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分析

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分析

来源:爱go旅游网
2014年第29期 经济研究导刊 No.29,2014 总第247期 EC0N0MIC RESEARCH GUIDE Serial No.247 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分析 张 英 (沈阳医学院,沈阳1 10034) 摘要:对高校核心竞争力进行定性分析,采用符合高校核心竞争力动态发展特征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研究。使 高校在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中实现生存和发展,对国民素质的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地位的提升都具有重 大的现实意义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高校;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D63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9—0161—02 随着高等教育作用的凸显及其被社会各界普遍关注,高 校间的竞争愈加激烈。我国高校竞争的产生与不断加剧体现 二、高校核心竞争力要素分析 在以下几方面:首先,经济体制的转变,使得高校地位与教育 核心竞争力是高校所独有的特色和竞争优势,这种特色 资源主要由政府计划分配转向由市场分配,即高校要想提升 和竞争优势来源于高校基础资源的投入、对核心要素进行有 市场中的地位并取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则必须要参与市场竞 效整合的特有能力、先进的校园文化、良好的社会声誉等。本 争;其次,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需求多样化发展,我国高校 文通过分析高校核心竞争力内涵、特征及构成要素,并结合 出现了数量迅速增加、规模不断扩张、学费上涨等现象,社会 高校的组织特性与发展特点,将高校核心竞争力概括为两部 各界特别是学生及家长、用人单位、政府等利益相关者越来 分:一是高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必须投入的核心要素;二是 越关注并需要了解高等教育质量和高校的发展状况,学生及 获取竞争优势的独特能力。其中,核心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学 家长以此为衡量“投入产出比”的依据、用人单位以此为制订 科资源和无形资源;独特能力包括人才培养能力和科研能力。 招聘计划的依据、政府部门以此为划拨财政经费的依据等, (一)人力资源 这增强了高校对教育市场和资源的争夺意识,加剧了高校间 核心竞争力是高校的人才资源在利用高校所拥有的各 的竞争。再次,随着知识全球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步伐的加 种资源进行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时所形成的整体的竞争能 快,各个高校已不再满足于只在本国范围内争夺有限的教育 力,因此,人力资源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谁拥有一 资源,而是把竞争范围扩大到全球范围内,从而形成了在全 流的人才,谁就能够在某个领域中占有优势地位,从而为高 球范围内争夺教育资源的竞争格局。最后,高等教育财政出 校形成核心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人力资源不仅包括 现短缺,不管是公立高校还是民办高校,从政府取得的财政 优秀的师资队伍,还包括优质的生源。一方面,师资队伍是高 资金越来越少,高校不得不寻找各种筹资渠道,保证高校正 校对优秀人才资源的储备和能继续开发的潜力,是高校创造 常运行和顺利发展,这更是加剧了各高校对教育资源的争 价值、形成竞争优势重要而直接的力量。高校聘用的教授、两 夺。因此,高校如何应对激烈的竞争,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 院院士、教学名师等都是长时间为高校工作的人员,他们为 存与持续发展是每一所高校亟须解决的问题。 高校很好地完成教学与科研任务发挥重要的作用。另一方 面,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最终表现为市场对毕业生的容纳程 一、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度和认可程度,而毕业生的质量与学生生源质量有很大的关 高等教育领域引入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以后,很多学者借 系,因而优质生源也是影响核心竞争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 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给出了高校核心竞争力定义。但高 素之一。人力资源的构成要素包括:中科院、工程院院士;长 校是具有特殊组织特性的教育组织,不同的人对其本质特征 江学者、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教学名师;教师的学历结构; 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因而学者们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认 师生比;生源质量等。 识与界定存在一定的差异,高校核心竞争力是由优势学科这 (二)学科资源 一核心要素构成的,优势学科对高校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 “学科是某一科学领域或某一门科学的分支,是人类经 用,学科发展水平直接决定核心竞争力水平的高低。 过长期的探索、经验的积累和知识创造而形成的科学分类, 收稿日期:2014一O8—13 作者简介:张英(1961一),女,辽宁沈阳人,高级会计师,从事高校财会研究。 一161— 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在高等 教育领域中,高校学科的内涵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教学科目” 或者是具体的某个专业,而已形成了包容性较强的知识体系 关系到高校的生源质量、毕业生的就业市场、社会各界的支 持等直接影响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教育资源,社会声誉的好坏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高校核心竞争力水平的高低,决定了高校 对教育资源的获取能力,也决定了高校的进一步发展。