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动樊城之战之初,关羽仅凭荆州三万兵马就一意孤行要北伐。既没有联合屯兵最近的刘封、孟达部,也没有通知成都方面的刘备和诸葛亮率军接应。如果关羽能够与成都方面协同作战,诸葛亮派遣赵云、魏延领兵等人接应,关羽也不至于兵败将亡。关羽单方面发动襄樊之战,压根就与诸葛亮最初制定的“兵出荆州,益州响应”的战略背道而驰。
荆州、益州两条北伐线路必须联合作战,形成统一战线,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关羽丢了荆州,甚至间接影响了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皆无功而返。因为荆州丢了,荆州、益州的统一战线再也无法形成。诸葛亮后来执意北伐曹魏,不过是以进为退,保全西川的策略而已。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关羽: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关羽不仅太骄傲,而且太不懂得什么是“统一战线”。作为一军之将,关羽冲锋陷阵,锐不可当,然而作为统帅却缺乏全局观念,北伐之前既没有联合孙权以消除后顾之忧,也没有通知刘备给自己留条退路,一代名将最后死于无名之辈手中,可惜,可叹!陈寿对关羽的评价是“刚而自矜”。司马迁也用这个词语形容过项羽,综合项羽和关羽的一生,我们可以发现史学家的话果然鞭辟入里,这四个词语恰好说明了这两个一代名将的失败原因。刚即是性情刚烈,自矜刚愎自用。
关羽刚烈的性格在他势不可挡的时候是他最锋利的矛,但在他落难无助的时候又成为他自杀的剑。关羽在襄樊之战初期凭借着精兵良将,将曹家第一大将曹仁打得落花流水,曹军只能守着危在旦夕的孤城瑟瑟发抖,这时候曹家的援军过来了,关羽刚烈的性格导致他完全不考虑撤退,他直接率兵冲向援军。可惜援军有个又年轻又武勇的将领叫庞德,庞德的武力不逊关羽甚至还能压老年关羽一分,在庞德的带领下,曹魏援军成功击退关羽,庞德还一支毒箭将关羽射于马下,关羽吃了襄樊之战的第一个苦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