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全国森林督查及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技术规定

全国森林督查及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技术规定

来源:爱go旅游网
附件2

森林督查暨森林资源管理 “一张图”年度更新技术规定

第一条 为推进森林督查和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工作,加强国家级公益林建设成效监测与评价,统一技术方法,明确成果要求,确保成果质量,根据《2019年森林督查暨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工作方案》,在《林地变更调查技术规程》(LY/T 2893-2017)的基础上,制定本技术规定。

第二条 森林督查覆盖全国县级行政区,对上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情况进行督查。通过省级组织自查和“回头看”、直属院复核、专员办督查督办等方法,重点督查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开垦林地、土地整理等改变林地用途和采伐林木情况,以及涉林案件管理情况,并建立破坏森林资源案件数据库。

第三条 林地地类更新执行《林地变更调查技术规程》(LY/T 2893-2017),重点对地类发生变化的林地图斑或管理属性发生变化的森林图斑进行相应更新。

对林地地类发生变化进行更新的,要求对地类、权属、林种、起源、土地管理类型等因子进行更新。

对森林资源进行更新的,除按林地地类更新要求进行更新外,还应对优势树种、龄组、郁闭度、平均胸径、公顷蓄积、公顷株数等林分因子进行更新。

1

有最新“二类”调查成果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可以最新“二类”调查成果为基础,融合林地“一张图”中的规划、管理等信息,整合国家级公益林区划落界成果,再进行森林资源年度更新。已开展森林资源更新的省,以本省上一期森林资源更新成果为本底,按照森林资源更新要求进行更新。

第四条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地图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其中,1∶5000、1∶10000标准分幅图或数据,按3˚分带;1∶50000标准分幅图或数据,按6˚分带。

第五条 地类统一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17)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标准,详见附表1。

第六条 现状数据库结构增加土地利用现状地类、生态区位、生态区位名称、土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林木使用权等字段,字段及代码填写要求见附表2。

第七条 综合考虑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和森林督查需要,修改“林地地类或林相变化原因(类型)划分标准及代码”,并在“调查因素”中增加“标准调整”,代码为94。详见附表3。

第八条 建立森林资源档案数据库。其中,建设项目使用林地档案数据库结构至少应包含项目名称(C,50)、审核(批)文号(C,50)、审核(批)面积(N,10,4)等字段;林木采伐审批档案数据库至少应包含伐区名称(C,50)或林木采伐许可证号

2

(C,50)、发证面积(N,10,4)、发证蓄积(N,10,1)等字段。

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要根据人为活动(造林更新、森林抚育、林木采伐、建设项目使用林地、毁林开垦、其他等)、灾害(森林火灾、病虫害和其他灾害等)和自然生长开展森林资源档案年度更新。

第九条 在遥感判读中,判读区划林地地类或林相变化图斑,填写“判读地类”和“判读变化原因”。判读数据库结构见附表4。

“判读地类”分为乔木林地(代码0301)、竹林地(代码0302)、红树林(代码0303)、灌木林地(代码0305)、其他林地(代码0307)及非林地(代码9999)等6类,按代码填写。

“判读变化原因”分为建设项目占用林地(代码10)、林木采伐(代码20)、毁林开垦(代码30)、灾害等引起的林地地类或林相变化(代码40),以及可识别的因造林更新引起的林地地类或林相变化(代码50)和其他变化(代码60),用代码填写。

“判读变化原因”为建设项目占用林地(代码10)、林木采伐(代码20)、毁林开垦(代码30)的3类图斑,是森林督查和更新工作均需核实的图斑,按森林督查要求进行核实,按“森林督查数据库”(附表5)要求记载核实因子;因灾害等引起林地地类或林相变化、因造林更新引起的林地地类或林相变化以及其他原因引起变化的3类图斑,经核实后按“变化数据库”(附表7)要求填写变化原因。

3

第十条 对于按森林督查要求进行核实的图斑,省级全部组织进行自查。在对照工程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的可行性报告和使用林地现状图等相关审核审批资料,以及森林采伐设计和验收等有关资料后,确认与判读情况相符的图斑,可根据相关资料填写森林督查核实因子;不相符或有疑问的图斑应进行现地核实调查,查清实际情况。

直属院对省级自查结果进行内业复核把关,根据内业复核情况,抽取部分自查结果与判读面积差异较大的县级单位进行现地复核,并对各省“回头看”的查处整改情况进行现地核实。每省抽取的县级单位数量不少于全省县级单位数量10%,每县抽取不少于10个自查结果与判读情况面积差异较大的图斑。同时每省抽取1-3个未上报自查结果和“零”违法项目上报的县级单位,每县抽查8个典型变化图斑,现地只做定性了解“是否违法”,不测量具体违法面积。

第十一条 对于森林督查没有要求,而森林资源数据库需要更新的变化图斑,经与森林资源档案核实确实需要开展现地核查工作的,现地核查抽取比例根据变化图斑与森林资源档案不一致的具体情况确定,省级核查比例不低于不一致图斑数量的5%,国家级核查比例不低于5‰。

第十二条 建立森林督查数据库,数据库结构见附表5。修订“现地核实调查记录表”,见附表6。按森林督查要求开展现地核实的图斑按附表5、6填写,仅更新森林资源数据库的图斑