衡量 高校社会声誉的要素包括:社会各界的捐赠、高校年招生计 和具有管理能力的办学实体。学科是连接高校教学人员、科 研力量、各项科研活动、筹备教育资金和人才培养的基点,是 高校履行职能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因而在高校中,创造知 识、传播知识的职能主要由以学科为基础的专业来承担;高 水平的科研活动也是基于学科的基本设施、学术团队等进行 的。总之,“没有一流的学科就没有一流的大学”这句话充分 说明了学科在高校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同时也反映了 划完成率、学生的第一志愿填报率等。 (四)人才培养能力 人才培养能力是指高校基于基本职能培养目标人才的 能力,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包括人才培养的层次、 数量和质量。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第二届中外校长论坛 谈 优势学科的培育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持续发展具有 重要作用。学科资源的构成要素包括:高校拥有一级学科、二 级学科的情况;国家重点学科数量;拥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学科 建设基地的情况。 到,“在中国高等教育逐步大众化的今天,高等教育的人才培 养规格应是多样化的,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评价也应有多样化 的评价体系,只要办出成绩,就该得到社会的认可,这才是一 种良性循环。”即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一步深化,高校应 (三)无形资源 以上阐述的是核心要素中的有形资源.而文化、社会声 该注重各类、各层次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有效满足社会对 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层次的构成要素包括本科 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流动站点、留学生。 誉等无形资源作为竞争资源的一种,也是影响竞争力的重要 因素。无形资源的形成需要经历长时间的积累与积淀,是最 高校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的提高,是国民经济发展和国 民收入提高的重要因素。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 具备难以模仿性的资源的,因而无形资源也是影响核心竞争 力的核心要素之一。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无形资源包括校园文 化和社会声誉。 “校园文化是指围绕高校职能建立起来的一套价值观、 革命带来的挑战,培养各种专门人才、高水平人才并满足社 会人才多样化需求,是高校办学的根本目的,其构成要素主 要包括:升学率、毕业生就业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 文等。 (五)科研能力 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建筑风格等的集合体。”即校 园文化是学校维持团结的精神力量,是高校全体师生共同的 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构成师生独特的教学模式 科研活动不仅可以为高校发展筹集资金、增强科研竞争 和学习氛围,并以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吸引高素质、高水平的 师资为目标。校园文化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高校全体师生 的价值观、行为方式、语言习惯、人文情怀、高校的制度规范 等因素。 社会声誉是高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重要的 力,还有助于吸引优秀师资和优质生源,增强高校人才竞争 力。科研能力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之一,是社会各 界用来评价高校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高校要想获得竞 争优势,就要努力创造自己的学术优势,同时结合经济、社会 与科技发展的需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更多的科 研成果,不断提高科研实力、构建某些领域的科研优势。科研 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承担国家科研项目情况;在SCI、EI、ISTP、 无形资产,是高校文化优势和实力的体现。声誉一旦形成,就 是高校独一无二的重要资源,也可以说声誉既是高校长期发 展的产物,也是高校持续发展的必备资源。这种资源具有较 强的辐射效应,能带来一系列的良性循环,因而高校都非常 重视社会声誉的提升。社会声誉作为高校重要的无形资源, 参考文献: CSTPCD等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人均科研经费;获得国 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果奖、国家自然科学奖的情况;科研成 果转化能力等。 【1】毛亚庆,夏仕武.何谓大学核心竞争力[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3(2):108—112. [2】张红波.试论高校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fJ1.科技与管理,2004,(2):136—138. [3】王建红.大学核心竞争力研究的一个新视角『J1.现代教育论坛,2009,(2):42—45. 【4】施鲁莎.论大学文化与高校核心竞争力【J].盐城工学院学报,2010,23(4):67—70. 【5】侯光明,黄莉.现代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建设IJ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6(1):3-7. 【6]卞宁,武德昆.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分析【J1.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4,20(2):92—94 【责任编辑王佳】 —162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