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第28卷第5期 2008年1O月 北电力大学学报 V01.28.No.5 Oct.,2008 Journal Of Northeast Dianli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文章编号:1005—2992(2008)O5—0001—04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周小琳,张喜荣 (东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吉林132012) 摘 要: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保持增长的良好态势,但是由于国际收支不平衡导致的中国经济内 外失衡也很突出。本文从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状出发,分别探讨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顺差的原 因,并在总结双顺差可能对中国造成的不利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双顺差所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国际收支;g2顺差;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74 国际收支平衡也称外部平衡,指一国国际收支净额即净出15与净资本流出的差额为零。大多数发 达国家的国际收支都属于“顺差+逆差”的模式,即经常项目总体上是顺差的,而资本和金融项目为逆 差,对外为净投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结构属于“逆差+顺差”模式,即经常项目长期处于逆 差,主要通过对外借债和吸收外资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发展普遍受到外汇缺口的制约。而我国的 国际收支模式非常特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现出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这一模式 正不断引起世界的关注。 一、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状 20世纪9O年代以前我国贸易项目持续逆差,同样遭遇发展中国家那样的外汇缺口,从1990年开 始,贸易规模不断扩大,94年以后我国经常项目一直保持 着顺差,人世后经常项目顺差增长规模迅速攀升,到2007 年中国经常顺差达到2622亿美元,较2006年的1774.7亿1 美元增长了47.7%,比2001年增长了11.6倍。由于我国 长期采取吸引外资的,除98年受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 资本与金融项目出现逆差外,资本与金融项目一直保持顺菊 差。2007年上半年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为902亿美元,比 上年同期增长了131.88%。由于连年持续的双顺差,外汇 储备快速增长,截至2007年底已经达到1.53万亿美元。 如图1所示 口经常项目差额;_资本与金融项目差额 图i 1985年一2007年中国国际收支变化情况 国际收支顺差越大,我国获得的外汇净收入就越高。 但是这种连续的、长期的、大幅度的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双顺差已明显表现为经济的外部失 衡,必须分析造成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深层次原因及其影响,及时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促进中国经 收稿日期:2008—02-27 作者简介:周小琳(1978一),女,东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与贸易. 2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济内外平衡。 二、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及影响 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f- ̄L储备快速增长,这是我国参与全球化进程的必然结果。同时这种双 顺差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我国国内经济运行的结果。 1.经常账户出现顺差的原因 第一,内需不足拖累中国进口的增长 中国是一个低消费、高储蓄的国家。消费不足导致储蓄过高,而高储蓄又导致高放贷和高投资。而 且我国投资的增长速度大于消费的增长速度,这意味着不断增加的产出不能被国内消费所吸收。于是, 这部分过剩的供给就表现为逐年递增的出口量。同时,由于消费不足,进口需求也较低。此外,发达国 家某些高新、高端技术产品向我国的出口,这一措施减少了我国可能的进口额。这样就拉大了进出 口之间的差额,从而有利于经常账户顺差的形成。 第二,加工贸易占出口主导地位 由于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我国的资本、技术相对稀缺,而劳动力相对丰裕,我国长期实行以加工贸易 为主的出口导向。加工贸易已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据了巨大的贸易份额,是经常 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 J。 表1 入世后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Jjn-v贸易所占的比重 单位:% 资料来源:根据商务部官方网站数据整理 从表l可以看出,人世以来出口贸易总额中加工贸易所占的比重一直比较稳定,虽然2007年加工 贸易所占的比重稍有回落,但是仍然高达50.71%。进口贸易总额中加工贸易所占的比重平均为40. 17%,总体上来说有平稳上升的趋势。随着世界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这一比重将继续上升。加工贸 易的特点是两头在外,不管是来料加工,还是进料加工,原材料来自于国外,最终产品一般销往国外,在 中国境内所形成的增值部分自然构成顺差。2002年中国加工贸易的出口和进口总额分别为1799.4亿 美元和1222.2亿美元,2007年加工贸易的出El和进口总额分别为6176.5亿美元和3684亿美元。随着 中国加工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应的顺差必然也越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加工贸易的顺差总 额在扩大,但是加工贸易在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率逐渐减少,在进口总额中所占的比率逐渐增加。这意 味着随着加工贸易的发展,中国从中所获得的加工费有不断下降的趋势。 第三,国际产业结构梯度转移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全球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加快。由于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低,发达国家把一些 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了我国,外国资本在华投资迅猛增长,并且这些投资已陆续形成了生产能力,开 始向欧美市场转移产品,形成中国对欧美市场的较大贸易顺差。2007年,我国贸易顺差为2621.9亿美 元,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实现的顺差为1361.1亿美元,占顺差总额的51.91%。所以,国际产业结构转移 也是造成我国贸易顺差的重要原因。 2.资本项目持续顺差的原因 第一,超国民待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大量流人 由于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外国投资者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信心增强,并且我国长期以来对外资企 业实行超国民待遇,使得外商直接投资持续保持较大规模 ]。但是,外商直接投资所带来的外汇流人并 不是以购买外国资本品的方式,而是将直接投资带来的外汇卖给中国人民银行,转变为中国的外汇储 备,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又非常小,使得长期资本项目持续顺差。 第5期 周小琳等: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3 第二,短期资本流入增加 受中美的贸易逆差、中国证券市场的收益和中国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三个因素的影响,境外短期资本 通过各种渠道大量进入我国。