4

按附表6填写。

第十三条 修订“林地变化数据库属性字段结构”,见附表7。 第十四条 林地和国家级公益林范围和界线、林地保护等级原则上不得调整。已调整的,应提交批准文件。

第十五条 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二类”调查小班库整合方法和要求在上述规定基础上,补充以下内容:

1.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现状数据库结构在附表2基础上,补充增加“二类”调查小班库相关因子,字段及代码填写要求见附表2-2,补充树种代码见附表2-3。

2.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地类未变,但由于人为活动和灾害原因发生优势树种、龄组、郁闭度、公顷蓄积、公顷株数等主要林分因子变化的,变化原因(类型)划分标准及代码按附表3 执行。

第十六条 森林督查成果主要包括督查数据库和报告。 按照“全国森林督查信息管理系统”的统一格式,建立数据库。

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检查工作开展情况、森林资源管理基本情况,主要检查结果,对检查结果的分析评价,开展森林督查的做法和成效,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存在问题,以及对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建议等,上一次检查发现问题的移交、查处和整改情况。

5

附表1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分类和编码

一级类 编码 01 耕地 名称 二级类 编码 0100 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休耕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 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 米,北方宽度<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临时种植果树、茶树和林木且耕作层未破坏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 0101 水田 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0102 水浇地 生农作物(含蔬菜)的耕地。包括种植蔬菜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 0103 旱地 02 种植 园地 0200 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 指种植果树的园地。 0201 果园 0201K 可调整果园 指由耕地改为果园,但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名称 含义 指种植茶树的园地。 0202 茶园 0202K 可调整茶园 指由耕地改为茶园,但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指种植橡胶树的园地。 0203 橡胶园 0203K 可调整橡胶园 指由耕地改为橡胶园,但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指种植桑树、可可、咖啡、油棕、胡椒、药材等其他多年生0204 其他园地 作物的园地。 0204K 03 林地 可调整其他园地 指由耕地改为其他园地,但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包括迹地,不包括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森林沼泽、灌丛沼泽,城镇、村庄范围内的绿化林木用地,铁路、公路征地范围内的林木,以及河流、沟渠的护堤林。 指乔木郁闭度≥0.2的林地。 6

0301 乔木林地

一级类 编码 名称 二级类 编码 0301K 可调整乔木林地 指由耕地改为乔木林地,但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名称 含义 指生长竹类植物,郁闭度≥0.2的林地。 0302 竹林地 0302K 可调整竹林地 指由耕地改为竹林地,但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0305 灌木林地 指灌木覆盖度≥40%的林地。 包括疏林地(树木郁闭度≥0.1、<0.2的林地)、未成林地、0307 其他林地 迹地、苗圃等林地。 0307K 可调整其他林地 指由耕地改为未成林造林地和苗圃,但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04 草地 0400 0401 天然牧草地 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的土地。不包括沼泽草地。 指以天然草本植物为主,用于放牧或割草的草地,包括实施禁牧措施的草地。 指人工种植牧草的草地。 0403 人工牧草地 0403K 可调整人工牧草地 指由耕地改为人工牧草地,但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0404 其他草地 03 湿地 0300 0303 红树林地 0304 森林沼泽 0306 灌丛沼泽 0402 沼泽草地 0603 盐田 1105 沿海滩涂 指树木郁闭度<0.1,表层为土质,不用于放牧的草地。 指红树林地,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间歇性的沼泽地、泥炭地,盐田,滩涂等。 沿海生长红树植物的林地。 以乔木森林植物为优势群落的淡水沼泽。 以灌丛植物为优势群落的淡水沼泽。 指以天然草本植物为主的沼泽化的低地草甸、高寒草甸。 指用于生产盐的土地,包括晒盐场所、盐池及附属设施用地。 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包括海岛的沿海滩涂。不包括已利用的滩涂。 指河流、湖泊常水位至洪水位间的滩地;时令湖、河洪水位1106 内陆滩涂 以下的滩地;水库、坑塘的正常蓄水位与洪水位间的滩地。包括海岛的内陆滩地。不包括已利用的滩地。 指经常积水或渍水,一般生长湿生植物的土地。包括草本沼1108 沼泽地 泽、苔癣沼泽、内陆盐沼等。不包括森林沼泽、灌丛沼泽和沼泽草地。 05 商业服务 业用地 0500 05H1 商业服务业用地 指主要用于商业、服务业的土地。 指主要用于零售、批发、餐饮、旅馆、商务金融、娱乐及其他商服的土地。 指用于物资储备、中转、配送等场所的用地,包括物流仓储设施、配送中心、转运中心等。 指主要用于工业生产的土地。不包括盐田。 0508 物流仓储用地 06 工矿 0600 7

