通过分析就业形势使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有清醒的认识;通过就业技术指导,包括简历的制作和面试的技巧,提高学生未来的就业竞争力;通过劳动法规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法律法规、了解求职中有哪些常见的法律陷阱,使学生懂得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本课程通过培养大学生立足专业知识的创意能力,促进学生开放思维、质疑假设、审查思考过程、重新界定问题,帮助学生在课程结束时掌握一套让新观点新思维源源不断产生的思维方法。 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包括口头交流与书面写作能力。具体内容涉及:职场交流、沟通技巧、写作基础、商业写作 为使学生树立数据分析的观念,让他们投入到数据分析的全过程,掌握数据分析的过程。使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学习一些必要的知识和方法,同时还将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提高自己运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主要学习物联网通信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掌握物联网工程中与物联网通信和物联网开发和应用等必须的基本技能,受到物联网工程中系统集成和系统开发方面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的良好训练,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整个单片机的原理和编程技巧,在项目实践中加深对芯片寄存器的配置理解,手动焊接熟悉整个单片机电路的连接和模块扩展方式。 学分 1 备注 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 1005 大学生就业指导 1 2 1006 创新与创意能力 交流与写作能力 专业实践技能 1 1003 交流与写作 2 3211 数据分析与应用* 3205 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2 项目实践能力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2010 4、小组学习、学习等课程模块
备注代码 课程类型 小组学习 小组学习 课程编号 3211 3210 课程名称 数据分析与应用* 通信常用仿真测试软件 学分 2 1 研讨班 个别指导 3205 3003 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2 3 5、专业任选课模块
序号 1 2 3 4 5 6 课程 编号 3003 4202 4203 4204 4205 4206 课程 名称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原理及应用I 通信新技术 软件工程与应用 随机过程 光纤通信 总学时 46 44 16 32 32 234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上机 课外 32 26 44 16 32 32 182 32 20 学分 3 2 备注代码 先修 课程 2010 2005 3209 3204 3002 3209 备注 52 2.5 1 2 2 12.5 合计 6、综合统计
学时分配 序号 1 2 3 4 5 6 课程类别 通识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专业方向课 专业任选课 公共选修课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合计 总学时 理论 1142 604 566 170 128 54周 2610 54周 700 452 406 118 128 学分 实验 48 128 76 52 上机 24 24 74 课外 370 62.5 31。5 10 28.5 8.5 8 29 380 168 122 1804 304 七、各学年教学计划执行表
第一学年
学序期 号 1 课程 编号 1001 1001 课程 名称 高等数学I(1)* 计算机应用基础 总学时 90 48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上机 课外 90 学分 5.5 课程属性 必修 必修 备注 24 24 秋 2 3 学序期 号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课程 编号 1001 1001 1006 1001 1001 1003 课程 名称 大学英语(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形势(1) 体育(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军事理论 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 工程制图基础* 入学教育 军事训练 总学时 64 48 16 32 16 36 48 1周 2周 462 3周 96 48 20 64 32 16 32 60 24 16 32 440 2周 2周 4周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上机 课外 64 32 4 16 学分 4 课程属性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备注 24 16 12 16 16 36 3 0.5 1 1 1 3 3 40 48 2004 2002 1002 1004 1周 2周 294 96 48 1 1 27 6 3 0。5 4 学期合计 1 2 3 4 5 6 1002 1001 1003 1002 1002 1007 1002 2001 2002 1001 1006 高等数学I(2)* 大学物理(1)* 大学物理实验(1) 大学英语(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形势(2) 体育(2) 电路分析* 电路分析实验 职业行为能力(1) 创新与创意能力 20 48 120 3周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24 24 12 16 64 8 4 16 60 2 0。5 1 3。5 0。5 1 春 7 8 9 10 11 16 68 2周 2周 4周 16 8 320 8 52 2 24 2 2 4 学期合计 1 5005 5007 认识实习 电子实训 必修 必修 夏 2 学期合计 学序期 号 课程 编号 学年合计 课程 名称 总学时 902 7周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上机 课外 614 52 48 188 7周 学分 55 课程属性 备注 第二学年
学序期 号 1 2 3 4 5 6 7 课程 编号 2001 1002 1004 1003 1003 1008 1003 2003 2004 2005 2006 3002 5001 1003 课程 名称 线性代数I 大学物理(2)* 大学物理实验(2) 大学英语(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形势(3) 体育(3) 模拟电子技术*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数字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 信号与系统* 金工实习 交流与写作 总学时 48 48 20 64 48 16 32 60 20 52 20 64 2周 16 508 2周 48 40 32 48 16 32 48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上机 课外 48 48 学分 3 3 0。5 4 课程属性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备注 20 20 40 12 16 64 8 4 16 60 3 0。5 1 3.5 0。5 3 0.5 3.5 秋 8 9 10 11 12 13 14 2周 52 20 54 10 16 370 48 40 32 8 4 16 48 70 2 1 68 2周 学期合计 1 2 3 2003 3001 1004 1004 1009 1004 200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I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大学英语(4)*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 形势(4) 体育(4) 高频电子线路* 29 3 2。5 2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春 4 5 6 7 40 12 16 3 0。5 1 3 学序期 号 8 9 10 11 12 课程 编号 2010 2014 3203 3204 5006 课程 名称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 通信原理Ⅰ* 数据结构与算法* 电工实训 总学时 56 16 64 44 1周 444 1周 2周 2周 4周 952 7周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上机 课外 8 48 16 56 28 8 学分 2 0。5 3。5 2 课程属性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备注 16 1周 16 68 1周 2周 2周 4周 16 136 7周 72 288 1 24 2 2 4 57 学期合计 1 5001 5003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单片机课程设计 必修 必修 658 142 夏 2 学期合计 学年合计 第三学年
学序期 号 1 2 3 4 课程 编号 1005 3202 3207 3209 3212 3003 3208 课程 名称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 电磁波与天线* 计算机网络* 移动通信*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多媒体通信技术* 总学时 48 36 48 48 42 64 60 346 48 32 46 32 48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上机 课外 8 36 38 48 30 32 44 236 16 32 26 8 16 学分 3 2 2。5 3 2 3 3 课程属性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选修 必修 备注 10 12 32 16 58 32 40 12 40 秋 5 6 7 学期合计 1 2 3205 3206 4202 3210 3211 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原理及应用Ⅰ 通信常用仿真测试软件 数据分析与应用* 18。5 2 2 2 必修 必修 选修 必修 必修 14 32 10 20 春 3 4 5 1 2 学序期 号 6 7 8 课程 编号 4203 4204 1005 课程 名称 通信新技术 软件工程与应用 大学生就业指导 总学时 44 16 16 282 628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上机 课外 44 16 10 168 404 学分 2。5 1 课程属性 选修 选修 必修 备注 52 110 46 58 6 16 56 1 13.5 32 学期合计 学年合计 第四学年
学序期 号 1 课程 编号 5998 课程 名称 企业实习 总学时 24周 24周 16周 16周 40周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上机 课外 24周 24周 16周 16周 40周 学分 6 6 10 10 16 课程属性 必修 备注 秋 学期合计 1 5999 毕业设计(论文)* 必修 春 学期合计 学年合计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一、 人才需求分析
电力是生产和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电力的应用领域还在不断地拓宽。电力的以及现代化电气设备的广泛应用使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微机控制技术向着智能化方向不断,电气智能化生产将成为未来的新的增长点。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电力的需求将会不断增长,社会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也将呈上升态势。
1、电力行业的迅速需要大量电气专业人才
根据国家电力规划研究中心数据,2016年,全社会用电量591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按此增长速度来看,我国在2050年用电负荷将达到约为13.1万亿千瓦时。根据国家《能源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方案,未来5年,国家电力将在煤电改造、核电建设、可再生能源建设、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以及其他发电领域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
