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来源:爱go旅游网


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学前教育应遵循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发展规律,以尊重幼儿个性发展为目标,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举,注重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然而在农村,由于幼儿教师数量不足,很多乡(镇)中心幼儿园、学前班教师,都是从小学教师中过渡来的。因此,他们在教学中,始终抹不去小学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对幼儿过早的进行汉语拼音、写字、算术等方面的教学。部分幼儿园为了赢得家长的支持与好评,教育内容与方式严重违背《幼儿指导纲要》的原则。这样不仅使幼儿产生厌学情绪,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到幼儿身心发展和智力发育。因此,本文从四方面对如何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进行了论述。目的是为了矫正农村幼儿教师不规范的教育、教学行为,改变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倾向。

标签:学前教育; 克服 ;小学化 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这是《指导纲要》对学前幼儿教育的要求,可是现实与《纲要》的要求总是存在差距,那么如何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我有以下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揭开心中的疑点和困惑。

一、在保教活动中要体现游戏是学前幼儿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

学前幼儿课程是与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课程的实施必然是情境性、参与性、活动性的,与幼儿的认知、情感、个性、生活、社会经验紧密相联。幼儿只有在现实的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究、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才能获得知识与体验。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前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学习特点和幼儿课程生活化的特点出发,设计实施课程。如:美术课《二方连续》的学习中,为了让幼儿更清楚、容易的感受二方

连续的折叠方法,可以设计一个手拉手的游戏,先让四名幼儿手拉手站成一横排,然后变成两竖排,再变成一竖排,让幼儿先初步感受什么是折叠,应该怎样折叠,再把这一竖排的幼儿让手拉手变成一横排。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与幼儿的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结合幼儿自身已有的经验,让他们明白二方连续不光要连在一起,还需要折叠和展开。又如:科学课《碘伏与淀粉》中,教师要能抓住幼儿好奇好问、爱探索、对周围事物充满神秘感的特点,利用变魔术的游戏,将幼儿学习的激情与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中,并用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猜想验证等方法,让幼儿参与整个实验过程,见证碘伏与淀粉发生反应后变蓝的奇妙现象。

二、教学过程要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注重培养幼儿各种能力同时协调发展

学前幼儿由于年龄小、自控能力弱、好动爱玩、模仿性强、有意注意时间短、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给教师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麻烦与难度。如果教师能够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处理好教材和幼儿,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也是不难的。如:语言课《尾巴》中,老师可以利用情景创设,先出示兔子、猴子、鸭子、公鸡四种小动物的图片,让小朋友观察它们的尾巴有什么特点?再出示铲子和鸭子的图片,毽子和公鸡图片,猴子和兔子图片,让幼儿再观察,说它们的异同。通过图片的反复出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分辨能力、思维能力。然后再设计一个“找尾巴”的游戏,让四名幼儿分别手拿燕子、小金鱼、猴子、海豚头像的图片,另外四名幼儿分别拿着燕子、小金鱼、猴子、海豚身体及尾巴的图片让他们跟随音乐找朋友,找到朋友后要求幼儿将找到的朋友,尾巴的特点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达出来。通过让幼儿准确快速“找朋友”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开口说话、交流看法、表达思想的欲望和激情。达到培养幼儿倾听能力,记忆能力,应变能力,语言组织与口头表达能力,合作与协调能力同时发展的目的。

三、教师语言和肢体语言要富有学前幼儿教学的特点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和肢体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会使用恰当的语言和肢体语言与幼儿进行交流,语言的内容要丰富有趣、生动形象。如:音乐欣赏《挪威舞曲》中,有位老师戴着小鸭头饰,跟随轻快、愉悦的音乐,用非常优美的舞姿给幼儿展示了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一群鸭宝宝跟着鸭妈妈在湖边嬉戏玩耍,突然刮起大风,暴风雨即将来临,小鸭们非常害怕,不一会儿雨过天晴鸭妈妈又放心的和鸭宝宝在湖边安心玩耍的情境。教师用她形象逼真而又顽皮、富有童趣的舞姿、优美夸张而又不脱离幼儿生活经验的动作,将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全都集中到教学内容中。特别是当音乐节奏越来越快,声音越来越紧张、急促,暴风雨马上就要来临时,老师把鸭妈妈那种担心、疼爱、竭尽全力呵护鸭宝宝和小鸭们那种恐惧、害怕的心理活动表现的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幼儿一个个睁着圆圆的大眼睛,看的出神入化,完全被教师充满情感的肢体语言所感染,连听课老师,也情不自禁的进入了她的故事表演中。可见,好的语言和恰当的手势动作,能够有效的集中和延长幼儿的有意注意力,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内容,使幼儿初步感知音乐最能表现人的内心情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热情与兴趣,使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活动中,达到和教师深度互动的境界。

美术课中,老师用“小剪刀要休息了,不要吵醒它”提醒幼儿不要乱动剪刀,注意力要集中等一些儿童化、拟人化,生活化的语言与幼儿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使幼儿自觉自愿的接受老师的要求与建议。音乐课《喂鸡》中,有位老师戴着小鸡的头饰,用充满慈爱的语言和幼儿的一段对话,师:“我是谁”?幼:“小鸡妈妈”。师:“能不能让我再高一个级别”?幼:“鸡妈妈”。师:“那我的鸡宝宝是谁?”(老师张开双臂)全班幼儿一起扑向老师的怀抱。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和对话,一下将幼儿那种胆怯、生疏,不愿意配合陌生老师的心理障碍消除的无影无踪。

四、做好家园联系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的到来,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大部分家长总希望教师给孩子多教一些知识,让孩子多背一些儿歌,多做一些数学题……家长观念上的这些误区给幼儿园教育带来很大压力,给幼儿增加了沉重的学习负担,同时给新《纲要》的实施也带来了诸多不便,使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要杜绝这种现象的蔓延,教师必须要积极主动的与幼儿家长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向家长介绍学前幼儿的教育内容和要求,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基本理念,了解学前教育在幼儿成长期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支撑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千万不要为了迎合家长的意愿而随意改变《幼儿指导纲要》的精神和教育目标,违背幼儿教育原则。如:不定期的针对一些家长感兴趣的热门话题,教育难点问题,开展家长论坛,让家长各抒己见,提出问题,发表见解、沟通交流,从而达成教育共识,促使家长更加关注科学的教育观,理智地看待学前幼儿教育。也可以通过举办家长开放日或其他形式多样的开放活动,吸引家长参加,使家长真实的感到幼儿在情感、能力、态度等多方面的提高,坚信幼儿园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权威性,从而能更主动的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教育。只有这样,幼儿教育才能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

要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除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观、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较高的专业素养、指导技能外,还要有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同时还要做好家长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幼儿的可持续性发展,才能用正确的教育观对孩子实施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