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农村基础教育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关于农村基础教育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来源:爱go旅游网
夫教赘 2010年8月号中旬刊 关于农¥,-j-基础教育服务于新农¥,-j-建设的思考 刊、健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毫州分校,安徽毫州摘要: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 一236800) 基础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石,在我国这样 个农业大国.农村基础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占有重 要的地位。可以这样理解。农村基础教育在培养新型农民 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统计,“在全国5亿农村劳 求。农村基础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基础战略地位。因 此,用新的教育理念来完善农村基础教育,培育新型农民, 进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步伐.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新农村建设四个“必须” 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0%,高中以上的只占 12%,全国92%的文盲半文盲在农村”①。由此可见,我国农 村劳动力的教育层次低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因此。 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道德法律意识,培养造 2oO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 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 出了今后五年我们的工作任务.其中第一项就是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也分别于2006年 2月14日和20日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 题研讨班上对“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怎样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由 此可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社会全面发展 的角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推进“三农”问题改革的长 远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关键在于培养出有文化、 高素质、能力强的新型农民。因此,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应成为教育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 根据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 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农村基础教育在提高农民经 济水平、基本素质与民主法治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就具有较高素质、娴熟技能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 供有力的人才保障,是基础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所面 临的重要课题。 1.农村基础教育是提高农民经济水平的基本途径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曾经作过这样的预测:“小学教 育的投资回报率为35%,中学教育的投资回报率是10%. 高等教育是1l%。”据此可以看出,投资回报率随着教育 程度的提高在递减。也就是说,基础的教育反而有高的投 资回报率。概而言之,农村基础教育可以提高农民的文化 程度,而在一般情况下,劳动者的文化程度和其劳动生产 率是成正相关的。即文化程度越高劳动生产率越高,劳动 生产率越高.其带来的经济收益就会越高。因此,要想提 高农民的经济水平,就必须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 力度,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提高农民的技术技能。 2.农村基础教育是提高农民思想意识的重要保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对我国农民的生活产生的影响 、农村基础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建设新农村,关键在于培养新型农民。农民是新农村 建设的对象。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政府支持、外来帮助固然非常重要,但是最终还是 是相当大的。农民的思想意识出现多元化特征。一些农村 要通过农民自身去解决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而构建新的 生存和生活环境。因此,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新农村建设 目标的实现与否。如果农民的基本素质不能够得到很好 的提高.新农村建设就基本上属于空中楼阁,不会达到预 期的目标。因而,加强农村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关键所在。因此,农村基础教育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本 地区.小农意识、封建落后意识仍然占有主导地位,同时, 些农民的法治意识也较淡薄甚至是空白。 一首先.大部分农民沿袭的仍是传统的耕作思想和技 术经验,几乎没有科学技术方面的学习和投入;其次,重 男轻女、男尊女卑思想仍然严重,封建迷信活动泛滥;最 后,农民法制意识淡薄,有的农村干部作风粗暴、方法简 单,损害群众利益的情况时有发生,农民却不知道去维护 内容。承担着造就新型高素质农民的重担,为新农村建设 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提供人才支持。 容易接受教师语言态度、行为习惯的影响。教师健康的人 格特征突出表现在如何对待教育工作、怎样对待所教的 学生。其中,教师性格特点对学生的影响不能忽视。如果 教师经常为不良的情绪所困扰,就会把烦恼、怨愤迁移到 学生身上。如长期患病、婚姻失败、人际关系不和等,都可 能使教师上课无精打采,一旦工作不如意时,就大动肝 火 所以.高“情商”的教师首先善于控制与疏导自己的情 自身的合法权益。这些现象,都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绊脚 石。要顺利解决这些影响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和矛盾,既要 病了,我也不在儿童面前表示出来。” 人格健康的教师既知道如何工作,又有多方面的生 活情趣,善用休闲时间缓解工作压力;当压力过多难以承 受时,懂得寻求社会支持以避免心理失衡。 总之。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迁,改变了传统 的社会结构。在竞争日趋紧张、激烈的环境里,人们需要 面对更大的生存压力。教师在社会转型时期,也为多元道 绪.不在不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生气、发怒。马卡连柯以自 身的体会为教师树立了榜样,他说:“我从来不让自己有 忧怨的神情和抑郁的面容。甚至我有不愉快的事情,我生 德价值观所困,必须接受职业所带来的各种压力。心理健 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才能适应职业发 展的需求.以不断的创新精神推动素质教育。 125 20104-8, ̄号中旬刊又放货 靠党和政府的政策帮扶。又离不开农村基础教育的渗透 和影响。因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如何通过农村基础 需要。使教育真正得到农民的支持.成为农民发展的希望。 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按照新《义务教育法》,依法加大 推进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力度。做好宣传工作,尽可能 减少辍学率。另一方面要根据升入高中的只是一部分,大 部分农村学生要回到农村的现状.使农村基础教育立足于 建设与农业生产经营紧密联系的乡土教材.通过收集大量 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典型.