同时,随着我国电力的不断,XX、南方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国家核电集团等国有电力企业和大量地方电力企业每年招聘电气类专业毕业生的人数近几年都在大幅度上升.据华北电力大学统计,我国传统电网企业和发电企业2015年员工约为286万人,到2020年将上升到346万人,这还不包括人才需求快速增长的核电和新能源发电行业。
可以看出,不管是随着电力自身的改革推进,还是它的继续,都将促进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方向以及电力电子及电力传动方向的技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2、机电类行业的深刻变革促进电气专业人才需求
当今世界,高科技的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高新技术的渗透引起了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机电一体化正是这场新技术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电一体化产品除了要求有精度、稳定、快速性功能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的生产模式。从典型的机电产品来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计算机类、电力电子类等技术的集成融合,这必然需要大量的电气专业技术人才。同时,电力电子技术在开关电源、新能源、电力系统谐波治理以及变频调速等领域的应用,也将进一步促
进大量电气专业人才的需求。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各领域将进入一个新的快速阶段,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将会大大增加。
总之,未来的,将是电气智能化时代,电气人才的需求将出现爆发式增长.近几年,随着长三角经济带、皖江经济带的高速,以及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不断推进,涌现出大量的新兴科技企业,拓宽了对电气人才的需求。
为了满足现代化电力行业和机电行业的需求,就需要培养一大批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娴熟的专业操作技能的复合型、实用型、现代型的电气专业人才.为了适应新形式下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学校组织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在学科设置上,课程体系由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任选课等组成,以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适应社会需求、注重个性为原则。同时,增加实践实训比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教学手段上探讨多元化教学,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先进的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教学.例如用多媒体展示电力行业常用的设备元件,可让学生对实物有直观的认识,用软件展现电力系统故障过程使其更加形象等.本专业重点培养既有实践技能又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二、专业培养目标
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方向 培养目标:
本专业方向培养政治思想觉悟高,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全面的专业技术人才。除数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通识教育外,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理论、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基础知识和以电能生产、传输和利用为核心的相关专业知识.该专业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提炼科学和技术概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与工程素质及职业素养,并具有较强的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社会沟通能力,经过实践锻炼后能达到工程师的职业要求。
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业相关的工作,包括: (1)电工基础理论的应用、电气装备制造和应用;
(2)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电能生产与输配电网络的运行、规划、设计及管理工作;
(3)电气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及科学实验工作;
(4)电气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教学、开发和管理工作等。
2、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方向
培养目标:
本专业方向培养政治思想觉悟高,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全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设备、交通运输、电力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系统以及家电产品等领域的电力变换及电力传动方面的技术工作。学生主要学习研究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电能的变换与控制、功率电源、电力传动及其自动化等理论技术及应用,并具有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方面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有关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学术现状和方向,具有分析和解决本学科相关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本方向综合了电能变换、电磁学、自动控制、微电子及电子信息、计算机等技术的新成就,对电气工程的学科和社会进步具有广泛的影响和巨大的推动作用。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教学、企业等单位从事电力电子器件的研发、电力电子的应用研究、相关教学或工程技术等工作。
三、培养模式及特色
培养模式:
本专业学制一般4年,最长不超过6年,休学创业的学生可放宽至8年。分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两个专业方向,采用“3+1”学年培养模式,前三学年为基础与专业课程学习,其中大一夏季小学期进行认识实习,大二、大三的夏季小学期进行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训和创新课程学习;第四学年进行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其中大四秋季学期进行为期半年的企业集中实习,大四春季学期开展企业自主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让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两种学习模式,达到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步提高。
专业遵照执行三学期制,秋季学期和春季学期主要安排课程学习,夏季小学期安排专业课程的集中实训和专业综合实验,以企业项目制工作模式进行教学探索,增强学生实践技能。
特色: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以培养生产一线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而在教
学中应以情境性教学为主,以理论性教学为辅,突出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实践活动为中心”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以突出技能教学为主线,以“怎么做\"、“怎样做才能更好"为教学理念,把知识传授与技能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
四、学位授予与毕业要求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毕业要求:
1、总学分要求:总学分修满169.5学分。 毕业要求的课程类别和相应学分表:
课程类型 通识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专业方向课 专业任选课 公共选修课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含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 合计 目将根据具体情况另行规定。
学分 62.5 35 15 6 8 37 163。5 比例(%) 38.2 21。4 9。2 3.7 4。9 22.6 100 备注:在学院以外获得的并经学院认可的学分数原则上不得超过40个学分,一年以上与国内外其他高校联合培养项
2、分项要求:
(1)完成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模块的所有课程.
(2)综合素质认定学分要求:2学分,具体参见《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学生综合素质学分认定管理办法》(院教字〔2016〕23号)。
(3)社会责任教育学分要求:4学分,具体参见《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社会责任教育培养方案和学分认定办法》(院字〔2015〕65号).
五、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专业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I、大学英语、大学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
子技术、工程制图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工程电磁场、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自动控制理论Ⅱ、可编程序控制器、信号分析与处理、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Ⅱ、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气制图实训、电力电子技术Ⅱ课程设计、专业方向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以及每一专业方向的三门核心课程,即: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自动化方向);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能质量分析、分布式发电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方向)。
专业核心课程: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Ⅱ、各专业方向对应的核心课程,即: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自动化方向);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能质量分析、分布式发电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方向).
主要课程关系结构图如下:
六、专业指导性培养计划表
1、课程设置
