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研学劳动课程方案

研学劳动课程方案

来源:爱go旅游网

  根据《关于印发<南昌市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洪教体艺字[20xx]8号)等文件精神,为推进全县劳动教育常态深入开展,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察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体会劳动是幸福的源泉。将劳动教育与红色基因传承相融合,培养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要统筹多样化劳动教育资源,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安义县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创建一批国家、省级、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常态化开展中小学劳动教育,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基本内容

  劳动教育贯通中小幼各学段。根据劳动教育目标和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功能,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分别设置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的劳动教育;中小学校要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开发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VR、非遗传承等劳动实践类拓展课程,掌握劳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基本劳动习惯;要将劳动教育与研学实践无缝对接,引导学生走进农村、普及农业知识,培养动手能力,走进劳动实践基地,在研学实践中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培养科学探究精神。职业学校要以“提质创优”为引领,结合专业特点和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依托实习实训、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等实践体验,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增强职业认同感、荣誉感和劳动自豪感,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三、工作措施

  (一)合理设置劳动教育课程

  1.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根据各学段特点,在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全面系统加强劳动教育。根据《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__修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将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开足开齐开好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课程,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2.科学合理安排课时。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通过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职业体验等方式进行,并安排一定比例的劳动教育活动;职业院校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每学期不少于16学时。学校开学第一周或寒暑假设立劳动周,每周五下午要开展校内集体劳动,每月确定一天设为劳动日;毕业班可在毕业前夕设立劳动周,主要以集体劳动为主。

  3.分级设置课程内容。针对不同学段和类型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小学劳动教育注重生活性;小学低年级要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劳动最光荣;小学中高年级要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和劳动的意义;初中劳动教育注重广泛性,注重围绕增加劳动知识、技能,加强家政学习,开展社区服务,适当参加校外生产劳动,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职业意识。高中劳动教育注重服务性,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重在提升劳动能力,涵养劳动品质。增强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

  4.促进学科专业渗透融合。推进跨学科融合劳动教育,结合学校发展特色和课程设置计划,对劳动教育主题进行组合、优化和再开发,构建具有学校特色活动项目。在德育教学和语文、历史、思政等学科中渗透劳动观念内容,在科学、物理、化学、数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训练,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二)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1.开展家庭劳动教育活动。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劳动教育的基础。家庭要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要加强家校合作,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参与洗碗、洗衣、扫(拖)地、烹饪、手工、整理等日常家务劳动和生活技能学习,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充分发挥学校家委会、家长学校互动作用,适时开展亲子劳动主题活动,引导家长教育引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养成做家务劳动的良好习惯,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协助者。

  2.开展学校劳动教育活动。学校要明确实施机构和人员,组织实施好劳动周,合理安排劳动实践时间。学校是承担劳动教育的主体,要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创客空间,进行创意制造实践。加强校园劳动文化建设,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等开展劳动主题教育,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社团活动、班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等,提高学生劳动意识。

  3.开展社会劳动实践活动。学校可结合研学实践、团日队日活动、职业教育体验及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开展学工学农等活动,加强城乡学生交流,组织学生到职业体验项目学校开展职业体验教育,开展职业启蒙,营造尊重技能崇尚技能的良好意识。构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城镇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深入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农村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帮助家长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因地制宜用好社会资源,强化学校与青少年宫、科技馆、博物馆、自然历史文化遗产、高科技企业等社会资源的合作,打造特色劳动实践课程。

  (三)丰富劳动教育活动形式

  各学校要丰富学生劳动教育活动形式,提高学生参加劳动活动兴趣,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每年要定期开展劳动教育观摩课、优质课和“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系列劳动技能活动,开展劳动技能小达人评选活动、劳动教育典型案例成果展示、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不同班级不同时段在校内开展劳动竞赛、评比等活动。

  (四)保障劳动教育组织实施

  1.创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县教育部门将根据劳动教育实际需要,创建一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充分利用当地农业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农业生态环境及乡村民俗文化等资源来规划和建设休闲农业基地,按照标准、要求、条件、程序等向市教育局进行申报,市教育局复审通过后,由市教育局统一颁发“南昌市教育局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牌。全县中小学劳动教育外出实践活动场所,原则上应在“南昌市教育局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场所开展。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利用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职业学校等劳动实践场所,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进一步完善学校建设标准,逐步建好配齐劳动实践教室、实训基地以及设施、工具的配备。

  2.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配备必要的`专兼职教师,加强学校劳动教育教研,经常性组织教研活动,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要把教师参与劳动教育情况纳入教师工作绩效,作为职称晋升、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评优评先等方面重要内容。学校可聘请家长、校外活动场所指导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专业技术人才等社会人才资源作为兼职指导教师。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加强劳动教育教师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

  3.多渠道筹措劳动教育经费。学校应根据自有财力,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学校要加快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学校可按照规定统筹安排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也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

  4.加强劳动实践活动安全保障。学校要加强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要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消除学生劳动实践中各种安全隐患,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强化对劳动教育过程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特别是参加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各学校一定要制定相关安全措施,购买人身意外保险,使劳动教育安全有序开展。

  5.加强劳动教育督导评估考核。劳动教育应倡导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的理念,针对劳动教育重点、难点、创新点,大力发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培育。县教体局每年结合劳动教育开展情况,加强加大对各学校督导评估考核,每年组织开展劳动教育授课比赛、校园内外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等形式,督促各单位劳动教育落实情况,防止存在对劳动教育虚化、淡化、弱化等不良现象。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教体局将劳动教育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成立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以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股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中小学生劳动教育课程保障机制,加强校内外协调,建立全面实施劳动教育长效机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教育股、教研室等股室负责人兼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全县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的领导、组织、考评。

  全县各中小学校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通过层层重视,将劳动教育工作全面落实到位。

  (二)制订实施方案。各中小学校按照“一校一案”原则,结合本校实际,制订劳动教育计划,落实劳动教育课时、基地(场所)、师资,全面开展劳动教育。各校制订的实施方案请于20xx年9月20日前报县教体局备案。

  (三)加强宣传引导。要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特色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提高全县学校劳动教育整体质量。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支持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要积极挖掘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优秀案例,打造劳动教育品牌,发挥典型引领。

  (四)加强考核评价。县教体局将开展劳动教育督导考核,将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纳入中小学校考核体系。各学校要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括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劳动具体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并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