使学生们了解一些农民的成功 经验,透彻理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真谛;将一些 实用、先进、科学的生产理念和生产技术编入课程,彻底改 教育更好地改变农民思想,提高农民素质,从而促进农村 经济与环境安定、和谐、健康地发展,是新农村建设面临 的重要课题。 总之,要想全面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生产发 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面的要 求,农村基础教育的作用可见一斑。 二、农村基础教育服务于新农村建设要做到四个 “必须” 通过对农村基础教育作用的分析,可以发现,农村基 础教育在提高农民经济水平和思想意识方面有着非常重 要的影响。我认为,要想实现新农村建设,培养和造就新 型农民,农村基础教育要做到四个“必须”。 1.农村基础教育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必须立足于农民 的终身发展。 终身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世界各地实现终身发 展的一些措施已经出台。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 变我国农村整体的弱势状态,就要把农民看作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从农民素质抓起。而要想使农民的 素质真正提高。就必须以终身发展的观念来看待、定义和 解释基础教育。只有农村基础教育成为农民终身学习的 基础,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才可以真正实现。因 此,基础教育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必须使广大农民树立终 身学习的理念.从而实现在生活方式上更加健康、高尚、 文明;在思想上乐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不断与时俱进。 2.农村基础教育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必须立足于相关 政策的扶持。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帮助。对于农 村基础教育来说,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不断加大投入。近 年来,各级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虽明显加大.但离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教育的需求仍相差甚远。各级政 府应当在农村义务教育全免费、学校危房改造、图书馆建 设、实验设备配置、远程教育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 另外.通过提高教师待遇、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促进 农村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由于工资待遇、住房 条件等方面远低于城市教师,农村学校师资匮乏,教师流 动性大,从而导致基础教育质量低下,学生学不到有用的 知识技术。因此,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达到教师 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保证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 再者。进一步均衡城乡教育资源。我国的教育资源尤 其是优质的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在城市。因此,一方面可以 制定各种优惠政策,使更多的农村孩子能够有机会进入 城市学校就读,共享城市教育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城 市的教育资源进一步均衡到农村地区,通过支教、轮教等 多种方式,努力缩小城乡差别。 3.农村基础教育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必须立足于农村 教育自身发展的特点。 提高经济收入是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新农村 建设的物质基础。因此,农村基础教育要以提高农民经济 收入为出发点。农民工的出现,实际上是农业的低收入使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出,这对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的 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对于农业的现代化造成了严重的负面 影响。因此,农村基础教育要千方百计地立足于满足农民 126 变农村基础教育“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现状, 使农村基础教育真正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4.农村基础教育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必须立足于农民 思想意识的改善和提高。 思想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加强对农民思想意识的教 育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农村基础教育作为新农村 建设中思想建设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对农民进行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重任。 学校首先要坚持不懈在校园中进行党的基本理论、 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大力弘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 不息的优良传统及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激发 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和竞争意识.达到村村谋发展、家家忙 致富、人人思创业的良好风气。其次.要推进文明健康的生 活方式,引导农民摒弃陈规陋习,脱离落后思想的侵蚀,把 农村学校变成农村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摇篮。只有先进的 思想文化占领整个农村阵地,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确立强大的思想保证。再次,应成为对农村青少年进行法 制教育的主要场所。通过农村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不断 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观念,使他们了解有关法律知识, 懂得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规,从而提高守法的自觉性。最后, 农村基础教育还可以通过其他的一些渠道和多样的活动 形式,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法制思想,普及法律知识,帮助 农民了解自身的一些合法权益.并逐渐养成遵法守法的良 好习惯,从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综上所述,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水平从一定程度来 说直接决定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因此,对于新农村 建设而言,农村基础教育是载体,是推动力。它通过培养新 型人才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注释: ①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 研究.http://www.cdss.gov.cn/yanjiu/ndwz/wp/498.htm. 参考文献: [1]林树森.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N].经济日报, 2006-03-09. [2]张小建.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N].人民日报,2005- 11-22. [3]蒋国河,温锐.八十年探索与新农村建设学术研 讨会综述.经济学动态,2008,(O4). [4]邹江南,邓国红.帮扶新农村建设见成效.中国统 一战线,2008,(03). [5]张宝文.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人才支撑[N].人民日 报.2005一l 1-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