课程类型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课程 编号 1001 1003 1001 1002 1003 1004 1001 1002 1003 课程 名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军事理论 大学英语(1)* 大学英语(2)* 大学英语(3)* 大学英语(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 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 形势(1) 形势(2) 形势(3) 形势(4) 体育(1) 体育(2) 体育(3) 体育(4) 职业行为能力(1) 交流与写作 大学生就业指导 总学时 16 36 64 64 32 48 32 48 学时分配 学分 理论 实验 上机 课外 64 32 32 8 8 开课学期 1—1 1—1 1—1 1-2 2—1 2-2 1—1 1-2 2—1 2—2 备注代码 先修 课程 16 36 1 1 4 4 4 2 16 24 40 1001 1002 1003 3 2 3 10 1004 48 8 40 3 通识课 11 1005 48 8 40 3 3—1 1—1 1—2 2-1 2-2 1-1 1-2 2—1 2-2 1—2 2—1 3-2 1004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006 1007 1008 1009 1001 1002 1003 1004 1001 1003 1005 16 16 16 16 32 32 32 32 16 16 16 4 4 4 4 16 16 16 16 16 16 10 12 12 12 12 16 16 16 16 0。5 0。5 0.5 0.5 1 1 1 1 1 1 1006 1007 1008 1001 1002 1003 6 1 课程类型 序号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课程 编号 1006 1001 1001 1002 1001 1002 1003 1004 课程 名称 创新与创意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 高等数学Ⅰ(1)* 高等数学Ⅰ(2)* 大学物理(1)* 大学物理(2)* 大学物理实验(1) 大学物理实验(2) 总学时 32 48 90 96 48 48 20 20 1142 48 48 48 40 60 24 60 20 52 20 56 32 56 32 660 40 学时分配 学分 理论 实验 上机 课外 8 8 开课学期 1—2 1—1 1—1 1-2 1—2 2-1 1—2 2-1 备注代码 先修 课程 24 16 24 2 3 5.5 6 3 3 0.5 0.5 62.5 3 3 3 3 2。5 3.5 0。5 3.5 0。5 3 0.5 2 2 3 2 35 2 90 96 48 48 20 20 48 24 370 1001 1001 1001 700 48 40 48 48 40 60 合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002 2004 2001 2003 3001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10 2401 2402 2403 工程制图基础* 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 线性代数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Ⅰ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电路分析* 电路分析实验 模拟电子技术*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数字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工程电磁场* 自动控制理论* 信号分析与处理* 1—1 1—1 2-1 2-2 2-2 1-2 1-2 2-1 2—1 2-1 2-1 2—2 2-2 2—2 3-1 24 24 24 20 1001 1002 2001 1001 专业基础课 60 2001 52 20 2001 8 32 48 28 512 30 48 2005 2004 1002 2001 2001 8 4 124 10 15 合计 专1 3001 可编程序控制器* 3—1 2402 课程类型 业课 序号 2 3 课程 编号 3401 2015 课程 名称 电机学* 电力电子技术* 总学时 48 56 144 56 32 56 144 56 32 56 学时分配 学分 理论 实验 上机 课外 40 20 90 48 32 48 128 48 32 48 8 36 8 开课学期 2-2 3-1 备注代码 先修 课程 1002 2005 62周 48 370 62周 2.5 2。5 7 3 2 3 8 3 2 3 合计 电力系统自动化 1 2 3 3404 3405 3406 电力系统分析* 发电厂电气部分*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合计 3407 3408 3409 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分布式发电技术* 电能质量分析* 3—1 3-1 3—2 2401 3404 3404 8 16 8 3—1 3-1 3-2 电1 力电2 子与3 电力 传动 专业任选课 1 2 3 2401 2401 3407 8 合计 144 专业任选(1) 专业任选(2) 专业任选(3) 40 32 32 104 128 62周 2322 62周 128 40 26 18 84 128 16 8 2.5 2 1.5 6 8 37 163.5 3-2 3—2 3—2 6 14 20 合计 公共选修课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总计 262 1642 2、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模块
序号 1 2 3 4 课程编号 1002 1004 5007 5005 课程名称 入学教育 军事训练 电子实训 认识实习 周数 1 2 2 2 学分 1 1 2 2 开课学期 1-1 1-1 1-3 1—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001 5006 5001 5401 02 5403 5404 5405 06 5998 5999 金工实习 电工实训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电气制图实训*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专业方向课课程设计(1)* 专业方向课课程设计(2)* 专业方向课课程设计(3)* 专业综合实训 企业实习 毕业设计(论文)* 2 1 2 2 1 1 1 1 4 24 16 62 2 1 2 2 1 1 1 1 4 6 10 37 2—1 2—2 2—3 2-3 3—1 3-1 3—1 3—2 3—3 4-1 4-2 合计 3、综合素质与能力课程模块
备注代码 定向 领域 课程编号 1001 课程名称 职业行为能力(1) 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学会目标管理、时间管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本课程通过分析就业形势使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有清醒的认识;通过就业技术指导,包括简历的制作和面试的技巧,提高学生未来的就业竞争力;通过劳动法规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法律法规、了解求职中有哪些常见的法律陷阱,使学生懂得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本课程通过培养大学生立足专业知识的创意能力,促进学生开放思维、质疑假设、审查思考过程、重新界定问题,帮助学生在课程结束时掌握一套让新观点新思维源源不断产生的思维方法。 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包括口头交流与书面写作能力。具体内容涉及:职场交流、沟通技巧、写作基础、商业写作. 提高学生有关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理论知识点的综合运用与设计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制图进行电气绘图的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电力电子技术理论知识进行系统设计的能力。 学分 1 备注 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 1005 大学生就业指导 1 2 1006 创新与创意能力 交流与写作能力 1003 交流与写作 1 5001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电气制图实训*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2 2 1 专业实践技能 5401 02 5403 04 5405 2010 专业方向课课程设计(1)(2)(3)*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本方向课的理论实践能力。 让学生了解整个单片机的原理和编程技巧,在项目实践中加深对芯片寄存器的配置理解,手动焊接熟悉整个单片机电路的连接和模块扩展方式. 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动手进行设计,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同步提升。 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系统设计能力。 综合利用大学期间所学,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实现方案,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电路设计和调试的能力。 3 2 项目实践能力 2015 5406 电力电子技术* 专业综合实训 2。5 4 设计与开发能力 5999 毕业设计(论文)* 10 4、专业任选课模块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课程 编号 4401 4402 4403 4404 4405 4406 4407 4408 4409 4410 4411 4412 4413 4414 4415 4416 4417 课程 名称 工程力学 电力经济基础 供配电技术 机械设计基础 电力市场基础 电气测量技术 现代控制理论 直流输电技术 电能质量概论 电力电子技术应用 高电压技术 控制电机 低压电器 电力系统自动化 电力系统微机保护 电力系统主要设备保护 配电自动化 总学时 56 56 56 48 48 48 32 32 32 32 40 32 32 32 32 32 32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上机 课外 56 56 56 40 48 48 32 32 32 32 40 32 32 26 26 26 32 学分 3.5 3。5 3。5 2。5 3 3 2 2 2 2 2。5 2 2 2 2 2 2 备注代码 先修 课程 备注 8 6 6 6 序号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课程 编号 4418 4419 4420 4421 4422 4423 4424 4425 4426 4427 课程 名称 电器计算机辅助设计 现代电机设计 特种电机 电磁兼容 超导应用技术 电力拖动与控制 新能源发电技术 专业英语阅读 网络与通信技术 程序设计 总学时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992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上机 课外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18 952 学分 2 2 2 2 2 2 2 2 2 1.5 61 备注代码 先修 课程 备注 14 40 合计 5、综合统计
学时分配 序号 1 2 3 4 5 6 课程类别 通识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专业方向课 专业任选课 公共选修课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合计 62周 总学时 理论 1142 660 288 104 128 62周 2322 700 512 218 84 128 学分 实验 48 124 70 20 上机 24 24 课外 370 62.5 35 15 6 8 62周 370 37 262 1642 48 62周 163。5 七、各学年教学计划执行表
第一学年
