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岳飞
一杯毒酒穿肠过,该有多痛?
比母亲将“精忠报国”四个字一针一针地刺在背上还痛吗?比目睹山河破碎时的一声“还我山河”的嘶吼还要痛吗?比“莫须有”还痛?比严刑逼供还痛?比最后的绝笔“天日昭昭,天日昭昭”还痛吗?
他不会痛。
公元112019年,河南汤阿的一家生下一个男婴,这户岳姓人便取名飞,字彭章。岳飞长大成人,正值宋朝危亡之际,20岁的他应征入伍。临行前,母亲姚氏在他背上刻下四个字——精忠报国。
带着这四字,他出发了。他是个伟男子,天赋异凛,武艺绝伦,不断得到赏识和重用。本该得志的他,却陷入更深的忧虑。宋高宗一心议和,收复朱地,洗血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凭栏远眺,心生感慨,一首满江红横空出世。
满江红余音未了,如他所虑,担忧成了事实。绍兴十一年,金国再犯,岳飞率兵支援,而朝廷一昧求和。金兀术致信秦桧,凶相毕露。岳飞被召回,以“谋反”罪关进大理寺,受刑,逼供。然而,自始至终秦桧都找不到任何证据,只答:“此事莫须有”,“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天下人不服又有何用?公元1142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夜,高宗下令赐死岳飞。岳飞的部将张宪,儿子岳云亦被斩于市们。
岳飞轰然倒地,大地开始颤抖,宋朝开始颤抖。夜深人静时,一个叫隗顺的狱卒冒着生命危险,将岳飞背出杭州城,埋在了钱塘们外九曲丛祠旁。直到死前才将此事告诉儿子,并嘱咐:岳飞精忠报国,今后必有他沉冤昭雪的一日。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岳飞沉冤21年后,绍兴三十年,宋孝宗即位,重振北伐大旗,下诏平反岳飞,改葬西湖西霞岭。从此,一个最刚硬的男人睡在了最柔软的母亲般的西湖里。
他是一个完美的男人,注定人生都是寂寞,他浴血奋战,只希望遇明君,这条路上坎坎坷坷,危险重重,怀才不遇,一腔热血付诸东流。一首小重山便是这个孤独英雄的内心写照。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多年后,赏识他的明主登基,太迟了。百年以后,千年以后,无数昂扬他的人来了,各种肤色的知音站在他面前,太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