一级类 编码 用地 名称 二级类 编码 0601 工业用地 指工业生产、产品加工制造、机械和设备修理,及直接为工业生产等服务的附属设施用地。 指采矿、采石、采砂(沙)场,砖瓦窑等地面生产用地,排土(石)及尾矿堆放地。 指主要用于人们生活居住的房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的土地。 名称 含义 0602 采矿用地 07 住宅 用地 0701 城镇住宅用地 0702 农村宅基地 指城镇用于生活居住的各类房屋用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不含配套的商业服务设施等用地。 指农村用于生活居住的宅基地。 指用于机关团体、新闻出版、科教文卫、公用设施等的土地。 指用于党政机关、社会团体、群众自治组织,广播电台、电视台、电影厂、报社、杂志社、通讯社、出版社等的用地。 指用于各类教育,独立的科研、勘察、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技术推广、环境评估与监测、科普等科研事业单位,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康复和急救设施,为社会提供福利和慈善服务的设施,图书、展览等公共文化活动设施,体育场馆和体育训练基地等用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 08H2A 高教用地 指高等院校及其附属设施用地。 08 公共管 理与公 共服务 用 地 08H1 机关团体新闻出版用地 08H2 科教文卫用地 指用于城乡基础设施的用地。包括供水、排水、污水处理、0809 公用设施用地 供电、供热、供气、邮政、电信、消防、环卫、公用设施维修等用地。 0810 公园与绿地 指城镇、村庄范围内的公园、动物园、植物园、街心花园、广场和用于休憩、美化环境及防护的绿化用地。 0810A 广场用地 指城镇、村庄范围内的广场用地。 09 10 特殊 用地 交通运 输用地 0900 指用于军事设施、涉外、宗教、监教、殡葬、风景名胜等的土地。 1000 指用于运输通行的地面线路、场站等的土地。包括民用机场、汽车客货运场站、港口、码头、地面运输管道和各种道路以及轨道交通用地。 指用于铁道线路及场站的用地。包括征地范围内的路堤、路堑、道沟、桥梁、林木等用地。 指用于轻轨、现代有轨电车、单轨等轨道交通用地,以及场站的用地。 1001 铁路用地 1002 轨道交通用地 1003 公路用地 指用于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的用地。包括征地范围内的路堤、路堑、道沟、桥梁、汽车停靠站、林木及直接为其服务的附属用地。 8

一级类 编码 名称 二级类 编码 城镇村 道路用地 指城镇、村庄范围内公用道路及行道树用地,包括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专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及其交叉口等。 指城镇、村庄范围内交通服务设施用地,包括公交枢纽及其1005 交通服务 场站用地 附属设施用地、公路长途客运站、公共交通场站、公共停车场(含设有充电桩的停车场)、停车楼、教练场等用地,不包括交通指挥中心、交通队用地。 在农村范围内,南方宽度≥1.0米、≤8.0米,北方宽度≥1006 农村道路 2.0米、≤8.0米,用于村间、田间交通运输,并在国家公路网络体系之外,以服务于农村农业生产为主要用途的道路(含机耕道)。 1007 机场用地 1008 港口码头用地 指用于民用机场、军民合用机场的用地。 指用于人工修建的客运、货运、捕捞及工程、工作船舶停靠的场所及其附属建筑物的用地,不包括常水位以下部分。 指用于运输煤炭、矿石、石油、天然气等管道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的地上部分用地。 指陆地水域,沟渠、水工建筑物等用地。不包括滞洪区中的耕地、园地、林地、城镇、村庄、道路等用地。 指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河流常水位岸线之间的水面,不包括被堤坝拦截后形成的水库区段水面。 指天然形成的积水区常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 指人工拦截汇集而成的总设计库容≥10万立方米的水库正常蓄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 指人工开挖或天然形成的蓄水量<10万立方米的坑塘常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 指人工开挖或天然形成的用于水产养殖的水面及相应附属设施用1104 坑塘水面 1104A 养殖坑塘 1104K 地。 可调整养殖坑塘 指由耕地改为养殖坑塘,但可复耕的土地。 名称 含义 1004 1009 管道运输用地 11 水域及 水利设 施用地 1100 1101 河流水面 1102 湖泊水面 1103 水库水面 指人工修建,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用于引、1107 沟渠 排、灌的渠道,包括渠槽、渠堤、护路林及小型泵站。 1107A 干渠 指除农田水利用地以外的人工修建的沟渠。 1109 水工建筑用地 冰川及永久积雪 指人工修建的闸、坝、堤路林、水电厂房、扬水站等常水位岸线以上的建(构)筑物用地。 指表层被冰雪常年覆盖的土地。 9

1110

一级类 编码 12 其他 土地 名称 二级类 编码 1200 1201 空闲地 指上述地类以外的其它类型的土地。 指城镇、村庄、工矿范围内尚未使用的土地。包括尚未确定用途的土地。 指直接用于经营性畜禽养殖生产设施及附属设施用地;直接用于作物栽培或水产养殖等农产品生产的设施及附属设施1202 设施农用地 用地;直接用于设施农业项目辅助生产的设施用地;晾晒场、粮食果品烘干设施、粮食和农资临时存放场所、大型农机具临时存放场所等规模化粮食生产所必需的配套设施用地。 1203 田坎 1204 盐碱地 1205 沙地 1206 裸土地 1207 裸岩石砾地 指梯田及梯状坡地耕地中,主要用于拦蓄水和护坡,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的地坎。 指表层盐碱聚集,生长天然耐盐植物的土地。 指表层为沙覆盖、基本无植被的土地。不包括滩涂中的沙地。 指表层为土质,基本无植被覆盖的土地。 指表层为岩石或石砾,其覆盖面积≥70%的土地。 名称 含义 注:1. 林地和湿地按二级地类填写,其他地类原则上按一级地类填写,但建设用地目前难以细化分类的,可以整合按原代码250填写。