学序课程 课程 总学学时分配 学课程备注 期 号 1 2 3 4 5 6 编号 1001 1002 1003 1004 1001 1006 1001 1001 2004 1001 1001 2002 名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入学教育 军事理论 军事训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形势(1) 体育(1) 计算机应用基础 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 大学英语(1)* 高等数学Ⅰ(1)* 工程制图基础* 时 16 1周 36 2周 48 16 32 48 64 90 48 462 3周 32 32 16 64 96 48 20 16 32 60 24 440 2周 2周 理论 32 4 16 实验 上机 课外 16 1周 36 2周 16 12 16 分 1 1 1 1 3 0。5 1 3 3 4 5。5 3 27 2 1 0。5 4 6 3 0.5 1 属性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选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秋 7 8 9 10 11 12 40 64 90 48 294 8 16 4 64 96 48 24 24 24 20 48 学期合计 1 2 3 4 5 6 1002 1002 1007 1002 1002 1001 1003 1001 1006 2001 20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体育(2) 形势(2) 大学英语(2)* 高等数学Ⅰ(2)* 大学物理(1)* 大学物理实验(1) 职业行为能力(1) 创新与创意能力 电路分析* 电路分析实验 120 3周 24 16 12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8 16 春 7 8 9 10 11 16 8 60 2 3.5 0。5 24 320 学期合计 1 5005 5007 认识实习 电子实训 52 68 2周 2周 24 2 2 必修 必修 夏 2 学序期 号 课程 编号 学期合计 学年合计 课程 名称 总学时 4周 902 7周 学时分配 理论 614 实验 52 上机 48 课外 4周 188 7周 学分 4 55 课程属性 备注 第二学年 学序期 号 1 2 3 4 5 6 7 课程 编号 1003 1003 1003 1008 1003 1002 1004 2001 2003 2004 2005 2006 5001 课程 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交流与写作 体育(3) 形势(3) 大学英语(3)* 大学物理(2)* 大学物理实验(2) 线性代数Ⅰ 模拟电子技术*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数字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 金工实习 总学时 48 16 32 16 48 20 48 60 20 52 20 2周 444 2周 48 32 16 32 48 40 56 学时分配 理论 8 16 16 4 64 48 实验 20 上机 课外 40 学分 3 1 课程属性 必修 必修 选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备注 16 12 1 0.5 4 3 0。5 3 3.5 0。5 3 0。5 48 60 秋 8 9 10 11 12 13 20 52 20 316 8 16 4 32 48 40 8 60 2周 68 2周 40 16 12 2 25.5 3 1 0。5 2 3 2。5 2 学期合计 1 2 3 1004 1004 1009 1004 2003 3001 2010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 体育(4) 形势(4) 大学英语(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Ⅰ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48 春 4 5 6 7 学序期 号 8 9 10 12 课程 编号 2401 3401 2402 5006 课程 名称 工程电磁场* 电机学* 自动控制理论* 电工实训 总学时 32 48 56 1周 408 1周 2周 2周 4周 852 7周 学时分配 理论 32 40 48 实验 8 8 上机 课外 学分 2 2.5 3 课程属性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备注 276 1周 68 1周 2周 2周 4周 136 7周 1 22.5 2 2 4 52 学期合计 1 5001 5401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电气制图实训* 必修 必修 592 124 夏 2 学期合计 学年合计 第三学年
学序期 号 课程 编号 课程 名称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 可编程序控制器* 电力电子技术* 总学时 学时分配 理论 8 30 20 实验 10 36 上机 课外 40 学分 课程属性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05 3001 2015 48 40 56 3 2 2。5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5402 3404 03 3405 04 2403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分析*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发电厂电气部分*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信号分析与处理* 1周 56 1周 32 1周 32 2 48 8 1周 1 3 1 2 1 2 秋 1周 32 28 166 10 48 4 58 1周 40 3周 6 学期合计 1 1005 3406 4414 大学生就业指导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电力系统自动化 3周 16 56 32 17。5 1 3 2 必修 必修 必修 8 6 春 2 3 26 学序期 号 4 5 6 课程 编号 4411 4427 05 课程 名称 高电压技术 程序设计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总学时 40 32 1周 176 1周 4周 4周 440 8周 学时分配 理论 40 18 实验 14 上机 课外 学分 2。5 1。5 课程属性 必修 必修 必修 备注 142 28 1周 6 1周 4周 4周 46 8周 1 11 4 4 32.5 学期合计 1 06 专业综合实训 必修 308 86 夏 学期合计 学年合计 第四学年
学序期 号 1 课程 编号 5998 课程 名称 企业实习 总学时 24周 24周 16周 16周 40周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上机 课外 24周 24周 16周 16周 40周 学分 6 6 10 10 16 课程属性 必修 备注 秋 学期合计 1 5999 毕业设计(论文)* 必修 春 学期合计 学年合计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一、人才需求分析
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从高速增长向平稳增长转变,产业步入转型期。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总体部署中,确定了11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重点领域,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位列其中,共安排了16个重大专项,电子信息产业重大专项将向先导性、战略性方向集中.在2010年制定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位列第二,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器、高性能集成电路和高端软件等,成为未来我国在国际上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
1、本专业同类人才就业市场状况及分析
信息与电子类人才在全国各地都有着广阔的市场,但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深圳、浙江、江苏、福建这些沿海发达地区.就安徽省而言,“十三五\"期间的重点是发挥合肥、芜湖等城市的科技资源优势,围绕新型平板显示、数字音视频、汽车电子、集成电路、电子材料及新型元器件等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医疗、生物农业等产业加大承接力度,做大做强皖江城市群的高技术产业,促进产业上规模,上层次,逐步形成具有皖江城市群特色的高技术产业群体,实现高技术产业的跨越式。马(鞍山)芜(湖)铜(陵)直接融入长三角,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利用沿江深水岸线资源,发挥马芜铜长期形成的与长三角的经济和社会联系的优势,直接融入长三角的中,重点承接汽车、钢铁、铜加工、化工、新材料、家电、机械设备、电子信息、现代服务等产业。
就芜湖而言,电子信息产业也是最快的产业之一,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电子元器件和材料是芜湖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部分产品技术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市场上也是供不应求,基础良好。同时,芜湖拥有省级软件园区,已涌现出一大批具有自主开发能力、前景良好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
目前,各个公司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对软件或者硬件的开发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社会上对开发人员的要求,除了具备一定的基本经验(如板制作、调试),还需要具备比较高端的软硬件开发技术,如嵌入式系统、、等。同时,招聘单位不仅对专业技能有相关要求,而且也看重个人品质、素养.“具有快速学习能力、钻研及团队精神,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扎实肯干,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都是公司看重的标准要求。
2、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岗位需求
电子信息专业就业方向大概分为以下几类: (1)数字方向. (2)信号处理。 (3)微电子方向。 (4)射频、电路。 (5)电源设计。 (6)多媒体方向.
从技术层面上来看,相对适合电子信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有: (1)
(2)嵌入式硬件/软件开发工程师
(3)微电子开发工程师 (4)项目管理人员
二、专业培养目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较高的人文素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具有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从事相关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和管理等工作。
1、智能信息系统应用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在电子与信息系统领域具有广阔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信息、电子等行业从事基于智能芯片、智能家居、智能制造等应用领域的电子信息产品的设计、、运行维护、技术支持与销售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嵌入式系统应用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在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嵌入式系统领域具有广阔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备主流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信息、电子等行业从事单片机和嵌入式系统的程序设计和调试,利用主流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平台完成嵌入式产品的开发、测试、维护、技术支持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模式及特色
培养模式:
本专业学制一般4年,最长不超过6年,休学创业的学生可放宽至8年,分为智能信息系统应用和嵌入式系统应用两个专业方向,采用“3+1"的学年培养模式,积极探索以分层教学为代表的个性化培养机制.前三学年为基础与专业课程学习,第四学年秋季学期进行企业实习,春季学期安排毕业设计(论文),让学生经历理论和实践两种学习模式,达到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步提高。遵照执行三学期制,秋季学期和春季学期主要安排课程学习,夏季学期安排专业课程集中实训,主要安排应用型课程,以“项目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探索,增强学生实践技能.
特色:
主要采用导师一贯制、项目实训化方式进行培养。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双选,在进入课程学习之初为每个学生选定学业导师,学生在全程的课程学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均有导师参与。
四、学位授予与毕业要求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毕业要求:
1、总学分要求:总学分修满169.5分。 毕业要求的课程类别和相应学分表:
课程类型 通识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专业方向课 专业任选课 公共选修课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含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 合计 目将根据具体情况另行规定.
学分 62。5 39.5 17 3。5 8 33 163.5 比例(%) 38。2 24.2 10.4 2。1 4。9 20。2 100 备注:在学院以外获得的并经学院认可的学分数原则上不得超过40个学分,一年以上与国内外其他高校联合培养项
2、分项要求:
(1)完成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模块的所有课程。
(2)综合素质认定学分要求:2学分,具体参见《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学生综合素质学分认定管理办法》(院教字〔2016〕23号).
