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引号的用法与练习

引号的用法与练习

来源:爱go旅游网
歌词作为行文的内容,所

引号的用法

一、 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①为了经常提醒自己,鲁迅还在书签上写了一行字:“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三到。”(明确:这是在行文中的直接引用。因此,值得注意的是所引用的内容结束后,句号应该在双引号的里面) ②“满遭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明确:这也是直接引用的一种,不过,“‘满遭损,谦受益’”与“这句格言”成为了同位复指,共同做了“流传”的主语,所以,双引号里的内容结束后,不需要加上其他标点)

③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明确:这是一个陈述句,作者只引用《高山青》里的一句

以,在所引用的话的引号外面加上逗号,与其他话语组成一个完整的陈述内容)

④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明确:这一句与前面所讲的例②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所引用的内容的位置,前者为“主”,后者为“宾”) 二、 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

例如,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谓“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它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方法怎

样灵活多变,无不是为表达中心意思服务的。 (明确:这个语段涉及到的引用属于总分关系。“总”——“形散而神不散”;“分”——“形散”和“神不散”。所以,这里引号的作用表示着重要论述的对象) 三、 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①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明确:这里“之”字引用实际上表示的是摩形格的修辞手法,即形象化的将山路蜿蜒曲折比喻成为像“之”字)

②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有些什么元素,在怎样运动。(明确:“足不出户”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脚不出家门。形容见识浅陋,视野不广。这里赋予它的特殊含义指我们的祖

先,虽然处于远古时代,科学技术还没有今天这样发达,然而,他们已经能够从地球上探索出宇宙的某些奥秘)

③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明确:“招牌”,原来的意思是指挂在商店门前写明商店名称或经营货物的牌子,作为商店的标志。这里的含义是指天上的各种各样的云朵,有经验的人看到它就会知道天气的情况,正所谓“看云识天气”) ④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明确:这里的“聪明人”加上引号,其实是反话正说,修辞手法称之为反语。“聪明人”,既“愚笨者”)

此外,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例如,我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朋友,人们不是说‘沉默胜于雄辩’吗?”(明确:“沉默胜于雄辩”是这句话直接引用之中的引用,为了表明层次,所以,要用单引号)

引号内外标点

用法九例 1、然而三

年后,“尽管

我担当一切的

辛苦与操劳,早起晚睡,谁知到头来,他却翻然变脸”!

解析:引文末尾该用叹号或问号的句子,叹号或问号应放在引号内。本句中应将叹号提至引号内。

2、以前可

能因为年龄

小,不知道珍

惜时间,现在

我才体会到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这句话的真正

含义。

解析:“寸金难买寸光阴”与“这句话”之间没有停顿,构成同位复指,且引用部分是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句号多余,应去掉。

3、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

美的源头活

水,正如古人

所云“天地有

大美而无言。”

天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平中见奇,淡里显味,

更是一种不事

雕琢的天然之

美。

解析:两处引用均是各自句子的一部分,句号应放在引号外面,表示整句话都结束了。

4、罗素说:“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

人类苦难难以

遏制的同情

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解析:引

号中为罗素说

的话,属于直

接引用,句号

应放在引号里面。

5、“吟安

一个字,拈断

数茎须,”就

是为了选择最

恰当的字眼,

表现出最美的

意境。

解析:这

是引用唐代卢

延让《苦吟》

中的两句诗作为句子的内容,所以“数茎须”后的逗号应放在引号外面,与其他话语构成完整的陈述内容。

6、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

歌,死去何所

道,托体同山

阿”。倘能如

此,这也就够

了。(《记念

刘和珍君》)

解析:这

一句与例5属同一问题,只不过所引用内

容的位置,例5为主语,本句为宾语。这是一个完整的引用,“山阿”后面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内。

7、“谁言寸草心,报得

三春晖”“谁

知盘中餐,粒

粒皆辛苦”,

我们小时候背

诵的诗句,讲

的就是感恩。

解析:引号间的并列要不要标示,目前《标点符号用法》尚未有明确的规定,

习惯是可停可不停。

8、“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有道理”。

解析:“某

某说”放在引

用的话中间

时,后面用逗

号,句末点号

放在引号里

面。所以这句

话中,冒号应改为逗号,句末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

9、刘真昨天跟我说:“他

感冒很重,今天不能去踢球了。”