2. 林地中的其他林地细分为疏林地(代码 0308)、未成林地(代码 0309)、迹地(代码 0310)、苗圃地(0311)等,按代码填写。

3.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林地中的其他林地在前款基础上增加无立木林地(代码0312);增加一级地类“重点国有林区其他土地”(代码 13),细化两个二级地类宜林地(代码1301)和林业辅助生产用地(代码1302)。细化分类和代码见下表:

附表1-1 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补充地类代码表

一级类 编码 名称 二级类 编码 名称 三级类 编码 03121 03122 03 林地 0312 无立木林地 03123 03124 03125 03126 13011 13012 名称 临时占用(取土场取料场) 毁林开垦 地震塌方泥石流 国土耕地 林业耕地 其它 宜林荒山荒地(含未成林封育地) 宜林沙荒地(含沙滩、盐碱地、裸岩地、废弃的采石场,采金场) 其它宜林地(废弃矿场建设用地和河流、湖泊小型水库、沼泽地) 林区公路(局通场和林场之间、含村村通和硬化路面) 防火公路 大车道、集材道 重点国有13 林区其他土地 1301 宜林地 13013 1302 林业辅助生产用地 13021 13022 13023 10

一级类 编码 名称 二级类 编码 名称 三级类 编码 13024 13025 13026 13027 13028 13029 名称 林场址 采石场 历史形成的工矿用地 历史形成的建设用地 晒水池、养鱼池、养蛙池 符合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的其他设施 11

附表2 现状数据库属性结构表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字段名 SHENG XIAN XIANG CUN LIN_YE_JU LIN_CHANG LIN_BAN XIAO_BAN DI_MAO PO_XIANG PO_WEI PO_DU KE_JI_DU TU_RANG_LX TU_CENG_HD MIAN_JI LD_QS DI_LEI LIN_ZHONG QI_YUAN SEN_LIN_LB SHI_QUAN_D GJGYL_BHDJ G_CHENG_LB LING_ZU YU_BI_DU YOU_SHI_SZ PINGJUN_XJ 中文名 省(区、市) 县(市、旗) 乡 村 林业局(场) 林场(分场) 林班 图斑(小班) 地貌 坡向 坡位 坡度 交通区位 数据类型 长度 小数位 备注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整型 字符串 2 6 3 3 6 3 4 5 1 1 1 2 1 20 3 18 2 5 3 2 3 2 1 2 1 6 6 6 4 2 1 土壤类型(名称) 字符串 土层厚度 面积 土地权属 地类 林种 起源 森林类别 事权等级 整型 双精度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国家级公益林保护字符串 工程类别 龄组 郁闭度/覆盖度 优势树种 平均胸径 字符串 字符串 浮点型 字符串 浮点型 12

编号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字段名 HUO_LMGQXJ MEI_GQ_ZS TD_TH_LX DISPE DISASTER_C ZL_DJ LD_KD LD_CD BH_DJ LYFQ QYKZ GLLX GTDL STQW STQWMC TDSYQS LMQS LMSYQS Remarks 中文名 数据类型 长度 小数位 备注 12 4 1 2 1 1 8 8 1 10 1 2 4 3 60 2 2 2 60 1 1 公顷蓄积(活立木) 双精度 每公顷株数 土地退化类型 灾害类型 灾害等级 林地质量等级 林带宽度 林带长度 林地保护等级 林地功能分区 主体功能区 土地管理类型 整型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双精度 双精度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1 土地利用现状地类 字符串 生态区位 生态区位名称 土地使用权属 林木所有权属 林木使用权属 说明 字符型 字符型 字符型 字符型 字符型 字符串 注:1.土地管理类型:按 “按林地管理”(代码10)、“非林地管理”(代码20)、“其他”(代码30)等3类填写代码。

按林地管理:指用于林业生态建设和生产经营,由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或其他部门依法管理,确定为林地用途的土地。

按非林地管理:指有森林植被分布,由自然资源、交通、水利、农业等部门依法管理,确定为非林地用途的土地。

其他:指目前自然资源、农业、建设等部门确定的土地用途与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掌握的用途不一致的土地。

2.土地利用现状地类:按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分类和编码标准填写,林地和湿地按二级地类填写,其他地类原则上按一级地类填写,但建设用地目前难以细化分类的,可以整合按原代码250填写。

3.生态区位:按照规定的代码填写。110—江河源头 210—江河两岸 310—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20—世界自然遗产 410—国际重要湿地 420—重要水库 510—边境地区陆路水路接壤的国境线 610—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710—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 720—红树林 730—海峡西岸第一重山脊临海山体林地 810—东北内

13

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未开发的原始林 820—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 830—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重点保护树种天然林 900—上述范围外的2001年试点面积。

4.生态区位具体名称:填写具体生态区位名称,如“长江”、“丹江口水库”等。 5.其他属性字段填写,执行《林地变更调查技术规程》(LY/T 2893-2017)规定要求。 6.各省可根据本省管理需求增加其他属性字段,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现状数据库补充因子结构表见下表。

