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曾经有一位伟人说过:“如果一个民族没有创新,那么这个民族就不能发展。创新是民族之魂。
创新,并不是所谓的闭门造车,不是靠自己的主观臆造去随意地瞎编乱造,而是要注意继承前人优秀的成果,在别人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创新才会显得更有意义。在生活中,要想获得成功,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了继承,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样,便难以成功。只有既懂得发扬自己的特色,勇于创新,又善于继承前人的传统,才会更易成功。
一个人只要拼搏和奋斗就可以创造奇迹,而这种独立、创造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一点一滴中积累、锻炼
我们应提倡创新,而且要敢于创新,而不去步人后尘,拾人牙慧。年轻的朋友们,趁我们正值青春年华,努力吧,愿我们有所创新,有所发明!
做一个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人
创新是人的才能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车轮。纵观历史,每一位取得卓越成就的人,无不是敢于创新的。敢于创新,是一种极可宝贵的精神,我们都应该学习。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及问题分析 1.1 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 1.2 高级科技人员不足、流失严重 1.3 政府主导的创新体系尚未完全形成 1.4 整个社会未能形成保护创新良好氛围
技术创新是用一种新的技术体系和组织方式替代原有的组织方式,创新根植于组织结构之中,因此,技术创新通常可以视为技术体系的变更和组织方式的创新,以及两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据奇瑞相关人士介绍,奇瑞公司将坚持以创新为魂,继续保持高比例的研发投入,联合相关合作单位和科研院所,“共同投入、联合开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充分发挥资金的“杠杆效应”;以全球化的视野搞好人才引进和培养,继续完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以及人才培养机制,将人才的培养工作放到重要的战略位置,迸发人才的创新活力;成立中央研究院,并已经成立了汽车工程研究总院、规划设计院、试验技术中心。
自主创新是依靠国家自身的力量整合创新资源.以获取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为宗旨实现科技突破,进而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一系列活动及全部过程。自主是前提,创新是目的,获取核心技术、掌握知识产权是关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核心。自主创新具有技术突破的内生性、技术与市场开拓的率先性、知识和能力支持的内在性等特点。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但政府、科研机构和高校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关键是要各司其职,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产学研的有效结合。
既然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那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着力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其关键在于增强企业创新的自主性。一方面,企业应具有创新活动的主体意识,即企业是创新活动的决策主体、投资主体、受益主体,也是创新活动的组织主体;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对市场的把握,牵引创新活动的方向。企业要确立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就要加强自身创新能力建设 强化创新激励机制,培育企业创新文化,整合利用外部技术资源。
政府虽然不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但扮演着重要角色,主要是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通过制定创新战略和规划促进技术链的整体突破,加强知识生产和共性技术的投入和供给,除此之外,最为关键的是建设并维护好本区域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产学研的有效结合。创造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环境和条件
(一)构建自主创新的制度环境
(二)优化自主创新的要素环境
(三)抓好资本市场,为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融资保障
(四)抓好技术市场,促进科技要素的流通,优化科技资源的配置,激活科技元素的竞争活力
(五)塑造自主创新的文化环境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加强自主创新的实践表明,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坚持自主创新的正确方向,探寻有效途径,大力加强自主创新的环境建设,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特别是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核心就是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
篇二
一、什么是真正的企业创新
创新理论的创始人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即建立新的生产函数”。在熊彼特看来,这种创新主要可以通过五种途径实现:一是引进一种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产品创新);二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工艺创新);三是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市场创新)四是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要素来源创新);五是采用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组织创新)。根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只有创新成果被商业化并实现了其商业价值,才算得上是创新。一些并不涉及技术创新,而仅仅是基于工艺创新而创造出新的产品,或企业组织管理体系创新、市场渠道创新,同样属于创新性活动。
二、创新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灵魂
一个民族的进步需要一种民族精神作为支撑,同样,一个企业需要一种文化与理念来指导自己的经营活动,进而明确企业发展的方向和短期、长期发展目标,使企业能够准确进行市场定位,从而有效规避行业与市场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竞争文化,企业要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注重发挥企业文化创新在这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企业管理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少不了从管理创新上下功夫,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快速走上健康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实施管理创新,就是要根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公司制企业运营方式,形成既有激励、又有约束,既能适应市场变化、又有内在活力的组织管理机制;按照有效管理的原则,应积极调整企业内部结构,大力精简管理层次,建立决策、监督、执行机构分工明确、职责到位、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体系。
(三)企业技术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手段
当今世界,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来势凶猛,高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越来越快。技术创新是市场经济的要求,是与市场直接联系的创新。面对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日新月异的快速变化,组织实施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对推动企业升级转型,提高经济效益,优化经济结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企业的紧迫任务和必然选择。
(四)创新型人才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世界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一个国家如果缺少创新人才,没有雄厚的科学技术储备作为坚强的后盾,那么等待他的只有失去国际竞争力和国内市场竞争的优势。因此,创新人才的状况可以说是决定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是一个国家新鲜血液的源泉。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挑战,企业想要在21世纪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创新人才的培养。
三、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企业
(一)积极营造一个激励创新、勇于创新的企业环境
创新意识的形成是一个解放思想和激发创新思维的过程,而创造性活动则表现为“偏离”社会常规文化的思想或行为,并且具有可贵而大胆的怀疑精神,然而这种怀疑或突破对于传统和权威必然是一种挑战。所以,进行创造性活动的人,往往会被人们误认为是一个越出“常规”的不顺从者,因此为社会所不容,难免遭到打击和迫害。为此,我们要创造一种企业环境,对创新性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越轨”思想和行为表示宽容和鼓励,让他们勇立潮头、敢喝头水。
(二)善于挖掘市场,选择有市场前景的创新项目
企业成功人士在选择市场开发的时候,都会比较重视市场前景广阔的项目,而不是以技术高低作为参照点。有时候发明者认为是很好的产品,在市场上其实是可有可无的,这样的项目就不能算作是创新性项目。还有,技术时刻在更新,技术超前太多不行,技术落后更不行,正所谓“技术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如今的风险投资公司在选择投资项目时,看的不是创业者的技术有多先进,而是产品市场前景如何。有些新产品研发出来了,也很有市场潜力,但是现实的市场却开发不出来。潜力与现实毕竟不一样,如果企业不能将潜在的市场变成现实的市场,这个项目实际上同样不具有创新性。
(三)科技创新关键在于培养与开发创新人才
全面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要求企业花大力气培养一支敢创新、会创造的人才队伍。要注意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培养人才,利用重大科研项目、计划来锻炼人才,重视激发企业职工尤其是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为员工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更宽广的舞台。在发展过程中对紧缺急需又一时无法培养出来的人才,企业要拓宽视野,加大引智工作力度,大力吸引优秀人才。
(四)注重细节差异,将创新落实到每一环节
企业光有好的创新规划、创新项目还不够,最主要的是要将创新落实到实处,注重每一个细节处都有创意。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和生产模式,才能切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成功将企业打造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创新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