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市第六实验小学 赵艳侠
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理解重点词句,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学习运用以点带面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 围绕核心问题,研读重点词句,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学习运用文章以点带面的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回忆主要内容。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大娘 救伤员 失去孙孙 小金花 救老王 妈妈牺牲 大嫂 挖野菜 双腿伤残
二、品词析句,自主研读
过渡语:本文作者魏巍曾经在朝鲜战场与战士们一同出生入死,他曾经这样深情地说:“在朝鲜的每一个日子,我的心常常被一些东西感动着。”如今,当我们读起《再见了,亲人》时,心中也一定会涌起和作者魏巍同样的情感。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用心阅读,看看文章的什么地方深深地打动了你的心。
出示中心问题:用心阅读,看看文章的什么地方深深地打动了你。划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做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
(一)自由读文,整体把握 (二)全班交流。
过渡语: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现在请你结合自己所划的句子谈谈文章的什么地方深深感动了你?(大娘、小金花、大嫂的故事,学生谈到谁就讲谁)
预设:1、“大娘送打糕”这部分让我感动,因为大娘为了给志愿军战士送打糕,累得昏倒在路旁了。2、小金花救侦查员这部分令我感动,因为小金花为救侦查员失去了妈妈„„
指名读这些内容,读出自己的感受。学生交流。
三、品读重点,深入挖掘
过渡语:为了志愿军战士,朝鲜人民不仅仅是劳累,还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品读点(一)
出示句子: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指读。交流“唯一”独一无二 再没有第二个„„ “唯一”说明了什么?
预设:1、大娘的亲人只有孙子一个人2、大娘除了孙子再没有别的亲人了„„
“失去唯一的小孙孙”大娘今后的生活会怎样?(预设:大娘今后将孤独一人。当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她要独自承受。生活没有了依靠和快乐„„)
过渡语:即便如此,当敌机呼啸而至的时候,大娘毅然背起了伤员,永远地丢下了自己的小孙孙。这就是我们的大娘!这就是我们的亲人!
指导朗读。让学生抓住“背起”“ 丢下”“唯一”感受大娘的大爱 )。 过渡语:其实,在这8年的时间里,大娘为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付出的太多太多! 难怪志愿军战士深情地说
出示句子齐读:“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引导学生想一想,在这八年的时间里,大娘还为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做过什么?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小组讨论)。 (师生交流)
预设:大娘给战士们做棉衣。前线的伤员太多,大娘就帮护士给战士包扎伤口等。
过渡语:同学们,尽管这都是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但正是这些,却让远离祖国的中国战士感受到了亲人无微不至的关怀,母亲慈祥宽厚的疼爱!同学们,就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读这句话吧!
齐读读 、展示读 注重“八年来”“多少”“多少”这些词语感受大娘的含辛茹苦,默默奉献。
引导学生想想象这是一位怎样的大娘?
预设:关怀体贴的大娘。 无私奉献的大娘。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大娘„„ 出示句子: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志愿军战士对朝鲜大娘深深的感激。 品读点(二)
过渡语:在与朝鲜人民分别的日子,这位可亲可敬的大娘也赶来相送了!此时,我们的战士深情地对大娘说——
出示句子: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生读。 师小结:这就是我们的大娘,这就是我们的亲人!
出示句子:(学生分角色读。)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
品读点(三)
过渡语:大娘为志愿军所做的一切深深地感动了我们,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深深地感动了你?
生读“大嫂为了志愿军能吃上野菜失去了双腿”,谈出自己的感动。
过渡语:大嫂,是家里的主要劳力,她上有年迈的父母需要照顾,下有年幼的孩子需要抚养,然而为了志愿军能吃上野菜,她却永远地失去了双腿。而在志愿军即将回国的日子,她是背着孩子拄着双拐来了,她,已经送了几十里。这就是我们的大嫂,这就是我们的亲人。
出示句子:(指导朗读)看,您的孩子在您的背上睡熟了。山路这样崎岖,您架着双拐,已经送了几十里
小结:这就是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所作的,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民的亲人!其实,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的不仅仅是这些,大娘、小金花、大嫂是朝鲜人民的代表,作者选取了典型事件来写,点面结合,这种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过渡:中国人民志愿军到底为朝鲜人民做了什么,能把它找出来吗? 预设:
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那一回,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 那是1952年的春天...我们缺少蔬菜...
小结:中国人民志愿军也为了朝鲜人民付出很多,因此说中朝两 国人民的友谊——(学生接着说:非常伟大!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 用鲜血凝成的! 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比山还高比还海深!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过渡语:尽管中朝两国人民千般的不舍,万般的不愿,分别的日子还是来了。列车就要开动,望着大娘、小金花、大嫂,望着数不清的朝鲜人民,望着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志愿军深情地说—(教师引读课文最后一部分) 四、总结升华,延续情感
同学们,中朝两国人民8年的浴血奋战,生死相依,用鲜血铸成的伟大友谊跨越国界,穿越时空,让我们把所有的感动凝聚在这深情的呼唤中(生再读课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自由读、大家读、教师引领读等多种多样的朗读、品读中,感悟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铸成的伟大友谊。此外,抓住文中重点句子、重点词语,让学生品析、感悟,从而受到到情感的熏陶。
如:学习大娘救伤员这部分时,我紧紧抓住文中“唯一”这个词语,让学生理解、感悟大娘为救伤员毅然永远丢下自己唯一的小孙孙的大爱。进而激发学生想象:八年时间,大娘为志愿军战士还做过许许多多让人感动的事情。 教学课文最后一部分时,我设计多种多样的导语,采用领读的形式,让学生在一次次的高声朗读的基础上感悟中朝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此外,我抓住文中以点带面的写法,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尽管本节课我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我仍有一些遗憾,假如教师领读的过程配上音乐和插图,效果一定会更令人满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