(3)社会责任教育学分要求:4学分,具体参见《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社会责任教育培养方案和学分认定办法》(院字〔2015〕65号)。
五、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专业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Ⅰ、大学英语、大学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Ⅰ、
通信原理Ⅱ、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虚拟仪器技术、嵌入式系统及应用、无线网络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单片机课程设计、原理及应用Ⅰ综合实验、技术Ⅱ综合实验、毕业设计(论文)及(智能信息系统应用方向:射频识别技术原理及应用、原理及应用Ⅰ、技术Ⅱ)或(嵌入式系统应用方向:系统开发与应用、数据融合技术概论、软件工程概论)。
专业核心课程:信号与系统、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虚拟仪器技术、传感器原理及应用、通信原理Ⅱ、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及(智能信息系统应用方向: 原理及应用Ⅰ、技术Ⅱ)或(嵌入式系统应用方向:系统开发与应用、软件工程概论)。
主要课程关系结构图如下:
六、专业指导性培养计划表
1、课程设置
课程序类号 型 1 2 3 4 5 6 7 8 9 课程 编号 1001 1003 1001 1002 1003 1004 1001 1002 1003 课程 名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军事理论 大学英语(1)* 大学英语(2)* 大学英语(3)* 大学英语(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 形势(1) 形势(2) 形势(3) 形势(4) 体育(1) 体育(2) 体育(3) 体育(4) 职业行为能力(1) 交流与写作 大学生就业指导 总学时 16 36 64 32 48 32 48 学时分配 理论 64 64 32 32 8 8 实验 上机 学分 课外 16 36 1 1 4 4 4 2 16 24 40 3 2 3 开课学期 1—1 1—1 1-1 1—2 2—1 2-2 1—1 1-2 2—1 2—2 备注代码 先修 课程 1001 1002 1003 10 1004 48 8 40 3 通识11 课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005 48 8 40 3 3—1 1-1 1—2 2—1 2—2 1-1 1-2 2-1 2-2 1-2 2-1 3-2 1004 1006 1007 1008 1009 1001 1002 1003 1004 1001 1003 1005 16 16 16 16 32 32 32 32 16 16 16 4 4 4 4 16 16 16 16 16 16 10 12 12 12 12 16 16 16 16 0。5 0。5 0。5 0。5 1 1 1 1 1 1 1006 1007 1008 1001 1002 1003 6 1 课程序类号 型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课程 编号 课程 名称 总学时 学时分配 理论 8 实验 8 上机 24 学分 课外 16 24 2 3 5。5 6 3 3 0。5 0。5 370 62。5 3 3 3 3 2.5 3.5 0.5 3。5 0。5 3 0.5 3 0.5 3。5 开课学期 1—2 1—1 1—1 1—2 1—2 2-1 1—2 2-1 备注代码 先修 课程 1006 1001 1001 1002 1001 1002 1003 1004 创新与创意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 高等数学Ⅰ(1)* 高等数学Ⅰ(2)* 大学物理(1)* 大学物理(2)* 大学物理实验(1) 大学物理实验(2) 32 48 90 96 48 48 20 20 1142 48 64 48 48 40 60 24 60 20 52 20 48 16 90 96 48 48 20 20 700 48 40 48 48 40 60 48 24 1001 1001 1001 合计 1 2 3 4 5 6 2002 2004 2001 2003 3001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14 3002 工程制图基础 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 线性代数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Ⅰ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电路分析* 电路分析实验 模拟电子技术*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数字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 高频电子线路*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 信号与系统*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1-1 1-1 2—1 2—2 2-2 1-2 1-2 2-1 2—1 2-1 2-1 2-2 2—2 2-2 2—2 24 24 20 1001 1002 2001 1001 2001 2001 2003 2001 2005 2003 2007 专7 业8 基础9 课 10 11 12 13 14 60 20 52 48 16 10 15 2010 56 8 48 2 2001/ 2004/ 2003/ 2005 课程序类号 型 16 17 课程 编号 2501 2502 课程 名称 数字信号处理Ⅰ* 通信原理Ⅱ* 总学时 48 40 756 40 40 40 40 64 32 256 32 32 32 96 32 32 32 96 32 32 64 128 58周 2442 58周 学时分配 理论 40 28 574 10 30 32 12 32 28 144 28 20 20 68 20 20 28 68 16 28 44 128 实验 8 12 158 30 10 8 28 32 4 112 4 12 12 28 12 12 4 28 16 4 20 上机 24 学分 课外 58周 370 58周 2。5 2 39。5 1.5 2 2 1。5 3 2 12 2 1.5 1。5 5 1.5 1.5 2 5 1。5 2 3.5 8 33 163。5 开课学期 3—1 3—1 备注代码 先修 课程 3002 2007/ 3002 合计 1 2 3 3501 2009 3502 3503 3003 3504 与电子信息科学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虚拟仪器技术*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无线网络原理及应用* 2—2 3—1 3—1 3-1 3-2 3—2 48 3002 2003 专业课 4 5 6 2003/ 2005 2010 3502 合计 智能信息系统应用 1 2 3 3505 3506 3507 射频识别技术原理及应用* 原理及应用Ⅰ* 技术Ⅱ* 3-2 3-2 3-2 2007 2501/ 2010 2005 合计 3509 3510 3511 系统开发与应用* 软件工程概论* 数据融合技术概论* 3-2 3—2 3-2 嵌1 入式2 系统3 应用 专1 业任2 选课 2010 2004 2009 合计 专业任选课(1) 专业任选课(2) 3—1 3—2 合计 公共选修课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总计 1658 366 2、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模块
序号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周数 学分 开课学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02 1004 5007 5005 5001 5006 5001 5003 5501 5502 5998 5999 入学教育 军事训练 电子实训 认识实习 金工实习 电工实训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单片机课程设计* 原理及应用Ⅰ综合实验* 技术Ⅱ综合实验* 企业实习 毕业设计(论文)* 1 2 2 2 2 1 2 2 2 2 24 16 58 1 1 2 2 2 1 2 2 2 2 6 10 33 1—1 1-1 1—3 1-3 2—1 2-2 2-3 2—3 3-3 3-3 4—1 4-2 合计 3、综合素质与能力课程模块
备注代码 定向领域 课程编号 1001 课程名称 职业行为能力(1) 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学会目标管理、时间管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本课程通过分析就业形势使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有清醒的认识;通过就业技术指导,包括简历的制作和面试的技巧,提高学生未来的就业竞争力;通过劳动法规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法律法规、了解求职中有哪些常见的法律陷阱,使学生懂得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本课程通过培养大学生立足专业知识的创意能力,促进学生开放思维、质疑假设、审查思考过程、重新界定问题,帮助学生在课程结束时掌握一套让新观点新思维源源不断产生的思维方法。 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包括口头交流与书面写作能力。具体内容涉及:职场交流、沟通技巧、写作基础、商业写作. 利用所学单片机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测量和控制系统的设计。 利用实验平台完成对软硬件理论和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加深,会编写简单的程序,能进行调试. 学分 1 备注 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 1005 大学生就业指导 1 2 1006 创新与创意能力 交流与写作能力 1003 交流与写作 1 5003 单片机课程设计* 原理及应用Ⅰ综合实验* 2 2 专业实践技能 5501 5502 3503 技术Ⅱ综合实验* 虚拟仪器技术*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项目实践能力 2010 设计与开发能力 5999 毕业设计(论文)* 掌握相关的软硬件基础知识,能够设计并完成简单的系统。 能够针对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能以小组的形式实现。 让学生了解整个单片机的原理和编程技巧,在项目实践中加深对芯片寄存器的配置理解,手动焊接熟悉整个单片机电路的连接和模块扩展方式。 综合利用大学期间所学,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实现方案,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电路设计和调试的能力. 2 1。5 2 10 4、专业任选课模块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课程 编号 4501 4502 4503 4504 4505 4506 4507 4508 4509 4510 4511 4512 4513 4514 4515 4516 课程 名称 电子创新设计 企业管理概论 新型传感器 计算机控制技术Ⅱ 电力电子技术Ⅲ 人工智能导论 智能机器人Ⅱ 电子线路设计 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 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 扩频通信 测试技术 模式识别导论 汽车电子仪器仪表 数字图像处理 语音信号处理技术及应用 合计 总学时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512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上机 课外 16 32 24 24 26 32 16 12 24 24 28 28 32 26 28 16 388 16 学分 1。5 2 1.5 1.5 2 2 1.5 1.5 1.5 1。5 2 2 2 2 2 1。5 28 备注代码 先修 课程 备注 8 8 6 16 20 8 8 4 4 6 4 16 124 5、综合统计