解析:此

处显然是间接引用(转述),应去掉引号,并改冒号为逗号。 总之,关于引号的用法,一个比较简易的判定方法是,如果把引语作为完整独立的话来用,末尾的标点应放在引号之内;如果引语是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末尾的标点必须放在引号外面(问号、叹号除外)。 学习运用引号

的练习(一) 1“说”字在前面,“说”字后面用冒号,所说的话用引号,引号里的话,一句话意思没有说完时,就用逗号,意思说完了,

就用句号(问号、感叹号)。 例:大树说:“来吧,孩子……你会很快活的!” 练习: 1. 大树高兴地摇晃着肢体,对孩子说[ ][ ]来吧,孩子,爬到我的树干上,在树枝上荡秋千,你会很快活

的![ ] 2“说”字在中间时,前面的话用引号,“说”字后面用逗号,后面的话还用引号,引号里的话中标点用法同第一种情况。 例:“我已经大了,不爱爬树玩了,”孩子说,“我想买些好玩儿的东西。

我需要钱。你能给我一点儿钱吗?” 练习: [ ]很抱歉[ ][ ]大树说[][]我没有钱。我只有树叶和苹果,把它们拿去吧,

孩子[ ][ ] 3“说”字在句尾时,“说”后用句号。前面的话用引号引起来,引号里的话中标点用法同第一种情况。 例:“我太老了,不能再荡秋千了。”孩子说。 练习: []我很疲倦,爬也爬不动了[ ][ ]孩子说[ ] 综合练习题: 1.[“]非常抱歉,孩子[,][”]大树说[,][“]我没有什么可以

给你的了

[!][”] 2.[“]我没有

苹果了[!][”] [“]我的牙齿已经老化,吃不动苹果了[。][”]孩子说[。] 3.[“]我没有枝条了[,][”]大树说[,][“]你没法儿在上面荡秋千了[!][”] [“]我太老了,不能再荡秋千了[!][”]孩子说[。] 4.[“]我现在需要的实在不多[,][”]孩子说[,][“]只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坐坐,好好休息。我

太累了[!][”] [“]那好吧[,][”]大树说[,]它尽量把身子挺高。[“]你看,我这个老树墩,正好叫你坐在上面休息。来吧,孩子,坐下吧,坐在我身上休息吧

[!][”]

学习运用引号的练习(二) 【填序号】 引号的作用有: ①表示直接引用 ②表示突出强调 ③表示否定或者讽刺 ④表示特定称谓 ⑤用来引用俗语、谚语、歇后语、古语等 1、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 】 2、这是我们组办的“热爱大自然”的手抄

报。【 】 3、“满遭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 4、罪恶的子弹还要挟着“和平之花”。 【 】 5、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

“摇篮”呢?【 】

6、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 7、鲸鱼的外形是极为理想的“流线型”。 【 】 8、大家采集起“茅茅针”

来。【 】 9、爸爸一定送你一顶“蓝

盔”。 【 】 10、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

上。【 】 (答案)1、这样的

“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3) 2、这是我们组办的“热爱大自然”的手抄报。(2) 3、“满遭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5)

4、罪恶的子弹还要挟着“和平之花”。(4) 5、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具有特殊含义) 6、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2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7、鲸的外形是极为理想的“流线型”。(2) 8、大家采集起“茅茅针”来。(4) 9、爸爸一定送你一顶“蓝盔”。(具有特殊含义) 10、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2) 学习运用引号的练习(三)【填序号】 A特殊含义B

强调C引用 1、爸爸一定送你一顶“蓝

盔”。( )

2、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

一点好。( ) 3、这是我们组办的“热爱大自然”的手抄报。( ) 4、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

上。( ) 5、人们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 6、你可真是我的“祖宗”

阿!( ) 7、“满遭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

千年了。( ) 8、拐弯的地方挖了一些岔道,叫\"迷惑洞''。( ) 9、真是\"一夫当关'',万夫

莫开''。( ) 10、像你这样的\"干净人''可真少见!( )

11、罪恶的子

弹还要挟着“和平之

花”。( ) 12、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 13、他在学下读书的时候,大家都称他为“辩论家”。( ) 14、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

的境界。( ) 15、大家采集起“茅茅针”来。( ) 16、荷兰获得了“欧洲花园”的美誉。( ) 17、鲸鱼的外形是极为理想的“流线型”。(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