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穴位埋线治疗高脂血症3 4例 附普拉固治疗30例对照 310003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袁俏梅 史红辉 关键词 高脂血症 穴位埋线 足三里 夹脊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高胆固醇血症、高甘 油三酯血症不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有着密切关系,而且对冠心病急性事件,如心 绞痛、心肌梗塞、冠脉猝死等发作起着重要作 用。笔者近年来用穴位埋线治疗高脂血症,取 得非常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共收治高脂血症64例,随机分为埋线组和 服药组。埋线组34例,其中男24例,女10例; 年龄45~67岁,平均56.8岁。服药组30例, 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48~72岁,平均 58.4岁。所有病例均在我院生化室测定总胆固 醇(TC)>5.7mmol/I ,总甘油三酯(TG)> 1.45mmol/L,并排除近期内发生心肌梗塞、脑 血管意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等。 2治疗方法 2.1埋线组:采用双侧足三里、第10胸椎夹 脊穴。将2cm长的0号肠线从针尖入口处穿入 9号注射针头,将28号2寸长针灸针剪去针 尖,从注射针的针尾插入针芯,便作成埋线针。 这一过程要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完成。消毒穴 位处皮肤,将此注射针刺入穴位内所需深度,出 现针感后,轻推针灸针,同时退出注射针,将 肠线埋入穴内,局部以无菌干棉球按压片刻即 可。1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1月。共治疗2次。 2.2 服药组:口服普拉固,1日1次,1次1片, 30日为1疗程。 3治疗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指 标的自身比较(X±SD)。埋线组:治疗前总胆 固醇是6.416±0.443,甘油三酯是2.010± ・396・ 0.254;第一疗程后总胆固醇是5.886±0.464, 甘油三酯是1.779±0.242;第二疗程后总胆固 醇是5.070±0.487,甘油三酯是1.674± 0.234,服药组:治疗前总胆固醇是6.403± 0.498,甘油三酯是1.920±0.294;第一疗程后 总胆固醇是5.656±0.408,甘油三酯是2.101 ±0.465;第二疗程后总胆固醇是4.879± 0.342,甘油三酯是1.893±0.376。 经比较,埋线组治疗1疗程后,异常的血清 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经t 检验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均有显著差 异(P<0.001)。服药组血清总胆醇下降,与埋 线组比较,疗效较好,有差异(P<0.05),但是 甘油三酯未见下降。第一疗程后,服药组有4例 由于肝功能出现异常,停止治疗。第二疗程后, 两组血清总胆固醇值无显著差异(P>0.05), 而服药组的甘油三酯仍未见下降。这说明穴位 埋线在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上和服用普拉固有同 样疗效,而且有较好的降低甘油三酯的疗效。 4体会 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属于“痰浊”,“瘀 血”范畴。从五脏功能来看,与人类脂质代谢 最为密切的莫过于脾脏。因脾失健运,痰浊内 生,便会造成血脂增高。足三里穴可健脾化浊, 有报道,足三里对老年患者的循环系统有整体 调节作用,能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总胆固醇 和甘油三酯。故穴位埋线取用之。又油质之化 解,需赖胆汁之分泌,因而当取胆俞。但胆俞 在第十胸椎旁开1.5寸处,在此处埋线恐怕不 太安全。故改用夹脊以替代,可促进胆汁分泌, 加强油脂分解。穴位埋线是利用羊肠线,通过 长时间刺激穴位来治疗疾病。 收稿日期 2002—06—10 ・浙江中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