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1009-6825 (2017) 20-0017-02
SHANXI ARCHITECTURE
山 西建筑
Vol.43No.20
Jul. 2017
• 17 •
雕塑在建筑中的巧妙应用
殷春丽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东深圳518000)
摘要:论述了雕塑与建筑空间结合时产生的艺术效果,对雕塑在建筑中的巧妙应用进行了介绍,指出巧妙地运用雕塑,不但可以 增强空间的魅力,激活空间活力,突出空间主题,也能起到一个建筑标志的作用。关键词:雕塑,建筑空间,人文思想,标志
中图分类号:J30-05
雕塑艺术已有很悠久的历史,对人类有着深远影响。建筑是 人们通过对自然界的改造为自己所创造的、符合自己生息繁衍需 要的物质环境。现代社会迅速发展,城市中满是冰冷的钢筋混凝 土建筑群。我们作为有责任的建筑师应该以追求舒适和有人情 味的空间环境为目的,从使用者角度设计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 求。现代人更加追求精神方面的需求。建筑空间作为人们接触 的重要空间,提供有文化内涵的舒适氛围已成为表现一个城市文 化的重要指标。如何在快速城市化的浪潮中,使雕塑与空间融 合,雕塑与建筑融合,创造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 目标。
雕塑作为媒介来传递人文思想,在建筑空间中扮演着重要的 角色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雕塑与建筑相结合,共同表达艺术和据主体功能区的调控要求,采取分区分类的调控模式,是乡村规 划和建设应有的基本策略。以孝汾平介灵区域为例,盆地农业地 区应突出中心村建设;盆地周边的城镇与产业重点发展区,是新 时期人口集聚和城乡一体化趋势最为明显的区域,应以城郊村和 中心村建设为重点,着力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城镇基础 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覆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山 区生态主体功能区需根据生态建设和扶贫开发的要求,积极推进 生态移民、异地搬迁扶贫等,促进人口向重点开发区迁移,缓解生 态主体功能区的人口压力,改善乡村居住生活条件;资源开采区 域,应重点做好采煤沉陷区、地质灾害易发区村庄的异地搬迁。
文献标识码:A
空间内涵,此时两者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在不断互动中相互衬托, 雕塑艺术得以再一次的升华,建筑空间的主题得以更清晰明确, 更加丰富精彩。正如福柯所言,我们并不是生存于虚空之中,而 是生存于一种关系整体之中。作为古老艺术形式的雕塑,又会与 建筑擦出什么样的火花,下面对雕塑在建筑中的巧妙应用分为三 类。雕塑经常作为建筑中的重要部分而存在,与环境和建筑有机 结合在一起,共同创造出满足人们的心理、生理、行为等方面需求 的艺术空间。
1以壁为纸,以雕塑为绘
雕塑与建筑共生,继承着传统文化的渊源,又历经着岁月的
洗礼。建筑就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可以参与的,是可以玩趣 的。建筑自身可以表达的文化性和艺术性,有时也需要外物的气口及服务半径的需求,既要充分考虑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设 施利用的便捷性,满足设施服务半径要求,依据“基础生活圈”需 求,配置教育、医疗、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4],又要充分考虑乡村 聚落人口变动的空间趋势,突出人口规模效应和村庄共享,提高 设施配置的效率,以达到配套设施的合理化。参考文献:
3 • 3统筹考虑便捷性和配置效率,合理布局基础设施
和公共服务设施
根据吕敏娟,郭文炯的研究[3],乡村聚落人口规模与乡村老 年人口系数、文盲人口比重、外来人口比重等均呈现出低度相关 关系。聚落人口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聚落的人口结构及发 展潜力。因此,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需要兼顾人
Guo Yan
(Shanxi Qiming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Design Co. , Ltd, Taiyuan 030006, China)
Abstract : This paper take Xiaofenpingjieling urban cluster for example, 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 firstly, the rural settlements in this region is mostly middle and small village in scale, and the scale differentiation is constantly increasing. Secondly, the population of rural settlement mainly flows to the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area. Lastly, the population changes of rural settlement is obviously in topography and central ci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rural construction planning from three aspects of classification promotion, zoning control, infrastructure and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layout strategy.Key words: rural settlements, population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dynamic, rural construction planning
收稿日期=2017-04-26
作者简介:殷春丽(1990-),女,在读硕士
Spatial evolution of rural settlement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rural construction planning
[1]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孝汾平介灵城镇组群规划
(2016—2030) [Z],2016.[2] 牛叔文,刘正广,郭晓东,等.基于村落尺度的丘陵山区人口
分布特征与规律—以甘肃天水为例[J].山地学报,2006, 24(6) :684-690.[3] 吕敏娟,郭文炯.资源型区域乡村聚落规模结构及空间分异
动态[J].经济地理,2016,36(12) :126-134.
