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的相关词语是:龙蛰蠖屈、久蛰思启、阳和启蛰。
惊蛰的拼音是:jīng zhé。注音是:ㄐ一ㄥㄓㄜˊ。结构是:惊(左右结构)蛰(上下结构)。
惊蛰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基础解释 【点此查看惊蛰详细内容】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3月5、6或7日。
二、综合释义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国历三月五日或六日,此时正值春天,气温回升,蛰居的动物惊醒,开始活动,故称为「惊蛰」。旧称为「启蛰」。《逸周书·周月》:“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唐韦应物《田家》诗:“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宋苏辙《游景仁东园》诗:“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解放日报》1980.3.7:“农谚说:‘惊蛰麦直’,‘惊蛰,蛇虫百脚开食’,节气到了惊蛰,大地回暖,三麦拔节,毛桃爆芽,杂草返青,百虫苏醒开食,开始有雷声和蛙鸣。”受惊醒的蛰居动物。《文选·左思<魏都赋>》:“抑若春霆发响,而惊蛰飞竞;潜龙浮景,而幽泉高镜。”李善注引《吕氏春秋》:“闻春始雷,则蛰虫动矣。”
三、国语辞典
⒈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国历三月五日或六日,此时正值春天,气温回升,蛰居的动物惊醒,开始活动,故称为「惊蛰」。旧称为「启蛰」。⒉ 受惊醒的蛰居动物。引:《文选·左思·魏都赋》:「抑若春霆发响,而惊蛰飞竞。」惊蛰[jīngzhé]⒈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国历三月五日或六日,此时正值春天,气温回升,蛰居的动物惊醒,开始活动,故称为「惊蛰」。旧称为「启蛰」。⒉受惊醒的蛰居动物。引《文选·左思·魏都赋》:「抑若春霆发响,而惊蛰飞竞。」
四、辞典修订版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新历三月五日或六日,此时正值春天,气温回升,蛰居的动物惊醒,开始活动,故称为「惊蛰」。旧称为「启蛰」。受惊醒的蛰居动物。《文选.左思.魏都赋》:「抑若春霆发响,而惊蛰飞竞。」
五、关于惊蛰的造句
1、春风春雨皆春意,惊蛰惊雷藏惊喜。
2、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雷打惊蛰后,低地好种豆。
3、惊蛰过后,大地回春,万象更新。
4、这几声春雷打得真是惊天动地,果然有点惊蛰的味道。
5、惊蛰地气通,搂麦要进行。
6、惊蛰来到,“五好养生户”要当好:一要保暖好,棉衣不可抛;二要锻炼好,运动免疫高;三要心态好,平和很重要;四要肺要好,梨子嘴里嚼;五要联系好,联系要做到。祝身体健康,惊蛰。
六、关于惊蛰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