序号 课程类别 总学时 学时分配 学分 理论 1 2 3 4 5 6 通识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专业方向课 专业任选课 公共选修课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合计 1142 756 352 128 58周 2442 58周 700 574 212 44 128 实验 48 158 140 20 上机 24 24 课外 370 62。5 39.5 17 3.5 8 58周 33 163.5 1658 366 48 370 58周 七、各学年教学计划执行表
第一学年
学序期 号 1 2 3 4 5 6 课程 编号 1001 1002 1003 1004 1001 1006 1001 1001 2004 1001 1001 2002 课程 名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入学教育 军事理论 军事训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形势(1) 体育(1) 计算机应用基础 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 大学英语(1)* 高等数学Ⅰ(1)* 工程制图基础 总学时 16 1周 36 2周 48 16 32 48 64 64 90 48 462 3周 32 32 16 学时分配 理论 32 4 16 实验 上机 课外 16 1周 36 2周 16 12 16 学分 1 1 1 1 3 0.5 1 3 3 4 5。5 3 课程属性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选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备注 秋 7 8 9 10 11 12 40 64 90 48 294 8 16 4 24 24 24 学期合计 1 1002 1002 100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体育(2) 形势(2) 48 120 3周 24 16 12 27 2 1 0。5 必修 必修 必修 春 2 3 学序期 号 4 5 6 7 8 9 10 11 课程 编号 1002 1002 1001 1003 1001 1006 2001 2002 课程 名称 大学英语(2)* 高等数学Ⅰ(2)* 大学物理(1)* 大学物理实验(1) 职业行为能力(1) 创新与创意能力 电路分析* 电路分析实验 总学时 96 48 20 16 32 60 24 440 2周 2周 4周 902 7周 学时分配 理论 96 48 实验 20 上机 课外 学分 4 6 3 0。5 1 课程属性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考查 必修 必修 备注 16 8 60 8 16 2 3.5 0。5 24 2 2 4 55 24 52 320 学期合计 1 5005 5007 认识实习 电子实训 68 2周 2周 4周 48 188 7周 必修 必修 614 52 夏 2 学期合计 学年合计 第二学年
学序期 号 1 2 3 4 5 课程 编号 1003 1003 1003 1008 1003 1002 1004 2001 2003 2004 2005 课程 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交流与写作 体育(3) 形势(3) 大学英语(3)* 大学物理(2)* 大学物理实验(2) 线性代数Ⅰ 模拟电子技术*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数字电子技术* 总学时 48 16 32 16 48 20 48 60 20 52 学时分配 理论 8 16 16 4 64 48 实验 20 上机 课外 40 学分 3 1 课程属性 必修 必修 选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备注 16 12 1 0。5 4 3 0。5 3 3.5 0.5 3 秋 6 7 8 9 10 11 48 60 20 52 学序期 号 12 13 课程 编号 2006 5001 课程 名称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 金工实习 总学时 20 2周 444 2周 48 32 16 32 48 40 56 48 16 40 1周 440 学时分配 理论 316 8 16 4 32 48 40 54 8 48 实验 20 上机 课外 学分 0.5 课程属性 必修 必修 备注 60 2周 68 2周 40 16 12 2 25.5 3 1 0。5 2 3 2。5 3。5 2 3 0.5 1。5 1 23。5 2 2 4 53 学期合计 1 2 3 4 5 6 1004 1004 1009 1004 2003 3001 3002 2010 2007 2014 3501 5006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 体育(4) 形势(4) 大学英语(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Ⅰ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信号与系统*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高频电子线路*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 与电子信息科学 电工实训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10 48 春 7 8 9 10 11 12 16 10 30 268 104 1周 68 学期合计 1 5001 5003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单片机课程设计* 1周 2周 2周 4周 884 7周 1周 2周 2周 4周 136 7周 必修 必修 584 164 夏 2 学期合计 学年合计 第三学年
学序期 号 课程 编号 课程 名称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 数字信号处理Ⅰ* 总学时 学时分配 理论 8 40 实验 8 上机 课外 40 学分 课程属性 备注 1 1005 2501 48 48 3 2。5 必修 必修 秋 2 学序期 号 3 4 5 6 7 课程 编号 2502 2009 3502 3503 4516 课程 名称 通信原理Ⅱ*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虚拟仪器技术* 语音信号处理技术及应用 总学时 40 40 40 40 32 288 16 32 32 32 32 32 240 2周 2周 4周 528 4周 学时分配 理论 28 30 32 12 16 166 10 32 28 28 20 20 28 166 实验 12 10 8 28 16 82 上机 课外 学分 2 2 2 1。5 1。5 课程属性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选修 备注 学期合计 1 2 3 4 1005 3003 3504 3505 3506 3507 4515 大学生就业指导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无线网络原理及应用* 射频识别技术原理及应用* 原理及应用Ⅰ* 技术Ⅱ* 数字图像处理 40 6 14。5 1 3 2 2 1。5 1。5 2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选修 32 4 4 12 12 4 68 6 2周 2周 4周 46 4周 春 5 6 7 学期合计 1 夏 2 5501 5502 原理及应用Ⅰ综合实验* 技术Ⅱ综合实验* 13 2 2 4 31。5 必修 必修 332 150 学期合计 学年合计 第四学年
学序期 号 1 课程 编号 5998 课程 名称 企业实习 总学时 24周 24周 16周 16周 40周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上机 课外 24周 24周 16周 16周 40周 学分 6 6 10 10 课程属性 必修 备注 秋 学期合计 1 5999 必修 春 毕业设计(论文)* 学期合计 学年合计 16 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一、人才需求分析
在全球逐步迈入4。0的背景下,中国制造在“十三五”时期也将进入黄金期。《中国制造2025》把智能提升中国制造业整体竞争力作为主要目标,智能制造是4.0的核心。目前总体上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行业水平参差不齐,某些传统的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在红利和劳动力供给拐点时期优势己经被东南亚国家取代,随着成本优势的丧失和国内市场的逐步饱和,中国装备制造面临着产能过剩和结构不平衡等问题。与此同时,中国的无人机、机器人等高精技术迅猛,很快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而这都离不开自动化的,在自动化的过程中,控制系统不断变革前进.产业升级、民生诉求和节能环保三大因素将给未来自动控制系统在新兴领域市场创造更多的机会。随着现代化的快速,自动化专业更显得尤为重要,企业中原始的、简单的数控设备已在逐步淘汰取为代之的是设备先进、技术精良的新型的现代化加工企业,而适应现代化的需要就需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既有适应时代特点的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操作技能的复合型、实用型、现代型的自动化人才。
近几年长三角经济带高速并已成为我国著名的经济区和制造业基地,产值逐年攀升,各种成分的经济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大量引进高新技术设备已成为必然,其中自动控制产品更是占主导地位。随着长三角经济带的快速更加需要大量的自动化技术应用性人才。
我校自动化专业在国家智能制造和区域经济创新的大背景下,以积极培养具有坚定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德、智、体全面的应用创新型人才为指导思想,坚持以服务于地方经济为宗旨,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面向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使其能够从事生产自动化、计算机控制和自动检测系统、铁路及城市交通信号与控制方面的研究、设计、集成、开发、应用和经营管理等工作,也可从事本专业相关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
二、专业培养目标 1、自动化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培养适应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
全面的,具有自动化专业宽厚的基础理论,较广泛的专业知识,较好的外语运用能力,较强的动手能力,系统地掌握自动化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研究开发能力,能在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中从事有关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制造系统自动化、自动化仪表和设备、机器人控制等方面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管理与决策、企业管理、科学研究等宽口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嵌入式系统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培养适应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
全面的,系统掌握嵌入式系统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工程实践训练,具备分析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能够在嵌入式系统、监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开发或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模式及特色
培养模式:
本专业学制一般4年,最长不超过6年,休学创业的学生可放宽至8年,分为自动化和嵌入式系统两个专业方向,采用“3+1”的学年培养模式,积极探索以分层教学为代表的个性化培养机制。前两年为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第三年为专业课和专业方向课程学习,为实习做准备,大二、大三的夏季小学期进行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设计和创新课程,大三结束后进行为期半年的企业集中实习,第八学期开展企业自主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让学生经历理论和实践两种学习模式,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螺旋循环提高.