[4] 杨飞.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内容及重点的思考——以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为例[J].小城镇建 设,2016(6) :40-45.
• 18 •
第43卷第20期
2 0 1 7牟7月
山西建筑
氛烘托和具象表达。作为造型艺术的雕塑,可以创造出具有一定 空间的艺术形象,让参观者可以观察,可以触摸,可以嗅到。这样 的艺术让参观者切身来感受雕塑艺术家给我们带来的视觉盛宴和 思想内涵。建筑设计之前的场地规划设计会在建筑周边设计有一 定的场所空间,这些空间可能是广场,可能是景观绿地,可能是停 车场等等。当建筑立面采用单一简洁材质,此时便可以在建筑周 边的场地中设计一雕塑,来达到以建筑为背景,雕塑为画的艺术效 果。例如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是传统苏州建筑风格与 现代建筑的诠释。博物馆的中心庭院设计有片石假山,该假山的 原型来源于贝聿铭建筑师喜爱的米芾山水画,贝聿铭建筑师将该 山水画加以立体呈现。片石假山立于白色粉墙之前,“以壁为纸, 以石为绘”,白色粉墙为假山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在朦 胧的江南烟雨笼罩中,远远望去就像连绵不绝的山峦,宛如一幅中 国水墨画,颇具中国传统文化神韵,别具一格。由我国台湾建筑师 陈瑞宪设计的汕头大学的图书馆,是一座非常典型的现代主义作 品。图书馆的立面简单,形体简约,立面材质主要是土黄色的砖。 图书馆外的雕塑是由以色列设计师设计的《高瞻仰俯》。雕塑由 一大人和一小人组成,大人又由无数小人组成,象征社会,小人则 象征自我。希望以此表述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关系。雕塑以汕头大 学图书馆立面为背景,简洁的立面为雕塑的表达提供了有利条件, 同时也为建筑增添艺术气氛。
建筑与雕塑的结合,相互作用,相互衬托,达到互利共赢的效 果。此时建筑空间与雕塑之间是互动、互补的关系,雕塑与建筑空 间相互表现并共同构成艺术效果。雕塑造型与建筑场景是相互表 现并共同构成艺术效果,达到了空间与艺术的统一。
一次的升华,使空间更具有艺术气息和文化内涵,使建筑得以更明 确的表达空间主题。
具有象征寓意手法的雕塑位于建筑的显要位置,建筑空间得 以通过雕塑来强调其主题。此时表达特定建筑空间主题的雕塑发 挥统领者和聚焦的作用。虽然建筑和雕塑彼此都有自身不同的空 间语言和风格,不同的表达途径,但是它们为了同一个主旨,采用 和谐统一的主题,达到艺术效果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4结语
雕塑艺术在建筑空间中有着巧妙的应用,两者相互渗透融合,
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当优秀的雕塑运用巧妙合理时,雕塑不但可 以增强建筑空间的魅力,激活空间活力,突出空间主题,也能在空 间中起到视觉焦点或者作为一个建筑标志的作用。雕塑设计于建 筑环境中,与建筑产生着互动,同时也与建筑中的人产生着互动。 雕塑用自身的艺术语言对建筑空间再诠释,从而使建筑空间的艺 术气息和文化内涵得以提升。优秀的雕塑在建筑环境中不仅可以 作为一个建筑的标识,而且还满足着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陶冶人 们的情操,熏陶人们的文化内涵。让人们深切感受到雕塑在建筑 空间中巧妙应用的价值所在。
雕塑与建筑主题相统一,艺术风格相融合,就达到了空间与艺 术的统一。雕塑被建筑中的人接纳时,雕塑与建筑中的人也产生 互动,雕塑、建筑和人达到统一,产生共鸣。雕塑作为一门独特的 艺术语言来诠释建筑空间、人文环境的属性内涵,从而达到提升建 筑品味和艺术价值的作用。在这样一种场所下,从物理意义上来 看,建筑空间不仅仅是一个场所,还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 人与雕塑之间的空间距离。这些是为了某种目的性的互动而走到 一种都共同强调着建筑空间的文化、开放、创造、活力等属性。
