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系统课程实习及设计》实践环节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泵与风机、热力发电厂 一、目的
“热力系统课程实习及设计”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一门必修的重要专业课程设计,是热力发电厂课程知识的具体应用和实践,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各项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的综合应用。其目的在于要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一个具体的电厂生产系统,掌握实际电厂热力系统的方案拟定、管道与设备选型及系统连接方式的选择方法,以及实际热力系统的能量平衡计算方法和热经济性指标的计算与分析方法。 二、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热力系统能量平衡的计算,可以应用热经济性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各种热力系统的热经济性进行计算、分析。
2.熟练掌握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的常规计算方法,了解发电厂全面性热力系统的组成。
3.绘制的图纸清洁美观,图中各项内容符合制图要求。
4.课程设计说明书内容应充实,条理应清楚,书写规范;计算过程字迹工整,逐页编号;说明书中的图表要列名,并按先后次序统一编号。 三、实践内容与时间分配
表1 课程设计内容及时间安排
序号 1 实践内容 原则性热力系统的拟定 基本要求 掌握原则性热力系统拟定的基本步骤 掌握由外及里、由高及低的步骤,正确选取热平衡对象,正确列出方程式,所有计算误差应符合热力计算要求,计算必中须采用国际单位。 定量计算结果与定性分析要相吻合 每人独立完成设计任务 讲述清楚明了 时间分配 (天数) 1 2 原则性热力系统的计算 4 3 4 5 系统的热经济性分析 学生总结,整理报告 答辩 3 1 1
合计:
10 四、实践条件与地点建议 1. 实践基本条件要求
(1)、必须完成该课程相应先修课程的学习。
(2)、具有图书馆、资料室等查阅参考资料和工具书条件,具有计算机等
计算工具。
(3)、手工绘图工具。 2. 实践地点建议 (1)、实验室 (2)、专用教室 五、能力培养与素质提升 1. 能力培养
本课程设计是“热力发电厂”课程的实际应用,以具体的电厂实际热力系统为研究对象,将已学的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知识应用于实际热力系统,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掌握电力企业能量平衡及热力系统综合分析的方法,关键在于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因此通过本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初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本课程设计需绘制工程图纸,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看图绘图能力;本课程设计需学生间合作完成,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及协作能力。 2. 素质提升
通过本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合理选择和分析数据及进行科
学计算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算、制图、书写工程设计说明书等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对工程技术问题的严肃认真和负责的态度,从而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六、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
1.考核方式:考查。 2.成绩评定及标准:
(1)设计期间的学习态度、出勤率、表现和遵守纪律的情况等,占30%; (2)设计报告(或说明书)、设计日志、图纸质量的质量,40%; (3)答辩回答情况,占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