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担舞的基础解释是:壮族民间的一种舞蹈。流行于广西一带。舞者多为双数,四人至二十人不等,演时舞者围在长凳或木槽旁,各持扁担的一头,有节奏地敲击着长凳或木槽,使其发出响亮的声音,并边歌边舞。主要表现生产劳动过程及祝贺丰收的愉快心情。
扁担舞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扁担舞详细内容】
1.壮族民间的一种舞蹈。流行于广西一带。舞者多为双数,四人至二十人不等,演时舞者围在长凳或木槽旁,各持扁担的一头,有节奏地敲击着长凳或木槽,使其发出响亮的声音,并边歌边舞。主要表现生产劳动过程及祝贺丰收的愉快心情。扁担舞[biǎndànwǔ]⒈壮族民间的一种舞蹈。流行于广西一带。舞者多为双数,四人至二十人不等,演时舞者围在长凳或木槽旁,各持扁担的一头,有节奏地敲击着长凳或木槽,使其发出响亮的声音,并边歌边舞。主要表现生产劳动过程及祝贺丰收的愉快心情。
二、引证解释
⒈壮族民间的一种舞蹈。流行于广西一带。舞者多为双数,四人至二十人不等,演时舞者围在长凳或木槽旁,各持扁担的一头,有节奏地敲击着长凳或木槽,使其发出响亮的声音,并边歌边舞。主要表现生产劳动过程及祝贺丰收的愉快心情。引《中国民间故事选·犁耙牛》:“这天夜里,塔加把犁耙牛带到坪子上……人们围着它,唱着甜甜的山歌,跳着愉快的扁担舞,好热闹呵!”
三、网络解释
扁担舞壮族的“扁担舞”源于舂米的劳动生活,是从“舂米舞”而发展为用扁担敲打板凳的形式,人们此起彼伏、错落有致的敲打中,表演插秧、收割、打谷、舂米等。扁担舞最初是用一块木板,盖在舂米槽上用扁担敲打。因石槽太重,不易搬动,于是慢慢改为用长条凳。马山壮族打扁担曾代表广西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获一等奖,今年也到了上海世博会表演。
四、汉语大词典
壮族民间的一种舞蹈。流行于广西一带。舞者多为双数,四人至二十人不等,演时舞者围在长凳或木槽旁,各持扁担的一头,有节奏地敲击着长凳或木槽,使其发出响亮的声音,并边歌边舞。主要表现生产劳动过程及祝贺丰收的愉快心情。《中国民间故事选·犁耙牛》:“这天夜里,塔加把犁耙牛带到坪子上……人们围着它,唱着甜甜的山歌,跳着愉快的扁担舞,好热闹呵!”
五、关于扁担舞的成语
扁担没扎,两头打塌 轮扁斫轮 担雪塞井 蹑跷担簦 担惊受恐 担雪填河
六、关于扁担舞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