不同的建筑空间需要不同风格的雕塑,建筑因雕塑独特的艺 术效果提高了建筑和空间的内涵,从而使人们的审美取向和价值 取向得以提升。不同尺度不同风格的雕塑会给建筑空间带来不同 的艺术效果。尺度适中材质合理的雕塑既可以起到美化环境,与 人们的审美产生共鸣,又可以起到愉悦身心的作用。更重要的是 雕塑的内涵要与建筑的性质相符合。雕塑位于建筑不同的位置也 会带来不同的效果。位于建筑空间中心位置的雕塑多被作为空间 的主题雕塑,或者作为空间的视觉中心以丰富空间,观念和思想成 为艺术的主题;而位于其他位置的雕塑可能是用来雕塑自身情绪 的宣泄,比如由雷斯•奥登博格设计的位于费城的《衣夹》,也可 能是作为趣味性的设计、引起人们思考的公益性等等。雕塑与建 筑环境的结合是多种可能性的,碰撞出的火花也是五彩绚烂的,本
2空间的视觉焦点和标志
雕塑依附于具体的建筑空间时,建筑空间为雕塑形体提供场
所,雕塑为建筑空间增添亮点。雕塑以其自身独特的空间语言、材 质和造型结构,在建筑空间中起到了视觉焦点和标志作用,为建筑 空间增添生机,带动整个建筑的活力。公共建筑的室内大型公共 空间包括展馆类、商场、图书馆等为表达其主题,可以增加雕塑以 突出主题。雕塑以其自身独特的艺术效果,在建筑空间中起到画 龙点睛的作用。例如由BIG事务所设计2010年上海世博丹麦馆 将“小美人鱼”放于展馆中央。作为丹麦象征的著名雕塑突出了 丹麦馆的主题。雕塑与所在的场所相互作用发生关系,两者构成 的是一个关系整体。建筑物与雕塑相互影响作用、相互渗透融合, 共同达到艺术的统一。
3突出空间主题,画龙点睛
雕塑是一种行为哲学,当然也是一种艺术的行动——
通过艺
文作出三种可能的探究,以引起建筑同行的关注。
术介人生活,介人建筑空间,并引发新的行动力和活力,这便是雕 塑应用于建筑中的艺术价值和重要意义。在建筑中扮演重要角色 的雕塑,与建筑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与建筑中的人发生着密切的联 系。雕塑与建筑、与建筑中的人在艺术和生活中互动,所表达的艺 术得以引领生活,照亮生活,提升生活品质;而生活反过来又为艺 术家、建筑师提供更多的灵感。雕塑与建筑的结合使艺术得以再
参考文献:
[1] 刘强,郑成芬,范文博.浅析雕塑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
[J] •设计,2014(9) :97-98.
[2] 罗筱靖.装饰性雕塑在建筑空间应用的研究[D].重庆:重庆
大学,2011.
[3] 王超.建筑中雕塑的重要性[J].现代交际,2013(9) :62-63.
Yin Chunli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Schooly Shenzhen University, Shenzhen 518000, China)Abstract :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artistic effect combining with sculpture and architecture space, introduced the ingenious application of sculpture in architecture, pointed out the ingenious application of sculpture, could not only enhance the space charm, activate the space vitality, highlight the space theme, also could play a role of building signs.Key words: sculpture, architectural space, humanistic thought, symbol
The ingenious application of sculpture in architectur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