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在合同纠纷协议中约定对方的违约赔偿额是一种常见的解决争议的方式。但需要注意的是,法律并未规定具体的赔偿标准,而是根据受害人遭受的损失大小进行合理的赔偿。因此,在合同中约定的违约赔偿额不能过高或过低,否则可能会面临被判定为不合法的风险。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五条:“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违约方因违约应当支付的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可以预先约定,也可以根据违约的性质、情节和受到的损失,在合同解除前双方协商确定或者由人民法院、仲裁机构根据实际情况予以确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条:“债务人因违反合同约定应当承担违约责任的,应当承担给付金钱、履行、修理、更换、退还财产等义务,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当事人应当根据合同实际情况约定违约金的性质、数额、计算方法等内容。”
总之,在合同纠纷中,约定违约赔偿额是合法的,但需遵守法律规定和合理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