2003-2006年,我国短期外债占外债余额比重高达44%、50%、56%和 57%。截至2007年9月末,该比率上升到57.18%,比国际上25%的安全线高20~30个百分点。 当前,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和较高的外汇储备规模,一方面有助于提升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 力,增强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可能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一些不利影响。首先,国际收支顺 差必然造成的是外币的持续供应,外币的供给过大,就会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 为了消化过多的外币,就必须要被迫发行本币以消化外币,进而造成中国通胀的隐患。其次,我国 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必将是其他贸易伙伴国的逆差,这将会引起贸易和经济上的摩擦,甚至会因此导致 政治上的摩擦。再者,从顺差的来源上看,如果顺差形成于贸易收支,这个时候必然会挤占国内的资源, 国内的资源就被迫输出。如果它形成于资本项目,大量的外债进来,最后会增加中国的偿债的负担。所 以,对于国际收支的巨额顺差要保持全面、客观的认识,在把握机遇的同时,应深化国内各方面改革,积 极应对挑战。 三、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的对策 1。坚持扩大内需 通过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通过扩大就业、完善卫生、医疗和 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减少人们对子女教育、未来、老年的风险担忧程 度。缩小城乡、地区、行业和阶层间的收入差距,以增加农民消费为重点,努力提高农民、城镇低收入者 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 2.优化产业结构 我国资源短缺但劳动力富足,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今后仍应继续发展加工贸易,并 在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的指导下,实现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一种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手附加 里,需要很多不同的投人成本,如研究与开发、资本和劳动投 阻 人、促销及原材料等。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各种投入 在成本中的相对重要性也将发生变化,各国因此分别在产品 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占有比较优势。那么,中国在哪一个阶 段具有比较优势呢?中国在参与国际分工的过程中赚取的利 润是不是高呢?我们可以通过微笑曲线来进行分析。如图2 所示,第一个阶段试制品的研制阶段,利润是最高的。第二个 图2微笑曲线 阶段是产品的零部件生产。由于外商在这些零部件生产上掌 握关键技术,拥有知识产权,所以这一阶段的利润也是比较高的。中国现在处于第三个阶段组装。第四 个阶段产品的销售阶段,利润比较高。但是,这个阶段必须要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和自己的品牌。第五个 阶段是产品的售后服务,中国产品的售后服务的附加值非常低。把这五个阶段连接起来得到一条微笑 曲线。由于现在参与到第三个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使得微笑曲线越来越向谷底延伸,利润空间 越来越小。而长期以来加工贸易出口占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是导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 的主要原因。所以,中国目前必须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结构,至少要升级到第二个阶段和第 四个阶段。这样我们才能保证自己的利润 J。 3.实施“走出去”战略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缓解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与同等经济实力 的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很低,2007年仅为61亿美元。所以应该鼓励我国对外直接投 4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第28卷 资,把剩余的生产能力转移到国外。同时,不同行业“走出去”的方式也应不同。我国的机械、纺织、轻 工、家电等行业,已处于产业的成熟阶段,适合采用独资或合资新建方式,在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直接 投资。对高新技术和需要创新为主要特征的行业,应采用合资并购方式,在发达国家直接投资,这样可 以降低投资风险、比较迅速地获得新技术。 4。调整外资优惠 ‘ 目前的外资优惠,既不利于我国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也不利于提高外资的利用水平。 所以要尽快取消对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使国内企业享受与外资等同的市场准人、关税减让等待遇。 引导外商向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行业、环保行业等方面进行投资,加快这些行业的改革发展步 伐,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良性发展。 5.加强短期资本流入监管。 加强对外债等短期资本流动的行政审批和真实性审核,允许企业境内发债替代对外负债,部分 类型跨境资本流动。对外资流入房地产和股市加强规范和监管。加强部门协调和数据整合,建立跨境 资本流动监测预警体系,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总之,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是我国的必然选择。要综合运用财政、货币以及 产业等措施,以扩大国内消费为基础点,实现我国国际收支的平衡。 + 参考文献 [1] 常婧.论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成因及对策[J].贸易经济.2007.5. [2]李吴.我国面临的国际收支平衡压力以及应采取的对策[J].工会论坛.2007.5. [3] 周倩.关于中国双顺差问题的思考[J].时代经贸.2007.12. Analysis for Origin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Payment Double Favorable Balance ZHOU Xiao—lin,ZHANG Xi-rong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ollege of Northeast Dianli University,Jilin Ciy,tJilin Province,132012)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economy of China continues to be in a good expanding tendency,but it also has evidences that the unbalance of Chinese economy is caused by im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payment.From the actuality of international payment double favorable balance,hits paper analyzes the origins resulting in favora— ble balance both in current account and capitl and fainancial account,and summari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 advantage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proposals. Key words:International payment balance;Double favorable balance;Current account;Capital and financil a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