附表2-2 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现状数据库补充因子结构表

编号 48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字段名 SEN_GONG LIN_YE_JUM LIN_CHANGM HAI_BA TUCENG_HDJ FUZZ_HD FUZZ_HDJ TR_ZD LI_DI_LX ER_MJ QUN_LUO_JG ZI_RAN_DU LI_FEI_LX QTGYL_BHDJ LING_JI S_ZHONG_ZC PINGJUN_NL PINGJUNGAO YOUSHI_PJG GQ_DMJ YOUMIAO_SZ YOUMIAO_ZS YOUMIAO_GD GENGXIN_GD GENGXIN_ZS GENGXIN_DJ GENGXIN_SZ CHENGHUO_L JJL_CQ SANSHENGSZ SANSHENGZS SANSHENGXJ SI_PANG_SZ 中文名 森工集团编码 林业局名 林场名 海拔 土层厚度等级 土壤腐殖质层厚度(cm) 土壤腐殖质层厚度等级 土壤质地 立地类型 二类小班面积 群落结构 自然度 林分类型 其他公益林保护等级 龄级 树种组成 平均年龄 平均树高(m) 优势木平均高(m) 每公顷断面积(㎡) 幼苗幼树树种 幼苗幼树有效株数 幼苗幼树高度(m) 天然更新高度(cm) 天然更新株数 天然更新等级 天然更新树种 成活率(%) 经济林产期 散生木优势树种 散生木公顷株数 散生木公顷蓄积(m³) 四旁树优势树种 14

数据类型 长度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整型 字符串 浮点型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双精度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整型 字符串 整型 浮点型 浮点型 双精度 字符串 整型 双精度 双精度 整型 字符串 字符串 整型 字符串 字符串 整型 双精度 字符串 2 30 20 4 1 4 1 1 5 18 1 1 2 2 2 50 4 6 6 12 6 5 6 4 5 1 6 3 1 6 4 6 6 小数位 备注 1 2 1 1 2 2 3 编号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字段名 SI_PANG_ZS SI_PANG_XJ KUMU_ZS KUMU_GQXJ XIAMU_ZL XIAMU_GD XIAMU_FGD CAOBEN_ZL CAOBEN_FGD HUOZAI_SJ HUOZAI_MJ HUOZAI_SS JYING_HD JYING_CS DIAOCHA_RQ DIAOCHA_RY GPS_X GPS_Y BHLX 中文名 四旁树公顷株数 四旁树公顷蓄积(m³) 枯损木株数 枯损木公顷蓄积(m³) 林下灌木树种 林下灌木平均高度(m) 林下灌木盖度 草本种类名称 草本盖度 灾害时间 灾害面积 灾害损失蓄积(m³) 以往经营活动 经营措施建议 本底调查日期 本底调查员姓名 GPS横坐标(m) GPS纵坐标(m) 年度变化原因 数据类型 长度 整型 双精度 整型 双精度 字符串 双精度 双精度 字符串 双精度 日期 双精度 双精度 字符串 字符串 日期 字符串 整型 整型 字符串 4 12 5 6 6 6 6 20 6 12 12 255 2 20 8 7 2 小数位 备注 3 3 2 2 2 2 3 注:1.林种: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在“防护林”中增加防火林(代码118)。 2.权属(包括土地使用权属、林木所有权属、林木使用权属):为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现状数据库必填字段,按1-国有,2-集体,3-个人,9-其他(91-国家待定,92-林改)填写代码。

3. 年度变化原因:按附表3执行。

4.其他属性字段填写,执行《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定》(办资字〔2016〕42号)和《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补充技术规定》(资调函〔2016〕29号)规定要求。

附表2-3 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补充树种代码表

名称 乔木树种(组) 长白松 蒙古栎(柞树) 黑桦 紫椴 槺椴 杨树(平原) 大青杨 香杨 山杨 181 411 423 511 512 531 532 533 591 代码 名称 亚乔木树种 刺槐 山槐 千斤榆 暴马子丁香 青楷槭 花楷槭 波纹柳 稠李 山丁子 东北山杏 15

650 651 653 654 655 656 657 658 661 662 代码 名称 灌木 灌木树种(组) 沼柳 忍冬 刺五加 卫茅 丛桦 绣线菊 刺玫 偃松 沙棘 900 907 908 909 910 914 920 923 928 929 代码 毛赤杨(水冬瓜赤杨) 593 名称 甜杨 槭树(白牛槭、色木槭、拧筋槭) 代码 595 599 名称 山梨 兴安鼠李 岳桦 水榆花楸 花曲柳 代码 663 664 665 666 667 名称 胡枝子 东北赤杨 珍珠梅 红瑞木 兴安柳 稠李子 茶藨子 代码 930 932 945 946 947 948 949 钻天柳(红毛柳) 668 花楸 果树类 山桃稠李 榛子 光叶山楂 食用原料类 669 700 717 718 719 790 接骨木(马尿骚) 950 麻黄 五味子(藤本) 山葡萄(藤本) 金篓梅 951 952 953 954 蓝莓(笃斯越桔) 791 假色槭 其它亚乔木 853 890 注: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在《林地变更调查技术规程》(LY/T 2893-2017)规定树种之外,进一步补充树种代码。