专业遵照执行三学期制,秋季学期和春季学期主要安排课程学习,夏季学期安排专业课程集中实训和专业综合实训,主要安排应用型课程,以企业项目制工作模式进行教学探索,增强学生实践技能.夏季学期课程一般由企业双师团队为主进行授课,让学生尽早感受到企业工作模式和节奏.
特色:
积极探索岗前集中培养模式,主要采取“企业情境、项目主导"的模式进行培养,对企业所需的应用开发知识进行部分强化。
全面推行实习准入机制。所有专业方向学习的学生,在未完成指定专业基础课程学分以及集中培养专业课程、工程项目学分的前提下,不得进入专业实习期.
四、学位授予与毕业要求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毕业要求:
1、总学分要求:总学分修满170。5学分. 毕业要求的课程类别和相应学分表:
课程类型 通识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专业方向课 专业任选课 公共选修课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含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 合计 项目将根据具体情况另行规定。
学分 62.5 41 9.5 8.5 8 35 1。5 比例(%) 38 25 5.8 5.2 4.9 21。1 100 备注:在学院以外获得的并经学院认可的学分数原则上不得超过40个学分,一年以上与国内外其他高校联合培养
2、分项要求:
(1)完成职业素质与能力培养模块的所有课程。 (2)完成小组学习和研讨班模块的所有课程.
(3)综合素质认定学分要求:2学分,具体参见《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学生综合素质学分认定管理办法》(院教字〔2016〕23号).
(4)社会责任教育学分要求:4学分,具体参见《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社会责任教育培养方案和学分认定办法》(院字〔2015〕65号)。
五、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专业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I、大学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I、电机与电力拖动、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可编程序控制器、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拖动控制系统(自动化方向)、嵌入式软件开发技术(嵌入式系统方向)、电子技术课程
设计、单片机课程设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力拖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自动化方向)、专业综合实训、毕业设计(论文).
专业核心课程: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理论I、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电力拖动控制系统(自动化方向)、嵌入式软件开发技术(嵌入式系统方向)。
主要课程关系结构图如下:
一年级 秋一年级 春高等数学I(2)一年级 夏二年级 秋线性代数I大学物理(2)模拟电子技术二年级 春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I电力电子技术二年级 夏三年级 秋自动控制理论I信号分析与处理传感器原理及应用三年级 春现代控制理论控制系统CAD集散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拖动控制系统三年级 夏高等数学I(1)大学物理(1)电路分析专业综合实训电力拖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工程制图基础认识实习数字电子技术电机与电力拖动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电工实训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可编程序控制器可编程序控制器课程设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Maltab程序设计电子实训金工实习单片机课程设计
六、专业指导性培养计划表
1、课程设置
课程序类号 型 1 2 课程 编号 1001 1003 1001 1002 1003 1004 课程 名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军事理论 大学英语(1)* 大学英语(2)* 大学英语(3)* 大学英语(4)* 总学时 16 36 64 32 学时分配 理论 64 64 64 32 实验 上机 学分 课外 16 36 1 1 4 4 4 2 开课学期 1—1 1-1 1—1 1—2 2-1 2—2 备注代码 先修 课程 通识课 3 4 5 6 1001 1002 1003 课程序类号 型 7 8 9 10 课程 编号 1001 1002 1003 课程 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 形势(1) 形势(2) 形势(3) 形势(4) 体育(1) 体育(2) 体育(3) 体育(4) 职业行为能力(1) 交流与写作 大学生就业指导 创新与创意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 高等数学Ⅰ(1)* 高等数学Ⅰ(2)* 大学物理(1)* 大学物理(2)* 大学物理实验(1) 大学物理实验(2) 总学时 48 32 48 学时分配 理论 32 8 8 实验 上机 学分 课外 16 24 40 3 2 3 开课学期 1-1 1-2 2—1 2—2 备注代码 先修 课程 1004 48 8 40 3 11 1005 48 8 8 24 40 3 3-1 1-1 1—2 2—1 2—2 1—1 1—2 2—1 2—2 1—2 2—1 3—2 1—2 1—1 1-1 1-2 1—2 2—1 1-2 2-1 1004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006 1007 1008 1009 1001 1002 1003 1004 1001 1003 1005 1006 1001 1001 1002 1001 1002 1003 1004 16 16 16 16 32 32 32 32 16 16 16 32 48 90 96 48 48 20 20 4 4 4 4 16 16 16 16 16 16 10 8 12 12 12 12 16 16 16 16 0。5 0。5 0。5 0.5 1 1 1 1 1 1 1006 1007 1008 1001 1002 1003 6 16 24 1 2 3 5.5 6 3 3 0.5 0。5 90 96 48 48 20 20 1001 1001 1001 课程序类号 型 课程 编号 合计 课程 名称 总学时 1142 学时分配 理论 700 48 40 48 48 40 60 实验 48 上机 24 学分 课外 370 62.5 3 3 3 3 2。5 3。5 0。5 3.5 0.5 3 0。5 开课学期 1-1 1—1 2—1 2-2 2-2 1-2 1-2 2-1 2-1 2-1 2-1 2-2 2—2 3—1 2—2 3-1 备注代码 先修 课程 1 2 3 4 5 6 7 2002 2004 2001 2003 3001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工程制图基础 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 线性代数I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I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电路分析* 电路分析实验 模拟电子技术*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数字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 自动控制理论I* 电机与电力拖动* 信号分析与处理 合计 48 48 48 40 60 24 60 20 52 20 24 24 20 1001 1002 2001 1001 2001 2001 2003 2001 2005 2004 2001 2003 2005 2001 1001 2001 1001 60 专业基础课 8 9 10 11 20 52 8 24 12 2010 56 48 2 13 14 15 16 2015 2301 2302 2303 60 80 56 32 768 40 48 88 40 56 96 32 50 70 48 28 600 30 40 70 8 50 58 18 10 10 8 4 144 10 8 18 32 6 38 14 3.5 4。5 3 2 41 2 2。5 4。5 1。5 3.5 5 1。5 3—1 3—2 1 2009 3301 专业课 专业方向课 专2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计算机控制技术* 2301 合计 1 2 3001 3302 可编程序控制器* 电力拖动控制系统* 3—1 3—2 2004 2301 合计 1 3—1 专业任选(1) 课程序类号 型 业2 任选3 课 4 课程 编号 课程 名称 专业任选(2) 专业任选(3) 专业任选(4) 总学时 40 40 48 160 128 60周 2382 60周 学时分配 理论 22 34 40 114 128 实验 18 6 8 46 上机 48 学分 课外 60周 370 60周 2 2。5 2。5 8。5 8 35 1。5 开课学期 3—2 3—2 3-2 备注代码 先修 课程 合计 公共选修课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总计 1670 294 2、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模块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课程编号 1002 1004 5001 5001 5002 5003 5005 5006 5007 5998 5999 5301 5302 5303 课程名称 入学教育 军事训练 金工实习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单片机课程设计* 认识实习 电工实训 电子实训 企业实习 毕业设计(论文)* 可编程序控制器课程设计 电力拖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专业综合实训* 周数 1 2 2 2 1 2 2 1 2 24 16 1 1 3 60 学分 1 1 2 2 1 2 2 1 2 6 10 1 1 3 35 开课学期 1-1 1-1 2-1 2—3 3—1 2-3 1—3 2—2 1-3 4-1 4—2 3—1 3-3 3—3 合计 3、职业素质与能力课程模块
