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孟子的教学方法

孟子的教学方法

来源:爱go旅游网

孟子的教学方法

下面我来讲孟子《教学》这一章。在这一章中,我主要讲一下孟子的教学方法。

1、因材施教

孟子继承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而又加以发挥。他提出了“五类”的教育方法。他说:“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才)者,有问答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他说君子用来教育人的方法有五种:有的就像及时雨滋润禾苗,适时灌输,让他很快成长;有的侧重在品德的培养;有的针对各方面的基础进行教导,让他成为有才干的人才;有的解答问题,解除他各种各样的疑惑;有的用自己的道德品质、作为作风做出身教,让他去效仿。这五种就是君子教育人的方式方法。这表明,孟子主张教学方法不能千篇一律,对不同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教授学生,是以书本知识为主的,不可能传授所有的知识,只能传授一些科目的基础知识,因此教师只能教人以规矩。他说:“弈之教人射,必志于殷,学者亦必志于殷。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孟子又说:“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一个射箭的人或学木工的人,不能仅满足于已学到的基本要领和规矩,而要在此基础上,自己去思考、琢磨、体会,以获得高超的技巧,才有可能成为射箭的高手、高明的木工。

孟子以学射箭和学木工为例,阐明他的教育方法:要求弟子重视和掌握教师传授的基本知识,并以此为基础,独立思考,以深入理解、融会贯通,从更高的层次上来掌握知识,引导弟子独立思考。孟子主张“自求自得”,即强调学生在学习时要独立思考。他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认为读书人在学问上要达到高深的造诣,其方法是求“自得”。学习如果处于被动,不独立思考,必致心中无所得。只有自己刻苦钻研,独立思考,深切体会,才能深入心通,心安理得,将来出而应用,便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达到左右逢源的地步。

3、中道而立

孟子认为,教人要有一定的法则,不要过难,也不要过易。他说:“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弈不为拙射变其殷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这里讲的就是教者的规则,要掌握好难易的度。过难,会使学生望而却步,放弃学习;太易又容易使学生产生骄傲轻松之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4、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学习要持之以恒。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认为,人的知识只有经过不断积累,才能达到渊博,获取知识是一个长期积累过程,必须要持之以恒,具备坚强的耐力和毅力。

同时,孟子认为学习不仅要持之以恒,而且要专心致志,努力进取,才能成功。他举了两个人向弈秋学下棋的故事,同时向一个老师学习,却取得两种不同的效果,并不是智商的问题,而是在于学习的过程中自身专心的程度。

5、老师要善于“言辞”

孟子认为教育者要做到“善言”还必须做到“善言”。他说:“言近而指(旨)远者,善

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导)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这是说教人者必须做到言词浅近而意义深远,这叫善言;操守简要而又影响广大,这是善道。君子的言辞,讲平时常见的事,道却其中。作为君子的言论,必须是“不下带而道存焉”。这是说传授知识的人,应做到“视不下于带”,眼睛所视虽在目前至近之处,但却有至理存在。或过易而产生畏惧或骄松之心。而且,孟子还主张教师要做到“由博返约”。教师要想教好学生,必须自己首先广博地学习,从博学中求得知识,然后融会贯通,经过归纳得出结论,进而达到“约”的地步,这样才能向学生详述其原理,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