16

附表3变化原因(类型)划分标准及代码

一级变二级变化化原因 原因 代码 说明 人工造林或 11 飞播造林 造林 更新 人工更新 12 前期地类为非林地,由于间隔期内人工造林或飞播造林,本期地类变为有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疏林地、人工灌木林地。 前期地类为迹地(火烧迹地、采伐迹地),由于间隔期内人工造林,本期地类变为有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人工灌木林地。或者,前期地类为有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人工灌木林地,由于间隔期内采伐和更新,本期地类又变为有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人工灌木林地。 前期地类为有林地,由于采伐,地类变为疏林地或采伐迹地;前期地类为疏林地,由于采伐,地类变为采伐迹地或灌木林。 包括退耕还林、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规划实施后引起地类变化,以及未规划为发展林业的土地上农民自主经营引起的农林种植结构引起的地类变化。 依法办理审核审批手续的建设项目永久使用林地。 依法办理审核审批手续的临时占用林地。 依法办理审核审批手续的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项目。 未办理审核审批手续的建设项目永久使用林地。 未办理审核审批手续的临时占用林地。 未办理审核审批手续的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项目。 非法侵占各类林地,开垦种植农作物的。 土地整理 森林抚育等经营活动引起林相变化的。 林木 采伐 经审批 未审批 21 22 30 411 规划调整 建设项目使用林地 经审批使用林地 412 413 未审批使用林地 421 422 423 毁林(湿)开垦 森林抚育 火灾 灾害 因素 51 52 60 71 地质灾害 72 其他灾害因素 73 由于自然灾害引起的林地地类发生变化。 自然 因素 封山育林 81 其他自然因素 82 由于封山育林使林地中非有林地地类变为有林地、灌木林地或未成林封育地。 以上自然因素不能包括的自然因素。 17

人为调查因素 91 人为调查原因导致的地类发生变化。 因采用的地类分类标准调整引起的变化。 因国家级公益林区划成果、二类调查成果等数据进行数据库整合过程中引起的图斑发生变化 因行政界线改变而引起图斑发生变化。 因国营林场等管理界线改变而引起图斑发生变化。 因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管理界线改变而引起图斑发生变化。 地类未发生变化,管理因子发生变化的。 标准调整 94 调查 因素 95 行政界线和其他管理界线变化引起的因素 96 97 98 99 注:1.变化原因(类型)记载到二级代码,各省可以根据当地情况进一步扩充和细化。林地地类或林相变化地块有多个变化原因的,记录导致地类或林相发生变化的主要变化原因。

2.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地类未变,但由于人为活动和灾害原因发生优势树种、龄组、郁闭度、公顷蓄积、公顷株数等主要林分因子变化的,按本表填写林相变化原因(类型)。其他省森林资源年度更新参照执行。

18

附表4 遥感判读区划图斑数据库结构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字段名 ID PAN_N0_TB SHENG XIAN XIANG CUN LIN_YE_JU LIN_CHANG LIN_BAN GPS_X GPS_Y MIAN_JI PAN_DILEI PAN_BHYY BEIZU 中文名 顺序号 判读图斑编号 省(区、市) 县(市、旗) 乡 村(营林区) 林业局(场) 林场(分场) 林班 横坐标 纵坐标 判读面积 判读地类 判读变化原因 备注 数据类型 整型 整型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整型 整型 双精度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长度 8 6 2 40 40 40 40 40 40 8 7 18 5 2 250 小数位 4 备注 注:1.顺序号,为遥感判读区划图斑数据库顺序编号,计算机自动生成。

2.判读图斑编号:以县级单位为单位,按顺序依次编码。

3.行政区划:包括省、县(市、区)、乡(镇)、村,填写代码和中文名称。 4.林业区划:包括林业局、林场、林班,填写代码和中文名称。

5.横坐标、纵坐标:填写图斑质心所在CGCS2000大地坐标高斯投影6度或3度带的公里横、纵坐标值,单位为米。

6.判读面积:填写遥感判读变化图斑的GIS求算的投影面积,单位hm,保留四位小数。 7.判读地类:填写遥感影像判读地类,按乔木林地(代码0301)、竹林地(代码0302)、红树林(代码0303)、灌木林(代码0305)、其他林地(代码0307)及非林地(代码9999)等5类用代码填写。

8.判读变化原因:按建设项目占用林地(10)、林木采伐(20)、开垦(30)、灾害等引起地类或林相变化(40),以及可识别的因造林更新引起的地类或林相变化(50)和其他(60)用代码填写。

9.判读图斑不得跨行政区划、林业区划界线。

10.行政区划、林业区划等因子直接从林地变更调查前期数据库中提取。

2

19

附表5 森林督查数据库属性结构表

编号 字段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ID PAN_N0_TB SHENG XIAN XIANG CUN LIN_YE_JU LIN_CHANG LIN_BAN GPS_X GPS_Y MIAN_JI HSXBH LDGLDW BHYY XMMC SH_WH SH_ND SH_MJ SJ_MJ WF_MJ 中文名 顺序号 判读图斑编号 省(区、市) 数据类型 整型 整型 字符串 长度 8 6 2 40 40 40 40 40 40 8 7 18 12 40 3 100 50 4 10 10 10 小数位 备注 4 4 4 4 县(市、区、旗、局) 字符串 乡(镇) 村(营林区) 林业局(场) 林场(分场) 林班 横坐标 纵坐标 判读面积 核实细斑号 林地管理单位 变化原因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整型 整型 双精度 字符型 字符型 整 型 项目名称(伐区名称) 字符型 审核(批)文号 审核(批)年度 审核(批)面积 实际改变林地用途面积 违法违规改变林地用途面积 字符型 整 型 双精度 双精度 双精度 22 23 24 违法违规改变林地用WF_ZRBHD_MJ 途面积中自然保护地面积 WF_ZRBHD_MC 自然保护地名称 WF_ZRBHD_JB 自然保护地级别及类型 违法违规改变林地用途前地类中乔木林地面积 违法违规改变林地用途前地类中竹林地面积 20