备注定向领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目标 学分 备注 代码 域 1001 职业行为能力(1) 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实现目标管理,如何进行时间管理,以及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课程通过培养大学生立足专业知识的创意能力,促进学生开放思维、质疑假设、审查思考过程、重新界定问题,帮助学生在课程结束时掌握一套让新观点新思维源源不断产生的思维方法。 从就业形势入手,主要教学内容为就业技巧与就业法规宣讲,激起学生对就业的重视,帮助学生掌握简历制作和应对面试的态度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沟通的能力,包括口头交流和书面沟通两方面. 通过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对本专业相关知识进行梳理、提高并加强学生对专业方向的认识. 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对自动化专业整体认识,将多学科内容进行综合应用,提高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项目设计,对学生综合专业水平进行考核,提升学生运用本专业知识进行项目设计和开发能力。 1 2 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 1006 创新与创意能力 1 1005 交流与写作能力 大学生就业指导 1003 5003 交流与写作 单片机课程设计* 可编程序控制器课程设计 电力拖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专业综合实训* 1 2 1 1 3 专业实践技能 5301 5302 项目实践能力 设计与开发能力 5303 5999 毕业设计(论文)* 10 4、小组学习、学习课程模块
备注代码 课程类型 小组学习 研讨班 课程编号 2010 3001 课程名称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可编程序控制器* 学分 2 1.5 5、专业任选课模块
序号 1 2 3 4 5 6 7 课程 编号 4301 4302 4303 4304 4305 4306 4307 课程 名称 程序设计 控制系统 现代控制理论 集散控制系统()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 网络控制基础 虚拟仪器 总学时 32 40 40 48 32 32 32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上机 课外 18 22 34 40 26 26 18 14 18 6 8 6 6 14 学分 1.5 2 2。5 2.5 2 2 备注代码 先修 课程 备注 1.5 序号 8 9 10 11 12 13 14 15 课程 编号 4308 4309 4310 4311 4312 4313 4314 4315 课程 名称 机器人技术 控制组态软件 神经网络概论 人工智能导论 系统工程导论 最优控制 计算机接口技术 自动化新技术专题 总学时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512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上机 课外 18 28 16 24 32 28 24 32 386 14 4 16 8 学分 1。5 2 1。5 1.5 2 2 备注代码 先修 课程 备注 4 8 1.5 2 28 126 合计 6、综合统计
学时分配 序号 1 2 3 4 5 6 课程类别 通识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专业方向课 专业任选课 公共选修课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合计 60周 总学时 理论 1142 768 184 160 128 60周 2382 1670 294 48 60周 700 600 128 114 128 学分 实验 48 144 56 46 上机 24 24 课外 370 62。5 41 9。5 8。5 8 60周 370 1。5 35 七、各学年教学计划执行表
第一学年
学序期 号 1 2 3 4 5 6 课程 编号 1001 1002 1003 1004 1001 1006 1001 1001 2004 1001 1001 2002 课程 名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入学教育 军事理论 军事训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形势(1) 体育(1) 计算机应用基础 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 大学英语(1)* 高等数学Ⅰ(1)* 工程制图基础 总学时 16 1周 36 2周 48 16 32 48 64 90 48 462 3周 32 32 16 64 96 48 20 16 32 60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上机 课外 32 4 16 学分 1 1 1 1 3 0.5 1 3 3 4 5。5 3 课程属性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选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备注 40 64 90 48 294 8 16 4 64 96 48 24 24 16 1周 36 2周 16 12 16 24 秋 7 8 9 10 11 12 20 48 学期合计 1 2 3 4 5 1002 1002 1007 1002 1002 1001 1003 1001 1006 200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体育(2) 形势(2) 大学英语(2)* 高等数学Ⅰ(2)* 大学物理(1)* 大学物理实验(1) 职业行为能力(1) 创新与创意能力 电路分析* 120 3周 24 16 12 27 2 1 0。5 4 6 3 0。5 1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8 16 春 6 7 8 9 10 16 8 60 2 3。5 学序期 号 11 课程 编号 2002 课程 名称 电路分析实验 总学时 24 440 2周 2周 4周 902 7周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上机 课外 320 24 52 学分 0.5 课程属性 必修 备注 68 2周 2周 4周 48 188 7周 学期合计 1 5005 5010 认识实习 电子实训 24 2 2 4 55 必修 必修 614 52 夏 2 学期合计 学年合计 第二学年
学序期 号 1 2 3 4 5 6 7 课程 编号 1003 1003 1003 1008 1003 1002 1004 2001 2003 2004 2005 2006 5001 课程 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交流与写作 体育(3) 形势(3) 大学英语(3)* 大学物理(2)* 大学物理实验(2) 线性代数Ⅰ 模拟电子技术*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数字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 金工实习 总学时 48 16 32 16 64 48 20 48 60 20 52 20 2周 444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上机 课外 8 16 16 4 48 学分 3 1 课程属性 必修 必修 选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备注 20 20 40 16 12 1 0.5 4 3 0.5 3 3.5 0。5 3 0.5 2周 68 48 60 秋 8 9 10 11 12 13 52 20 316 60 2 25。5 3 1 学期合计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 体育(4) 2周 2周 1 1004 1004 48 32 8 16 40 16 必修 必修 春 2 学序期 号 3 4 5 6 7 8 9 10 课程 编号 1009 1004 3001 2003 2010 2015 2302 5006 课程 名称 形势(4) 大学英语(4)*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I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 电机与电力拖动* 电工实训 总学时 16 32 40 48 56 60 56 1周 388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上机 课外 4 32 40 48 8 50 48 学分 0。5 2 2。5 3 2 3.5 3 课程属性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备注 48 10 8 66 12 1周 68 254 1 21。5 2 2 4 51 学期合计 1 5001 5003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单片机课程设计* 1周 2周 2周 4周 832 7周 1周 2周 2周 4周 136 7周 必修 必修 570 126 夏 2 学期合计 学年合计 第三学年
学序期 号 1 2 3 4 课程 编号 1005 2301 2303 3001 2009 5002 5302 4301 课程 名称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 自动控制理论I* 信号分析与处理 可编程序控制器*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可编程序控制器课程设计 程序设计 总学时 48 80 32 40 40 1周 1周 32 272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上机 课外 8 70 28 8 30 学分 3 4.5 2 1.5 2 课程属性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任选 备注 10 4 32 10 14 70 40 1周 1周 秋 5 6 7 8 18 162 1 1 1。5 40 学期合计 1 学序期 号 课程 编号 课程 名称 总学时 2周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上机 课外 2周 10 40 50 22 34 40 196 学分 6.5 1 2.5 3。5 2 2。5 2.5 课程属性 备注 1 2 3 1005 3301 3302 4302 4303 4304 大学生就业指导 计算机控制技术* 电力拖动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 现代控制理论 集散控制系统() 16 48 56 40 40 48 248 1周 3周 4周 520 6周 8 6 18 6 8 46 116 6 必修 必修 必修 任选 任选 任选 6 1周 3周 4周 46 6周 春 4 5 6 学期合计 1 5303 5304 电力拖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专业综合实训* 14 1 3 4 34.5 必修 必修 358 夏 2 学期合计 学年合计 第四学年
学序期 号 1 课程 编号 5998 课程 名称 企业实习 总学时 24周 24周 16周 16周 40周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上机 课外 24周 24周 16周 16周 40周 学分 6 6 10 10 16 课程属性 必修 备注 秋 学期合计 1 5999 毕业设计(论文)* 必修 春 学期合计 学年合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