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读后感
今天下午花了一些时间看完了《三体》。这本书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科幻小说的扛鼎之作。其实它的故事并没有太多新意——外星人侵略地球,但是它包含了大量真实的物理内容,而且还有不少道德方面的思考。我不敢说我完全看得懂,反正就借着这本书随便扯扯。
有些人看这本书是冲着里面的科学内容去的,其实作为一名理科生我对里面的科学内容不是特别感兴趣,我倒是对其中的道德问题比较感兴趣。首先,人类真的有书里讲的那么无可救药吗?就我生活的环境来看,不是的。但是我生活的环境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所以我也不敢肯定。我还是比较愿意相信没有人生来就是恶的,人人都有可能做坏事,但是人性未必如此。我觉得一个人可能是恶的,但是这样的性格要在一定的条件或者刺激之下才会被激发出来,善可能也是如此。当然还是这句话,可能是我的生活环境造成了我这种想法,总之我在这方面还不是太悲观。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当一个人认为人类已经无可救药,他是否有替天行道的权利?我认为答案显而易见是否定的。王小波说凡是碰到伦理问题都比较复杂,因为每个人的诉求不同。而且也不能因为一些个体就否定全体。很多什么校园枪击案就是这样发生的。这样也引出了一个书中也提到过的问题:普适的道德标准是否存在?我的想法是:当然不存在,理由同上。其实这本书当中很多人的想法我都觉得是不对的,但是我又想不出来为什么。伦理这个东西一直让我有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想当年我自不量力拿斯宾诺莎的《伦理学》来看,真的是只看懂了前言,顺便说一句,前言还是译者写的……
我还想讲讲对这些中国的流行小说的感受。所谓“流行小说”,当然就是那种卖的很好的,网络小说也应该放在此类。我大概不同类型的流行小说都看过一些,科幻的看过《天命》、《三体》,言情的看过桐华的一些书,还有《盗墓笔记》不知道算哪一类,另外我还订过一年的《超好看》——基本上就是这种小说的合集。我总感觉看这样的小说就像喝那种质量不大好的烈酒——看的时候很爽,看完了也就没什么了。当然这个比喻可能不大合适,因为我并没有喝过质量不好的烈酒,但是我也找不到什么更好的比喻方式。我觉得这些小说的共同特点就是人物不是特别饱满,即便是《盗墓笔记》啊,《何以笙箫默》啊什么的。尽管这两本书在同类当中已数翘楚。优秀的小说人物,像《复活》里的涅赫柳多夫等等都给我很饱满的感觉。当然各人对于小说的关注点可能不同,读者其实也是被作者培养出来的。就我个人而言,我还是比较同意金庸说的“小说是写给人看的,小说的主体是人”。
写完这些自己也觉得有点搞笑,文章的前半部分等于什么都没说,后半部分在大放厥词,结构……就更加不说了,不过想想也没事,反正就随便扯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