双精度 字符型 整 型 10 60 2 4 25 WF_MJ_QM 双精度 10 4 26 WF_MJ_ZL 双精度 10 4

编号 字段名 中文名 违法违规改变林地用途前地类中红树林地面积 违法违规改变林地用途前地类中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面积 违法违规改变林地用途前地类中其他灌木林地面积 违法违规改变林地用途前地类中其他林地面积 数据类型 长度 小数位 备注 27 WF_MJ_HSL 双精度 10 4 28 WF_MJ_TM 双精度 10 4 29 WF_MJ_GM 双精度 10 4 30 WF_MJ_QT 双精度 10 4 31 违法违规改变林地用WF_MJ_YJGYL 途森林类别为一级国家公益林地面积 违法违规改变林地用WF_MJ_EJGYL 途森林类别为二级国家公益林地面积 违法违规改变林地用WF_MJ_DFGYL 途森林类别为地方公益林地面积 WF_MJ_SPL SYLDXZ CFZH FZMJ FZXJ PZMJ PZXJ CZMJ CZXJ WZMJ WZXJ BEIZHU 违法违规改变林地用途森林类别为商品林地面积 使用林地性质 林木采伐许可证号 发证面积 发证蓄积 凭证采伐面积 凭证采伐蓄积 超证采伐面积 超证采伐蓄积 无证采伐面积 无证采伐蓄积 备注 双精度 10 4 32 双精度 10 4 33 双精度 10 4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双精度 整 型 字符型 双精度 双精度 双精度 双精度 双精度 双精度 双精度 双精度 字符型 10 1 10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250 4 4 1 4 1 4 1 4 1 注:1.编号为1-12项属性字段为遥感判读因子,直接从遥感判读区划数据库中提取,作为森林督查线索,不做任何改动。

2.核实细斑号:当一个判读图斑涉及2个或者2个以上项目(伐区)时,调查人员根

21

据项目实际情况对该图斑进行区划,填写核实细斑号。否则,不填写核实细斑号。核实细斑号格式为:判读图斑编号-序号,序号从1开始,顺序编写。如判读图斑编号为n,该图斑涉及3个项目(伐区),则核实细斑号为n-1,n-2,n-3,填写3张卡片,以此类推。

3.林地管理单位:林地管理权属为所属县的,填写县级林草主管单位名称,如****县林草局。县级行政区域内,林地管理权属为同级或上级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等单位,填写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等单位名称,如****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4.变化原因:按照“附表3 林地地类或林相变化原因(类型)划分标准及代码”要求填写。如果一个图斑既涉及建设项目使用林地或者毁林(湿)开垦,又涉及林木采伐,按照以下优先顺序确认:建设项目使用林地(411、412、413、421、422、423)、毁林(湿)开垦(51、52)、林木采伐(21、22)。

5. 项目名称(伐区名称):有立项(核准、备案)或审核(批)文件的,按文件上的名称填写;无文件的,填写的名称要体现建设项目(伐区)地点、范围、单位和用途等。同时涉及改变林地用途和采伐林木的,填写项目名称。不涉及改变林地用途,只涉及采伐林木的,则填写伐区名称。同一个项目涉及多个图斑时,填写的项目名称必须完全一致。

6.审核(批)文号:指县级以上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按照审核(批)权限对使用林地项目办理审核(批)同意的文号。

7.审核(批)面积:指县级以上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按照审核(批)权限审核(批)同意文件上的面积。

如果图斑只涉及审核(批)同意项目的部分面积,则参照项目使用林地审核(批)同意文件和项目使用林地现状图填写该图斑中经审核(批)同意的面积,不要填写审核(批)同意文件上的总面积。审核(批)面积应小于或者等于实际面积。

如****铁路工程建设项目,2018年经A省林草局以A林资许准[2018]32号审核同意使用林地面积3.5222公顷。

2019年森林督查判读6号图斑涉及该铁路项目,6号图斑实际使用林地面积0.8500公顷,其中0.5500公顷在A林资许准[2018]32号文件审核同意范围内。则卡片填写如下:

审核(批)面积:0.5500公顷,实际使用林地面积:0.8500公顷,违法违规改变林地用途面积:0.3000公顷

8.实际改变林地用途面积:对图斑变化原因为建设项目永久使用林地、临时占用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毁林(湿)开垦、土地整理等改变林地用途的图斑填写现地量测至检查时实际改变林地用途面积。

9.违法违规改变林地用途面积:现地量测用地单位未按规定办理审核(批)手续改变林地用途的面积;或者未按审核(批)文件中的时间、地点、范围和用途等规定使用林地的面积。

10.违法违规改变林地用途面积中自然保护地面积:填写违法违规改变林地用途面积中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海洋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地、国际重要湿地以及其他自然保护地的面积。

11.自然保护地级别及类型:由两位数组成,十位数代表级别,分1-国家级 2-省级 3-市级 4-县级 5-其他;个位数代表类型,分1-自然保护区 2-森林公园 3-湿地公园 4-22

风景名胜区 5-地质公园 6-海洋公园 7-世界自然遗产地 8-国际重要湿地 9-其他 10-国家公园。如“32”代表市级森林公园。国家公园填写代码10。

12.二级国家级公益林地:原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等级为“三级”的,并入“二级”统计。 13.使用林地性质: 1-未经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审核(批) 2-越权审核(批) 3- 超审核(批)使用 4-未按用途使用 5-超期限占用 6-依法依规使用林地。

当图斑变化原因同时符合一个以上占地性质时,按照从1至6的优先顺序确定。对图斑变化原因为毁林开垦和土地整理时,使用林地性质应为1-未经主管部门审核(批)。

未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批):用地单位未办理使用林地审核(批)手续使用林地,或办理了林地审核(批)手续而未按批复的地点使用林地的。

越权审核(批):林业主管部门超过规定权限审核(批)使用林地的。 超审核(批)使用:实际使用林地范围超出林草主管部门审核(批)批范围的。 未按用途使用:未按林地审核(批)手续批复用途使用林地的。

超期限占用:临时占用(包括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的临时占用林地)超过审批规定期限的。

依法依规使用林地:用地单位按规定办理了使用林地审核(批)手续,并按照审核(批)文件中的时间、地点、范围和用途等规定使用林地。

14.林木采伐许可证号:填写核放的林木采伐许可证号。 15.发证面积:核放的林木采伐许可证上的采伐面积。 16.发证蓄积:核放的林木采伐许可证上的采伐蓄积。

17.凭证采伐蓄积:指伐区采伐地点(四至)、采伐方式、采伐树种与采伐证的规定相符,伐区采伐蓄积与发证采伐蓄积相差≤5%的,伐区采伐量即为凭证采伐蓄积。

18.超证采伐蓄积:指伐区采伐地点(四至)、采伐方式、采伐树种与采伐证的规定相符,伐区采伐量与发证采伐量相差>5%的,伐区采伐量中相应于采伐证规定的采伐量为凭证采伐蓄积,剩余部分为超证采伐蓄积;或者超过采伐证规定范围采伐林木蓄积。

19.无证采伐:没有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就采伐林木。

23

附表6 变化图斑现地核实表

省: 县(市、区、旗、局): 判读图斑编号 横 坐 标 纵 坐 标 判 读 面 积 6 乡 村 判 读 地 类 7 1 2 3 4 5 判 读 变 化 原 因 8 前 地 类 现 状 地 类 10 变 化 原 因 11 备注 9 12

检查单位名称: 检查人员: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

填表说明:

1.1-8项为遥感判读因子,直接从遥感判读区划数据库中提取。 2.前地类:直接从林地变更调查前期数据库提取。 3.现状地类:按附表1要求填写现状地类代码。 4.变化原因:按附表3要求填写变化原因代码。

24

附表7变化数据库属性字段结构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字段名 BHTB_N0 SHENG XIAN XIANG CUN LIN_YE_JU LIN_CHANG LIN_BAN Q_XIAOBAN Q_LD_QS Q_DI_LEI Q_L_Z Q_QI_YUAN XIAOBAN XZ_LD_QS XZ_DI_LEI XZ_L_Z QI_YUAN GLLX BHYY BHND BGYJ BEIZU Q_TDSYQS Q_ER_MJ Q_YSSZ Q_YBD Q_GQ_ZS Q_HLMXJ TDSYQS ER_MJ YOU_SHI_SZ 中文名 变化图斑编号 省(区、市) 县(市、旗) 乡 村(营林区) 林业局(场) 林场(分场) 林班 前期小班号 前期土地权属 前期地类 前期林种 前期起源 本期小班号 土地权属 现状地类 林种 起源 土地管理类型 变化原因 变化年度 变更依据 备注 前期土地使用权属 前期二类小班面积 前期优势树种(组) 前期郁闭度/覆盖度 前期每公顷株数 数据类型 整型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双精度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型 双精度 字符串 浮点型 整型 长度 6 2 6 3 3 6 3 4 5 2 5 3 2 5 18 2 5 4 2 2 2 4 2 100 2 18 6 6 5 12 2 18 6 小数位 备注 4 2 2 2 BH_MIAN_JI 变化面积 前期每公顷蓄积(活立木) 双精度 土地使用权属 二类小班面积 优势树种(组) 25 字符型 双精度 字符串 编号 34 35 36 字段名 YU_BI_DU GQ_ZS HUO_LMGQXJ 中文名 郁闭度/覆盖度 每公顷株数 每公顷蓄积(活立木) 数据类型 浮点型 整型 双精度 长度 6 5 12 小数位 备注 2 注:1.编号为1-13项属性字段,直接从林地变更调查前期数据库中提取。 2.本期小班号:填写更新图斑编号。

3.变化面积:根据核实情况求算变化图斑面积,保留四位小数。

3.现状地类:按附表1要求填写现状地类代码。

4.变化原因:按附表3要求填写变化原因代码。 5. 变化年度:填写发生变化原因的年度,如2018。

6.变更依据:填写图斑更新的依据,主要包括有3种,即森林督查(代码11)、档

案更新(代码12)、现地核实(代码13)。

7.其他属性字段填写,执行《林地变更调查技术规程》(LY/T 2893-2017)规定

要求。

8.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林地地类或林相变化数据库需增填编号25-36等12项属

性因子内容,其他省森林资源年度更新参照执行。

9.各省可根据本省管理需求增加其他属性字段。

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